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社会群体。残疾人事业承载着广大残疾人朋友的福祉和向往,是一项崇高而伟大的人道主义事业,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三五”期间,个旧市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残疾人事业发展方向,立足实际、创新思路,不断夯实全市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快推进残疾人全面小康进程,扎实推动残疾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使残疾人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持续提升。
完善机制
体系保障不断夯实
个旧市残联是将“代表、服务、管理”三大职能融为一体的残疾人群众团体,是个旧市委、市政府联系全市残疾人的桥梁和纽带,承担着市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的日常工作。全市10个乡(镇、街道)全部建立了残疾人联合会,所有村委会、社区均成立了残疾人协会,配备了残协联络员119名,基本形成了市、乡(镇、街道)和村(社区)三级残疾人工作领导组织体系,为全市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全市现有各类持证残疾人10216人。“十三五”期间,个旧市全面贯彻执行“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5年来,残保金及上级拨付专项用于残疾人事业资金为1718.3万元,为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该市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先后制定了《困难残疾人生活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实施办法》《个旧市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实施方案(2016年—2020年)》《个旧市残疾人创业就业扶持办法》《个旧市残联关于在脱贫攻坚领域行业扶贫措施》《个旧市农村残疾人转移就业扶贫行动计划》《个旧市困难残疾人临时救助实施办法》《个旧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使残疾人这一弱势群体在康复、教育、就业、扶贫、社会帮扶等方面的优惠待遇在制度层面得到保障,全市残疾人生活状况明显改善,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显著增强,扶残助残的社会环境更加健全,残疾人事业稳步健康发展,先后获得“全国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先进市”“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市”“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市”“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市”“全国残疾人自强健身示范点”“第五届全国法律援助工作先进集体”“云南省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云南省残疾人之家”“云南省残疾人康复工作先进市”等殊荣。
聚焦精准
康复服务全方位开展
“经过我们前期的摸底调查,部分家庭困难的听力残疾人有助听器的需求,残联组织为他们进行助听器的验配,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市残联康复科科长陈瑞丽告诉记者。近日,个旧市免费为城区街道、大屯街道和鸡街镇听力损失达到听力残疾标准、无助听器适配禁忌且家庭经济困难、年龄在70周岁以下、有佩戴助听器意愿的听力残疾人验配助听器,这有效解决他们因听力障碍造成的生活不便,回归有声世界,感受生活美好。
“十三五”期间,个旧市以精准康复为切入点,全方位开展各项残疾人康复服务。深入各乡(镇、街道)为1006名出门不便、常年瘫痪卧床的特殊群众进行残疾鉴定,办证616份。不断加大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及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力度,持续开展“爱心光明行”“白内障复明工程”,每年对实施手术的患者每例补助500元。5年间,共救助残疾儿童230人次,精神病患者享受免费服药658人次、住院治疗63人次,实施复明手术972例,安装助听器345人,为贫困残疾人适配辅助器具956件。同时,全力推进残疾人托养服务,出台《个旧市2017年“阳光家园计划”——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托养服务项目实施方案》,在全州首批构建了以政府为主导、社区为依托、专业服务机构为骨干的残疾人居家服务体系,个旧市残联与市传染病医院、市阳光妇女就业服务中心合作,累计投入托养经费102.2万元,为758人次残疾家庭实施居家托养服务项目;加快总投资917万元的残疾人托养中心项目建设,建设总面积2932.11平方米,设置托养床位84个,目前已完成主体工程,预计2021年5月完工。
提升服务
社会保障再上台阶
残疾人是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的重点人群。个旧市以提升服务为关键点,多措并举打好“组合拳”,筑牢残疾人社会保障网。一是优先支持农村残疾人危房改造。“十三五”期间,分别在保和、卡房、贾沙、老厂等乡镇累计投入建房补助资金90万余元,实施农村危房改造66户。二是严格审核残疾人两项补贴,市残联积极配合民政部门做好初审工作,2016年以来累计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335085人次1950.7万元。三是加大扶残助学力度,“十三五”期间共计发放残疾学生及贫困残疾人子女教育补助4143人次117.65万元。四是持续做好贫困残疾人节日慰问,在重要节点,坚持由市级领导带队深入各乡(镇、街道)、企业、特校等地慰问聋哑学生、脑瘫儿童、城乡困难残疾人等残困户3662人次。五是倾力实施困难残疾人零星救助,5年共实施零星救助363人次35万余元。
扶残助困
就业创业持续深化
“谁说下肢瘫痪的人就不能从事农活,我就是靠政府的扶持、自己的双手,走上了小康路。”家住卡房镇斗姆阁村委会团结村的黄佩明因一场车祸导致下肢瘫痪,成了重度肢体残疾人,经历过意志消沉后,他重燃生活的斗志。
在个旧市残联的大力支持下,黄佩明开始发展养鸡事业,逐渐有了稳定的经济收入,还盖起了新房。近年来,敢想敢干的黄佩明又寻思着种植沃柑,拓宽创业路子。为实施精准扶贫,鼓舞和激励残疾人自立自强的创业精神,市残联又于2015年、2018年给予黄佩明共15000元的创业扶持金,鼓励支持他继续自主创业。今年2月,黄佩明精心栽培管理的沃柑已经初见收益。
脱贫攻坚的道路上,离不开残疾人自强不息、奋力拼搏,也离不开一系列政策扶持。“十三五”期间,个旧市以扶贫就业为着力点,在残疾人就业创业上实现突破。持续深化就业帮扶措施,以日常援助和集中援助相结合,2016年以来共举办专场招聘会6场,发布用工招聘信息12次,为近500名就业困难残疾人提供就业渠道。积极开展残疾人农村实用技能培训,2016年以来共拨付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经费24.6万元,举办高产优质种植、生猪养殖、疫病防治等面向残疾人及家属的农村实用技能培训1843人次。激励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5年共拨出31.14万元,惠及从事种植养殖业、盲人按摩等残疾人自主创业户69人次;扶持创建省级示范基地1个,完成盲人按摩规范化建设9个。
同时,该市以扶残助困为落脚点,在脱贫攻坚中强化横向联动,市残联与扶贫办、住建局、卫健局、人社局等部门做好信息数据比对工作,对未脱贫建档立卡残疾人贫困户登记造册,明确工作重点,提出专项措施,形成一户一策综合方案;强化纵向指导,加强与各乡(镇、街道)残联理事长、村(社区)残协联络员的沟通、对接,全面了解掌握全市残疾人康复、就业、教育、住房等信息,为精准施策助力残疾人脱贫提供科学依据。
依法维权
权益维护有力度
“十三五”期间,个旧市以依法维权为根本点,不断提升残疾人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加强法律援助救助,将残疾人权益保护事项纳入法律援助范围,扩大残疾人法律援助覆盖面,与律师事务所签订合同,聘请律师担任法律顾问,无偿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服务,协助办理法律援助;完善健全信访机制,畅通信访渠道,健全信访事项督查督办工作机制,将残疾人信访反映的困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2016年以来,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11例,办理残疾人来访59件,提供咨询服务400余人次。
丰富活动
助残氛围日益浓厚
每年的全国助残日,个旧市都会组织开展残疾人文体活动,倡导全社会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鼓励残疾人进一步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营造“平等、参与、共享”的社会氛围。精心编排的文艺节目,结合残疾人身体特点和精神状态举办的趣味竞技体育比赛……充分展现了残疾人朋友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为努力满足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个旧市以文体活动为支撑点,于2013年组建了残疾人文体艺术团,2016年在个旧老年大学设立残联教学点,有团员70人、学员77名,开办残疾人声乐、舞蹈、电脑教学班,并将每周一定为“读书课”,通过联办、自办“读书会”等形式掀起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在日益丰富的各项文体艺术活动中引领残疾人的价值取向,提高残疾人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极好地展现了锡都残疾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和风采。2016年以来,依托助残日、文化周、阅读活动、全民健身日等,残疾人文体艺术团分别参与省、州、市相关部门组织的各类文体活动120场次,营造了助残扶残的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