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端牢“饭碗”!朱有勇助力家乡水稻上山

来源:市融媒体中心 发布日期:2023-03-21 浏览次数:

  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朱有勇,50年前在个旧市卡房镇下乡当知青时,曾和当地农民一起种地。当时只有旱地,没有水田,所以当地只能种植经济效益不高的苞谷,农民们也长期以苞谷为口粮。

 

  家乡只能种植苞谷这件事

  朱有勇院士一直记挂在心里

  想帮助父老乡亲端牢“饭碗”

 

  ▲朱有勇院士与群众交流种植技术

 

  3月14日,朱有勇院士带着自己的最新农业科研成果——“水稻旱种”,带领专家团队回到自己的家乡个旧市卡房镇,组织开展“水稻旱植”实用技术技能培训,助推水稻上山,让农民端牢自己的“饭碗”。

 

 

  ▲朱有勇院士带领专家团队为群众讲授种植技术

 

  此次培训采取“理论讲解+实地操作”的方式开展。培训会上,来自云南农业大学、西南林业大学的科技人员为农户讲解了“滇禾优”系列杂交稻谷品种、种植管护、病虫草害防治等知识。

 

  ▲现场教学

 

  随后,科技人员在水稻旱植实验示范田开展现场教学,让参与培训的农户实地体验全过程,加深农户对科学种植技术的认识和掌握,为水稻旱植的丰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朱有勇院士查看田地情况

 

  作为喀斯特地貌山区乡镇,卡房镇辖区内的可利用良地少。在“干部规划家乡行动”中,朱有勇院士在苟街村委会对门村小组建立水稻旱植试验示范种植基地,将“水稻旱植”技术推广给家乡的父老乡亲,把旱地变成稻田,盘活山区田地,提高土地轮作利用率,保证山区农民的口粮供应,保障粮食安全。

 

 

  ▲朱有勇院士(右二)实地调研指导

 

  当天,朱有勇一行还到卡房辖区内的“隆源·田心”田园综合体、斗姆阁卤鸡食味工坊等重大经济项目实地调研指导,对卡房镇如何推进和落实重大项目提出指导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