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工党个旧市委:
你们在政协个旧市十二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深入开展精准健康扶贫,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第127号提案,已转交我们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树立大健康理念,打造健康新乡村
按照省、州健康扶贫行动计划要求,由市卫计局牵头,与市扶贫办、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民政局等14家单位共同研究制定了《个旧市健康扶贫行动计划》,并结合实际成立了由分管卫生计生工作的副市长为组长的市级健康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各单位的工作职责。《云南省健康扶贫30条措施》出台后,我市在认真研究省、州级健康扶贫30条措施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印发了《个旧市贯彻落实云南省健康扶贫30条措施实施方案》、《个旧市健康扶贫医疗救助和兜底保障工作机制(试行)》等,为建档立卡因病致贫人员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取消预付金、实现门诊、住院报销比例政策倾斜等打下了良好基础。2018年全市建档立卡户住院总人数3315人次,住院总费用1539.54万元,基本医保报销1074.90万元,大病保险报销124.76万元,医疗救助137.19万元,财政兜底52.51万元,实际报销比例达90.24%,患者自付费用均控制在10%以内。2019年1-6月份住院总人数1865人次,住院总费用836.41万元,基本医保报销582.01万元,大病保险报销58.91万元,医疗救助88.09万元,财政兜底22.41万元,符合转诊转院规范实际报销比例达90.00%。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定点医疗机构已实现先诊疗后付费,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政府兜底“四重保障”在医保系统能实现“一站式”结算,患者出院时只需付清个人自付部分就可以出院。
二、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健康素养
(一)开展“健康扶贫进万家、情深意暖你我他”等主题宣传服务活动。市卫计局在卫计系统印发了《个旧市“健康扶贫进万家、情深意暖你我他”主专题宣传活动方案》,并组织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市人民医院、市二院、市中医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传染病院、各乡镇卫生院进村入户开展健康扶贫主题宣传活动。各医疗机构组建了健康扶贫工作队,通过入户调查和健康体检,建立、管理、更新贫困户居民健康档案;在积极做好大病、重病人员救治的同时,让家庭医生进村入户对慢性病患者、重点人群,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老年人、0-6岁儿童、孕产妇等开展健康体检和健康指导,让贫困群众亲身感受到国家各项惠民政策带来的温暖和帮助。
(二)开展健康扶贫政策培训。先后在全市挂包干部、乡镇村委会干部脱贫攻坚会议上开展了健康扶贫主要政策培训;在卫生计生系统组织开展了健康扶贫业务骨干、师资培训及考试,让健康扶贫政策覆盖面和知晓率不留盲区、不存死角。今年先后组织全市卫健系统干部职工开展了《个旧市建档立卡户大病专项救治工作规范》培训1期83人次,贯彻落实《云南省健康脱贫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六大攻坚行动1期53人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业务培训3期381人次。与市扶贫办联合开展了挂包干部扶贫政策业务培训,市健康教育所对“健康素养”知识进行了培训。
(三)发放宣传册。全市印制下发健康扶贫宣传折页、《个旧市健康扶贫联系卡》共15000份、手提袋15000份;在有贫困户的行政村均粉刷或悬挂长期性宣传标语1条以上,每个医疗机构、每个村卫生室制作宣传栏不少于1块;结合医院实际,制作并公示《医疗机构建档立卡贫困户一站式服务门诊流程》、《医疗机构建档立卡贫户住院先诊疗后付费流程》;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公示健康扶贫医疗保障主要政策。
三、补齐短板,加强基层医疗机构设施和人才建设
(一)加大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提升改造,强化服务能力建设。2018年共向市级财政申请项目资金141.4万元新建贾沙乡水塘村卫生室,提改造贾沙乡卫生院和贾沙乡、卡房镇、保和乡共13个村卫生室。除以上村卫生室外,各乡镇卫生院还自行出资对卡房镇苟街、龙头寨、路赶藤村卫生室、锡城镇戈贾村卫生室,蔓耗镇黄木树、牛棚、阿龙古村卫生室进行提升改造。今年3月份又向市级申请项目资金137万元,计划对全市37个屋面漏雨、墙体渗水、墙体粉层脱落、内外墙面陈旧、医疗设备老化等村卫生室进行提升改造。目前,请示已上报,待市级批复。
(二)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为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根据州卫生健康委方案要求,我市已出台了《个旧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个卫发[2019]44号),各乡镇卫生院上报了设备需求,正等待省级招标。为提升乡镇卫生院在岗卫生技术人员及乡村医生的学力,目前,全市已有56名乡村医生和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报名就读中专班,有17名乡村医生和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员报名就读大专班。通过三年的学习,将实现55周岁以下的乡村医生全部达到中专及以上学历。
(三)完善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机制。各乡镇卫生院全面实施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所有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实现以机构、业务、人员、药械、信息平台、财务、绩效考核管理为主要内容的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模式。村卫生室的法人代表由乡镇卫生院的法人代表担任,主要负责人由村卫生室负责人担任。村卫生室登记的诊疗科目为全科医疗科、预防保健科、中医科,原则上不得登记其它诊疗科目。村卫生室的行政管理、人事任免、人员聘用、人员调配、发展规划、工作制度、考核奖惩、职务聘用由所属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各乡镇卫生院加强对村卫生室的考核,督促各村卫生室严格严格执行《云南省村卫生室管理制度(试行)》。同时,积极探索乡村医生“乡管村用”,逐步将乡村医生纳入乡镇卫生院临聘人员管理,扎实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
(四)规范乡村医生准入和注册。加强乡村医生后备力量的培养,加快推进乡村医生队伍的更新换代。根据《云南省卫生计生委关于启用云南省乡村医生执业注册信息管理系统和云南省衬卫生室档案信息系统的通知》要求,我市统一使用乡村医生执业注册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电子化执业注册管理。对于新进村卫生室执业的乡村医生必须具备医学院校中专学历,并经过网上理论培训、理论考试、为期6月的技能培训和技能考核,培训合格后上报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后予以注册并发放《乡村医生执业证书》。
(五)开展实用技能和适宜技术培训。为提升基层卫生人员的服务能力,2018年,根据《红河州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2018年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训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红卫发[2018]175号)要求,开展基层卫生人员相关培训。一是选派2名乡镇卫生院中从事临床工作的中青年骨干人员参加专业技能培训,主要学习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规范用药等。理论培训采用“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平台线上培训(自学)+医博士网视频培训课程(集中视频学习)+医博士网每日微课(选修)”的模式进行,培训时间为120天。二是选派1名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参加骨干全科医生培训,学习全科医学理念,提高基层常见病的诊断治疗、急危重症病人急救、常见症状的鉴别诊断等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健康管理、康复、公共卫生等服务能力。理论培训采用“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平台线上培训(自学)+医博士网视频培训课程(网络视频培训)+医博士网每日微课(选修)”的模式进行,培训时间为365天。目前,该学员进行培训中。三是选派15名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人员参加护士培训,学习医疗质量管理能力,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等技能。理论培训采用“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平台线上培训(自学)+医博士网视频培训课程(集中视频学习)+医博士网每日微课(选修)”的模式进行,培训时间为5天。四是组织22名村卫生室人员进行为期7天的专项技能培训,主要学习高血压、糖尿病、儿科常见病诊疗技能及中医药适宜技术等内容。理论培训采用“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平台线上培训(自学)+医博士网视频培训课程(集中视频学习)+医博士网每日微课(选修)”的模式。2019年,我市将按照州级安排,继续加强对村基层卫生人员的培训。
四、抓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质量,做到点面结合
按照中央巡视整改工作要求及《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做好2019年全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2019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不再要求100%签约,主要聚焦重点人群和重点疾病,着力提高签约质量,提高常见病、多发病诊疗能力,做到“签约一人、履约一人,做实一人”,不再对家庭医生签约数量作要求。自开展健康扶贫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以来,做好建档立卡户的签约及服务是全市卫健系统一项重点工作。一是优化签约团队。对签约人数超过1000人以上的签约团队,采取适当增加团队数量、增配团队人员等方式,将每个团队签约人员严格控制在1000人以内,保障落实履约服务。二是抓签约质量,抓重点人群。对已签约的建档立卡户每年开展一次体检;对重点人群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时间、节点要求开展随访和用药指导。所有签约服务、就诊记录等全部填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手册》上并录入家庭医生签约系统、谷仓系统及健康扶贫动态管理系统中。截至6月底完成签约人数14.66万人,签约率达31.31%,其中重点人群签约9.35万人,签约率达84.23%;建档立卡户签约13055人,因外出打工、异地上学、当兵等原因不能服务而未能签约的865人。建档立卡户四类重点慢性病人员(高血压、糖尿病、肺结核、重性精神病)规范化管理在97%以上。三是进一步加大签约信息化建设,确保签约服务的真实性。做好家庭医生签约系统各项功能的完善、开发,不断改进信息系统服务功能及多个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减少基层手工录入。为乡镇卫生院签约团队新增配置手臂式电子血糖仪、血压仪、随访包各75台,血糖试纸3万条,以便签约团队通过手机APP可以实现服务执行过程即时上传,服务地点手机实时定位,保证服务执行的真实性。
五、明确责任,完善健康精准扶贫政策,加强对健康扶贫的监督、目标考核和队伍建设
(一)强化组织领导,确保健康扶贫扎实推进
我市在认真研究省、州级健康扶贫30条措施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印发了《个旧市贯彻落实云南省健康扶贫30条措施实施方案》、《个旧市健康扶贫医疗救助和兜底保障工作机制(试行)》,《个旧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工作规范》、《个旧市健康脱贫攻坚行动实施方案》等,严格按照国家、省级政策要求执行,做到不降低标准也不调高味。
(二)强化责任担当,狠抓落实不放松
1.开展“两不愁三保障”摸底排查。按照州、市扶贫办关于开展《关于对标“两不愁三保障”开展“摸清底数行动”》的通知要求,组织医务人员、乡村医生等对全市2018年10月份以来到2019年2月28日非建档立卡户重点帮扶人员、建档立卡户就医情况开展排查,为各乡镇重点帮扶人员提供医疗救助打下基础。同时,对国办系统未脱贫人员中主要致贫原因为因病致贫返贫人员的314户989人的患病情况及是否因病影响家庭收入主要因素等进行了进一步排查、核实。经核实后向市扶贫办、各乡镇上报了92户289人国办系统主要致贫原因为因病,但实际为因残、无患病人员等,疑似致贫原因不准确,建议修改致贫原因的建议报告。
2.认真做好“三个一批”救治。1-6月份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门诊就诊17887人次,门诊总费用83.21万元,医保报销45.78万元,报销比例达55.02%;28种特慢病门诊就诊246人次,政策范围内报销84.63%。住院总人数1865人次,住院总费用836.41万元,基本医保报销582.01万元,大病保险报销58.91万元,医疗救助88.09万元,财政兜底22.41万元,符合转诊转院规范实际报销比例达90.00%。全市建档立卡户中四类慢性病慢病签约情况为,签约高血压985人,规范服务963人,规范服务率97.77%;签约糖尿病146人,规范服务142人,规范服务率97.26%;签约肺结核8人,规范服务8人,规范服务率100%;签约重性精神病231人,规范服务229人,规范服务率99.13%。全市32种大病确诊患病病例470例,救治进展100%,并实行“一人一档一方案”管理。
(三)加强日常监督、目标考核和队伍建设
个旧市健康扶贫办公室自成立以来,严格按照省、州市相关要求开展工作,一是不定期组织各成员单位针对健康扶贫工作中需要及时解决的困难及存在的问题召开工作协调会、推进会议,确保工作有效推进。1-6月份先后召开全市健康扶贫成员单位工作协调会2次;组织各成员单位、乡镇、医疗机构参加省级健康扶贫工作会3次;组织卫健系统召开健康扶贫工作推进会、协调会、培训会7次。二是明确责任目标,落实成效。年初分别和各定点医疗机构签订了健康扶贫责任目标书,1月份以来,电话抽查农村建档立卡户住院“先诊疗后付费”政策执行情况73人次;入户核实“四重保障”、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执行情况37户,开展政策知晓率问卷调查35户。按照市纪委脱贫攻坚专项治理检查工作方案的要求对全市定点医疗机构开展健康扶贫工作情况、“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规范执行情况等开展了自检自查。通过自查,所有定点医疗机构能够认真执行“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及医疗保障政策,32种大病人员按照“一人一档一方案”管理。三是建设标准化村卫生室、组建业务素质过硬的医疗卫生队伍及家庭医生签约团队,确保健康扶贫政策落户建档立卡户。全市共有乡镇卫生院11所,现有编制325人,在职在编264人,临聘人员280人;副高级以上职称7人,中职55人,初职385人;执业医师104人,执业助理医师72人,注册护士180人。11所乡镇卫生院中除锡城镇卫生院是县城所在地不设床位外,其它乡镇卫生院均设有床位,最低10床,最高90床,每个乡镇卫生院均有全科医生和执业医师,并按标准配备了相关医疗设备和科室。全市服务人口(农村常住人口)有177501人,按1‰达标标准配置村医应配置178人,实有村医236人,均持有执业医师证或《乡村医生执业证书》。全市79个行政村中共有村卫生室73所,除行政村标准化卫生室外增设村小组卫生室有14个。其中:卡房镇卡房村、蔓耗镇蔓耗村、保和乡保和村、鸡街镇上乍甸村、下乍甸村、贾沙乡贾沙村6个村委会因在卫生院所在地,未设村卫生室。每个村卫生室建筑面积在60㎡以上,设有诊断室、治疗室、公共卫生室、药房并配备了听诊器、体温表、血压计、诊查床等医疗设备和常用药物。组建家庭医生签约团队133个480余人,为辖区内13920人建档立卡人员开展服务。
感谢你们对我市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请在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联系电话:赵兴华 18087309662
李生荣 18987349365
个旧市卫生健康局
2019年7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