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自然资函〔2021〕7号
徐王昆、张信飞等两位委员:
你们在政协个旧市十二届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在个旧建造北回归线标志区的建议》的第66号提案,已转交我们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北回归线的神奇之处
北回归线是太阳直射北半球的最北纬线,是地球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大约在北纬23°26′(可估算为23.5°)的纬线圈,北回归线在地球表面上的总长度大约37000公里,共经过16个国家和地区。北回归线又被称为“北回归线带”。人跨立在北回归线上,就等于脚跨两带,南面是热带,北面是温带。
北回归线具有特定地理含义,在地理学、气候学、生物学、农业科学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我市北回归线位置走向为楼坊寨南段——新瓦房北段——大屯海,该地段横穿蒙自经开区、铝厂等厂区及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
二、开展北回归线科普教育园的意义
科普教育园不但是文化遗物的收藏和研究机构,也是宣传教育机构,有着教育这项十分重要的社会职能。深入发掘本地特色文化向社会和群众展示和传播相关的知识、信息、思想、美感和精神等,达到教育和影响人的目的。随着人们通过参观北归回线文化的发掘,而获得了知识、信息或其他有意义的体验,便会在群众心目中建立深刻的印象,树立一定的归属感,提升群众心里的地位。
针对本市文物藏品资源不丰富,经费严重不足等原因,科普教育园应寻求多方面发展,加强对本土特色文化的宣扬是其中之一,也是科普教育园发展的有效渠道。打造本地特色文化,把地区文化转化成可供利用资源,可供征集、保护和利用,包括在研究、传播过程的一切物质的东西,由于其从不同的侧面或角度来保存和反映了地域文化的大量信息,都要成为收集研究的对象,成为科普教育园的资源。
三、结合控制性详细规划,积极探索北回归线科普教育园建设
《滇南中心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是以大屯海、长桥海、三角海为核心的滇南中心城市核心区,是滇南中心城市一体化发展的启动区和示范区,涵盖蒙自市、开远市和个旧市,涵盖生态、农业保障、城镇空间布局、历史文化空间保护、中心城区布局、基础设施支撑等诸多领域。
北回归线在总体规划中穿过的板块为大屯海、长桥海中央生态区(生态公园、休闲游憩等)、个旧大屯新区(数字经济、高端商贸、金融服务等)、现代产业综合发展片区(电子信息产业、特色装备制造业、有色金属深加工及新材料、报税物流以及创新智造服务等)。北回归线科普教育园在这三个板块中选址地应为个旧大屯新区。
北回归线科普教育园的选址需合理避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和大屯海一、二级保护区,并根据项目方案提供确切的范围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对现行规划进行比对,统筹布局,以尽可能带动周边发展。
四、结合控制性详细规划,探究北回归线科普教育园与湿地公园的结合
《滇南中心城市核心区大屯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滨湖西路与滨海大道交汇处有一处面积约为472691.60平方米,用地性质为公园绿地的地块,今后将规划建设为湿地公园。该公园将顺着滨湖西路一路经过博物馆、少年活动中心、科技馆、展览馆至红河大道。未来可考虑将北回归线科普教育园主题与该地块相结合建设。
五、统筹协作,做好北回归线科普教育园建设前期论证工作
1.积极开展协商、研究。根据《滇南中心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和我市的历史、文化、资源,与市住建局、市财政局、市发改局等部门沟通,提出建设我市北回归线科普园可行性的论证。
2.召开打造北回归线科普教育园研讨会。根据可行性论证,可由组织召开了打造北回归线科普园研讨会,邀请各大专家、教授、市科协、市政协委员以及市无党派人士和有关社区(部门)负责人参与研讨,结合历史、文化、生态资源和产业布局最终确定北回归线科普教育园建设规划,打造科普产业链,形成特色科普的模式,实现大屯街道区域协调发展。
感谢你们对我市自然资源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请在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联系人及电话:杨雪 13529732900
个旧市自然资源局
2021年7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