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中转站、公厕等环卫设施,不仅与市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也关系着城市形象,还体现了城市服务功能的优化。近年来,个旧市不断加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厕所革命”,努力让“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不断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新型垃圾中转站——
提高环卫工作效率
今年5月中旬,在个旧市博物馆旁,一个新型的垃圾中转站悄然落成并投入使用。这是个旧市于2018年6月投资4200多万元实施的个旧市生活垃圾收转运设施建设项目中,新建成的移动式垃圾压缩转运站。与传统的垃圾中转站相比,移动式垃圾压缩转运站不仅更干净,而且操作方便,通过对垃圾进行压缩,可以日处理生活垃圾30吨,是传统垃圾中转站的近15倍,极大地提高了垃圾转运效率。
个旧市环卫处副处长谭云浩告诉记者,传统垃圾中转站装载量小,整个转运设施周边卫生环境较差;新的移动式垃圾压缩转运站建成后,周边的环境越来越好。
据谭云浩介绍,个旧市生活垃圾收转运设施建设项目包括9个转运站,其中,固定站1个、移动式转运站8个。这些转运站的建成,主要是为了服务周边垃圾的统一收集、压缩运输。“项目建成以后,
可以减少环卫工人的工作量,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环卫工作效率。”谭云浩说。
目前,在个旧市青杉里、青年路和市博物馆旁,已先后建成3个移动式垃圾压缩转运站。位于个旧市个金路上的固定式压缩处理站已完成主体建设,该处理站建成后不仅能日处理生活垃圾140吨,还将实现智能化管理,成为个旧市环卫管理中心,进一步提升个旧市的生活垃圾处理能力。
随着市委、市政府对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的关心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全市环卫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环卫作业方式从原来‘创卫’之初靠人力、拼人力,到现在已经逐步向机械化转变,逐步向智能化管理方向发展。现在我们的环卫基础设施不仅能够基本满足个旧市民的需要,也提升了市民对环卫工作的满意度。”谭云浩说。
“厕所革命”——
提升群众生活品质
“厕所革命”不仅是一项民生工程,而且是一场文明革新。近年来,个旧市大力推进“厕所革命”,在旅游景点、居民聚集区和市政道路两侧新建或改建了一批公厕,努力提升群众生活品质。
位于金湖边挖泥船附近的公厕外花团锦簇,如果不是门口的厕所标志,很难将其与公厕联系在一起,而公厕内地面干净,洁厕设施更是一应俱全。据了解,这座公厕已使用多年,通过改建,一改过去“脏、乱、差”的形象,不仅有专职管理人员每天实行“定时定点式保洁”,还在厕所外围种植了花草,让如厕群众享受更加干净舒心的公厕环境。
“以前的厕所没有现在的卫生、清秀,改建了以后我们搞卫生更方便了,好多人都说一进厕所就感觉宽敞明亮、干净整洁,周边绿化也很好。”公厕管理人员李碧源说。
按照州、市“厕所革命”领导小组的要求,个旧市对市区一、二类公厕进行梳理编号排列64座,向市民免费开放公厕64座,实现城市建成区每平方公里5座以上公厕的目标。同时,部分新建的垃圾中转站也配套建设卫生公厕,并且在提升服务功能上更加体现以人为本,如增设残疾人通道等设施。这些卫生公厕的建成,有效缓解了城区公厕布局不合理、标准不高、群众如厕难的问题,提升了城市形象,市民的满意度大幅提升。
“公厕免费真是太好了,既方便又干净。”“以前不能跟现在比,现在内部环境和周边环境都越来越好了。”市民们纷纷为“厕所革命”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