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熊孩子”沉迷游戏闯大祸司法所及时解忧助挽回

来源: 发布日期:2020-08-19 浏览次数:

  “这可是我们家辛辛苦苦好几年的积蓄,就这么没了,这可怎么办啊?”6月16日,李阿姨满脸焦急地来到卡房司法所,寻求法律帮助。原来,她12岁的小儿子因为沉迷手机游戏,偷偷绑定她的账户给游戏充值,从今年1月至5月,先后充值20余次,共计38000余元。这可急坏了李阿姨,这笔钱是丈夫和自己外出务工攒下的辛苦钱,没想到儿子只图一时游戏之快,偷偷将钱财挥霍一空,面对儿子打也不是骂也不是,只能来司法所求助,希望工作人员能帮忙追回。

  司法所工作人员先安抚了当事人的情绪,在获取了其儿子账户基本信息以及确认了账户充值记录明细之后,司法所工作人员拨通了游戏平台的服务热线。“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于2019年11月1日施行的《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第三款关于规范向未成年人提供付费服务的规定,即:同一网络游戏企业所提供的游戏付费服务,8周岁以上未满16周岁的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50元人民币,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200元人民币;16周岁以上未满18周岁的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100元人民币,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400元人民币。”司法所人员向游戏运营方说明了以上规定,并告之该账户为未成年人使用,其所用于购买虚拟物品的钱属于其母亲,并非其所有,要求游戏运营方全额退还该账户购买虚拟物品的所有款项。经与运营方协商,对方同意为李某办理该公司关怀金申请(退款)。司法所工作人员按照提示帮助李某进行了申请操作,运营方经核实后认定孩子实际个人充值金额为32360元,表示将按程序在15个工作日内将该账户充值的款项退还到李某账户。

  8月14日,李某再次来到司法所,她怀着激动的心情告诉司法所工作人员,运营方32360元关怀金已经足额返还到个人账户。本以为熊孩子惹祸家里的钱将血本无归,最终在司法所的帮助下得到这样的结果,李某心里充满了感激之情,并在工作人员的说服教育下表示以后将加强对孩子的教育与陪伴,不再让类似事件发生。

  通过本案例给予我们警示:家长要关注及合理控制孩子使用手机的时间及场合,未成年人还不够成熟与理智,难以抵御诱惑,需要家长的有效监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章家庭保护中第二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状况和行为习惯,以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和影响未成年人,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烟、酗酒、流浪、沉迷网络以及赌博、吸毒、卖淫等行为。”这是以法律的形式来规范父母对未成年人身心保护的责任和义务。对孩子的关爱不能仅停留在物质给予的层面,更要在精神上多与孩子沟通交流,亲情的陪伴才是孩子健康成长最重要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