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三个一批”集中调研采访组聚焦改革开放40年锡都巨变

来源:聂 涵 发布日期:2018-09-14 浏览次数:

   根据《云南省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三个一批”集中调研采访活动方案》的要求,9月12日,由新华社云南分社、云南日报、云南广播电视台、民族时报、云南网、春城晚报等中央、省级主流新闻媒体记者和省社科院、云南师大的社科专家、教授组成的第三调研采访组到我市深入采访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对外开放、生态文明建设、脱贫攻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经验和工作亮点,集中调研采访改革开放40年来我市“三个一批”取得的发展变化和巨大成就。

  当天,采访组来到云锡大屯锡矿,通过实地参观以及进坑道采访等方式,多角度、全方位地了解我市以及云锡公司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发展历程,切身感受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

  据云锡大屯锡矿有关负责人介绍,60多年前,大屯锡矿开采地面砂矿仅依靠人力采运,全矿只有一台75马力的风冷式空压机供气打眼,掘进打眼大量使用人工手锤,矿碴运输全靠人背马拉;生产矿种单一,年产氧化矿不到3万吨,生产效率十分低下。如今,矿区的1360工业场地,是云锡最大的东部区域矿山运输系统中枢。一字排开的三座坑口,穿越地层,上达老厂地区、远接卡房矿区,共同承载着云锡东部区域矿山的人员和材料运送,也发挥排水、出碴及矿石运输功能。在场地中的22对轨道上,运矿机车有序出入各个坑口。满载矿石的机车往来穿梭于矿山与选矿厂之间,将地层深处的矿产资源荷载而出,成为了云锡矿山最主要的采矿运输“大动脉”。

  在大屯锡矿选矿车间,宽敞通透整洁的工作环境,9千余吨的日处理能力,较为完善的自动化、数字化选矿工艺流程,都让采访组感受到了这个滇南最大锡选矿厂的雄厚实力和发展潜力。

  进到1360基础运输平台,这里由两条有轨矿石(碴)运输线和一条无轨的人员、设备、材料快速运输线,以及下部的排水坑道共同组成,其中部与1600平台连接,上部与1800平台连接,并与中央竖井实现贯通,穿越了个旧五大矿田,沟通了三大矿山,体现了云锡“整合资源、统一规划、产能配置、集约开发”的区域矿山建矿理念。采访组成员纷纷举起相机拍照,并感叹改革开放40年来矿山发生的深刻变化。

  (下转2版)  (上接一版)

  在参观了1360指挥调度中心、选矿中控室和井下工业环网后,采访组了解到,从1920老区到1360工业场地,从地下到地面的各主要工业作业区实现远程实时监控和集中调度,井下人员定位等六大安全系统不断完善。大家认为,大屯锡矿在不断探索中走出了新路子、取得了新成效,努力建设成为现代一流矿山企业。

  大屯锡矿党委相关负责人说,改革开放40年来,在市委、市政府以及云锡公司的支持和帮助下,大屯锡矿在发展中抓住机遇、迎难而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扎实开展好地质找矿、综合利用矿井水、改善坑下工作环境、消除安全隐患等工作,坚持将安全环保发展摆在矿山建设优先发展的位置;努力绿化、美化生产、生活区域,实现了建一座矿山、绿一片环境、富一方经济、促一方和谐,在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始终坚守绿色和谐发展理念,展现现代矿业的人文情怀,为书写个旧经济社会发展新篇章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