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个旧市司法局深化“放管服”传递法治“温度”释放制度“红利”

来源:市司法局 发布日期:2021-12-24 浏览次数:

  个旧市司法局以深化“放管服”为切入点,通过创新工作机制,优化服务项目,科学制度设计,强化执法监督,传递法治“温度”,释放制度“红利”,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创新工作机制,搭建服务平台。以实践推动学习,将为民办实事作为党史学习教育成效的重要标准,制定《个旧市司法行政队伍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实施方案》,形成“135”工作机制,即:围绕1条主线(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这条主线),健全3个保障(思想保障、监督保障、落实保障),抓实5进活动(进企业、进社区、进村寨、进学校、进单位),切实增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方向,有力地推动实践活动走深走实,集中解决了一大批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截至目前,指导、参与调解矛盾纠纷共1059件、调解成功1049件,提供法律援助513件,法治宣传宣讲活动90场、受教育9万余人次。 

  优化法律组合,发挥叠加效应。积极尝试“人民调解+司法确认”工作组合模式,发挥“1+1〉2”的法律效应,在人民调解成功的基础上,引导双方当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一旦一方不履行义务,另一方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中间不收取任何费用,切实增强人民调解效力和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同时,针对当事人双方有履约意向,但短期无法执行的情况,如:房地产发生烂尾、产权无法交付等问题,采用“人民调解+司法确认”模式,确定法律事实,明确权利义务,节约审判资源,减少诉讼成本,集中化解了一大批房地产纠纷,积极维护个旧社会稳定。 

  完善制度设计,缩短群众距离。推行审批“备案制”。依托“互联网+”,司法局与省内监狱推出远程视频会见帮教服务,通过服刑人员与亲人跨区域“零距离”沟通,进一步安心服刑,积极改造,坚定早日回归社会的决心,极大促进地方和谐稳定。随着疫情影响,远程视频会见审批工作日益增加,司法局及时回应群众需求,科学制度设计,推出便民措施,即会见家属在通过首次严格资格审批后,可以采取电话预约会见,大大减少审批时间,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路、让管理更高效”,不断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今年以来,开展远程视频会见审批备案1239人,完成探视1087人次。推行“告知承诺制”。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让每一个困难群众都能打得起官司”的重要指示,围绕“贫者必援、弱者必帮、残者必助、应援尽援”目标,针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但无法提供经济困难证明材料的生活困难群众,以书面形式将证明义务、证明内容以及不实承诺的法律责任一次性告知申请人,申请人书面承诺其符合告知的相关要求并愿意承担不实承诺的法律责任,即可申请法律援助服务,极大地简化手续,提升审批效率,及时帮助困难群众得到法律救济,打通法律援助“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共办理告知承诺制法律援助案件5件。 

  强化执法纠错,永葆为民本色。发挥行政监督职能,规范依法行政行为,维护群众的正当权益,用法律手段消除因行政争议引发的不和谐因素,尽可能避免老百姓与政府对簿公堂,通过设置行政复议便民联络点,开展执法案卷评查、执法培训,运用行政复议意见书、建议书等法律文书,对不规范的行政行为予以纠正,实现“审理一案、规范一片”的效果。2021年制发行政复议意见书3份、行政复议建议书4份,召开行政复议案件反馈会2次,对交通执法、低保金审核、违法占用农业用地查处等多项行政行为发出完善程序、规范执法建议。同时,在办案过程中注重释法析理,将办案过程转化为普法课堂,在和风细雨中彰显复议温度,展现司法行政机关的良好风貌。今年新收的14件行政复议申请中有7件就是通过此种方式化解,实现“案结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