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旧市2022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

来源:市司法局  时间:2023/02/08 14:54  浏览次数: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一年来,个旧市委、市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成效显著,政府职能深刻转变,政府工作人员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全面提升。现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法治政府建设基本情况及取得成效 

  (一)多方联动建立省级法治政府示范创建工作机制 

  按照2022年3月下发的《云南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工作方案》要求,我市迅速行动,周密安排,多维度开展示范创建工作。创建工作从3月启动,共组织召开了5次大会,即,工作动员会、部署会、两次工作推进会及迎检会。8月,我市组织动员重点执法单位对“筑法治之城,建宜居个旧”法治宣传片进行拍摄,9月,组织召开创建迎检工作会,9月11—13日,迎接第三方评估组到我市实地对创建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评估检查,创建示范工作得到了评估组的高度认可。  

  (二)强化组织领导,严抓“关键少数”,落实报告制度 

  1. 严抓“关键少数”。我市已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个旧市委办公室、个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实施办法〉的通知》要求,压实全市各级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建设的职责,将党政主要负责人述法纳入年终考核、业绩评定、奖励惩处和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促使全市各级党政负责人积极履行好法治建设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的职责,进一步提升了“关键少数”依法决策和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 

  2. 进一步夯实法治政府建设基础和经费保障。我市现有1个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社区、8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8个州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08个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市级创建法治示范率达90.56%,培养法律明白人599名,充分发挥了基层的社会治理作用,为经济发展夯实了法治基础。2022年,市财政安排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相关经费1203.56万元,为全市开展普法宣传、公共法律服务、基层人民调解、司法救助、行政执法等工作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3. 认真落实听取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制度。我市认真落实市政府常务会议听取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汇报制度。截至目前,市政府常务会上共听取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汇报共8次。2023年2月1日,市政府常务会及市委常委会会议分别已听取2022年个旧市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报告。 

  (三)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1. 全面梳理权责清单,规范行政审批事项。我市严格按照“职权类别统一、名称统一、梳理口径统一、实施依据统一、调整意见统一”的标准对清单进行调整。2022年,我市组织梳理权责清单事项,共梳理行政职权事项6809项,责任事项53940项,追责情形45262项。其中,政务服务事项1172项,公开发布率100%,网上可办率100%,全程网办率90.5%,最多跑一次率97.4%,“一部手机办事通”推广运用办件988236件;“办不成事”接件4件,办结率100%,政务大厅入驻综合窗口的事项为1293项,“一窗分类受理”率为109.86%。 

  2. 全面推行“一件事一次办”。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州“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的政务服务要求,对窗口人员做好“一件事一次办”业务培训,为服务对象提供咨询、导办、查询、办事等一体的全流程服务,2022年,“一件事一次办”办件量11203件,已实现审批服务部门行政审批事项办理的承诺时限压缩到了76.9%。 

  3. 全面推行“多证合一”“证照分离”改革。我市推进证照减证和简化审批,有效解决“准入不准营”问题,2022年,对承接省级层面344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和省设定的5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 4种方式分类推进审批制度改革,梳理出涉及审批监管24个部门的“证照分离”改革事项共71项。 

  4. 全面清理各类证明事项。我市严格执行《个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云南省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实施方案任务分工的通知》要求,2022年,全市共梳理并办理承诺事项14051件,其中,行政管理相对人自愿承诺13761件,不愿承诺290件。 

  5. 全面推进“跨省通办”事项。我市全面推进“跨省通办”工作。截至目前,实施“跨省通办”事项26个、办件量17276件,“省内通办”对通办件6项(其中:州内5项,州外1项)。 

  6. 全面落实“好差评”管理。我市在市政务服务中心按照“一次一评”“一事一评”的原则全面推广落实“好差评”制度。截至目前,好差评评价数160242条,好评率达99.99%,实名“差评”回访整改率100%。 

  7. 全面提升市场主体满意度。我市依托“12345”政务热线和营商环境投诉举报专窗等投诉平台,多元化畅通政企沟通渠道。截至目前,云南省营商环境投诉平台接件23件,销号23件,办结率100%;“12345”政务热线转办3051件,阶段性办结率96%。 

  (四)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强化规范性文件管理 

  在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修改过程中,我市各有关部门坚持党的领导,每件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发严格按照起草调研、公开征求意见、专家评估论证、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登记编号、公布、备案等规范流程进行操作,2022年,共清理出38件规范性文件继续有效、20件规范性文件予以废止。截至目前,我市共有70件规范性文件在有效期内。 

  (五)推进重大行政决策科学民主合法 

  我市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定“五大”程序。坚持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行政决策的法定程序,加强对“五大程序”的落实。为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在政府决策中开展合法性审查的作用,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我市共聘请法律顾问73名。2022年,法律顾问为市政府提供法律咨询13次、合同及文件审查22件、诉讼代理6件次、参与重大事项研究10次。 

  (六)强化程序,规范执法,事中事后有迹可循 

  1. 严格执行“三项制度”。我市严格执行国务院、省、州关于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的相关规定,并结合实际制定了《个旧市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工作方案》,结合新《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施行,通过严抓行政执法主体公告、行政执法人员管理、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包容审慎监管等方式,稳妥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促进行政执法规范公正文明。2022年,我市组织对全市重点行政执法类案件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多方面全方位监督行政执法。对全市行政执法人员进行全面摸底调查,统一登记汇总、认真核对,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完成1116名行政执法人员的信息审核工作,组织323人参加全省的统一行政执法证网络考试,其中,296人合格,合格率达91.6%。 

  2. 扎实抓好重点领域执法。在生态环境方面,我市共出动执法人员1450人次,车辆285辆,检查企业共285户次,立案调查并移送办理案件27件,罚款113.12万元。在食品药品方面,开展食品安全“你点我检”142次,食品快检269批次,实行“红黑榜”动态管理机制,发布信息24期,查处食品药品类处罚案件63件,罚款150余万元。在矿产资源方面,组织开展非煤矿山动态巡查115次,出动车辆138台次,人员432人次,开展“打非治违”专项清理行动28次,封闭坑口156口,拆除矿区7处工棚79间,截断矿山道路20处,对辖区内过期失效的采矿权、探矿权下发《停产停工通知书》2份,对矿产资源违法行为下达《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38份,立案查处矿产资源违法案件7宗;提交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安全工程计划、巡查排查报告31份,收缴违法所得矿石210余吨;在粮食安全方面,开展专项检查20余次。2022年,全市发生行政执法案件259684件,其中,行政许可53250件、行政处罚193234件、行政强制2907件、行政检查10265件、行政征收28件。 

  3. 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从2014年起,我市“两法衔接”信息共享平台搭建使用,全市共有27家成员单位。通过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共同构建“两法衔接”录入平台,我市指定专人负责“两法衔接”平台,定期进行核查,充分发挥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互补优势和资源共享,整合执法资源,强化法律监督,实现依法行政、公正执法。2022年,“两法衔接”平台共录入案件信息74条。 

  (七)健全突发事件应对制度,提高依法处置能力 

  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应对突发事件。一是建立联防联控指挥体系;二是制定健全完备的应急预案体系;三是充实调整应急力量,全市各职能部门、各乡镇(街道)组建应急服务中心,依托企业及社会应急力量,建立了云锡、锡都青年志愿者等应急救援队伍;四是强化智慧城市信息化项目建设,建成个旧市平安城市视频监控系统,智慧交通等智能化系统,2022年,共接收到预警信号223条,突发事件得到实时监控管理;五是加强全市应急工作人员的演练、培训及综合指挥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应急处理能力和协调作战能力,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妥善处理各类突发事件。 

  (八)建立多元化解机制,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市司法局与市人民法院、市公安局、市卫健局、市妇联等部门组建了以律师、法律工作者作为特邀人民调解员的调解队伍,推行诉前、诉中委托调解制度,充分发挥多元化解矛盾纠纷,强化社会治理能力。目前,全市共有人民调解组织178个,调解室22个,1791名人民调解员。2022年,全市排查纠纷4946次,受理调解纠纷2085件,调解成功2081件,调解成功率99.8%。受理行政复议申请33件,通过疏导后申请人主动撤回案件18件。  

  (九)全面强化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 

  2022年,全市各党委(党组)理论学习组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学习共计34次,602人次,累计组织党员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10余期,参训党员达3000余人。 

  (十)继续完善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体系 

  一是充分发挥党内监督的主导作用。按照“以党内监督为主导,推动各类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的要求,2022年,我市组织6批270名调整新任和交流任用的市管干部任前廉政谈话,为10名干部澄清正名,树立鼓励干事创业的鲜明导向,落实管党治党“两个责任”不力、工作失职失责等问题进行问责领导干部9件13人,2个党组织,受理信访件252件,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处理296人次,进一步助推法治政府建设。二是主动接受人大监督及政协民主监督。2022年,共办理人大建议217件,政协提案132件,办理满意率为100%。三是自觉履行司法监督。2022年,我市共受理各类行政诉讼案件15件,审结13件,受理行政非诉执行案件14件,审结14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均达到100%,各类检察建议按期办复率达100%。四是充分发挥审计、统计的监督作用。2022年,共完成审计项目27项,查出主要问题金额79800万元,审计发现非金额计量问题45个,提出审计建议86条,审计结果公告14篇。五是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2022年,政府门户网站信息发布9848条,其中,政务动态信息更新量9178条,解读回应2次。对符合法定条件要求的依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100%答复。 

  二、存在的问题 

  一年来,我市的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及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虽然取得了以上成效,但仍有部分不足。主要表现在部分公职人员法律意识和法治思维不强,对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开展重视不够。多数行政部门虽有内设的法规工作机构,但在法制审核、执法监督等核心职能作用的发挥还不充分。 

  三、2023年的工作打算 

  (一)继续转变政府职能,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聚焦突出问题和短板弱项,大力开展营商环境重点领域的攻坚,管好政府“有形之手”,放活市场“无形之手”,提高社会治理科学化法治化水平。      

  (二)继续完善制度体系,全面提高法治水平。继续推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完善政府立法、规范性文件管理制度,健全行政决策机制,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完善决策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制度。 

  (三)坚持依法行政,切实提升执法水平。要牢固树立依法行政意识,加强行政执法规范化、信息化建设,强化执法监管,推动行政执法更严格、更规范、更公正、更文明。 

  (四)化解社会矛盾,着力构建大调解格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人民调解、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制度,持续深化府院联动,健全依法化解纠纷机制,稳妥处置化解重大矛盾,不断提升人民群众法治满意度。 

  (五)强化能力建设,树立鲜明的法治导向。继续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及执法人员的学法、用法及各项培训,提升政府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能力,提高决策的决断力和执行力,建成依法行政的法治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