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为首,摸清“底子”。蔓耗镇始终把党史学习教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以“问”为首,把察民情访民意作为我镇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第一步,镇领导班子成员发挥表率作用,镇村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结合各行各业实际,立足本职岗位,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入手,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基层群众、深入生产一线,主动问询群众意见、广泛听取建议、了解民生需求。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挂联班子成员进村入户开展工作人均9次,组织干部齐下乡共计20余次,收集意见建议300余条,以实际行动不断践行党的初心使命、根本宗旨,不断强化公仆意识、为民情怀,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以“找”为重,开对“方子”。聚焦三点,群众反映集中的共性需求和普遍性意见建议、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痛点难点问题、长期未能解决的民生历史遗留问题,找良方。一是走村入户实地走访调研,落实解决措施可实施性,针对不具有可实施性的建议向群众解释反馈,针对具有可实施性的短期项目提出可行性方案、长期项目进行初步规划。二是加强外界沟通,打开求学途径,积极外出交流学习好的经验和做法,结合产业发展实际,不断找思路、想办法,鼓足干劲,统筹推进重点工作高质量落实。三是提升招商引资服务,结合资源禀赋谋划项目包装,整合资源赋能发展,持续开展“双招双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对重点项目开展“一企一策”,全程跟踪服务,加快招商引资重点项目推进。
以“干”为要,趟好“路子”。路子方子确定了,“干”就是决定的因素。一是结合可行性推出一批有利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政策举措,推进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二是推出一批为民惠民便民的实招硬招,有针对性地着力解决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医疗教育、办事办证等共性问题,列出为民清单,推动实践活动深入有序开展。三是实施一批直接造福于民的项目工程,黄草坝果品销售扶贫中心、小蔓堤傣族风情旅游示范区、生活污水治理、白鹭湾垂钓休闲度区、红河谷蔓耗段热区经济农商双促示范基地建设、阿龙古肉牛养殖小区建设等多个项目进入规划阶段,后续将结合区域发展现状、持续发展潜力等多个方面逐步完善项目内容,力争推进项目落地实施。四是解决一批关切群众利益的矛盾纠纷,认真听取、广泛排查各类诉求、纠纷,整合综治、信访、派出所、司法等多方力量,紧密协作、快速联动,形成合力,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如今,全镇6个村委会正积极谋划发展村集体经济,规划项目实施40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