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之年。为不断丰富广大市民的“菜篮子”,鼓起农民的“钱袋子”,个旧市农业农村局严格落实“五抓” 举措,切实推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抓生产,筑牢产业发展之基。围绕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总体要求,以发展现代畜牧产业为目标,紧扣“稳生猪、扩牛羊、抓特色”的产业结构布局,以“菜篮子”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畜禽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养殖,畜牧产业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2023年预计实现出栏生猪28.66万头、肉牛4.49万头、肉羊6.23万只、家禽313.65万羽,肉类总产3.98万吨,禽蛋产量0.84万吨,奶类产量3.05万吨。
二是抓科技,提升产业档次水平。以提高养殖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认真做好畜禽品种改良、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畜牧科技推广与试验示范等工作,进一步提升畜牧产业档次水平。2023年共完成肉牛品种改良0. 6万头、猪杂交改良2.35万胎(次)、推广种植牧草2.5万亩、青贮饲料6万吨;依托云南农业大学及州级专家团队开展“红河牛”、“红河猪”的本地品种资源鉴定,全面启动“云南省个旧市牛产业科技特派团”(2023-2025)项目。全市已发展各类畜禽养殖规模场共109户,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三是抓防疫,促进产业健康发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是畜牧业发展的关键,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动物疫病和疫情形势,以强制免疫、疫病监测、非洲猪瘟防控、人畜共患病防治为重点,统筹抓好动物疫情监测预警、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物资保障、惠农政策落实等工作,2023年,全市未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应免畜禽免疫密度维持在90%以上,抗体合格率达到80%,畜禽疫病死亡率控制在规定范围以内,进一步优化了养殖环境,畜牧业得到稳步健康发展。
四是抓监管,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切实提高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性认识,严格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对全市畜禽养殖场、肉类市场、定点屠宰场、鲜活畜禽交易市场、兽药料销售市场等环节进行了全面整治,加强行业监管。2023年完成大屯、鸡街、卡房3个乡镇(街道)动物检疫申报点规范化创建。全市产地检疫生猪16.6427万头,牛107头,禽类17.001万羽,产地检疫申报受理率达100%;向2个生猪定点屠宰场派驻15名官方兽医实施驻厂检疫,屠宰检疫猪20.9061万头,家禽44.7528万羽;无害化处理病死畜禽8931头,有效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安全。
五是抓队伍,提升服务保障能力。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对畜牧兽医工作的宣传和培训力度,线上培训畜牧兽医科技人员和养殖场技术人员2000余人次,线下培训畜牧兽医科技人员500余人次;成功举办了个旧市首届“大国农匠”畜牧兽医职业技能竞赛、个旧市2023年畜牧兽医技术现场教学培训和人畜共患病防控技术培训,全市畜牧兽医科技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技能全面提升,进一步增强了公共服务保障能力。2023年1人获“全国农业农村系统先进个人”荣誉称号,1人入选“第一届红河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