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个旧市人民政府对政协红河州十二届四次会议第247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市人民政府 发布日期:2021-10-21 浏览次数:

个政函〔2021〕23号 

 

民建红河州委: 

  你们在政协红河州十二届四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借力滇南中心城市建设 做强世界锡都品牌的建议》的第247号提案,已转交个旧市人民政府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支持云锡公司等工业企业做大做强 

  个旧市因锡而兴,云锡因锡而立,云锡公司与个旧是相生相融、和衷共济的命运共同体。长期以来,个旧市全力支持云锡公司改革发展。一是“双向化转”实现地方与企业的双赢。2002年在第一轮自然资源整合工作中,将市属6矿2厂整体划转云锡公司,并对民营企业采矿权进行优化重组,云锡公司在全省率先完成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剥离交政府管理,实现了企业的“轻装上阵”,开创了资源整合的“个旧模式”。二是形成以锡为主的有色金属产业发展布局。着重推进传统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培育发展以有色金属、稀贵金属为主的新材料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由传统有色金属向产业链延伸和以新材料为主的新兴产业迈进。在大屯街道红河工业园区内(锡业股份产业园区)建设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中心,重点布局锡冶炼和铜冶炼项目;在个旧市火谷都、红河工业园区建成有无机锡化工产品和有机锡化工产品两个生产基地。以锡为主的有色金属精深加工产业持续壮大,对个旧市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明显的带动作用。三是强化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加快锡化工高新技术产品研发、解决产业关键核心技术,与云锡研发中心、昆明理工大学等科研院校进行产学研合作,实现新产品成果转化。支持云锡公司科研、服务、产业“三位一体”深度融合发展,重点开展焊锡产品、无铅焊料、ITO废靶材等研究,并实施成果转化。 

  二、围绕锡文化和工业遗址城市内涵培养文化品牌 

  个旧市以锡文化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标准、以项目为抓手,打造宜养、宜业、宜游的“世界锡都·宜居个旧”品牌。一是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性开发利用。目前个旧市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家(鸡街火车站、宝丰隆商号)、省保单位1家(云庙)、州保单位9家,市保单位34家。实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宝丰隆商号保护维修与利用等项目,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性开发利用。二是扎实做好“锡文化+”旅游产业、产品打造。规划建设游客接待中心、锡工艺品贸易交流中心、设计创意园区、文化街区、酒店等项目。结合城市更新工作,推进老厂房、旧厂区改造利用,做好个旧选厂、八号洞云锡三十三车队片区开发利用,积极谋划建设锡文化创意产业园。 

  但由于用地需求不符合条件等原因,近期无计划举办“轻型飞行滑翔机”比赛、“风筝”比赛。 

  三、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个旧市以滇南中心城市为引领推进区域协调和新型城镇化。一是致力打造大屯核心引领。重点实施学校、医院、道路、供水、排污干管、强电入地改造等民生工程,总投资45.93亿元,目前完成建安投资17.12亿元。支持大红屯公司、大屯龙腾等一批新兴农业企业茁壮成长;推动工业迈入“高端化”,发展新材料产业;推动三产走向“高新化”,加快推进大屯粮食物流园建设,培育壮大以商贸、物流、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推动新区建设“数字化”,润鑫铝业电解铝智能制造技术开发应用及智慧工厂建设、北部选矿园区管理服务综合平台、云锡公司锡易地搬迁智慧工厂建设等工业互联网项目逐步投入使用。二是全力推进鸡沙一体发展。高起点、高标准编制《个旧市鸡街沙甸一体化发展战略》《鸡街—沙甸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并储备鸡街沙甸一体化发展重点项目40项,计划总投资200.35亿元。提升个旧次中心城镇化水平,着力发挥鸡街作为县域经济社会次中心的作用。三是持续推进“美丽县城”建设,全面实施城市更新。分类分步骤全面开展整治环境卫生、完善公共基础设施、整治城市容貌、提升城市文明为内容的“美丽县城”建设工作,2021年上半年完成投资2.68亿元,竣工13个子项目。编制完成《城市体检评估报告》《城市更新实施方案》,聚力推动2021年城市更新项目。四是打造红河谷经济开发开放带。加强高原特色农业种植,种植高原红桃、冰糖橙、芒果等为主的热区特色水果,烟草等经济作物,做大做强热区农业品牌。提升养殖业产能,建设温氏家庭农场生猪养殖项目,已投入资金600万余元。带动发展“农业+旅游”,蔓耗镇主要构建以“红河谷最美国家风景线”为轴,滨水和半山空间为翼的“休闲旅游带”,实施红河谷白鹭湾垂钓休闲度假区、小蔓堤旅游接待中心等多个项目,做大做强“木棉渔乡”生态旅游品牌。保和乡依托红桃种植,吸引游客赏桃花、观云海、采红桃,努力打造“云上桃花,美丽保和”。 

  四、全面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用好国家、省、州人才政策,完善个旧市人才培养和使用计划,落实好《个旧市引进高层次急需人才暂行办法》等“6+6”系列人才政策。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方针,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发挥个旧职业院校作用,支持个旧职业技术学院中高职招生和职业技能培训,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业技术人才。 

  感谢你们对我市城市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请在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2021年8月26日         

 

    (联系人:刘坤,联系电话:2129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