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9日在个旧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上
市财政局局长 李庭富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本次会议作个旧市2015年地方财政决算报告,请予审议。
一、2015年地方财政决算情况
(一)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2015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11,131万元,为预算调整数的100.12%,比上年增长3.57%,增收3,828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30,720万元,比上年下降5.84%,减支20,506万元。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情况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1,131万元,上级补助收入210,307万元,上年结余收入2,181万元,调入资金12,956万元,地方政府债券收入20,902万元,收入方总计357,477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30,720万元,上解支出8,810万元,地方政府债券还本支出14,902万元,支出方总计354,432万元,收支相抵后一般公共预算结余3,045万元。年终滚存结余比年初向市人民代表大会报告的结余数增加了1,908万元,主要原因是年终结算期间,通过我市积极争取,得到省州财政的充分理解和资金上的支持,争取到省返耕地占用税1,802万元。
按照红河州财政局《转发云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云南省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管理办法的通知》(红财预〔2015〕157号),一般公共预算年终净结余资金要用于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因此我市将一般公共预算净结余资金3,045万元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用于调节和平衡年度一般公共预算运行。
(二) 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29,800万元,比上年增长39.77%,增收8,480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30,336万元,比上年增长74.87%,增支12,988万元。
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情况: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29,800万元,上级补助收入3,282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收入3,317万元,收入方总计36,399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30,336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调出资金2,746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还本支出3,317万元,支出方总计36,399万元。收支相抵,政府性基金预算无结余。
二、2015年财政运行的主要情况
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新《预算法》贯彻实施的第一年,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做大蛋糕、分好蛋糕、管好蛋糕”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贯彻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大力压缩一般性行政支出,全市财政收支平稳运行。
(一)攻坚克难,财政工作成效显著
一是积极应对严峻形势,确保收入任务圆满完成。面对严峻的财税形势,在组织收入过程中,督促税务部门加强税收征管、加大欠税清缴力度、对新建续建重点建设项目适时跟踪管理及认真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对重点企业、重点行业的税收征管, 努力挖掘重点企业、重点税种的增收潜力,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带队,深入云锡公司、振兴集团、鑫联科技、南翔公司等重点企业调研,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并督促企业缴纳税收,与政府共渡难关 ,尽最大限度扭转收入下滑趋势,确保收入应收尽收;挖掘非税收入增收潜力,严格执行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办法,督促各有关单位将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全额上缴财政;出台《个旧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管理办法》,规范国有资产出租管理行为,保证出租收入的及时足额入库。同时,加大坝区耕地质量补偿费、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易地建设费等非税收入清欠力度,确保收入任务圆满完成。二是力争上级资金支持。2015年我市共争取上级财政资金22.72亿元,比上年增长6.57%,增加1.4亿元。首次争取到均衡性转移支付、县级基本财力保障、绩效评价奖励性补助、特色工业园区省级税收返还共四项转移支付资金9,673万元,向上争取转移支付资金实现新突破。三是民生支出得到有力保障。面对减收增支的双重压力,全市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积极调整支出结构保民生。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节能环保、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住房保障等重点民生支出达265,036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0.14%,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
(二)完善机制,民生政策保障有力
一是优先保障教育发展。2015年全市用于教育方面的支出为59,927万元,比上年增加12,355万元,增长25.97%,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18.12%,比上年提高五个百分点。主要用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受营养改善计划、农村义务教育贫困家庭学生进行寄宿制生活补助、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等方面支出,足额保障了中小学生均经费投入,改善了中小学办学条件和提升办学质量。全市共有3.78万名学生享受了营养餐补助,8,339名学生享受了寄宿制生活补助,2,341名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了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二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2015年全市用于社会保障方面支出高达94,333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28.52%。主要用于支持全面建立和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市4.8万名城乡低保对象实现应保尽保;支持做好就业与再就业工作,筹集再就业资金1,439万元,落实下岗再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补贴发放工作,开展再就业技能培训,切实提高失业人员再就业竞争力,促进困难就业人员和零就业家庭积极就业;做好老年人福利工作,全市8,325名老年人享受高龄保健补助,2.6万名老年人享受免费乘坐公交车补助。三是大力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2015年全市用于医疗卫生方面的支出为32,751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9.9%。主要用于城镇职工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医疗救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公立医院改革等项目,全市有20.88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18.35万人参加新农合,参合率达99.6%;全市共有6.2万余人次享受了城乡医疗救助;全市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39.83万份,建档率85.07%。四是 推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全市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3,957万元,重点用于锡都博物馆及宝丰隆商号等重点文物保护建设、“两馆”免费开放、乡镇传输本地广播无线覆盖发射台、村级文化体育活动室等项目实施 ; 基层文化设施条件不断改善,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五是大力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2015年全市用于住房保障方面的支出为9,087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2.75%。全年共筹集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11,814万元,实施40套公共租赁住房建设、2,500套城市棚户区改造,切实缓解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
(三)支持“三农”,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到位
2015年,全市用于农林水方面的支出为24,827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7.51%。一是继续做好“美丽家园”建设工作。2015年,千方百计整合各类项目资金47,997万元,用于全市美丽家园建设,完成做特民居3,900户、做美村庄9个、做优集镇1个、改造标准化乡(村)级卫生院(室)2个等项目。二是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安排资金2,602万元,支持完成石漠化治理、农业综合开发及农业产业化经营等项目;安排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990万元,共实施项目34个,覆盖全市32个自然村,惠及农户5,353户;拨付资金1,794万元,用于莫贾线公路建设、贾沙乡白石岩线路面改造等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完成农村公路建设总里程101.97公里。三是持续改善农村生产条件。投入水利建设资金1,503万元,有力保障了沙甸河治理、一般小(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蒙开个大型灌区续建、农村人畜饮水等项目顺利实施。四是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补贴政策。2015年,我市共兑付发放农作物良种补贴、农资综合直补、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退耕还林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病害猪无害化处理补贴等各类惠农补贴资金2,959万元。五是完善涉农贷款增量财政奖补工作,及时兑现涉农贷款增量奖励和定向费用补贴资金682万元,有效拉动涉农贷款。
(四)产业扶持,助推经济稳定增长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切实减轻企业税负。全年办理退税2,511万元、小微企业营业税减免1,210万元、二手房交易税收减免2,175万元、落实企业重组改制政策减免契税248万元。二是多种形式扶持企业,切实帮助困难企业渡过难关。出台优惠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全年安排企业项目扶持资金820万元,重点扶持用于淘汰落后产能财政奖补、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财政扶持及云河药业扶持等项目;继续贯彻落实“两个10万元”微型企业培育工程,拨付扶持资金888万元,扶持296户微型企业发展;帮助企业争取上级财政资金9,881万元,用于企业产业转型、技术改造、节能降耗、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等项目。 三是 多渠道筹集资金,帮助企业破解融资难题。设立1,100万元小微企业“助保贷”政府风险补偿铺底资金,全年已有5户企业获得“助保贷”贷款2,120万元;安排资金1,830万元,用于780户企业小额担保贷款7,590万元的财政贴息,带动就业3,822人 ;帮助企业争取资本市场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到资本市场融资,拓宽融资渠道。目前红河唐人生物发展有限公司已完成企业“新三板”挂牌尽职调查工作;云河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企业上市已进入辅导期 ; 红河鑫联 环保 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已 获批新三板挂牌上市手续,于4月6日正式挂牌上市 。四是切实帮助困难企业渡过难关,全年共为95家企业争取稳岗补贴3,908万元。
(五)科学谋划,财税体制改革在探索中稳步推进
一是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按照新预算法和国务院深化预算管理的要求,加大政府性基金预算与公共预算的统筹力度, 将育林基金、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等11项政府性基金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管理 ;完善预算公开制度,细化公开内容,除涉密内容外,政府预决算、部门预决算公开到支出功能分类项级科目,并按经济分类公开。二是加大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力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通过从部门预算结余、单位往来款项、专户结余资金等三方面对2012年及以前年度结余资金进行清理盘活,收回财政统筹安排的资金8,008万元,极大缓解了预算平衡压力。三是深化政府性债务管理改革。按照国务院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要求,进一步规范举债行为,实施风险预警,防范债务风险; 实行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限额管理,将上级部门核定我市2015年末政府债务限额199,000 万 元,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 ;同时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债券额度,2015年共争取地方政府债券资金24,219万元,其中新增债券6,000万元、置换债券18,219万元。四是 稳步推进乡镇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 ,实现了全市预算单位国库集中支付模式全覆盖。五是进一步加强政府非税收入征收管理。按照“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政府统筹”的收缴模式,建立和完善政府非税收入征收管理体系,推进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2015年,面对严峻的财税形势,财税部门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下,积极想办法、找对策,克服各种减收增支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努力完成了全年收支目标任务,做到了三个确保,即“确保工资发放、确保机构运转、确保按期还贷”,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财力保障。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需要研究和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全市财政收入增速放缓,收入质量下降,保增长压力巨大;刚性支出与财力增长不匹配,需要与可能矛盾突出,保平衡难度不断加大;进入偿债高峰期,债务风险不断加大。我们将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并继续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