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对政协个旧市十三届四次会议第38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 发布日期:2025-09-28 浏览次数:

九三学社个旧市委:

你们在政协个旧市十三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强惠企政策落实和纾困解难力度,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的第38号提案,已转交我们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建立常态化服务机制,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持续深化政企沟通机制。完善领导挂钩、民营企业沟通互动、企业家座谈会、政银企融资对接等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送政策、解难题、优服务”活动。推进31名市级领导挂钩64户企业联系制度,切实解决挂钩企业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2025年每季度召开一次“局长坐诊接诉”活动,定期进园区、进企业开展“巡诊”“上门问诊”,截至目前,已配合州级顺利举办2025年第二期“局长坐诊接诉”(云南个旧产业园区专场)巡诊活动,现场对接企业诉求4个,解决州级转办件2件,通过“局长坐诊接诉”活动收集并协助企业解决诉求6件。建立健全民营企业问题收集、整理、反馈和解决工作机制,定期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举办行业专场“政企面对面”活动,收集民营企业诉求,分办至多部门协同办理。按季度梳理重点产业链民营企业和民间投资项目融资需求,定期收集驻个银行金融机构特色金融产品汇编成册,召开政银企座谈会或走访企业,促进政银企产融信息互通,引导银行金融机构加强金融创新,合理运用担保风险补偿等方式化解企业融资难题。

(二)建立健全清理和防止欠款长效机制。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关于摸排地方政府拖欠企业账款要求,召开年度民营企业投诉拖欠账款办结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清欠工作,积极化解存量,严防增量,清理政府拖欠民营企业账款问题。按照“谁拖欠谁负责”“谁填报谁偿还”“谁审核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市级联合审查机制,组织上报拖欠账款,将符合摸排范围的欠款全部纳入。密切跟进拖欠企业账款投诉件办理处置工作进展,对投诉处置情况及时开展跟踪督查,严格落实办理时限,督促拖欠主体及时办理企业投诉件,按时限及时清欠企业账款。

(三)推动支持小微企业融资“扩面提质”。一是做深做实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2024年下半年全市已建立市发改局、个旧金融监管支局牵头,18家单位、14家银行联动的全市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通过融信服平台对接走访小微企业32334户,累计授信8.1亿元、贷款7.4亿元。2025年持续“一手牵银行、一手牵企业”,引导金融机构精准对接,保持小微企业贷款投放力度,提升贷款质量,科学合理确定贷款利率,优化贷款业务结构,加大首贷、续贷、信用贷的支持力度,确保“应贷尽贷”“应续尽续”。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全市纳税经营主体走访率已达100%。推动“乡镇网格+银行网点”双线联动,2025年累计对接企业651家,授信金额1.85亿元,其中29家“首贷户”获贷468万元。二是用活用好“零费率”担保机制。督促银行机构深挖补贴、减税等惠企政策,拓宽融资增信渠道,切实为企业融资降本减负。辖内银行机构与省农担公司合作,为有融资需求但无抵押物的农业经营主体提供“零费率”担保。截至6月末,累计发放担保“零费率”担保贷款3360万元,扶持市场主体21户,为企业节约利息支出47.88万元。

(三)切实保障民营企业合法权益。打造法治化、市场化、公正公平的营商环境,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生态。一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政务服务效率,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严格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确保各类市场主体平等参与市场竞争。二是加快法治政府建设,严厉打击侵犯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杜绝选择性执法、随意执法,切实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三是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加强对企业信用信息的归集、共享和应用,营造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

二、精准施策、持续发力,保障民营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一)加强惠企政策兑现服务。一是做好惠企政策梳理宣传解读,完善惠企政策“一站式”服务专窗建设,在各便民服务中心设立“惠企政策推送专窗”。积极运用省级惠企政策申报系统,实现政策推送精准匹配、企业诉求一站直达、普惠政策免申即享,动态提供政策发布、创业培训、金融支持、政策申领等服务。二是编制市级惠企政策指南。在省、州惠企政策指南基础上,整合市级各行业领域惠企政策,梳理形成支持政策、申报条件、申报流程、政策咨询完备的《个旧市惠企政策申报指南》。三是积极推进惠企实事。落实全州2025年“惠企十件事”,围绕工业项目“标准地”出让、提升林草要素保障、助力企业融资等方面已出台并持续推进落实《个旧市2025年10件“惠企实事”》。四是推动稳岗返还政策直达快享。大力推广“直补快办”和“免申即享”经办新模式,通过内部信息比对和数据共享,直接筛选符合条件的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资金,实现“免跑腿、免申请、免填表”。

(二)推进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一是科技创新赋能,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将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作为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精准服务、大胆探索,精耕营商环境“土壤”,精挑优质培育“种子”,精锻特色产业链“枝干”。通过精准帮扶和政策支持,推动潜力企业快速成长,提升民营经济的整体规模和竞争力。二是推动工业数字化,推进北部选矿园区的工业互联网,推动“企业上云”服务,打造工业互联网门户和园区管理平台,5G+云锡锡业智慧冶炼工程项目、云锡锡冶炼智能工厂、云铝润鑫铝业电解铝智慧工厂、云锡化工智能化工厂安全生产综合管控项目均已完成投产。探索“互联网+有色金属”模式,推动有色金属交易便捷化、全球化,做大做强个旧“线上有色”品牌。

三、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打造个旧投资兴业的沃土

一是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全面运用省政务服务平台,确保事项要素与全省“数据同源、动态更新”。开发启用智能叫号系统,申办人通过叫号单“二维码”,即可获取受理窗口、申报材料、办理流程,实现线上线下“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持续推行“集成办”“跨域办”“就近办”“暖心办”,提升全链服务水平。截至目前,1126项政务服务事项应进必进、实质运行,办事指南发布率、网上可办率、行政许可实施规范公示率均达100%。2024年,“高效办成一件事”25个主题事项实质运行。2025年上半年﹐“高效办成一件事”25个主题事项办件量38067(其中:涉企一件事31117件);“一证即办”事项103项、办件103174件;跨省通办事项102项,办件372件;“就近办”事项30项、办件9423件;告知承诺制事项49项,办件7893件;提供领办帮办上门办1495件、延时服务403次。

二是持续拓展企业服务场景。市政务服务中心、各便民服务中心均设立“惠企政策推送专窗”,通过“线上”电子书、“线下”二维码等方式,推动《个旧市惠企政策申报指南(2024年)》直达快享。“企业服务专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线上依托“全程网办”提供项目投资审批高效便捷服务﹔线下将发改、住建、工信、环保、水务、自然资源、水电气、生态环保、交通运输、综合执法等涉企单位集中在市政务服务中心三楼,提供集成便利服务;初步集成政策推送、法律咨询、公证、科技人才、金融、企业开办等“涉企一类事”服务格局。截至目前,项目备案1天内办结﹔使用林地指标“无定额管理”;开办企业110式服务(一个环节审批、一天内办结、零成本开业),企业设立登记时间压缩至3个小时审批,网上申办率97%;小微企业用电报装“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云南中小微企业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微信公众号,提供线上自助智能法律服务;残疾人按比例就业情况审核免申即享;符合条件的企业直接享受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至1%政策;特种行业、娱乐服务场所行政许可及备案审批时限由7个工作日减少至3个;取水许可审批由45个工作日压缩至7个;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由45个工作日压缩至11个工作日,公共场所卫生许可、饮用水供水单位卫生许可2项事项全部免费办理。2024年办理投资项目421件(其中:审批64件、核准4件、备案353件);2025年截至目前,办理294件(其中:审批55件、备案239件)。

三是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规范政务服务场所建设,打造政务服务15分钟办事圈,市政务服务中心全面执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审批模式,向企业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设置法人办事区、自然人办事区、“24小时不打烊”自助服务区。融合党建宣传、政策咨询、企业服务、帮办代办、查阅体验、休息等候等功能配置,搭建政府与企业群众“连心桥"。进驻服务单位43家,其中:政务服务实施机构应进必进34家;长期进驻服务单位8家(市总工会、和信公证、供电公司、国润供水、邮政储蓄、公交公司、移动公司、艺轩印章);13家银行单位实行轮班制提供金融服务。设置服务窗口98个,入驻人员252人。政务服务坚持“一事一评议”,广泛接受监督,2025年截至目前,“好差评”评价75737次,好评率100%。

感谢你们对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请在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个旧市发展和改革局

2025年8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