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十三五”期间个旧市以科技创新提升竞争力纪实

来源:董晓然 发布日期:2020-12-21 浏览次数:

  “在科技创新工作中,我们坚持引导、扶持企业开展科技成果转化,让一批骨干企业在科技创新中发展壮大起来。例如云南云铝润鑫铝业有限公司、云河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云南乍甸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发展成了行业领军企业,促进了个旧市的经济转型发展。”寥寥数语,个旧市科技局局长朱坤道出了科技创新、企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之间相互助推、相互促进的联系。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十三五”期间,个旧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引领经济发展的作用,全面落实“十三五”创新发展规划纲要,全力实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行动,着力构建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提升创新能力,夯实企业主体地位,加强研发投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强区域合作,打牢创新基础,不断推动全市企业强化自主创新能力,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支撑引领全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新旧动能持续转化。

  强化服务  夯实科技硬实力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创新是企业的命脉。“十三五”期间,个旧市紧紧围绕提升企业科技创新水平和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建平台、聚资源、强服务,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强化企业自主创新意识,加强创新型企业培育,使企业成为研究开发投入、技术创新活动和创新成果集成应用的主体和真正受益者。

  “在生产设备比较落后的时代,很多生产环节都比较繁琐,基本靠人工操作。但是,现在生产设备的自动化程度都比较高,靠人工操作的环节越来越少,工厂的现代化程度也越来越高了。”经历了企业生产由人工操作为主向自动化迈进,云南乍甸乳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乍甸乳业”)技术部员工孙家焕感慨地说道。

  “十三五”对于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乍甸乳业来说,是不平凡的5年。5年来,该公司的奶源基地养殖规模不断壮大,发展成目前云南省现代化程度最高、规模最大、奶质及产量最高的奶牛庄园。

  “‘十三五’期间,我们在龙头产品鲜奶的品质提升上有了非常大的突破,从最初每100克鲜奶3.0克蛋白质的含量到现在实现了高品质3.8克优质乳蛋白含量,这些都得益于个旧市科技局在创新经费方面给予的支持和对我们整个品质提升工艺方面的指导。”乍甸乳业副总经理孙玉金如是说。

  作为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该公司在科技资金的支持下,不断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增加生产线,于2015年建成乳制品加工基地并投入生产。经过5年的发展,乍甸乳业的加工基地已经建设成为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的花园式乳制品加工厂。该公司生产的产品也从几年前屈指可数到现在多达70余个品种。2020年,乍甸乳业日均生产量达到了120吨,实现了面向全国市场销售目标。

  2020年,乍甸乳业预计经营收入将达到4.1亿元,生产量43190吨,分别比2015年的经营收入增加1.06亿余元,生产量增加11470吨。2019年12月,该公司被列入第六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名单,这也是红河州的首个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

  在省级龙头企业个旧市大红屯粮食购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红屯公司”),科技创新同样为其注入了强劲的发展动力。作为我州最大的粮食生产加工销售企业,大红屯公司在“十三五”期间大力创新发展,从2015年销售粮油  5499万公斤,2015年度实现销售收入2.09亿余元,到2019年,实现产值4.28亿元,销售额3.04亿元。如今的大红屯公司已成为专门从事粮食收购、储存、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

  “大红屯公司在‘十三五’期间成功申报了‘中国好粮油’示范企业,成为示范企业后,公司在技术创新升级改造上取得一定的成绩,特别是投资了1300多万元对日产400吨的大米加工厂进行升级改造。”大红屯公司党总支书记、总经理何荣向记者介绍,通过升级改造大米车间,实现了“三个一点”,即“费用降一点”“产品多一点”“品质好一点”,而仅仅这3个“点”就给公司带来了近300万元左右的收益。

  培育研发 找准前行引路标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更是引领我们公司前行的重要动力。”作为一名科技人员,云南云铝润鑫铝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铝润鑫公司”)技术中心副主管陈本松深知创新对企业来说意味着什么。

  “科技环保领先、创新引领发展。”这是云铝润鑫公司的发展战略。该公司非常注重员工的培养,通过以项目挂靠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以科技项目为主线,协同管理与统筹、分类、分级管理相结合的新机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陈本松就是通过项目挂靠成长起来的员工。

  2015年9月,云铝润鑫公司的创新团队被省科技厅列为省创新团队培育对象,在培育期间,该团队先后获得中国专利奖、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云南省科技进步奖、国际发明创业奖、全国发明展览会发明创业奖、云南省专利奖等省部级奖励13项,其他奖项5项;国家“固废资源化”重点研发项目、国家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重点新产品开发项目、云南省工业100项重点技术创新项目等省级以上项目9项,其他项目7项;申请专利45件,授权专利35件,参与国家标准1项,主编行业标准1项,参编行业标准2项,出版专著2部,发表论文24篇;攻克了废槽衬、铝灰等铝工业固废处理的难题,将铝工业废渣变废为宝,建成了5000吨/年废槽衬无害化处理生产线。2019年,该团队被认定为“云南省铝工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新技术创新团队”,助推企业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也是企业发展的后劲支撑。近年来,个旧市加强培育创新企业,积极引导辖区内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建立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引导创新要素加快向企业聚集,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成果转化的主体。鼓励、扶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培育创新团队,充实研发力量,以科技创新壮大企业实力。截至目前,该市拥有高新科技企业1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7家;拥有省锡化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动力与储能电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动力电池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钢铁烟尘综合治理及回收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铝工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新技术、锂离子电池材料创新团队2家省创新团队;云铝润鑫公司“高效、短流程、大截面铝合金铸造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云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十三五”期间,该市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支持企业承担省、州重大科技项目,通过争取上级财政科技资金,不断强化企业研发投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今年以来,个旧市共争取省级科技项目资金1126万余元,涉及科技项目46项。个旧市科技局组成服务团队到企业宣传研发投入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加强研发投入,享受加计扣除、研发后补助等企业扶持政策,科技创新在促进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突出,2019年,全市研发投入3.63亿元,2020年,全市研发投入预计达到3.85亿元。

  扶持项目  挖掘发展新潜力

  技术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底气。金链银链不如产业链,企业要掌握自己的命运,关键在于掌握核心产业链的核心科技。云河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河药业”)是红河州医药产业的龙头企业,一直以来,该公司都十分注重企业自主创新发展。其自主创新的药品复方龙血竭胶囊在2019年8月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全国的冠心病患者购买这一药品都可以报销,今年,龙血竭胶囊的销售就比2019年增长了30%多。

  “我们从1999年开始研发复方龙血竭胶囊,投入数千万元开展药理、毒理、药效、药品标准研究,到二、三期临床试验研究,再到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生产,2015年,复方龙血竭胶囊进入了国家药典标准,2019年进入国家医保目录,成果来之不易。”云河药业董事长胡松谋告诉记者,正是由于对核心技术的不懈探索和创新,才让复方龙血竭胶囊这一傣药专利新药成为全国独家生产的中成药品种,并被认定为云南省重点新产品,在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造福了广大冠心病患者,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

  有了市级科技引导和扶持,云河药业通过自主创新和技术升级改造,不断加强企业合作,提高自身动能,对龙血竭这一单一产品进行了深度研发,围绕龙血竭这一药品做文章,取得了质的飞跃。2017年,云河药业与美国萃婷化妆品公司签订了联合研发协议,合作研发龙血竭系列化妆品,包括洗面奶、眼霜、面霜、精华素、去死皮啫喱等,现在已经从美国原装进口。在此基础上,云河药业开始进一步研发国产系列化妆品,目前,9个化妆品和1个龙血竭牙膏的研发都已经基本完成,这也是云河药业在“十三五”期间的重大研究成果。

  “十三五”期间,个旧市向科技创新要发展潜力,着力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在市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加入了省科技成果转化联盟,与中科钛领创新团队进行合作,积极申报省科技成果体系建设项目,探索“线上”与“线下”转化路子,拓宽转化渠道,努力发挥成果转化的桥梁与纽带作用。盯紧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科技含量高的中大项目和行业龙头企业,培育扶持创新型企业,实施重点科技创新项目。2019年科技成果转化数28项,技术合同交易额1994.18万元。高企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研发投入统计、成果转化、农村实用技术等培训交流活动23次,参加人数1385人(次),服务企业数35家,增强了企业和科研单位科技成果转化意识,发挥了科技创新在促进发展中的核心作用。

  拓宽渠道  发挥人才强动能

  2017年9月,个旧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作为云南省省级重点专科,借上海与云南科技对口帮扶与合作之机,在省、州、市科技部门的支持帮助下,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合作,引进陆颖理专家团队共建“陆颖理专家工作站”,着重开展内分泌学科研究和发展。

  合作以来,两院专家通过远程视频,就垂体瘤、生长激素瘤、糖尿病足病、甲状腺相关性眼病、肾上腺腺瘤等疾病进行病例分享。通过远程连线,个旧市人民医院也可以参与观摩每一届国内糖尿病社区联动论坛,聆听学习上海乃至台湾多家知名医院著名专家学者的讲课。随着专业技术的不断提升,市人民医院救治危急重症患者的能力充分凸显,该院内分泌科在成为云南省省级重点专科后,于2018年3月成立红河州糖尿病诊疗中心,让红河州的糖尿病患者得到了更规范、更系统、更优质、更便捷的诊疗服务。

  专家工作站的成立对提高红河州基层医疗机构对糖尿病的防控、诊治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开展各类大型专科义诊活动、慢性病筛查活动、健康宣教活动和教授普及富有特色的健康操等,帮助广大群众增强了预防慢性病的意识,减少了慢性病的发生。正如个旧市人民医院肾内科主任蔡艳所说:“专家工作站成立3年来,我们不管是在临床、科研、教学还是管理方面,都取得了长效的进展。”

  个旧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刘丽也表示:“上海专家对我们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一些发病率调查、流行病学调查等弥补了我们很多的空白,在专家工作站成立的3年中,我们在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等国家关注的慢性病流行病学调查上也有了自己的数据,对于助推今后红河州慢病管理和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迈出了有意义的一大步。”

  搭平台、拓渠道、引人才、促发展。“十三五”期间,个旧市拓宽区域创新合作渠道,利用线上直播平台,组织项目推介、技术推介会6场次,参加企业10余家,参加企业技术人员80余人次。组织辖区企业参加“沪滇合作”等人才、项目交流活动,鼓励企业走出去,扩大与省外科技创新机构的合作,积极利用省外创新资源,打通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孵化中试和产业化的创新链条,提高创新发展水平,引导产业与高尖精人才结合。坚持人才引进与人才培养联动,以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为纽带,以建立的“院士(专家)工作站”“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等人才载体为平台,加大实用技术培训,促进农业、医疗、科技等领域人才培养。

  近年来,该市在原有袁隆平院士工作站、凌启鸿专家工作站、陆颖理专家工作站3个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云铝润鑫公司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申报的曾小勤专家工作站,州第三人民医院与上海市肺科医院(上海市职业病防治院)合作申报的孙道远专家工作站,市人民医院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合作申报的云南省沈南专家工作站等多个院士专家工作站。现在,该市已有6个专家院士工作站,在全州15个院士专家工作站中所占数量最多。

  重点引导  转出发展新路径

  “大健康产业在未来的市场非常庞大,下一步,我们公司准备与清华大学药理学教研室合作,提高灯盏花的利用率,开发系列产品。同时,在大健康食品方面进行一系列的研发,争取在大健康产业中占有一席之地。”立足当前、着眼未来,云河药业董事长胡松谋说道。

  当前,大健康产业已成为全球性的朝阳产业。个旧市在产业转型升级之路上,把大健康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重点引导和扶持,进一步促进企业的研发工作,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府引导推动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同时,该市进一步引导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强组织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力度,不断增加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和质量;积极争取上级创新项目资金,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引导科技成果及时落地转化为生产力,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全市产业转型升级。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该市还将进一步加强科技与人才的联动,积极服务全市经济转型战略,加大人才引进工作力度,多渠道引进生物药业、绿色农业等朝阳优势产业领域和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院士、专家,争取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打造一批科技型骨干企业,切实推动该市科技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在‘十四五’期间,我们还将继续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促进科技成果转换,努力促成个旧市的主导产业与高精尖人才强强联合,强化科技创新工作,服务企业创新发展,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努力。”朱坤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