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保和农业:突破瓶颈 多元蜕变

来源: 发布日期:2017-07-24 浏览次数:


  ●记者 董晓然
  保和乡位于我市西南部,是一个集贫困、山区、少数民族为一体的纯农业乡,具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特点。但农业种植品种单一、农业技术推广落后、基础设施条件差,长期以来都是制约该乡农业发展的“瓶颈”。为此,保和乡党委、政府因地制宜,科学提出“3456”发展思路,分三大区域来发展产业:上半山打造干果和生物药材基地;中半山以发展烤烟支柱产业为主,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全力打造千亩红桃种植,林下山地鸡养殖2万羽;属于亚热带气候的下半山即红河谷一带,以发展甘蔗种植为主,结合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发展红河谷绿色高新产业的思路,在红河谷一带规划万亩热带水果种植基地、观光旅游点、物流中转基地、千亩阳光蔬菜种植基地、千头肉牛养殖基地,全力打造集产业发展、观光旅游为一体的发展格局。
  调整产业 多渠道增加农户收入
  目前,保和乡红桃种植面积3000多亩,干果种植面积3000亩,热带水果荔枝种植100亩、龙眼50亩、香蕉1500亩、火龙果200亩,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种植不同的水果品种。红桃种植现已初具规模,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成为保和乡农业产业发展中的一个亮点。
  结合冬季农业开发项目,2016年,保和乡在保和村委会推广种植秋马铃薯1000亩、甜豌豆500亩、冬早蔬菜2000亩,充分利用冬闲农田地,扩大复种指数,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2016年,保和乡种植烤烟5650亩,种植户数529户,烟农收入2153.09万元,实现税收473.68万元,平均亩产值3810.78元,户均收入40701.16元;2017年,全乡种植烤烟面积5800亩。2016年,保和乡种植甘蔗4800亩,产量22000吨,蔗农收入达960万元。全乡现有生猪存栏8545头,大牲畜存栏3650头,羊存栏2133只,家禽存栏55000羽。
  健全机制 加大政策扶持保障力度
  保和乡不断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组织协调,其他部门全力配合”的工作机制,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把农业发展、农民增收、耕地与农业环境保护作为考核内容,纳入干部考核目标责任制。同时,加大农业投入,为农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全面贯彻落实农业补助、农业公共服务支持、农业生产扶持、农业生态和资源保护五个方面的基本强农惠农政策;争取扩大政策覆盖面,制定农业投资奖励政策,采取以奖代补办法,引导农业合作社、村集体、企业和农民增加农业投入,建立健全社会资本投入引导机制,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加强对农业市场主体的扶持;认真落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各项优惠政策;扩大农业信贷规模,发挥政策性银行的支农保障作用,为农民、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提供及时足额的信贷支持;扩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品种和覆盖范围。
  优化服务 加强农业科技推广
  保和乡农服中心不断加大新品种、新科技推广试验力度,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与服务体系建设、能力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农业科技推广,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积极推进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建设,提前谋划,做到先行先试;加强以农业实用技术和劳务输出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农民技术培训,提高农民技术水平和市场适应能力,促进家庭经营和外出务工收入快速增长。
  加大投入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保和乡积极提供条件、做好服务,鼓励和支持农民、企业和外地客商投资开发全乡设施农业,依照法律法规,采取自愿、有偿的原则,促进耕地使用权有序流转,进一步提升政府效能,夯实农业发展基础设施,合理规划布局,抓好农、林、水、畜牧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全面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全乡农业发展提供优良环境。
  示范带动 促农业产业全面发展
  保和乡党委、政府加大示范户扶持力度,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加强对农村致富带头人、明白人的培养,争取项目给予支持,提高带头人积极性,达到“带头一人、受益一方”的效果;同时,加强示范区的建设管理,扩大示范区影响力,带动周边村寨脱贫致富,促进全乡农业产业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