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个旧市文化体育和广播电视局对个旧市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第162号建议的答复

来源:个旧市文化体育和广播电视局 文号:个文体广函2018〔12 发布日期:2018-09-29 浏览次数:

陈娥、李鸿、罗文明、周承明、尹久发、周林涛、李文莉、张群等八位代表:

  你们在个旧市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强个旧市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建议》的第162号建议,已转交我们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省文化厅、州文广局的要求和市委、市政府制定的“文化兴市”战略目标,以繁荣事业、服务群众为宗旨,全面构建我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我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一、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近年来,我市投资5500万余元建设锡都图书馆、锡都博物馆;投资500余万元,分别用于卡房、鸡街、锡城、老厂、保和、贾沙6个乡镇的新文化站建设;投资420余万元,新建或改扩建文化活动室32个,并争取投入资金100余万元为27个社区和64个农村业余优秀文艺队购置了文体活动基本设备,保障了文化活动室和业余文艺队活动的正常开展;投资470余万元,新建或改扩建村级文化体育活动广场23个,并为已建设好的12个村级文化体育活动广场争取设施设备补助资金24万元用于购置文体活动基本设施设备,较好地满足了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和体育健身需求。

  二、文化工作开展情况

  (一)全面实现“三馆一站”免费开放

  我市每年为图书馆、群艺馆拨付免费开放经费20万元,购书经费30万元,为博物馆拨付免费开放经费50万元,为各乡镇文化站拨付免费开放经费5万元。截至目前,我市基本实现了所有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站)向公众免费开放。各馆(站)免费开放的常设服务项目达5项以上,组建、辅导馆(站)办群众文艺团队48支,图书馆分馆14个,平均每年购书3000册以上,免费组织各类综合大型群众文体活动30余场次,单项群众文体活动130余场次,举办各类展览50余场次,举办各类培训班、讲座150余期,受益群众达60余万人次。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

  紧紧结合我市的发展思路,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2011年,成功举办第三届锡文化旅游节暨市庆60周年系列活动、全国第十一届中老年艺术节、建党90周年“颂歌献给党”经典歌曲演唱会等大型活动;2012年,成功举办第三届国际滑翔节系列活动。2015年、2016年,成功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4、95周年系列活动,2017年,成功举办“州庆60周年”系列文化活动。每年的春节、元宵节等重大节日期间,均精心组织文化“三下乡”和各种文艺汇演、书画、摄影展等群众文化活动,平均每年举办各种节庆活动30余场次,“三下乡”演出达100余场次。

  近年来,随着我市群众文化事业蒸蒸日上,鸡街、大屯、沙甸等文化站分别被农业部、省文化厅、州文体局等上级部门授予“先进文化站”、“省文化先进乡镇”等荣誉称号。各乡镇相继举办了苗族采花山节、彝族火把节、糯包谷节、梨花节等活动。因为群众文化工作成绩显著,2003年11月,我市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文化先进市”,2014年通过第三次复查。

  (三) 抓好人才队伍建设

  随着我市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和群众文化环境的改善,广大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我市因势利导,每年举办一期综合文艺骨干业务培训班,一期图书馆业务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培训班,平时不定期举办各种单项业务培训班,提升文艺骨干的水平。据统计,目前我市共有各种群众业余文艺队伍700余支,基本达到村村都有文艺队。每年累计开展各种综合文体活动400多次,演出节目5000余个,参加活动人员每年累计达20万多人次,各种广场文艺健身活动更是每天都在我市的广场、社区、村寨等地方广泛开展。

  近年来,我市各类文艺团体先后获得了全国及省、州的各种奖项100余项,其中,2012年群艺馆孙振华的书法作品《古诗》、苗蕊的美术作品《那一年》参加云南省彩云奖评选均获得了金奖;2013年群艺馆苗蕊的美术作品《那一年》参加全国群星奖评选获铜奖,孙振华的书法作品《古诗》获优秀奖;2014年展演中心闻童在参加“第三届云南本土歌曲创作与演唱大赛”中荣获流行唱法优秀奖;展演中心在参加云南省第十届青年演员比赛中任莹芸舞蹈《雪中梅》、闻童的歌曲《流浪记》分别获新艺表演三等奖。

  (四)文化遗产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

  一是加强文物保护。近年来,我市完成考古调查、发掘与研究项目10余项,在省内乃至国内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几年来,省、州、市财政先后拨款4000余万元对宝丰隆、云庙、宝华山寺、渔峰书院等重点文物进行了全面修缮。目前,我市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46家,其中,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家、省保单位1家、州保单位9家,市保单位34家。录入普查网络馆藏文物总计1445件/套,其中含有一级文物4件/套,二级文物8件/套,三级文物128件/套。我市的馆藏文物无论是数量上和级别上均居全州之首。2011年,个旧市文物管理所凭借多年来对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所做出的突出贡献,荣获“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杰出团队 ”荣誉称号。

  二、文化遗产工作情况

  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在全市形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网络,有力地推动了全市“非遗”保护统筹规划、普查、登记以及项目的筛选、审查、申报等具体工作的顺利开展。截至目前,我市共挖掘整理14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其中,有省级项目4个,省级传承人6人;有州级项目12个,州级传承人20人;市级项目14个,市级传承人55人;同时建立和完善我市“非遗”保护项目及传承人数据库。

  三、制度建设工作情况

  近年来,中央、省、州先后制定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实施意见》和《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2015-2020),2017年,全国人大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我市也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和《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2015-2020),促进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制度已基本完善。下一步,我们的工作是认真贯彻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积极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和《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2015-2020)中的各项规定和标准,加快构建我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我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感谢你们对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请在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2018年8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