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旧市大屯街道幸福社区内居住着彝族、苗族、壮族、傣族、哈尼族、仡佬族等少数民族。近年来,社区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以“133”工作机制推动建立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促进各民族深度交往交流交融。

突出“1个目标”引领
着力提升创建高度
以党建引领,高质量、多层次、全方位强力推进创建工作,将创建工作作为街道中心工作稳步推进,形成了“党总支+居委会+党员+群众”的“1+N”工作模式,以民族团结进“社区”、进“家庭”为载体,全力推进社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打好“ 3个品牌”建设
着力提升创建深度
打好同心共建爱国家园品牌。在社区打造“习语步道”“学习走廊”学习阵地,多渠道、多方位生动鲜活地向群众解读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凝聚起社区各族群众团结进步的强大合力。
打好同心共建和谐家园品牌。提升社区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健全小区“综合党支部+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治理体系,以“一站式”服务为目标,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打好同心共建幸福家园品牌。积极搭建各族群众间相互交流的沟通平台,利用斗牛、斗鸡、山歌对唱、爬花杆、芦笙表演、洞经展演、民族歌舞等具有特色的民俗活动,以及“二月二”、端午节、火把节等节日组织开展主题民族团结文艺活动,共商社区工作、共话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共创民族团结进步模范。

强化“三个结合”推进
着力提升创建广度
基层党建与创建工作相结合。将基层党建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结合起来,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社区治理与创建工作相结合。选优配强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全面构建“街道—社区—片区—小区—楼栋(单元)”五级网格体系,择优配备网格员43名,鼓励社区网格员同时担任宣传员、信息员、巡逻员、调解员、办事员等“五大员”,切实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同时,通过爱心超市积分兑换等奖励,鼓励群众自发参与社区文明建设,积极开展卫生清扫、志愿服务等公益活动,让居民成为推动社区治理的受益者、参与者和监督者。
增进民生福祉与创建工作相结合。深入实施“党建+亲民心”工程,在社区设立“幸福之家”“幸福驿站”“幸福就医”等一站式便民服务,为居民提供生活帮助、医疗服务、就业咨询、心理疏导、纠纷调解等方面的服务。通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联合党委结对共建等一对一、一对多等形式,自愿对群众“微心愿”接单认领帮办,全力解决民生“小诉求”。以“党建+扶贫车间+农户+带头人”发展模式,建成巾帼刺绣脱贫车间,解决社区内60余名妇女的就业问题,家庭月收入稳定增加500元至200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