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对政协个旧市十二届五次会议第55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市卫健局 发布日期:2021-11-29 浏览次数:

农工党个旧市委: 

  你们在政协个旧市十二届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我市发展康养产业的建议》的第55号提案,已转交我们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加强顶层设计 健全协调机制 

  1.个旧市委、市政府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把应对人口老龄化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充分调动各级领导干部做好应对人口老龄化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立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结合实际,先后制定出台《个旧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实施意见》《个旧市贯彻落实< 云南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施方案>任务清单》等文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明确了发展健康养老服务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规范养老服务事业体制机制,拓展健康养老模式,创新经营方式,从土地供应、财政支持、税费优惠等方面对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政策支持。由卫健局、发改局等部门联合制定《个卫联发[2021]2号关于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实施方案》、《个卫联发[2021]3 号关于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实施方案》和《个卫联发[2021]8号关于做好个旧市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签约合作服务工作的实施方案》等文件,建立部门协作机制,进一步落实责任,不断推进医养结合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2.2020年10月调整充实个旧市老龄工作委员会组成人员,由市人民政府分管领导兼任市老龄委主任,确定31个部委办局为成员单位,进一步加强了老龄工作委员会职责。为了统筹协调个旧市养老服务工作,研究解决养老服务工作重大问题,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研究审议拟出台的养老服务法规和重要政策,拟订推动养老服务发展的重点工作计划;部署实施养老服务改革创新重点事项,督促检查养老服务有关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加强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各部门信息沟通和相互协作,及时总结工作成效,推广先进做法和经验;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由市民政局牵头,联合市编办等20个部门和单位成立个旧市养老服务部门(含医养结合机构)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民政局,主要承担联席会议组织联络和协调等日常工作。2020年10月,经召开联席会议,由市民政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卫生健康局、市消防救援大队、市市场监管局五部门联合开展养老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 

  二、加强人才培训 提升服务水平 

  个旧市大力加强老年健康人才培养,增加从事失能老年人护理工作的护士数量,鼓励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登记失业人员、贫困劳动力等人员参加医疗护理员培训,壮大老年健康人才队伍。完善医疗护理员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大力支持从事老年健康服务人员参加进修学习、短期培训、继续教育,提高从业人员服务能力和水平,完善以技术技能价值激励为导向的薪酬分配体系,拓宽职业发展前景,补齐人才紧缺短板。 

  2019年至2021年7月1日,通过线上、线下等不同方式对各养老机构养老护理人员及全市有意愿从事养老护理工作的人员开展养老护理业务培训,共开展11期养老服务类培训,共计培训505人。截至目前,个旧市在岗护理员总数282人,持证上岗240人,持证上岗率为85.1%。针对我市养老需求,民政局和人社局还将继续加强护理员培训力度,2021年养老护理员培训已进行报名统计,开班事宜正在安排。 

  三、制定优惠政策 吸引社会资本 

  为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康养产业,我市制定了《个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个旧市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个政办发〔2018〕109号)、《个旧市养老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个民联发〔2019〕1号)等政策文件,进一步降低准入门槛,营造公平竞争环境,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推动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一)建立公开、透明、平等、规范的养老服务行业准入制度,营造平等参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二)整合社会闲置资源,简化审批手续,缩短审批时间,符合政策条件的均可按照有关规定享受养老服务建设补贴、运营补贴等资金支持和税费减免、水电气热费用优惠等政策扶持; 

  (三)鼓励“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支持社会力量兴办的养老机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内设医疗机构或与医疗卫生机构签订协议,为老年人提供优质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截至目前,个旧市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符合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条件,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养老机构共有两家即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医康养中心和个旧市锡都老年公寓;内设医务室的机构有两家即个旧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和大屯街道新都康养中心。 

  (四)扶持老年社区和老年地产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老年住宅、老年公寓等老年生活设施建设; 

  (五)保障用地需求,按照《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养老服务设施用地实施意见〉的通知》(云国土资办〔2015〕49号)有关规定,积极做好用地保障和服务工作; 

  (六)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对用自建产权用房兴办民营养老机构的和租赁用房兴办民营养老机构且租赁期满5年以上的,积极帮助申请省、州补助资金,市政府每张床位分别给予一次性建设补助2500元、1250元支持。养老机构床位数10张以上且连续使用6个以上的,从2017年1月起每床每年补助240元床位运营补贴。截至目前,根据《云南省民政厅关于加强养老服务机构运营资助资金使用管理的通知》(云民养老[2020]13号)文件要求,进一步完善“智慧养老系统”平台数据准确录入,为大数据养老服务管理打好基础。确保资金据实申请、精准补贴、按时发放、规范管理,2020年发放11家养老机构综合运营补贴865230元、发放4家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床位建设一次性补助195000元、发放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养老机构一次性运营补贴80000元,三项合计1140230元。 

  (七)落实税费优惠政策,社会力量兴办福利性、非营利性养老机构,经认定符合非营利组织条件的,可按照规定免征企业所得税。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号)第一条第(二)项规定:养老机构提供的养老服务免征增值税。截至目前,共有4户企业在个旧市税务局进行养老服务登记,2020年1至12月共申报减免增值税1.3万元; 

  通过政策激励机制,截止2021年5月全市养老机构18家,共设床位2778张,2021年新成立并到市民政局备案登记的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1家,即个旧市南香养老院有限责任公司,建筑面积434.84㎡,设床位数14张。 

  四、建设特色养生项目 加强特色养生宣传 

  (一)加快现有康养项目建设。2020年民政局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在个旧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建设个旧市老年养护院项目。总建筑面积 9300 平方米,设置床位200 床,项目总投资预计为 2790 万元,目前正在建设中。个旧市老年养护院将承担我市失能老年人的照护任务,为我市特困集中供养失能老年人、社会失能老年人提供医养、康复、护理等服务;个旧市大屯新区中医医院(红河州个旧市老年人康复护理院),建设规模131240平方米,总投资65000万元,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一所中西医结合的集医疗、康复、养老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共设置床位998张,其养老床位500张。目前,项目已进入收尾工作,预计2021年底投入使用;红河州滇南中心医院康复护理院,建设规模39000平方米,估算总投资30000万元,设置床位500床,其中:养护床位200床,康复医疗床位300床。目前,正在进行项目前期工作,预计2021底开工建设;个旧市人民医院鸡街分院,建设规模55772平方米,估算总投资45000万元,设置床位700床,其中:普通医疗床位数300床,护理床100床、养老中心设置床位200张、月子中心设置床位100张。目前,已完成招投标工作,即将开工建设。 

  (二)部分规划的康养项目。充分利用个旧市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发掘特色养生优势,到“十四五”期末基本建成集休闲、娱乐、疗养等为一体的能多渠道满足老年养生需求的智慧养生养老服务项目:1.个旧市阳山老年人公寓,项目总用地面积5000㎡,建筑面积约6750㎡(4层)。床位150张,设老年人活动广场、附属用房及其它配套基础设施建设3312.5㎡。总投资2100万元。2.个旧市戈贾氧吧老年人公寓,项目总用地面积5000㎡,建筑面积约6750㎡(4层)。床位150张,设老年人活动广场、附属用房及其它配套基础设施建设3312.5㎡。总投资2100万元。3.个旧市尼格温泉老年人公寓,项目总用地面积5000㎡,建筑面积约6750㎡(4层)。床位150张,设老年人活动广场、附属用房及其它配套基础设施建设3312.5㎡。总投资2100万元。3.个旧市尼格温泉老年人公寓,项目总用地面积5000㎡,建筑面积约6750㎡(4层)。床位150张,设老年人活动广场、附属用房及其它配套基础设施建设3312.5㎡。总投资2100万元。 

  (三)加强特色康养宣传。待我市的康养项目获得上级允许,项目有所进展,我市必定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各种媒体对不同的康养项目进行包装、发掘其优势,开展立体化、多方位的宣传。让我市的康养项目辐射东南地区中高端市场,带动个旧配套经济发展。 

  感谢你们对我市医疗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请在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联系人及电话:杨秀莲  18087309678 

 

                              个旧市卫生健康局

                                   2021年7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