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政办函〔2022〕27号
民进个旧市委:
你们在政协个旧市十三届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强农业产业发展的建议》的第19号提案,已转交我们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加强农业产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优化农村产业链
(一)规划先行,明确发展思路
个旧市立足本地资源优势,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带一区”空间布局与功能定位,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为主攻方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了农业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形成“两城一带三片”的产业发展格局。
一是坚持把规划作为推动产业发展的引领和指导,编制实施《个旧市“十四五”产业发展规划》,做到早规划、早部署,加快构建以“热带水果、冬早蔬菜、香蕉”等优势品种为主的产业体系,推动特色农业加快发展。以主体功能区规划和优势农产品布局规划为依托,在海拔800米以下热区河谷建设特色农业经济带,发展芒果、香蕉、蔬菜等果蔬为主的绿色产业;在海拔800米至1600米的中半山区建设粮畜禽渔经济带,大力发展乳业、生猪养殖、设施养鱼等为主的产业;在海拔1600米以上高山区建设生物药材经济带,发展以小黄姜、重楼、三七等为主的产业。2021年,完成粮食种植22.71万亩,粮食产量7.47万吨;完成水果种植面积:74261亩。二是贯彻落实州委、州政府提出红河谷经济开发开放带战略部署要求,以培育壮大特色水果、冬早蔬菜、特色养殖等优势产业为重点,按照“规划起点高、立足独特性、推动渐进性”要求,科学编制了《个旧市关于加快建设红河谷经济开发开放带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意见》、《红河谷经济开发开放带农业产业规划》等,制定下发了《个旧市加乡村振兴快建设红河谷经济开发开放带现代农业示范区实施方案》。
(二)促进农业企业倍增,龙头发挥带动,农产品发展势头强劲
近年来,个旧市积极依托区位、技术、人才、品牌运营等方面的比较优势,聚焦农业产业链的高端环节,以深加工和龙头企业来统领个旧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体系建设,以发展“谷、果、蔬、牧、药、花”农业品种体系为基础,以优化农业深加工体系为依托,以构建农产品流通和市场信息体系为支撑,以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为动力,以农业品牌体系建设为牵引,着力打造优质稻、特色果蔬、热带水果、生物药材、烤烟、农畜产品加工等农产品品牌,着力打造“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重点以乳业、米业、药业、规模养殖业、果蔬业等推动个旧“绿色食品牌”创建,促进种养加一体和一二三产联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抓好农业稳产保供和农民增收,集中力量推进全市农业高质量发展。
截至6月初,在2021年农业企业503户的基础上新增培育46户,全市培育农业企业共549户。全市现有农业龙头企业80家,较“十二五”末增长2倍;产品加工产值保持年均增长20%,2021年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由1.21:1提高到2.02:1。2022年1—6月,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预计实现销售收入12.5亿元,同比增长10%,全市农产品加工总产值预计完成26.36亿元,同比增长20%。“乍甸乳业”成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大红屯”发展成为全省最大的粮油加工企业,荣获“中国百佳粮油企业”称号。
一是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优做强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扩大加工规模,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增加产量和品种,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二是改造提升大红屯、乍甸乳业、云河药业等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推动农产品加工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目前,云南乍甸乳业有限责任公司拥有云南省著名商标“乍甸”品牌,产品有巴氏鲜奶、酸奶等12大系列产品,已成为集牧草种植、奶牛饲养、乳制品科研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乳品企业。三是云南云河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拥有中国驰名商标、云南省著名商标“云杉牌”系列产品虎力散胶囊、龙血竭胶囊、香果健消片等产品。四是个旧市大红屯粮油购销有限公司“大红屯”商标先后获得“云南名牌”、“云南省著名商标”等称号,其产品获得“优秀产品奖”、“放心米”、农博会“金奖”、“银奖”等,主要经营“大红屯”“云梯谷”系列等100多个粮油产品。
二、聚焦“一二三”行动,全力打造“绿色食品牌”
2021年以来,我市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文件精神,坚持“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发展思路,坚持“科研+种养+加工+流通”发展模式,落细落实“抓有机、创名牌、育龙头、占市场、建平台、解难题”六大举措,聚焦“一二三”行动,全力打造“绿色食品牌”。
一是加大宣传“三品一标”相关政策法规,提高农产品生产、经营、消费者的质量安全意识,提升“三品一标”农产品的公信力和认可度,积极推进产品认证。目前我市有“三品一标”生产经营主体16家,认证产品包括鸡蛋、肉鸡、肉牛、生猪、肉羊、柠檬、鲜牛乳等产品39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13个,绿色食品10个,有机认证16项。截至目前,全市新增有机认证1项,增幅6%,增幅明显。二是分级推动“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建设。我市74个产业基地参与了申报,经省、州审核,认定基地9个(其中,州市级1个,县区级8个),占全州195个的4.6%,基地化率为15.67%。三是持续推进“一县一业”创建工作。三是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创建“一县一业”示范县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指导意见》(云政发〔2019〕14号)和《云南省打造“绿色食品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组织开展“一县一业”示范创建县申报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个旧市充分发挥优势,以乳业作为“一县一业”主导产业,继续编制《个旧市“一县一业”示范县创建方案》,申报以产业优势突出,产业链完整,专业化、绿色化高的“奶业”为“一县一业”主导产业。打造集优质牧草种植、良种奶牛改良养殖、乳制品研发、加工、销售、休闲观光为一体的产业集群。四是加大品牌建设力度,健全完善品牌培育、保护和发展机制,提升绿色食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根据《红河州农业农村局 红河州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 红河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做好2022年云南省“10大名品”和绿色食品“10强企业”“20佳创新企业”评选申报活动的通知》(红农联发[2022]16号)要求,市农业农村局积极进行宣传,组织全市辖区内符合申报的农业经营主体进行申报“绿色食品牌”品牌目录。截至2022年6月,组织云南云河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云南乍甸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和个旧市大红屯粮食购销有限公司申报“绿色食品牌”品牌目录。以“绿色食品牌”品牌目录为基础,组织云南云河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参加“10大名品”评选;组织个旧市大红屯粮食购销有限公司和云南乍甸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参加“20佳创新企业”评选。五是积极发挥职能,搭建桥梁,培育选树优质电商企业。首先持续贯彻落实《个旧市贯彻落实2021年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扶持服务业提质升级的意见》等文件,对达标的电子商务、民营快递等企业进行资金奖补,按照文件规定,对营业额分别达到200万元、500万元、2000万元的企业奖励补助2万元、5万元、20万元;对业务量突破300万件的快递企业奖励补助10万元。其次为促进个旧市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加快推动个旧市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助推农民增收致富和乡村振兴,我市已正式印发《个旧市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工作实施方案》,并在政府门户网站进行公示。目前正按照合法合规途径进行招标,待确定承办企业后,按时序开展相关工作。同时为加快推进物流快递“统仓共配”模式体系建设,整合项目力量。在示范县项目正式实施前,我市鼓励支持本地民营快递企业进行资源整合,目前由“四通一达”等多家快递公司组成快递联盟已实现快递收发半自动化“统仓共配”模式,下一步将依托示范县项目建设,建设经济适用、硬件和软件设施设备配套、制度完善的县乡村电商物流一体化配送中心,进一步引导更多快递企业入驻,健全完善个旧市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将进一步用好鸡街沙甸物流园区、大红屯粮食物流园等一批重点物流项目载体,全力为示范项目的实施奠定坚实基础。再次充分盘活现有资源,打好组合拳,依托辖区高校进一步加大“政校企”联动合作建立产教孵化融合基地,结合本地高校已开设的电商物流等相关专业,加强电子商务普及推广应用,搭载示范县项目实施过程中相关培训,为个旧市电子商务市场不断输送人才。2021年完成农村网络零售额12587.5188万元,突破亿元大关,同比增加36.78%。
三、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一直以来都是我市农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为能使个旧市农业取得更进一步的发展,农业农村局积极向上级相关部门争取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支持,改善乡村农业生产条件。2019年—2021年已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3.19万亩,2022年的1.79万亩建设正在进行中,项目分布全市各个乡镇(街道)。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求的逐年提高,项目选址要满足耕地千亩集中连片,项目区的种植结构需要以粮食作物为主,要优先在永久基本农田、“两区”地块上开展建设。并且项目建成后仍然要防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保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接下来个旧市农业农村局仍将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并根据项目建设条件积极申报。
四、凝聚合力,不断充实人才队伍
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工作理念,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落实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工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部署,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整合人才工作资源,紧抓培养、吸引两个环节,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一是统筹谋划加强产业扶贫指导服务。以培育生产型、经营型、技能服务型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为重点,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生产技术培训,加强贫困村实用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培训实现全覆盖。制定了《个旧市年度农业产业扶贫实用技术培训工作实施方案》,组建个旧市产业扶贫技术专家组、选聘产业发展指导员共计146名,针对全市30个行政村及易地集中安置点有针对性制定实用技术培训计划。开展“送教上门”和到田间地头现场指导农业生产,已累计开展各类农业技术培训112期7526人次。二是不断推进乡土人才评审推荐工作。深入宣传“锡都拔尖乡土人才”的先进典型事迹,扩大“锡都拔尖乡土人才”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为“锡都拔尖乡土人才”队伍的壮大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截至目前已有31人荣获“锡都拔尖乡土人才”称号。三是统筹谋划推动畜禽产业规模化发展。生猪业以温氏家庭农场生猪标准化养殖为示范引领,在建或建成的温氏“合作家庭农场”布局6个乡镇(街道)11个养殖小区共61座,其中48座已经竣工且投产使用,年出栏商品肉猪10万余头。奶牛业主要以乍甸乳业为龙头,奶牛存栏稳定在4690头以上。肉牛业主要分布在沙甸、老厂、大屯片区,牛存栏5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12户。禽蛋业主要以大屯、锡城为重点,家禽存栏5000以上规模养殖场27户。
感谢你们对我农业产业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请在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联系人及电话:张剑 2140801
个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8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