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个旧市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和城市治理互促共进纪实

来源:陈俊 发布日期:2020-11-27 浏览次数:

  “十三五”期间,个旧市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延续基层党建推进年、提升年、巩固年、创新提质年做法经验,在党群服务工作中,通过坚持党建引领、不断健全机制、共建共治共享,让基层党组织谋有目标、干有方向、促有路径,不断夯实基层治理根基,持续提升基层党群服务工作质量,实现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和城市治理水平互促共进,为建设“世界锡都·宜居个旧”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党建引领   党群连出“同心圆”

  该市通过党建引领,不断加强党组织建设,让党员干部成为促推社会发展的“领头羊”,广泛动员群众参与,让各界力量成为参与社会治理的生力军。全市以服务人民为中心,以城市基层党建为引领,以民生保障服务、维护社会和谐为重点,扎实推进城市基层治理精准化、精细化。秉持“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原则,创新组织设置,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在区域内各项事务中的领导、统筹、协调功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推动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不断提升和完善社会治理能力。各级党组织把党建引领作为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的根本路径,深化“党建+社会治理”有效途径和载体,进一步夯实基层党组织服务社会治理的组织基础。

  该市围绕“强核心、优服务、精治理、创品牌”工作理念,探索出一条具有个旧特色的城市治理和城市发展道路。构建“市—街道—社区—小区—楼栋”5级共建的“红色共建体系”,形成“市级领导小组抓总的吹哨总动员、街道党建大联盟为主体的吹哨多元响应、社区大党委为重点的吹哨部门报到、小区党组织为关键的吹哨党员报到、楼栋小组为支撑的吹哨中心户报到”五级联动综合治理体系。激活“智慧化—专业化—品牌化”标准建设的“红色共联引擎”,推进城市党建阵地、队伍和品牌建设,实现综合服务平台办事“一网一站”通,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双推进的方式,发挥好“我居个旧”“锡都个旧微问政”“社区网格员”等网络平台的及时高效作用。同时,通过普通党员标准化管理、离退休党员规范化管理、流动党员常态化管理、社区干部职业化管理、在职党员精准化报到,做到“洁城卫士”无死角、“平安卫士”见街面、“文化先锋”时时有、“消防民兵”处处在,推动 “红星讲堂、红星沙龙、红星心愿、红星公益、红星就业”百花齐放,建优建强 “奋斗者之家”“筑梦小站”“圆梦小屋”“花香驿站”等品牌。

  健全机构  城市治出“优格局”

  今年,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中,该市积极打好“组织建设牌”,坚持健全机构,发挥党员先锋作用,进一步强化党组织领导核心。按照“1+26+N”架构,市城区街道构筑“联盟家”共建体系,建立联盟1个、子联盟26个(社区大党委)和N个成员单位的全领域、全层级城市党建联盟架构,实行3级负责机制,并建立工作“月督查”机制,通过街道“党建联盟”、联席会议,共同研究讨论解决街道社区建设和管理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市城区街道健全“大党委”服务民生体系,与26个社区“大党委”子联盟和驻区单位党组织签订335份共驻共建协议,共同开展社区公益事业和形式多样的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活动,做好美化环境、维护稳定、促进和谐和帮扶困难居民群众等工作,做到组织联建、治理联管、活动联搞、服务联做、资源联用,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支持的良好氛围。截至目前,社区“大党委”共开展民法典宣讲、点亮“微心愿”、义务巡逻等活动104次。

  市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中心“抓两头带中间”,科学制定党支部达标创建计划,结合党组织实际,优化组织设置,理顺党组织关系,使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实现全覆盖。将党总支党员人数超100人、党支部党员人数超50人的党组织,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的规定,根据工作需要成立8个党委(不具备预备党员审批权限的党委),根据党员数量、分布情况,合理划分新增设107个党支部。

  市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党群服务中心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建立区域性、开放式、专业化党群服务工作平台,设立“一站式”服务窗口,提供党员组织关系转接、养老、医保、抚恤等便民服务,方便退休人员办理各类业务。通过完善中心的“在线党员”“党员e家”“红色书屋”“红色驿站”服务功能区,为全市离退休党员群众提供了一个休闲小憩的去处,“学习充电”的讲坛,交流沟通的空间,服务办事的平台。

  共治共享  社会实现“好服务”

  今年以来,该市充分发挥街道党建联盟和社区“大党委”作用,紧抓基层党建“书记领航”项目契机,成立城区街道党建联盟,建设个旧市党群服务中心,组建城市党建联合体,逐步形成“党的统一领导,街道社区牵头,各类组织联动、各项工作联做”的城市治理模式。通过不断强化基层自治的力量,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激活居民自治共治的热情,挖掘出社区治理的内生动力,实现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再是基层党组织的“独角戏”,而成为多方力量的“大合唱”。

  7月25日,个旧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启动。作为深入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载体,该中心紧扣“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这一使命任务,进一步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该市充分整合现有各类公共服务资源,围绕城区组建了理论宣讲分中心、教育服务分中心、健身体育服务分中心、文化服务分中心、居民服务分中心和城区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锡城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实现了全市志愿服务网络全覆盖。按照“上下贯通、供需对接”的原则,该市积极探索“4+N+1”志愿服务队伍体系,即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成立志愿服务总队,各实践所成立志愿服务大队,各实践站成立志愿服务分队,各实践点成立志愿服务小队,构成“4级志愿服务队+N支原有志愿服务组织的专业志愿服务队+特色志愿服务队”的特色志愿服务模式。组建了“锡都金税”“法立方”“奶奶厨房”“乡村振兴”“心灵驿站”等特色志愿服务队,成为播撒文明、传递正能量的主力军。

  该市坚持以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新期待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共治机制,努力构建上下贯通、供需对接的党群服务体系。全市各有关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到包保社区报到,积极开展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为群众服务、解忧等工作3343人次,签订共建协议130余份,整合盘活信息、阵地、文化、服务等形成资源清单、服务清单,推动党建与社区工作联建共建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