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现个旧教育振兴,推动个旧教育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我市于2014年1月制定下发了《个旧市教育事业振兴金秋计划》(以下简称“金秋计划”)。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如今“有学上”的问题已基本解决,“金秋计划”的任务是要重点解决“上好学”的问题。从2014年开始,我市计划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力争实现全市学前1年毛入园率达99%以上,初中学生3年完学率达98%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5%,普高与中职在校生比达1:1,高考一本上线率达26%左右等目标,努力实现人口素质广泛提高,打造属于个旧自己的教育品牌。那么,我市近年来采取了哪些措施来稳步推进“金秋计划”的实施呢?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在制定区域发展规划的过程中,我市优先教育规划。在政府主导的各项投入中,也优先投入教育。自2012年起,由市级财政每年投入300万元用于教育教学质量奖励;100万元用于干部、教师培训,50万元教育科研专项经费用于开展教研活动、建设名师工作室、奖励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30万元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民办学校(幼儿园)发展;由市政府出资对进入个旧一中就读的初中毕业考试成绩位于全市前50名的优秀生进行奖励。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教育费附加和土地收益金(教育部分)全额用于教育事业发展。调整政府教育投入的支出结构,重点保障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和中小学标准化建设资金的需要。
在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中,形成部门联动。市政府每年与各乡镇人民政府(区公所)、各乡镇人民政府(区公所)与村委会,市教育局与各中小学校、各中小学校与班主任,签订“双线”目标管理责任书,切实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控辍保学”工作。
抓实教育教学质量不松懈
依托个旧六中、个旧十中、人民小学、鸡街小学四个教研基地,我市在优秀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开展“聚焦课堂、互动研讨”等活动,辐射全市小学、初中课堂教学,切实解决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教培中心积极开展诊断式教研活动,根据各学校的具体实际,组织专家深入学校调研,制定课改计划,帮助学校深入实施课改。
我市教育系统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着力点和突破口,认真开展课题研究,通过行动研究和教学反思活动,构建和完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实现课堂“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的目标。倡导教师“教前研”,积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做到“先学后教”,探索将“以讲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为主”的学习模式,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学习作用。和平小学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开发立体教育资源;个旧六中继续深化“三段六加一”教学模式实践,课堂教学焕然一新;个旧三中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强化目标教学,有效提高了课堂效率。
我市大力推进校长队伍专业化发展,打造优质师资队伍。今年以来,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共计4936人次。同时,鼓励教师参加国家、省、州各级各类教学竞赛,激励青年教师钻研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技能;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目前全市有特级教师9人,省级学科带头人5人、骨干教师23人;州级学科带头人13人,骨干教师58人;市级学科带头人23人,市级骨干教师181人,校级骨干教师549人。
大力改善办学条件
结合全市中小学布局调整和正在实施的校安工程项目、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薄弱学校食堂建设项目等专项工程,至今年5月止,全市新建贾沙乡贾沙小学教学综合楼、大屯镇红土坡小学教学综合楼、个旧一职中大门等校安、薄弱学校改造、全面改薄、学前教育专项工程9个,新建校舍建筑面积6440平方米。共计投入资金1573万元,其中申请中央、省、州教育专项728万元,市级配套845万元。
按照省、州教育信息化建设目标任务,为加快推进信息化与教育管理、教学、科研的深度融合,提高师生应用信息技术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市累计投资2350余万元实施“一网三通两平台”(“一网”:个旧市教育城域网;“三通”: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两平台”:教育资源网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服务平台)教育信息化项目建设,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目前,该项目已完成整个工程进度的60%,预计在明年内全部完成并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