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同心绘就民族团结新图景

来源:市融媒体中心 发布日期:2024-08-12 浏览次数:

  

   小巷幽长雨飞檐,古韵闲庭墨香残。鸡街镇关口村淅淅沥沥下着小雨,可仍旧挡不住村民们前往村活动室参观农民艺术作品展的热情。展馆内,一件件展品错落有致地陈列着,它们或取材于田间地头的日常劳作,或写生自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每件作品都蕴含着乡村居民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民俗文化的追求。

  △李美华

 

  沿着展区缓缓前行,人们或驻足欣赏,或拍照留念,或与创作者交流心得。在彝族刺绣展示区前,彝族刺绣非遗传承人李美华正耐心地向大家介绍:

  “这些刺绣主要缝制在围裙、袖口、肩带等一些地方,起装饰美观的作用。”

  “我们的刺绣内容有花草树木,也有动物,起初有记事和图画的作用,后来也表达我们彝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为了农民艺术作品展,李美华可是做足了准备。不仅带来了自己精心准备的参展作品,也做好了向参观者介绍彝族刺绣的“功课”。“我学刺绣也有50多年了,越绣越爱绣,靠的就是一股热乎的劲儿。”李美华说,“通过这次展会把彝族刺绣介绍给大家,希望把这门技艺传承下去。不管是不是彝族,只要愿意学,我就愿意教他。”

  本次农民艺术作品展参展的100余件作品涵盖了手工制作、民族刺绣、剪纸、雕刻、书法、美术、摄影等多个领域。参展人员既有像李美华这样的非遗技艺传承人,也有王彪、王蕾这样的民族文化发展见证者、记录人。

  △王彪

 

  走进个旧市鸡街镇民间艺人王彪的工作室,一幅幅精美的宣纸烙画作品映入眼帘。这些烙画作品题材广泛,既有田间劳作的情景,又有描绘农村日常生活和少数民族风情。“农村地区风景多样、风俗各异,为我的创作提供了不少灵感。”王彪说。

  在农村地区采风过程中,王彪与当地少数民族群众交流,观察他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从中汲取创作的灵感和养分。“反映农村生活的作品亲和力更强,更贴近日常生活,大家一看就懂。”王彪说,“希望大家借由我的作品更加深入地了解农村地区的风俗习惯和人文风情,感受农民们辛勤付出和努力生活的精神面貌。”

  △王蕾

 

  卡房镇乡村振兴办工作人员王蕾正在办公桌前整理自己拍摄的照片,在基层工作了30年的她不时会以拍照的方式记录下乡风民俗。“起初只是喜欢这些民风民俗和民族特色服饰,想把它们记录下来,时间久了才意识到这件事的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王蕾手中积累的照片越来越多,内容也丰富多样,既有民族特色民居、特色服饰,也有各式民族节庆活动。

  如今,王蕾记录的一张张照片成为了一幅幅展示卡房镇各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变化的窗口。这些照片不仅捕捉了当地的风土人情、自然景观,更重要的是,它们见证了少数民族地区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进步与发展。“我会继续挖掘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风俗,也希望大家通过我的照片更多了解并帮助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发展。”王蕾说。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各地的民俗文化随着展会走出“深闺”,裹进春风,吹向了锡都各地。个旧市农民艺术作品展自年初开展以来,先后在锡城街道哨冲小组、鸡街镇关口村、卡房镇文广中心三地巡回展出,累计吸引近20万人次观展,成为个旧市农村地区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个旧市将以农民艺术作品展成功举办为契机,发现和培养更多的乡村民俗文化人才,成为乡村民俗文化的创作者、表达者与传播者。传播民族文化,讲好民族团结故事,推动各民族文化在传承融合中更加枝繁叶茂、生机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