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陈泽川:干部示范,干字当先

来源:锡城街道 发布日期:2021-11-03 浏览次数:

  这次看了楚雄市全省人居环境现场会的三个现场点示范村,分享三个思考:1、锡城提升人居环境的好处?2、怎么理解人居环境工作?3、锡城人居环境怎么干? 

  第一,提升人居环境好处。 

  从我们锡城一名基层干部群众角度来看就是8个字:健康、富裕、幸福、尊严。 

  1、健康。后疫情时代,污水、垃圾、厕所的无害化和规范化处置,将切实提升每一位个体的健康保障。 

  2、富裕。除了健康是富裕的基础,锡城村庄与城区融为一体的区位优势,决定了我们可以像楚雄宋村一样,通过提升人居环境建设美丽村庄,与城市分享农村独有的特色资源,发展庭院经济、观光采摘经济等拓宽增收渠道,我们部分村庄已经在向“田园变乐园、村庄变景区、农房变客房、资源变资本、劳动变运动、农民变股民”发展,村集体经济和群众收入都逐步尝到人居环境提升的甜头。 

  3、幸福。锡城的村庄一半已融入城市,另一半居山望城、乡居聚落,有山、有水、有林、有田,坐拥村野之幽静、毗邻城市之繁华,除了拥有十分优良的生态环境,同时兼享城市和农村的资源优势,只要把人居环境打造好,就形成了当代人向往的“进拥繁华、退隐山林”的健康生活目的地。 

  4、尊严。家园是肉体的栖息地,家乡是灵魂的归属地,拥有一个美丽、宜居、幸福的家乡无疑是在这片土地上生活过的每一个个体的荣光,提升人居环境在重塑家园形象的同时,无疑还在铸造着锡城人的信心、幸福、气质和斗志。综上,提升人居环境工作在锡城,无论是对于个体成长还是村庄发展,不仅仅是建美村庄的意义,而是锡城重焕生机的一个引领点和突破点。 

  第二,怎么理解人居环境工作。 

  看了楚雄经验,再结合锡城实践,对于人居环境有2个最大体会:一个是“人”,另一个是“干”。 

  1、“人”。既包括干部也包括群众,人居环境工作第一个字就是人字,并不是项目。我们很多干部群众都有一个认知误区,认为人居环境都是政府的事,坐等政府投钱和项目来干,缺乏“主人翁”意识。钱和项目是很重要的,但离开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修再好的公厕也会变脏,因为没有人维护,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没有尽其所力将力所能及的干完,向政府发出能干好的“信号”,钱和项目很难有所“回应”,就像孩子有学某方面的兴趣和能力,家长才会拿出钱来买单是一个道理。人——好干部和有“主人意识”群众才是人居环境工作内核。 

  2、“干”。宋村我们现在看干的很漂亮,其他几个村子也干得很好,大家觉得这里好、那里好,都很向往。但万丈高楼平地起,只要我们走出第一步,这些“好”就会逐步地来。就像我们在锡城的一些实践,去年我们镇、村、小组干部不等不靠做的一些净化、绿化、美化,让上级看到我们的努力以后,给我们项目,然后今年村庄进一步变美,群众就看到希望,就跟着一起干。楚雄的宋村也是经过这样一个滚动的过程,在干中干部群众的信心不断的树立起来,方法不断地丰富起来。群众看到变化以后,不断地被教化,不断地被感化,不断地在变化。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这个过程我们去做的话,工作就会持续地往这个方向去走。而不是一来就要砸几百万、上千万的项目。 

  我们就向宋村学习:从点滴干起,上级来的多了就会有项目支持;市民来的多了,庭院经济、集体经济壮大,就有持续的收入来管护人居环境,就会进入一个良性循环。我们现在绝大多数村子还没有进入循环,还在一个初级阶段,一个等候阶段。我们正在干的村子,循环还没有闭合,还在建立当中。在干的村子要向宋村学习,尽快把这个良性循环建立起来。我们还没有干的村子,要从人的方面解决问题,在干的过程中寻求突破,逐步一环一环的推着往前走。这样的话,宋村的今天就会变成锡城各个村子的明天。我们虽然有差距,但是通过努力一段时间以后,依托锡城的区位优势、生态优势以及过去发展留下的厚实家底,我们是有信心可以为个旧市的人居环境工作作出锡城贡献的。按照唯物主义哲学的观点,一切事物都是在运动变化的。我们各村的人居环境工作如果不朝好的方面运动,就会往不好的方向去变化。往好的方向走的话,就会一点点的好起来,开始难一点,但后面滚动速度是越来越快的,哨冲就是个例子,年初也没有钱,但干部群众不等不靠干起来后,在上级关心下发生了很大改变。现在锡城人居环境难就难在很多村子都还没有动起来,群众没有动起来,实质还是干部没有动起来。但是只要动起来,再发挥我们的独有优势,克服一些困难的话,我们锡城是可以通过人居环境这个突破口,让很多村子重焕生机的。 

  第三,锡城人居环境怎么干。 

  从两个方面来分工干——政府和群众。 

  1、政府。锡城街道在下一步的人居环境工作中将坚持“帮办不包办、指导不主导、参与不干预”的导向,划清条块、各负其责。突出引导为主,明确努力方向,一盘棋制定工作措施,不打乱战;坚持补短板为先,做好项目谋划、储备、申报、整合、实施,逐步补齐一些靠社区、小组和群众无力解决的“硬”短板,比如道路建设、污水处置等。 

  2、群众。群众永远是人居环境的主体,既是干的主体,也是评的主体,还是用的主体。这里的群众包括社区、小组干部,你们是群众中的主心骨。走到任何一个发展势头的好的村庄,一定有优秀得力的村干部,一个村的干部不行这个村的发展也很难推得动,这一条到哪里哪时都跑不脱。万事开头难,干部群众从哪做起,还是从小做起。也不要一来就大谈创新和赶超,能有务实管用的创新固然很好,如果做不到,结合实际学习复制别人已经做成的路径就是最好的开头和最高效的突破,在走稳后再探索走自己的独特成功之路。 

  结合锡城实际,我们建议大家从几个小的方面努力,这些都是不需要大资金和项目投入,只要干部群众思想和行为不懒惰,一定是可以提升人居环境的。概括起来就是“4清3建4画5晒”——四清:清垃圾堆、杂物堆、粪堆、泥堆;三建:建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四画:画瓦砾、桩杆、墙面、农具;五晒:晒庭院、晒乡愁、晒岁月、晒创意、晒文化。具体请锡城的干部看看我们的行动方案,群众看看倡议书,做得好的锡城街道也克服困难为大家准备了奖励。一个政策方案的制定很难穷尽各村所有实际情况,特别锡城有城有村的实际,甚至有的社区没有辖区,所以在工作中还得各社区干部群众结合实际发挥主观能动性和首创精神。我们锡城全体干部职工也会一起参与到人居环境当中,奋进新时代,让我们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为锡城美好明天奋进!奋进!再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