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个旧市大屯街道楼坊寨居委会第一书记林辉
楼坊寨曾经是个旧市大屯街道最为贫穷、建档立卡贫困户最多的一个行政村,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推进,楼坊寨从以前土房挨着土房的小村子,变成了如今道路平坦、小楼林立的美丽乡村。这些变化,得益于党和政府的扶贫开发政策,也与楼坊寨居委会第一书记林辉的辛勤付出分不开。
“组团”务工 发展产业助农增收
楼坊寨有4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长期缺水、农业产业基础较差、集体经济薄弱等问题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一直以来都是大屯脱贫攻坚工作的一个重点。2017年,在大屯工作了26年的林辉到楼坊寨居委会担任第一书记,负责脱贫攻坚工作。一上任,林辉从掌握贫情开始,把楼坊寨的家家户户跑了个遍,对每户贫困户的人口、住房、收入、致贫原因等基本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做到心中有数。
要想脱贫,还得靠发展产业,可楼坊寨土地条件不理想,林辉就想到动员大家外出务工。
林辉告诉记者,楼坊寨一直有村民外出务工,动员工作比较容易开展。自己需要多去外面联系用人单位,为村民们提供更多适宜的岗位。
但问题随之而来,对林辉争取来的务工岗位,村民们的热情却不高。熟悉情况的林辉马上想到,在楼坊寨生活的大多是苗族群众,大家喜欢居住在一起,不太愿意单独外出。林辉将这个情况报告给大屯街道后,大屯街道立即联系了用工单位,接纳当地苗族群众“组团”务工。
如今,楼坊寨外出务工人员有200余人,占当地青壮年劳动力的70%以上,仅2020年1至3月就有176人外出务工。外出务工群众每年每人收入可达5万元左右,若夫妻二人均在外务工,两三年就可回家盖一幢两层楼的新房。这两年,已陆续有10多家外出务工的贫困户回村盖起了“小洋房”。
对于不能外出务工的群众,林辉也为他们想好了增收项目。经过多次实地考察,大屯街道决定因地制宜,在楼坊寨扩大耐旱的花椒种植,并鼓励村民发展牛羊养殖,进一步增加收入。
精准帮扶 扶贫成果落地开花
陶国聪是林辉担任楼坊寨居委会第一书记后进行动态管理时排查出的一户贫困户。陶国聪一家3口住在60多平方米的土基危房里,母亲年迈,妹妹患有智力障碍,他虽值壮年,可要忙于照顾家人,不能到外地务工,家里生活十分贫困。
从2018年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到2019年脱贫,陶国聪感慨这一年是自己家变化最大的一年。“国家政策好,我们家的危房经过加固改造,比原来好多了,门前的泥地也变成了平坦的水泥路。”陶国聪说。
除了居住环境大有改观外,在林辉和帮扶干部的共同努力下,陶国聪的妹妹享受低保金和残疾人补助,母亲领取了养老金。同时,通过菜单式产业扶贫,陶国聪还种植了18亩玉米和3亩花椒,并且学习了养殖技术,全家的生活大为改善。
林辉说:“以前陶国聪家的人均年收入只有2500元左右,现在经过持续精准帮扶和自己努力,去年他家的人均年收入达到五六千元了。”
陶国聪只是林辉帮扶的其中一户贫困户。从林辉担任楼坊寨居委会第一书记以来,他根据致贫原因分析研究脱贫方法、帮扶措施,积极协助大屯街道及挂钩帮扶干部想办法。2019年,楼坊寨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了全部脱贫。
看着楼坊寨群众的日子越过越好,林辉说:“我不觉得苦和累,能让他们获益于扶贫政策,享受到扶贫成果,我心里挺高兴的。”
扎根基层 昔日苗寨美丽“蝶变”
过去,楼坊寨的基础设施比较落后,2017年时也只有新坡背村民小组到老坡背村民小组之间实现了道路硬化,其他村组都还是土路,给村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不便。林辉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物资支持,到2019年底,实现了道路全部硬化。
林辉说:“我们在道路建设上下了很多功夫,村容村貌也有了很大改观,通过做工作,村民也能安安心心外出打工。”经过林辉和楼坊寨村(居)干部3年的努力,楼坊寨如今已是旧貌换新颜,各项扶贫政策和惠民工程的实施让村民的生产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和提高。
林辉说, 实践无尽头,发展无终点,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会继续服务好老百姓,让楼坊寨更美丽,让当地居民生活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