民盟个旧市委:
你们在政协个旧市十二届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塑造我市绿色康养城市新名片的建议》的第53号提案,已转交我们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科学规划好彰显锡都特色的绿色康养产业发展。详细作出近、中、远期产业规划及任务分解。”
(一)深化改革,放开市场,鼓励医养结合
先后制定出台了《个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支持社会力量发展养老服业的实施意见》(个政办发[2018]88号)、《个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个旧市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个政办发[2018]109号)、《个旧市养老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个民联发〔2019〕1号)、《个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扩大养老服务供给促进养老服务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个政办函〔2021〕19号)等政策文件,明确了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规范养老服务事业体制机制,拓展养老模式,创新经营方式,从土地供应、财政支持、税费优惠等方面对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政策支持,申办养老机构审批制度改为备案制度。进一步降低准入门槛,营造公平竞争环境,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推动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鼓励“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支持社会力量兴办的养老机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内设医疗机构或与医疗卫生机构签订协议,为老年人提供优质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截至目前,个旧市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并符合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条件,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养老机构共有两家,即: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医康养中心和个旧市锡都老年公寓;内设医务室的机构有两家,即:个旧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和个旧市新都康养中心。个旧市有二级以上综合医疗机构3所,均设有老年病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5所,均与辖区内的养老机构通过签约等模式,为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
以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医康养中心为例: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医康养中心是一所集护理、康复、养老为一体的养老服务机构。地处个旧市区,毗邻金湖、宝华公园及沃尔玛超市,生活和交通极为便利,中心设于医院2号楼内,占地面积1139.58㎡,建筑面积7412.88㎡,预计开放养老床位200张。目前已开放床位32张,包括13间两人间、5间单人间和1间豪华套间,主要收住以养为主的、生活能自理的老年人及部分生活不能自理、有康复需求的半失能老年人。医康养中心是医院共同平台,可为老人提供便利的医疗诊治,如内科系统(消化、呼吸、肾内、心血管、神经),外科系统(神经、普外科、骨外科、烧伤科、颅脑外科、肝胆外科等),肿瘤科,眼科,急诊科,ICU,康复科,中医科等。二期将开设安宁疗护病区,收住疾病终末期老年人及姑息治疗的老年人,为其提供身体、心理、精神等方面的照护和人文关怀服务。中心内部区域划分为住宿区、工作区及休闲娱乐区。其中,工作区设护士站、医生办公室和治疗室。休闲娱乐区设健身活动室、棋牌室、书画室、公共餐厅和家庭餐厅,供老年人日常休闲和进餐使用。中心不仅为入住的老年人制定科学规范的作息时间表,还为老年人量身定制了各种特色课程,包括各类慢性疾病的健康宣传、集体心理团辅课程、音乐鉴赏、书法/绘画习作等娱乐课程。截止2021年6月7日,共入住老人数为24人。
(二)养老机构项目建设情况
一是加快养老新项目建设。2020年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在个旧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建设个旧市老年养护院项目。总建筑面积 9300 平方米,设置床位200 床,项目总投资预计为 2790 万元,目前正在建设中。通过新项目的建设,将更好地满足个旧市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
二是推进医养结合建设。个旧市大屯新区中医医院(红河州个旧市老年人康复护理院),该项目建设规模131240平方米,总投资65000万元,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一所中西医结合的集医疗、康复、养老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共设置床位998张,其中养老床位500张。项目于2018年4月开工建设,现已进入收尾工作,预计2021年底投入使用。个旧市大屯新区中医医院(红河州个旧市老年人康复护理院)建设项目,是一个集“医养”为一体,具备“医养”双重服务功能的中医医院,项目完工投入使用后,可为个旧地区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提供环境好、设施全、质量优的理想医养场所。
(三)养老机构规划项目
康养产业已成为我市发展的重点之一,“十四五”期间,基本养老公共服务水平将进一步提升,坚持积极应对、共建共享、量力适度,创新开放的基本原则,打造托底保障有力、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高质量养老服务体系,政府托底保障养老体系进一步完善。
市民政局将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加大养老机构、城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老年人活动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改造现有养老机构设施,严格落实自2020年11月1日起实施的《养老机构管理办法》提升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积极推进养老、医护、康复、临终关怀服务相衔接的医养融合发展示范建设,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建立健全医养结合体制机制和政策法规,推动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有序共享,形成覆盖城乡、规模适宜、功能合理、综合连续的医养结合服务网络。到“十四五”末,实现新增有效供给床位500张以上,力争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35张以上。居家养老服务设施75个、社区嵌入式养老院8个,社区日间照料机构覆盖率达到90%,护理型床位占比超过60%,有集中供养意愿的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达100%。养老服务市场全面开放,社会力量运营(含公建民营)的养老床位占比超过50%。推进互联网+养老服务创新,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
市卫健局将结合全市医疗、养老发展情况,积极推进医养结合项目建设力度。一是新建红河州滇南中心医院康复护理医院,建设规模39000平方米,估算总投资30000万元,设置床位500床,其中:养护床位200床,康复医疗床位300床。目前,正在进行项目前期工作,预计2021底开工建设。2024年初投入使用。二是新建个旧市人民医院鸡街分院,建设规模55772平方米,估算总投资45000万元,设置床位700床,其中:普通医疗床位数300床,护理床100床、养老中心设置床位200张、月子中心设置床位100张。目前,已完成招投标工作,即将开工建设。预计2024年投入使用。
以上新项目建设完工后将更好地满足个旧市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
(四)全市旅游发展规划
近年来,个旧旅游发展按照州委“13611”和市委“12536”工作思路,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一城、两谷、N小镇”为旅游发展格局。个旧市文旅局制定了《个旧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以全域旅游理念引领城市发展,旅游供给力度不断加强,旅游发展方式得到转变,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断完善,旅游市场秩序明显好转,旅游产业逐步成为了促进我市转型发展和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途径。全域旅游发展是我市资源枯竭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将坚持以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增加旅游供给总量、提高旅游供给质量、调整旅游供给结 构、补充公共旅游供给短板,全力优化旅游服务接待设施,进一步优化旅游环境,提高服务水平,深入开展旅游市场秩序整治行动,持续提升旅游服务标准化水平,主动融入滇南中心城市建设,把个旧打造成以公园城市带动城市转型,以城市转型带动经济转型的标杆,积极推进文化中心建设,将个旧主城区建设成为区域性康养中心,打造满意旅游品牌、个旧城市品牌,让旅游产业成为个旧转型发展的不竭动力。2021年1月,根据个旧市实际情况,个旧市文旅局牵头制定了《个旧市“十四五”文化旅游规划》,“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是 2018 年文化和旅游部组建以来的第一个五年规划,这对于指导文旅融合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个旧市“十四五”文化旅游规划是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将指导今后全市五年时间的文化旅游业健康发展。
“二、深度融合“绿色康养+”产业发展。一是“绿色康养+农业”。
着力构建特色农业支撑康养产业,特色乡村成为康养基地的深度融合发展格局,二是“绿色康养+养老”。在积极进行多种养老模式探索同时,大力开展医养结合的康养社区养老。三是“绿色康养+医疗”。培育壮大集医疗、康复、保健、养生、养老等为一体的康养医疗产业。积极推进医疗服务业与康养产业融合对接。四是“绿色康养+文旅”。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加强健康文化传播交流,加大文化旅游业发展对绿色康养产业的促进作用。五是“绿色康养+运动”。大力发展群众体育和全民运动,着力营造绿色、运动、健康的风尚氛围。六是“绿色康养+互联网”。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和手段,努力打造一座网上绿色康养城市,不断扩大绿色锡都、康养个旧吸引力。”
(一)“绿色康养+农业”
按照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决策部署,我市围绕“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发展思路,“科研+种养+加工+流通”发展模式,以“抓有机、创名牌、育龙头、占市场、建平台、解难题”为主线,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坚持质量兴农、科技兴农、绿色兴农,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
1.持续出台打造“绿色食品牌”政策措施。我市制定了《个旧市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抓有机创名牌育龙头三年行动计划》,计划到2023年,完成绿色认证14个,有机认证16个,力争认定州级龙头企业20户。印发了《关于2021年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12条措施的意见》,市级财政安排120万元,对绿色有机认证、名牌名品创建、龙头企业申报进行奖补。支持乍甸牛奶、鲁沙梨等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市级财政安排100万元,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支持企业扩产增效。
2.持续推进“三品一标”认证。我市现有1个主体1个产品获得有效期绿色食品认证,1个主体8个产品获得有效期有机产品认证。2021年上半年,我市有4个主体6个品种申报绿色食品认证,4个主体4个品种申报有机产品认证,目前,正在开展申报认证工作。
3.分级推动“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建设。我市74个产业基地参与了申报,经省、州审核,认定基地9个(其中,州市级1个,县区级8个),占全州195个的4.6%,基地化率为17.96%。
(二)“绿色康养+养老”
个旧市截止2021年5月底,全市共18家养老机构,共设床位2778张,达到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35张。一是6家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个旧市锡都老年公寓(入住老人185人,建筑规模6177㎡,设床位360张);个旧市温馨之家老年公寓(建筑规模483㎡,设床位16张);个旧市和谐老年公寓(建设规模985㎡,设床位32张);个旧市沙甸区养老院(建设规模600㎡,设床位16张);个旧市夕阳红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规模435.6㎡,设床位14张)和个旧市南香养老院有限责任公司(建筑面积434.84㎡,设床位14张))。二是6所乡镇敬老院:大屯街道敬老院(设床位150张,已投入使用,入住老人20人,属公建民营性质,现称为个旧市新都康养中心);锡城街道敬老院(入住老人95人,设床位151张,已投入使用,属公建民营性质);卡房镇中心敬老院(设床位140张,待投入使用);贾沙乡中心敬老院(入住老人13人,设床位50张,已投入使用);蔓耗镇中心敬老院(设床位60张,待投入使用);鸡街镇中心敬老院(设床位100张,待投入使用)。三是3所村级敬老院:卡房镇斗姆阁村级敬老院(入住老人8人,设床位15张);鸡街镇福家营村级敬老院(入住老人28人,设床位28张);大屯街道孙家寨村级敬老院(设床位15张,待投入使用)。四是3所公办养老机构:个旧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入住人员99人,设床位276张);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医康养中心(入住老人24人,设床位200张,目前开设32张);个旧市老年养护院(设床位200张,正在建设中)。69个城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941床(入住老人的有两家:个旧市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50床、个旧市新电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54床)。养老服务机构发展初步形成覆盖城乡的国家、集体、民营三位一体多元化发展格局,大力提升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有效为全市提供高质量养老服务。
(三)“绿色康养+医疗”
1.医疗保障局积极配合,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一是对条件达到医保定点医疗机构的医养结合机构的申请,医疗保障部门给予优先审批,纳入医保定点医疗机构管理。二是将医养结合机构患者住院产生的医疗费用纳入医保结算,减轻患者负担。三是提高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70岁以上老年人医疗保险待遇:住院及门诊慢性病、特殊病起付线按现行政策减半收取,取消住院费中乙类药品、特殊检查及特殊治疗的个人自付比例,住院费用中特殊材料、人工器官、植入材料、特殊用药个人先自付比例减半,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80%,达不到80%的,由医疗保险基金统筹基金补足差额部分。
2.由卫健局牵头制定《关于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实施方案》(个卫联发[2021]2号)、《关于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实施方案》(个卫联发[2021]3号)和《关于做好个旧市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签约合作服务工作的实施方案》(个卫联发[2021]8号)等文件,建立部门协作机制,进一步落实责任,不断推进医养结合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取消养老机构内设诊所、卫生室、医务室、护理站行政审批,实行备案管理。探索乡镇卫生院、农村敬老院一体化建设、运行,实现农村敬老院能养老、可看病。实施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工程,鼓励社会办医养康养连锁机构入驻社区提供相关服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按标准设立护理站。
3.卫健局和民政局制定《关于做好个旧市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签约合作服务工作的实施方案》(个卫联发[2021]8号),制定医养签约服务规范,支持养老机构和医疗卫生机构按照就近就便、互利互惠原则开展形式多样的签约合作,为入住的老年人提供就诊、住院、会诊、转诊、出院、随诊等医疗便利服务。全市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共组建家庭医生签约团队282个,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规范》要求对辖区内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每年免费提供1次健康管理服务,内容包含血压测量、末梢血血糖检测、康复指导、护理技能、保健咨询、营养改善指导6个方面;每年对辖区内申请的65岁及以上失能老年人上门进行综合评估,并对符合条件的失能老年人及照护者每年内提供至少1次的健康指导工作,内容包括与健康相关的生活照料、康复护理指导、心理支持等。到2020年年底全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累计建档51274人,完成评估37188人,完成体检37250人,完成健康指导37183人,完成健康管理33323人,完成任务指标112%(2020年州级下达任务数29707人)。到2021年5月底共完成65岁以上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40157人,履约35675人,履约率达88.84%。
(四)“绿色康养+文旅”
个旧旅游景点景区负离子极其丰富,生态环境良好,整体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的独特气候优势,这也使得个旧市内既具备避暑休闲环境,也存在避寒康养胜地,为发展康养休闲旅游提供基础条件。个旧市文旅局紧紧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发展理念和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通过“全景化打造、全地域覆盖、全资源整合、全领域互动、全社会参与”的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建设,已推出“绿色康养+文旅”尼格蓝色温泉、丫沙底瀑布温泉、阳山生态公园、戈贾森林公园、红河谷马堵山垂钓区、老阴山玻璃栈道、牛奶小镇、加级寨梨花谷、宝华公园、宝华索道、沙甸民族团结主题公园、金湖公园、蔓耗热带雨林度假区等众多文旅产品。
(五)“绿色康养+运动”
1.抓好居民区、休闲场所体育健身设施建设。个旧市教体局认真梳理城区26个社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情况,全市目前已经实现了体育馆、体育场和游泳馆等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全覆盖,有足球场、篮球场、乒乓球和羽毛球馆、健身路径等多种体育设施,26个社区均有体育设施,覆盖率达100%;除民权社区、建设社区、和平社区、永胜社区4个社区没有健身路径,其他社区都有健身路径,覆盖率达84.6%,已经达到了卫生城市复审中80%的社区建有便捷、实用的体育健身设施的指标。目前个旧市宝华公园建有健身路径,阳山生态公园有足球场、篮球场、羽毛球球场等体育设施;戈贾森林公园有健身步道、骑行道等设施;金湖文化广场有篮球场、健身操地等体育设施,实现了有条件的公园、绿地、广场等建有体育健身设施。
2.开展健康步道、健康主题公园建设。个旧市现有健康步道4条,分别为:金湖东路环湖健康步道设置健康宣传栏14块,金湖西路环湖健康步道设置健康宣传栏7块,宝华公园林荫健康步道设置健康宣传栏11块,阳山健康步道设置健康宣传栏10块,每季度更新内容。
健康主题公园3个,分别为:金湖文化广场主题公园、宝华公园主题公园、阳山健康主题公园。2021年我们在个旧市的三个健康主题公园(阳山公园、金湖公园、宝华公园)设置智慧化“众参与”服务平台,三个健康主题公园共设置15个打卡点,市民在健康主题公园运动时,通过“扫码”参加运动打卡活动。通过打卡,个人可获得在某健康主题公园个人参与打卡的次数、走的步数及消耗的卡路里,系统自动对此打卡点参加运动的“人数”、“步数”及“消耗卡路里”进行统计并排名。通过参与运动、排名,不仅激励市民参与运动的热情,使市民在此过程中形成你追我赶的氛围,提高全民健身的意识,还反映一个城市参加全民健身的情况。系统还会对个人运动前热身及运动后拉伸进行提醒,进一步增加了健身的科学性。
3.推进市民参与健身活动。个旧市于2020年4至5月在全市范围内对10547名20周岁及以上的城乡居民(不含在校学生)进行了参加体育锻炼状况调查,按照此标准统计,2020年全市“经常锻炼”的人数比例为30.78%(不含在校学生)。全市行政村以上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全覆盖,市总工会、市教体局、市卫健局联合下发《个旧市开展职工工间操活动实施方案》,2020年7月29、30日由个旧市工人文化宫对全市130名干部职工代表开展培训,再由职工代表回单位组织开展工间操活动。为方便职工开展工间操的学习,市健康教育所联合个旧市总工会、个旧市工人文化宫拍摄制作了《第十套大众广播体操》、《第一套戏曲广播体操》、《核心价值观工间操》三套工间操下发全市各单位学习。在市总工会、市卫健局、市文化馆、市工人文化宫和锡都艺术团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市卫健局拍摄京剧工间操、第10套广播体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播操在个旧电视台、锡都个旧、个旧健康教育微信公众号播放,并面向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推广。目前我市各单位均能按照要求正常开展工间操。
(六)“绿色康养+互联网”
全市采取微信、电视广播等多种措施积极开展健康宣传教育。
1.媒体健康教育。为提高市民健康知识知晓率,整合全市宣传平台,大力开展群众健康教育宣传及“7个专项行动”中“云南健康文明生活六条新风尚”内容,我市现有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媒体宣传平台有:一是新媒体“锡都个旧”微信公众平台、个旧融媒APP、个旧健康教育微信公众平台开设《健康教育》专栏,结合公民健康素养、重点公共卫生问题、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健康问题发布信息,至今已发布健康教育专栏信息855条(次)。二是从2018年11月起传统媒体个旧电视台开设健康教育科普栏目“健康小火车”,每周播出一期,至今共播出132期。三是利用微信公众号“锡都个旧”设置“曝光台”,对不文明行为进行曝光。
2.街道社区健康教育。利用街道社区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健康教育,一是个旧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设有5个分中心、10个乡(镇、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19个村委会(社区);二是市区、乡镇、村委会(社区)、村小组四级疫情防控宣传架构,669个社会宣传教育群;三是全市包括乡镇在内的299块健康教育宣传栏刊出健康知识,定期每2月更换一次;四是今年各社区已刊出黑板报70期,宣传栏17块,发放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宣传资料67000份,“7个专项行动”宣传海报1350份,“六条新风尚”宣传资料67000份,“草乌、附子等毒性中药防控知识宣传资料”2500份,城市癌症早诊早治筛查工作宣传资料2400份。
3.大型公共场所和窗口单位健康教育。一是宝华公园电子屏上滚动播出健康知识视频;二是公交车站台部分电子屏滚动播出健康知识宣传公益广告;三是环湖健康步道宣传栏和宝华健康主题公园宣传长廊,2020年重新维修了健康主题公园及健康步道宣传设施,同时定期更换环湖健康步道宣传栏内容,粘贴健康生活方式、健康云南六条新风尚等内容;四是强化监督,做好反面曝光,利用工人文化宫曝光栏开展不文明行为曝光4期,曝光不文明行为198起。
市委宣传部制定《个旧市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迎检宣传工作方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迎检氛围营造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近期重点工作氛围营造的通知》等文件,对新闻宣传、氛围营造、舆论引导做出细化分工。围绕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推进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主题,充分运用全市各类宣传阵地,强化社会氛围营造。累计制作大型户外广告38块,在市区公交车站台、灯杆、路牌、护栏等处制作爱国卫生、健康文明生活新风尚等内容的户外公益广告1762块,制作宣传栏530个,利用LED屏滚动播发宣传标语,日均播放4410次。利用宝华公园电子屏播放健康教育宣传内容,同时设置不文明行为“曝光台”,每日定时循环播放不文明行为照片视频,开展反面教育的同时加强正面宣传引导,促进市民养成良好文明习惯。
4.医院健康教育。依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宣传。一是2020年市卫健局、市健康教育所组织各医疗单位开展大型公众咨询活动10次,发放健康知识宣传品,为市民提供免费量血压、测血糖、咨询相关疾病等,各医疗单位也根据卫生节日,适时开展公共宣传活动,传播健康知识,对重点疾病、慢性病开展健康宣传;二是开展健康知识讲座,2020全年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举办健康知识讲座550次,参加知识讲座人数13999人次;三是全市各医疗卫生单位设立健康教育宣传栏114块,每两月更换一次健康教育宣传栏内容;四是各医疗卫生单位在单位候诊区播放健康教育宣传片,传播健康知识;五是由市健康教育所向全市编印下发健康教育宣传品,2020年共印刷并发放27种333500份;六是全市各医疗卫生单位对慢性病患者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2020年共31804人次;七是开展各医院、社区、社区服务中心、慢病示范单位设立健康小屋,免费提供群众自助式健康检测点,为群众免费提供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压等工具;八是认真开展了作为我市十大惠民实事之一的“妇女乳腺癌和宫颈癌”免费筛查以及农村肺癌和城市5种癌症的早诊早治总计12668人次。
5.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健康教育。2021年初市健康教育所分别在杨家田村、五一新村、新寨村、跃进村、新冠村、鄢棚村等城中村制作健康教育7个专项行动喷绘11条,六条新风尚健康教育宣传牌21块用于健康教育宣传。
6.宣讲活动。市卫健局、市健康教育所联合市人民政府、学校、医院等部门,开展“控烟宣传进校园”、“机关干部身心健康知识讲座”、“2020年控烟与肿瘤防治”等主题“健康中国行巡讲活动”,上半年开展巡讲4次,参加巡讲群众达到1430余人次。下半年配合“7个专项行动”巡讲,由个旧市推进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发文,联合文明办在全市及乡镇开展《关于组织参加市级“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我参与、我践行”主题示范宣讲活动》针对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最关心的健康问题进行全市宣讲及点单式宣讲,共开展宣讲活动19场2397人次。2020年累计开展宣讲23场次,参与人数达3827人次。
三、大力营造具有锡都特色的绿色健康休养文化。有效提高我市康养文化的软环境、软实力。
为大力营造具有锡都特色的绿色健康休养文化,个旧市文旅局结合自身工作职责,从以下三方面提升我市康养文化的软实力、软环境。
一是依托个旧市世界闻名的锡文化,围绕创建国际康养旅游示范区,聚焦“文、游、医、养、体、学、智”全产业链,推动健康产业与旅游、体育、文化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牌”。市文旅局积极谋划了个旧市宝丰隆商号保护利用设施建设工程和博物馆陈列展览提升改造工程,以保护加合理利用的方式,留住城市文脉。二是进一步丰富我市人民群众的夜间文化生活。2020年10月起个旧市文化馆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云庙设为庭院剧场展演地点,至今已开展文化惠民演出20多场、电影放映2场,并于2021年5月7日引进云南省经典红色庭院剧《钱南园》《闻一多》,2021年6月20日首演原创话剧《李鑫》,为群众送上了党史和文化的“大餐”。如今,云庙庭院剧场作为一种新型的文艺演出形式逐渐已经成为独特的城市风景线,深受广大市民的喜爱和好评。三是深入贯彻落实省、州、市推进“旅游革命”的决策部署,以“一部手机游云南”建设为突破口,持续推进“整治乱象,智慧旅游,提升品质”的旅游革命“三部曲”,着力实施全市“一部手机游云南”完善提升等九大工程,推动线上线下高度融合,助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以“游客旅游自由自在”“政府管理服务无处不在”为目标建设“一级旅游”。
四、逐步改善绿色康养城市建设中诸如拓展交通多样性、便利性,城市综合环境进一步整治等影响短板。
城市园林绿化作为城市具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发挥改善城市生态,美化城市环境的作用,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休息、游览,开展科学文化活动的园地,增进人民身心健康;同时它还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在保持整个城市的生态平衡方面有着积极作用,也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生态措施。
1.全市园林绿化现状。自2016、2017年我市人居环境提升改造一期注重增加绿地面积,在设计上注重个旧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景观理念,从而达到花期错落有致,色彩丰富,不同的季节带来不同的景观,施工上从在绿地内分上、中、下不同的空间层次种植植物,呈现既有休闲的小场地,又有层次分明的花坛的景致,让广大群众在花丛中漫步、树荫下游玩;同时通过政府多个部位的沟通协调,在2018年拆除金湖岸边原云锡泵站相关建筑,打开围墙,美化泵房,将云锡泵站与挖泥船将打造成一个金湖的重要节点。在红炮台拆除红蓝房子及5个售买亭重新配植植物,形成新的绿化景观。怀源芳圃人防工程完成后进行景观恢复。同时在过境公路拆违后新建了绿地,增加了绿地面积;2019年1月通过阳山大道公路两侧及其山体边坡绿化工程改善个旧城市主城区重点道路环境,2018至2019年八号洞花坛建设、新冠路外贸局车队旁棚改拆房新建花坛的建设、个旧市城投建设路东北片区停车场绿化工程新建设花坛2个、五一路地主巷街头建设花坛2个、七层楼拆违新建花坛2个,新增绿地面积近万平方米;2019年金湖南路“点靓个旧”;2020年通过实施个旧市2017年城镇棚户区改造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冶炼路、工人北路)的绿化分项工程,新增乔木233株、花坛6个、绿地面积905平方米。2021年开展美丽县城的建设,新建“金湖水长青”绿化景点,金湖东路新增矿兜花箱103个。以上工作的开展,有效地提升了个旧绿化的面积和品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结合美丽县城的建设和棚户区的改造工作打造“宜居个旧”。
2.全市园林绿化的特色及发展方向。着力打造以充满锡文化的“绿染锡都•花漫金湖”为主体的城市园林绿化特色,也是绿康城市建设的重要环节。在日常绿化工作中植物品种选择、搭配应用、园林小品等除了提高项目品质外,更注重绿化与城市的环境及文化底蕴的相协调,才能凸显一座城市的文化品位。2017年以来个旧市将园林绿化的设计思路定位为““绿染锡都•花漫金湖”,在后期的建设过程中不断融入锡文化。比如2019年“点靓个旧”工作中在金湖南路进行文化展示墙花艺和鲜花盆花造型、立交桥花艺、立面安装悬挂、行道花箱造型、坐凳花箱、矿车造型花箱以及2020年金湖岸边凤灯的安装。又比如2021年的103个鲜花矿兜,让人们体会到昔日矿兜里拉来的是财富、是发展、是希望,如今它们虽光荣“退役”,作为装饰出现在街头,但承载的却是几代个旧人的回忆,记载的是锡都——个旧一路走来的峥嵘岁月。 如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已然开启,这些历久弥新、带有个旧特色印记的矿兜,不仅是老一辈的几代个旧人携手奋进、建设家乡的见证,更时刻提醒着今天的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先辈们不怕流血流汗、勇于奋进的精神传承下来,将家乡建设的更加美好。
感谢你们对我市医疗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请在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联系人及电话:李生荣 18987349365
个旧市卫生健康局
2021年7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