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个旧市脱贫攻坚一线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扶贫干部,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打赢脱贫攻坚战,他们带来增收致富的法子,关心贫困户的衣食冷暖,他们是“有温度”的扶贫人。个旧市扶贫办项目与规划科科长李梅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今年获评“红河州2020年脱贫攻坚奖扶贫先进工作者”的她用最好的年华走最远的路。
一样的人生不一样的情怀
要了解李梅“沾泥土、带露珠”的扶贫路,就得跟随她进村入户的脚步。10月15日,天空下着小雨,乡间的小路上雾气弥漫,当天上午,李梅冒着细雨,踏着泥泞,前往个旧市锡城镇戈贾村委会田坝心村,挨家挨户详细了解贫困户目前的生产生活状况:今年卖水果的收入如何,果树种植施肥、打药花了多少钱……帮他们一起算清今年的收入,看看能否达到脱贫出列的标准……
这样的入户走访,是李梅工作的常态,从1996年到2020年,李梅在基层扶贫一线一干就是24年。作为个旧市扶贫战线上工作年限最长的扶贫干部,尽管已年过半百,但临近退休的她依然冲在脱贫攻坚最前沿,奋战在扶贫第一线。
“扶贫就要用真心、用真情,把工作做在细处、做在实处,实实在在地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这是李梅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她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一样的人生不一样的选择
从事农业农村工作35年的李梅深知贫困地区要实现脱贫,最急需的就是扶贫项目和扶贫资金。为此,她走遍了全市79个行政村495个村小组,实地调研,摸清实情,把每一个扶贫项目落到点上,把每一笔扶贫资金落到实处。
有人曾问过李梅“为什么这么拼。”她说,因为自己出生在贫困乡村,从小就深知贫困群众的辛劳与困苦,所以自参加工作起,她就把改变农村的贫困面貌作为奋斗目标。贫困户的住房、饮水、教育、医疗有保障了,家里的收入增加了,贫困地区的人居环境改善了,是李梅最开心的事情。她说:“贫困户的日子好过了,群众满意了,就说明我们的扶贫工作干好了。”
“为确保项目精准到户、精准到人,李梅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在我们眼中,这么多年来,她不仅没有休息日,哪怕生病了也惦记着工作。李梅脚上沾满泥土、心中装满百姓,一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市扶贫办四级调研员白剑波说。
一样的人生故事还在继续
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是项目措施是否精准有效、精准施策、精准脱贫退出的关键,为了做好项目库建设工作,多年来,李梅起早贪黑,加班熬夜从不抱怨,是同事们公认的“拼命三郎”。市扶贫办产业金融科科长毕智勇说:“工作忙起来时我们会通宵加班,有时候大家感觉都快累趴下了,但李梅总是会笑着给我们打气,鼓励我们。”
《个旧市“十三五”扶贫开发规划(2016-2020年)》《个旧市“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2016-2020年)》《个旧市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2018-2020年)》……李梅参与了许多规划的编制工作,她还创新个旧市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五个三”工作模式于2019年被省扶贫办列为“云南省规范项目库建管用的典型案例”。在全市人民和众多扶贫干部的共同努力下,个旧市1个贫困乡、30个贫困村、3668户、13930人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出列,2019年全市实现整体脱贫。
24年来,李梅用最好的年华走了最远的路。“在退休之前能参与这次脱贫攻坚大会战是我这一生当中最光荣的事情。”李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