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对政协个旧市十三届一次会议第92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市政府办公室 发布日期:2022-10-10 浏览次数:

个政办函〔2022〕45号

民建个旧市委:

  你们在政协个旧市十三届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落实教育“双减”促“双增”的建议》的第92号提案,已转交我们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我市高度重视“双减”工作,以作业管理、培训机构治理、课后服务等多个方面出台有力措施,取得良好成效。目前,全市义务教育学校作业公示率、作业时长达标率、课后服务开展率、课后服务时间达标率、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压减率全部达到100%。主要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本情况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省、州相关“双减”工作文件精神和要求,我市高度重视、高位推动,市政府常务会两次研究部署“双减”工作。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牵头成立由有关部门组成的工作专班,明确了工作职责,扎实推进“双减”工作。制定出台《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工作任务清单》《中共个旧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 关于成立“双减”工作专班>的通知》《个旧市教育体育局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工作方案》和《关于个旧市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服务收费有关事项的通知》。

  二、重点工作及成效

  (一)减轻学生负担,提升教育科学化

  一是建立作业统筹管理机制。印发《个旧市教育体育局作业管理细则》,对学生作业的时长和教师作业设计、布置、批改等作出明确规定。市属义务教育学校“一校一案”制定作业管理办法,建立年级组或班主任统筹管理作业的公示机制,合理调控每天作业量和难度,严防各科作业累加增加学生负担。目前已建立作业公示制度学校数达到100%。二是严控书面作业总量。自2021年秋季学期起,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每天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目前作业时间控制达标学校数达到100%。三是加强作业设计。市教培中心将作业设计作为教研工作的重要内容,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个旧市学业辅导类课后服务实施方案》、编写《个旧市义务教育阶段数学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七九年级)》。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的作业。四是严格规范学生作息及学校教学时间。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提升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要求晚上就寝时间小学生不晚于21:20、初中生不晚于22:00、高中生不晚于23:00。统筹安排学校教学时间,要求小学上午上课时间不早于8:20、初中不早于8:00,以确保中小学生享有充足的睡眠时间。

  (二)减轻培训负担,加强机构规范化

  一是从严管理机构审批和登记。为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审批和登记政策,自2021年7月24日起不再审批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和学龄前儿童开展学科培训的校外培训机构。二是坚决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多部门联动协作,依法依规查处问题机构。截至目前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从原来15所压减到现在的0所,压减率达到100%。有效抑制了我市校外培训机构的无序发展。三是加大查处力度,加强行为监管。2021年8月成立校外培训机构督导组,派出督查暗访共108人次。2021年9月23日至2022年春季学期开学时,曾3次分五个小组通过听取工作汇报、走访家长、访谈师生、查阅资料等方式,对义务教育学校“双减”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并与年终教育综合目标考核结果挂钩,将“双减”工作成效纳入年终绩效分配。2022年4月启动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治理“回头看”工作,加强对隐形变异、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巡查工作,共查处2起违规开展的培训机构,立即责令其停止办学。四是严控校外培训师资标准和服务监管。从事学科类培训的人员必须具备相应教师资格,不得聘用中小学在职教师。与参训学生签订《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2021年修订版)》。五是强化校外培训收费监管。积极配合市发改局制定学校课后服务性或代收费标准,通过第三方(中国建设银行个旧支行)托管的方式,对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预收费不得超过3个月或60个学时)进行风险管控,有效预防“退费难”、“卷钱跑路”等问题发生。全市22所非学科校外培训机构已完成监管合同签订和账户开通。六是严格管控培训广告。主动对接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对校外培训广告监管,确保主流媒体、新媒体、公共场所、居民区和农村户外各类广告牌和网络平台等不刊登、不播发校外培训广告。七是严格规范校外培训材料管理。严格落实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材料管理办法(试行)》和省教育厅关于贯彻落实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材料管理办法的要求,2021年12月至2022年3月,开展专项清理整顿行动,切实规范校外培训资料管理。

  (三)课后多点发力,育人全面开花

  一是实现课后服务全覆盖。确保服务时间每周5天,每天不少于2小时,结束时间不早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自2021年秋季学期起,我市134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展课后服务覆盖率达到100%。全市参加课后服务学生有44806人,参与率为97.77%,学校教师参与率为93.89%,课后服务时间达标学校数为100%。二是丰富服务内容,拓宽服务渠道。积极引导各中小学严格按“一校一案”要求并结合实际情况撰写《1—9年级学业辅导类课后服务实施方案》。各学校利用学校资源广泛动员民间艺人、能工巧匠、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大学生及社会热心人士等作为志愿者参与校内课后服务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内课后服务,提升服务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发展空间。建立评估退出机制,遴选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供学校选择;建立平台机制,免费向学生提供优质的线上教育教学资源。

  (四)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均衡发展

  一是调整优化义务学校布局,科学增加城镇学位供给。均衡配置义务教育学校硬件资源和教师资源,全面推进教师县管校聘和校长职级制改革,切实减轻中小学教师与教育教学无关的负担。加快推进学区化办学、城乡“一体化”建设,逐步缩小城乡、区域、学校间教育水平差距。二是实施“五育并举”教学方案,关注学生身心发展。完善德育工作体系,提高思政课质量,构建协同育人格局。定期开展学生体质监测,学校每学期全覆盖视力筛查不得少于2次。规范体育课课时,小学一二年级体育与健康课每周不得少于4课时、三年级至初中每周不得少于3课时、高中阶段每周不得少于2课时,切实提升学生体质。三是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推动教育改革。健全学校教学管理制度,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方案,严格按照课程标准教学,做到应教尽教,确保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业质量标准。严格落实考试成绩等级制呈现要求,深化高中考试招生改革,稳妥推进中考改革,制定《音、体、美、劳考试细则》和成绩呈现方式。

  在下一步工作中,将根据教育部、省教育厅的最新要求,聚焦工作任务,创新举措办法,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学校育人质量等方面探索更多管用有效的措施,助推“双减”政策落地见效。

  感谢你们对我市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请在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联系人及电话:孔  强    18987310876

 

  个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8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