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市财政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依法、科学、高效、文明、廉洁”理财,切实加强体制创新,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增强财政增收的可持续性、收支结构的合理性、管理行为的规范性和资金使用的有效性,不断提高财政保障能力,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市财政局强化征管与培植财源并举,2016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13469万元,按省、州同口径调整上年基数测算,增长6.02%,增收6438万元,圆满完成了州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其中:税收收入完成69751万元,比上年增长17.46%,增收10367万元;非税收入完成43718万元,比上年下降15.52%,减收8029万元。市财政局继续开展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工作,盘活存量资金5400万元收回政府统筹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同时积极主动争取上级支持,增强财政支出的保障能力。
促进民生事业 增进群众福祉
去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18696万元,比上年决算数减支12024万元,下降3.64%。其中,用于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节能保护、农林水事务、保障性住房等民生支出达267831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4.04%,比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各项民生和重点支出得到有力保障。
保障教育优先发展。全年教育支出为57959万元,重点支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教育资助、“全面改薄”等项目。其中安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资金2992万元,惠及37348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9.32万套;安排义务教育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759.79万元,受益学生6714名;对全市义务教育学生免杂费及补助公用经费3173万元,惠及学生4.66万人;加快改善我市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2014年至2016年共投入资金14240万元(其中设备采购3324万元),已竣工校舍面积92103平方米;顺利通过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对我市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督导评估。实施校园安保工程,安排363万元用于各学校专兼职校园保安经费,以保障校园安保工作正常有序开展。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去年共筹措资金72792万元,保障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及城乡养老保险参保人员待遇;筹措资金298万元,将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纳入工伤生育参保范围;筹措城乡低保补助资金14591万元,其中城市低保金12324万元,农村低保金2267万元,保障了全市4.7万城乡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城市低保户月人均补助标准从310元提高到335元,农村低保户月人均补助标准由143元提高到160元;安排临时救助资金393.46万元,救助5173人次;筹措资金749万元,对全市10035名老年人发放高龄保健补助,让2.6万名老年人享受免费乘坐公交车政策;支持就业与再就业工作,全年筹集就业资金1818万元,惠及全市6267人,其中享受社会保险补贴3676人、公益性岗位补贴251人、职业培训补贴1091人、职业技能鉴定补贴977人;安排资金1767万元,用于解决6户政策性破产企业“4050”人员托管及剥离企业办中小学退休教师待遇补差等国有企业改革历史遗留问题。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健康发展。2016年,全市共拨付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3115万元,主要用于“两馆”和文化站免费开馆等文化惠民经费、农村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设备运行维护、重点文物保护专项资金、宝丰隆商号建筑群消防工程。
加大卫生惠民投入,筹措资金32378万元,保障了全市11.61万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的就医需求;实现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两保合一,城乡居民参保人数达39.14万人,参保率为99.5%;积极筹措城乡医疗救助资金304.41万元,用于资助困难群众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投入财政补助标准,全年投入2109万元,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40.15万份;逐步推进综合医院改革,市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三家综合医院及11家乡镇卫生院取消药品加成。
调整优化结构 支持脱贫攻坚
加大扶贫资金整合力度,累计整合各类扶贫资金41472万元,支持1142名贫困人口完成易地搬迁工作。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积极争取农业支持保护耕地地力补贴、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609万元,受益农户8.87万户;争取新增粮改饲省级试点项目资金675万元,粮改饲种植面积4万亩,带动414户养殖户发展养殖,肉牛出栏2018头,产值1905万元;争取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495万元和退耕还林项目资金392万元,完成了补偿资金的兑付工作。
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资金2000万元,新建引水堰1座,改造渠道20.092公里,水池52座,项目建成后改善灌溉农田面积1.17万亩,受益农户3535人;争取资金750万元,实施大屯镇西部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
加大涉农信贷支持力度。全年安排政策性农业、林业保险补贴资金192万元;帮助农危房建设农户329户争取贷款1435万元;争取涉农贷款增量奖励和定向费用补贴资金608万元,有效拉动涉农贷款;安排资金80万元,用于基层党员带领群众创业致富贷款3050万元的财政贴息。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争取“四位一体”建设、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县建设及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等农村综合改革项目资金3080万元,实施34个项目,惠及农户10659户,村民38630人;争取资金692万元用于村级文化活动场所建设、敬老院、养老服务中心等彩票公益金资助项目24个;筹集资金9307万元,用于贫困乡镇贾沙乡贾沙村线、他白线、克勒线、白云线等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完成农村公路建设总里程150公里。
主动服务企业 推动产业创新
市财政局主动服务企业。促进产业创新发展。2016年,我市实施财政转移支付改革,会同工信、供销等职能部门,开展项目储备工作。全力支持企业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及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支持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妥善解决了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后的遗留问题。
积极开展“两个10万元”微型企业培育工程,全市已审核通过211户微型企业,共拨付资金900万元。
积极支持文化产业发展,争取上级扶持资金200万元,推进“个旧锡文化创意园”发展。
加大扶持企业力度。认真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帮助企业争取上级财政资金4241万元,用于企业产业转型、技术改造、节能降耗、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等方面。
支持产业转型升级。筹集资金5249万元,支持和鼓励区域内粗铅冶炼企业进行兼并重组及主动淘汰拆除炼铅鼓风炉;安排资金205万元,用于扶持资源综合利用企业。
扎实推进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城镇公用设施建设,加大PPP项目的储备、筛选和申报工作,促进城乡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目前已完成五个项目的PPP方案编制上报工作,其中个旧市公共停车场建设项目(老城区)已列为财政部PPP示范项目库。
创新投融资体制,为全市重点项目提供资金保障。通过借助现有的城市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城乡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及新农村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平台,争取获得更多的信贷支持,同时依托上级成熟的担保公司平台进行融资。全年获批个旧市大屯新区整体城镇化建设、个旧市城市棚户区城中村改造、石洞坝水库、土地增减挂钩等7个项目的信贷规模26.95亿元,累计争取专项建设基金6.0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