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规范性文件
  • 索引号
    000014348/2017-10343
  • 发布机构
    个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17-02-16
  • 时效性
    有效

红河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红河州建立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实施方案等3个实施方案的通知

红河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红河州建立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实施方案

等3个实施方案的通知

红政办发〔2017〕5号

各县市人民政府,州直各委、办、局:

《红河州建立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实施方案》《红河州州级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实施方案》《红河州州级医疗卫生资源优化整合实施方案》已经州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和州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1月9日

 

 

红河州建立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实施方案

 

为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构建科学有序的就医格局,促进医疗资源有效利用,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38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0号)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完善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意见》(云政办发〔2016〕15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州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总要求,明确各级医疗机构服务职能,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和水平,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着力构建科学合理、流程简化、行为规范、服务到位、保障有力、分级诊疗的就医新格局。

二、工作目标

2017年,在全州行政辖区内开展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4种慢性病分级诊疗试点工作,逐步扩大慢性病、常见病分级诊疗病种。分级诊疗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基本形成,优质医疗资源有序有效下沉,基层服务能力得到提升,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县级、州级、省级医疗机构的双向转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达到65%以上,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左右,就医秩序更加合理规范。

到2020年,形成以“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为核心的较为完善的分级诊疗模式,基本构建布局合理、规模适当、层级优化、职责明晰、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医疗服务体系。

三、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公平可及。坚持把人民的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以人人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明确和落实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服务功能,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提升基层服务能力,为患者提供合理、有效、便捷的医疗服务,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

(二)政策引导,群众自愿。在充分尊重和保障患者知情权、选择权的基础上,发挥政策措施的引导作用,将优秀人才、适宜技术、优质服务下沉到基层,鼓励并逐步规范常见病、多发病患者首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对超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位和服务能力的疾病,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患者提供转诊服务。

(三)统筹城乡,上下联动。统筹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深化城乡对口支援。引导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建立目标明确、权责清晰的分工协作机制,推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逐步统一城乡医保支付的政策标准,体现社会公平。

(四)创新机制,提高效率。积极探索创新,完善政策措施,突出建立健全网络化医疗卫生服务运行、基层签约服务、医保控费并引导供需、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全科医生培养使用、绩效考核分配、医疗服务行为和质量安全监管等机制,逐步形成科学有序的转诊制度,提高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益和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五)因地制宜,循序推进。从实际出发,根据经济社会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水平,兼顾财政和医保承受能力,坚持分级诊疗与专病专治相结合,慢性病、常见病、多发病先行,积极稳妥推进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工作的全面落实。

四、工作内容

(一)强化服务功能,合理配置资源

细化落实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诊疗服务功能。按照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标准,通过行政管理、财政投入、绩效考核、医保支付等激励约束措施,引导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落实功能定位,提高运行效率。城市三级医院主要提供急危重症、疑难复杂病症诊疗和专科医疗服务,接受下级医院转诊疾病的诊疗服务。城市二级医院主要提供辖区内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接收三级医院转诊的急性病恢复期患者、术后恢复期患者及危重症稳定期患者。县级医院主要提供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和疑难复杂疾病向上转诊服务。基层医疗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主要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以及部分疾病的康复、护理服务,向上级医院转诊超出自身服务能力的常见病、多发病和危急重症、疑难复杂疾病患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康复、老年病、护理等医疗机构为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康复期患者、老年病患者、晚期肿瘤患者等提供治疗、康复、护理服务。

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按照《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要求,强化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在医疗资源配置方面的引导和约束作用。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继续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2017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达标率达到95%以上。根据服务人口、疾病谱、诊疗需求等因素,合理确定县级公立医院数量和规模,每个县级政府重点办好1-2所县级公立医院 (含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等,下同)。中医类资源缺乏难以设置中医类医院的,可在县级政府举办的综合医院设置中医类科室,床位不低于医院床位总数的10%。合理把控公立医院数量布局和结构,重点控制三级综合医院数量和规模,建立以病种结构、服务辐射范围、功能任务完成情况、人才培养、工作效率为核心的公立医院床位调控机制,严控医院床位规模不合理扩张。三级医院重点发挥在医学科学、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引领作用,逐步减少常见病、多发病复诊和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等普通门诊,分流慢性病患者,缩短平均住院日,提高运行效率。对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不足及薄弱地区的中医医院应区别对待。遵循“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多方投入”的基本思路,制定完善促进康复与护理服务发展的政策框架和主要措施,支持慢性病医疗机构发展。在规划中为专科医院、慢性病、老年病、护理和康复等医疗机构预留发展空间。

倡导区域检查检验资源共享。允许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与独立设置的区域医学检验机构、病理诊断机构、医学影像检查机构、消毒供应机构和血液净化机构建立委托服务关系,县域内二级以上医院现有的检查检验、消毒供应中心等资源,应当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放,实现区域资源共享。加强医疗质量控制,推进同级医疗机构间以及医疗机构与独立的检查检验机构间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二)提升服务能力,保障基层就医

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全科医生定向培养、特岗医生招聘、提升基层在岗医师学历层次等方式,多渠道培养全科医生。定向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农村定单定向免费医学生。2017年,每万名城市居民拥有2名以上全科医生,每个乡镇卫生院拥有2名以上全科医生;到2020年,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名合格的全科医生。积极申请全科医生(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基地建设项目。按照全科医生规范化要求,实施全科医生(助理全科医生)培养培训。提高全科医生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发挥全科医生的居民健康“守门人”作用。建立全科医生激励机制,在绩效工资分配、岗位设置、教育培训、职称评定、职业发展路径等方面向全科医生倾斜。鼓励和引导培训合格的执业(助理)医师将执业范围变更为全科医学专业或增加全科医学专业执业范围。加强康复治疗师、护理人员等专业人员培养,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健康服务需求。

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通过政府举办或购买服务等方式,科学布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合理划分服务区域,提高医疗装备水平,实现城乡居民全覆盖。通过组建医疗联合体、对口支援、专科协作、技术支持等方式,引导州级和北部县市医疗卫生机构与南部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合作并建立长期稳定对口支援关系,促进医疗资源合理流动。州级医院临床执业医师原则上每人需到南部六县支援工作2年以上,每次必须连续工作1年;县级医院临床执业医师原则上每人需到本县市乡镇卫生院支援工作2年以上,每次必须连续工作1年。鼓励城市二级以上医院医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边远地区、医疗资源稀缺地区多点执业,或者定期出诊、巡诊,提高基层服务能力。对州属各医院选择到南部六县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多点执业的医师,其服务时间计算为到基层服务的时间。强化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服务功能,提升急诊抢救、二级以下常规手术、正常分娩、高危孕产妇筛查、儿科等医疗服务能力。强化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服务功能,提升急诊抢救、二级以下常规手术、正常分娩、高危孕产妇筛查、儿科等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和医疗康复服务能力,深入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建立中医药特色诊疗区或中医馆,推广中医药综合服务模式,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防治中的作用,在民族地区要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医药在服务各族群众中的特殊作用。2017年,提供中医药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占同类机构之比分别达到100%、100%、85%、7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诊疗量占同类机构诊疗总量比例达到30%以上。简化个体行医准入审批程序,鼓励符合条件的医师开办个体诊所,就地就近为基层群众服务。

提升县级公立医院综合能力。切实抓好县级公立医院以人才、技术、重点专科为核心的综合能力全面提升工作,提高县级医院诊疗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强县级公立医院临床专科建设,重点加强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相关专业,以及传染病、精神病、急症急救、重症医学、肾脏内科(血液透析)、妇产科、儿科、中医、康复等临床专科建设。县级中医医院重点加强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针灸、推拿、骨伤、肛肠、肿瘤、康复等中医特色专科和临床薄弱专科,以及医技科室建设。未设置县中医院的县,应重点加强县级综合医院中医药科室建设,中医床位不低于医院床位总数的10%。2017年,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

推进“互联网+”在分级诊疗中的应用。实施“互联网+医疗”行动计划,发展基于信息化的医疗卫生服务。统筹建设州级区域性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和全州医疗卫生大数据中心,深入发掘医疗健康服务大数据的应用,构建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数据库,逐步实现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连续记录以及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共享共用。依托信息化,提升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效率和监管水平,提高患者就医感受。整合规范现有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完善分级诊疗信息管理功能,2017年,基本覆盖全部二、三级医院和8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升远程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完善远程医疗网络系统,逐步实现二、三级医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远程会诊、远程病理诊断、远程影像诊断、远程心电图诊断、远程培训等服务,探索建立“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的有效模式,有序发展第三方服务机构参与的远程医疗市场化运营。到2020年,远程医疗覆盖全州70%以上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三)明确诊疗标准,规范双向转诊

建立双向转诊机制。2017年1月前,每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根据自身情况和地理位置,与1-2所二级医院签订双向转诊协议;每所二级以上医院应与5所以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所以上三级医院签订双向转诊协议;确保区域内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和上级医疗机构签订双向转诊协议。协议双方应明确转诊流程以及双方责任义务,保持双向转诊通道顺畅有效,确保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及医疗质量和安全。医疗卫生机构要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和专门的转诊服务窗口,上级医院要逐年增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约转诊号源和床位,对转诊患者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简化转诊患者的入院手续。

规范双向转诊程序。坚持“科学就医、方便群众、提高效率”的原则,引导本辖区内患者就医时,具体程序如下:患者需住院治疗时,就近选择居住地或发病时所在地的首诊医疗机构就医,如需转往转诊医疗机构住院治疗的,应当经首诊医疗机构办理转诊手续后入院。患者在首诊医疗机构和转诊医疗机构之间转诊,应出具《红河州分级诊疗转诊证明》(见附件),经主治医生、科室负责人签字后,作为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的依据。双向转诊时,必须征得患者同意并充分尊重自主选择权。原则上应遵循逐级上转的分级诊疗和转诊程序(中医除外);对于常见病、多发病、各种急慢性病缓解期、各类手术后病情稳定的以及各种疾病晚期仅需保守或临终关怀的病例,可转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治疗或管理。同时,对整个过程进行全程管理,并实现资源共享。2017年,由二、三级医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医疗机构转诊的人数年增长率在10%以上。

双向转诊基本条件。首诊医疗机构向转诊医疗机构上转的基本条件为:1.临床急危重症,首诊医疗机构难以实施有效救治的病例。2.不能确诊的疑难复杂病例。3.突发公共卫生和重大伤亡事件中,处置能力受限的病例。4.疾病诊治超出首诊医疗机构核准诊疗登记科目的病例。5.急性传染病病人及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人。6.精神障碍疾病的急性发作期病例。7.其他因技术、设备条件限制不能处置的病例。转诊医疗机构向首诊医疗机构下转的基本条件为:1.医院门诊或出院后需要进行跟踪、随访、康复、卫生宣教和建立家庭病床的病例,而且首诊医疗机构有能力处置。2.诊断明确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病情稳定需要维持治疗的病例。3.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病例。

(四)突出机制建设,引导分级诊疗

实行基层首诊负责制。参保(合)患者就医时,原则上应在统筹地区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或其他医保定点一级医疗机构接受首次诊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按照确定的以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为主的慢性病、常见病、多发病分级诊疗试点病种实行基层首诊,并落实首诊医生负责制;医疗资源富集的县市,也可将城市二级医院和专科医院作为首诊医院。对超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位和服务能力的疾病,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患者提供转诊服务,并对区域内转诊患者实行跟踪服务。2017年,居民2周患病首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比例达到70%以上。

建立基层签约服务制度。州卫生计生委要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红河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方案》,推进居民或家庭自愿与家庭医生团队签订服务协议,明确签约服务内容和签约条件,确定双方责任、权利、义务及其他有关事项,逐步在全州社区和乡村开展签约服务工作,2017年,城市全科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力争达到30%以上。家庭医生团队由二级以上医院医师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务人员组成,探索个体诊所开展签约服务。签约服务以老年人、慢性病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为重点人群,逐步扩展到普通人群。根据服务半径和服务人口,合理划分签约医生团队责任区域,实行网格化管理。签约医生团队负责提供约定的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服务。规范签约服务收费,完善签约服务激励约束机制。签约服务费用主要由医保基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签约居民付费等渠道解决,具体根据服务水平、签约人群结构、医保基金和公共卫生经费承受能力确定。家庭医生或家庭医生团队向签约居民提供约定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除按照规定收取签约服务费外,不得另行收取其他费用。探索提供差异性服务、分类签约、有偿签约等多种签约服务形式,满足居民多层次服务需求。慢性病患者可由签约医生开具慢性病长期药品处方,在试点基础上推行医保慢性病在定点药店配药和网上药店购药。探索多种形式满足患者用药需求。

构建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引导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建立目标明确、权责清晰的分工协作机制,以技术协作联系为重点,探索建立医疗联合体,实现城市医院优质医疗资源向下延伸。推进县乡村一体化管理,允许县医院、乡镇卫生院在管理、技术、人力资源、设施设备等方面进行资源整合,可以整体托管的形式,对乡镇卫生院实行全方位管理和运营。落实城乡对口支援,以“万名医师支援农村”等项目为载体,巩固对口支援管理,科学制定对口帮扶计划,精准实施对口帮扶。2017年,全州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与二、三级医院建立稳定的技术帮扶和分工协作关系。

发挥医疗保险杠杆作用,引导患者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红河州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红河州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以下简称参保人)住院治疗,按规定在不同的医疗机构之间进行互相转诊,实行单边支付起付金。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住院需上转至上级医疗机构时,只须补足不同等级医疗机构起付标准的差额部分;从上级医疗机构下转至下级医疗机构时,不再支付起付金额。红河州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在其定点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就医的门诊医疗费,统筹基金支付不低于50%,一个自然年度内,最高支付限额为700元。积极探索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制度,促进参保人基层首诊。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将定点医疗机构执行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以及控制转诊率等情况纳入医疗保险诚信等级评定和总额控制考核指标范围。对认真执行分级诊疗制度、严格管控医疗费用的定点医疗机构,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在结算支付管理中给予适当政策倾斜;对不认真执行分级诊疗制度违规转诊的医疗机构,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在结算支付管理中将采取惩罚措施。

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二级以上医院用药衔接。县级及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应积极调整用药结构,优先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并加强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药衔接。二级综合医院配备使用的基本药物品种数和销售额占其药品销售总量的比例不低于50%;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不低于20%,三级乙等综合医院不低于30%;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其他专科医院不低于10%。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可依据自身功能定位和服务能力,在坚持基本药物主导地位的前提下,从省药品集中采购平台公布的中标药品中,选择配备使用不得超过基本药物(含云南省补充药品)品种数和销售额20%的非基本药物;选择配备的非基本药物应为城镇医保、新农合报销目录内药品,允许使用的非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加强培训,积极引导医务人员根据诊疗范围合理、规范用药,不断提高医务人员医学、药学服务能力和水平,以进一步满足群众诊疗需求。

(五)维护患者权益,实行急慢分治

保障患者及时就医。在州内外突发危重、急症的患者,按照“就近就急”原则进行抢救和住院治疗。65岁以上老年人、0-6岁的婴幼儿、重度残疾人、重症精神病人,按照“就近就医”原则,可自主选择医疗机构诊治。患者因同一种疾病需再次住院治疗、复查的,可直接选择原救治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

规范慢性病管理服务。落实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急慢病诊疗服务功能,建立首诊病人测量血糖、血压制度,三级医院对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患者,应及时转诊至二级医院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继续康复治疗。2017年,城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率达到40%以上。

五、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构建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复杂性,统一认识,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将推进分级诊疗作为核心任务纳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建立协调工作机制,制定出台本地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方案或细则,并抓好组织实施。卫生计生、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和物价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加强统筹、形成合力,推动分级诊疗工作顺利实施。

(二)明确任务分工,落实部门职责。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医疗机构规划、设置、审批和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管,明确双向转诊制度,优化转诊流程,牵头制定常见疾病入出院和双向转诊标准、分级诊疗试点病种目录、双向转诊操作规程等,督促指导县市研究制定分级诊疗实施方案。财政部门要落实财政补助政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监管,完善医保支付政策,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完善绩效工资分配机制。物价部门要完善医药价格政策,落实分级定价措施。其他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及时出台配套政策,抓好贯彻落实。

(三)加大宣传力度,倡导理性就医。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各级医疗机构要将分级诊疗宣传工作作为推动工作的前提,要制定宣传方案,做好政策实施前的宣传动员工作。组织开展针对行政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的专题培训,学习分级诊疗的政策文件,熟悉政策要求。政策实施过程中,要通过各新闻媒体积极宣传报道分级诊疗工作的政策和推进情况,引导群众树立科学就医理念,让群众逐步养成就近、优先选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就诊习惯,为推进分级诊疗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四)加强内部管理,确保制度落实。各级医疗机构要强化内部管理,加快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严格落实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制度,确保政策不打折扣;要健全转诊信息报送制度,定期汇总转诊病人情况,每季度就转出病人病情、流向、转诊原因等做好统计分析工作,并形成转诊情况分析报告,报所属的卫生计生行政部门。

(五)健全监管机制,加强督导考核。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制定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制度的监督考核办法,对各地、各医疗机构实施分级诊疗制度情况进行考核和评价;以问题为导向,及时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确保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制度平稳运行。建立医疗机构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执行情况的通报机制,加强跟踪评估、专项督查、定期考核,确保分级诊疗制度落到实处。

红河州分级诊疗转诊证明

编号:

兹有州县(市)乡(镇)村(居委会)居民:姓名,性别,年龄岁,医保号,身份证号。经(医疗机构名称)初步诊断为:,由于原因,建议转往医疗机构治疗。

主治医生签字: 医院医保部门备案意见:

科室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转诊原因:临床急危重症,难以实施有效治疗。‚不能确诊的疑难复杂病例。ƒ突发公共卫生和重大伤亡事件,处置能力受限。④疾病诊治超出核准诊疗登记科目。⑤急性传染病病人及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人。⑥精神障碍疾病的急性发作期。⑦其他因技术、设备条件限制不能处置的病例。⑧医院门诊或出院后需要进行跟踪、随访、康复、卫生宣教和建立家庭病床的病例,而且基层医疗机构有能力处置。⑨诊断明确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病情稳定需要维持治疗的病例。⑩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病例。其他应当转诊且基层医疗机构有能力处置的病例。

红河州州级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

改革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我州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破除以药补医机制,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38号)、国务院医改办《关于确定第四批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及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卫体改发〔2016〕20号)、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委《关于印发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意见的通知》(发改价格〔2016〕1431号)和《红河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红河州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红政发〔2016〕68号)精神,以及省委、省政府对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要求,结合我州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改革的目标任务

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质,从2016年10月1日起,州级公立医院全面取消药品加成(中药饮片除外),同步理顺医疗服务价格。在保证公立医院良性运行、医保基金可承受、群众整体负担不增加的前提下,通过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加大政府投入、改革支付方式、降低医院运行成本等,建立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建立以成本和收入结构变化为基础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逐步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有效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促进分级诊疗制度建立,促进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提升,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二、改革的基本原则

(一)以“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为基本原则,综合考虑取消药品加成(不含中药饮片)、医保支付能力、群众就医负担以及我州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

(二)确保财政保障可承担、医保基金可运行、群众负担不增加、医院发展可持续。

(三)采取普遍调整和重点调整相结合的方式,合理调整提升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降低部分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价格,控制调价总体平衡。

三、改革的范围

州级公立医院。

四、改革的基本内容

(一)取消试点公立医院药品加成政策。公立医院所有药品(中药饮片除外)一律实行零差率销售,公立医院补偿由医疗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补助三个渠道改为医疗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后减少的合理收入或形成的政策性亏损,通过适度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和增加财政投入的方式予以合理补偿。

(二)实行结构调整,适当调整医疗服务项目的价格。提高体现医务人员的技术含量、医疗水平、医疗风险的项目价格,降低以设备为主的部分辅助操作项目和实验室检验项目的价格。对现行综合服务类、医疗诊疗类、临床诊疗类和中医及民族医诊疗类的部分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进行调整(调整项目详见附件2),调整的价格按“一院一策”测算报州政府批复后执行。

五、改革的相关规定

(一)红河州州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医院执行《红河州州级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

(二)医疗服务价格调增部分的费用,应按现行基本医疗保 险政策的规定予以支付。

(三)暂不调整的部分医疗服务项目价格,仍按原规定收费 标准执行。

(四)医疗服务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不得上浮,下浮不限。

六、相关要求

(一)加强统筹整体推进。医疗服务价格的调整,是医改工 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价格综合改革内容多、涉及面广、影响大,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大局,必须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坚持与财政投入、完善医保支付政策、加强诊疗行为规范等措施同步进行。价格、卫生计生、人社、财政等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能,认真组织落实各项改革内容,并切实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制定具体工作方案,细化工作内容,明确相关工作要求。同时,认真做好各项应对预案,防止产生不稳定因素,确保医疗服务价格改革顺利推进,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二)严格执行政策规定。取消药品加成(中药饮片除外)、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改革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形成机制,构建补偿新机制,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内容。各级公立医院要严格执行以实际购进价作为销售价格,严禁与企业进行“二次议价”,要严格执行规定的医疗服务项目和价格,不得擅自设立医疗服务项目和制定价格,暂不调整的部分医疗服务项目(类)价格不得随意调整。

(三)强化医院内部管理。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后,各级公立医院要进一步强化医院内部管理,积极推进临床路径管理改革,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促进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降低管理成本,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切实减轻患者负担,加强执行情况监督与考核管理。建立合理用药价格监测制度,完善公立医院价格信息公开制度,全面落实药品、医用材料和医疗服务价格公示制度、住院费用清单制度和医疗服务价格档案管理制度、价格投诉处理制度,提高医药价格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

(四)加强价格监督管理。州级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方案实施后,卫生计生主管部门要督促试点医院严格执行医疗服务价格政策,确保政策执行不走样,落实价格公示和费用清单等制度,加强内部成本核算。结合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服务量变化合理确定控制指标,建立公立医院医疗费用监测体系,控制医药费用的不合理上涨。价格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医疗服务价格监管,开展价格改革政策执法检查,要及时受理医疗服务价格举报和投诉,对自立项目、自行提高收费标准、分解或套用项目收费及超范围收取医用材料费等行为要严肃查处。

(五)做好监测评估工作。价格主管部门和卫生计生主管部门要做好州级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监测和跟踪评估工作,密切关注跟踪改革政策实施情况,及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推进州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

(六)强化舆论宣传引导。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社会关注度很高。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做好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舆论引导和宣传,广泛宣传药品零差率销售、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和加大政府投入等政策措施,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各医疗机构要采取多种形式做好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宣传解释工作,认真答复患者问题,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有效化解各种矛盾,为改革营造良好的环境。要强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后价格变化的预警分析,做到发现问题及早解决。

七、执行时间

《红河州州级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出台后开始执行调整后的医疗服务价格。

附件:1.红河州州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医院名单

2.红河州州级公立医院调整医疗服务项目

附件1

红河州州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

医院名单

1.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云南省滇南中心医院)

2.红河州第二人民医院

3.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

4.红河州第四人民医院

5.红河州传染病医院

6.红河州妇幼保健院(红河州妇女儿童医院)

附件2

红河州州级公立医院调整医疗服务项目

一、综合医疗服务类

项目名称

项目内涵

除外内容

计价单位

说明

 

知名专家

国家级名医、医学院士类

 

门诊

 

知名专家

云岭名医

 

门诊

 

知名专家

红河名医

 

门诊

110200002a

主任医师(含营养师、护理)

   

门诊

110200002b

副主任医师(含营养师、护理)

   

门诊

110200003

急诊诊查费

指医护人员提供的急救、急症的诊疗服务

 

门诊

110200004a

门急诊留观诊查费(12小时以上)

   

门诊

110200004b

门急诊留观诊查费(12小时及以内)

   

半日

门诊

110200005

住院诊查费

指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务服务

 

住院

110500001a

体检费(一般体检)

   

人次

体检、住院

   

110900001a

套间

   

床日

住院

110900001b

一床间一档

   

床日

住院

110900001e

二床间一档

   

床日

住院

110900001h

三、四床间一档

   

床日

住院

110900001k

五床间及以上

   

床日

住院

110900001o

输液观察椅

   

人次

门诊

110900001y

一床间一档(特需病床2)

   

床日

住院

110900003a

重症监护病房床位

   

床日

住院

120100007

新生儿护理

   

住院

120400012

动脉穿刺置管术

   

住院

120400002c

静脉采血器采血

   

门诊、住院

120400006a

普通静脉输液(第一组)

   

急诊、住院

120400006b

闭光输液器输液(第一组)

   

住院

120400004C

动脉采血器采血

   

急诊、住院

120400007a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第一组)

   

住院

121600001a

导尿

   

住院

二、医技诊疗类

项目名称

项目内涵

除外内容

计价单位

说明

210200001a

磁共振平扫(>1T)

   

部位

门诊、住院

210200001b

磁共振平扫(≥0.5T,≤1T)

   

部位

门诊、住院

210200001c

磁共振平扫(>0.35T,<0.5T)

   

部位

门诊、住院

210200001d

磁共振平扫(≤0.35T)

   

部位

门诊、住院

210500003a

磁共振乳腺成像(单侧)

   

门诊、住院

210500003b

磁共振乳腺成像(双侧)

   

门诊、住院

210300001b

螺旋CT扫描(64排以下)

   

部位

门诊、住院

210300001x

螺旋CT扫描(64排及以上)

   

部位

门诊、住院

220201004b

彩色多普勒胃肠充盈超声造影检查

   

门诊、住院

220201005b

彩色多普勒大肠灌肠造影超声检查

   

门诊、住院

220203001

胃充盈及排空功能检查

   

门诊、住院

220203002

小肠充盈及排空功能检查

   

门诊、住院

220301001a

彩色多普勒胸部超声检查

   

门诊、住院

220301002a

彩色多普勒双眼及附属器超声检查

   

门诊、住院

220301002b

彩色多普勒双涎腺及颈部淋巴结超声检查

   

门诊、住院

220301002j

彩色多普勒腹膜后肿物超声检查

   

门诊、住院

220302001

颅内段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

   

门诊、住院

220302002

球后全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

   

门诊、住院

220302009

药物血管功能试验

   

门诊、住院

220400001

颅内多普勒血流图(TCD)

   

门诊、住院

220400002

四肢多普勒血流图

   

单肢

门诊、住院

220600009

负荷超声心动图(药物注射或运动试验)

   

门诊、住院

220700001

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3DE)

   

门诊、住院

220700002

声学定量(AQ)

   

门诊、住院

220700003

彩色室壁动力(CK)

   

门诊、住院

220700004

组织多普勒显象(TX)

   

门诊、住院

220700005

心内膜自动边缘检测

   

门诊、住院

220700006

室壁运动分析

   

门诊、住院

250101005b

网织红细胞计数(镜检法等)

   

门诊、住院

250101008b

红细胞沉降率测定(手工法)

   

门诊、住院

250101013

浓缩血恶性组织细胞检查

   

门诊、住院

250101016

出血时间测定(BT)(手工法)

   

门诊、住院

250101017

出血时间测定(测定器法)

   

门诊、住院

250101018

凝血时间测定(CT)

   

门诊、住院

250101019

红斑狼疮细胞检查(LEC)

   

门诊、住院

250101020

血浆渗量试验

   

门诊、住院

250102001

尿常规检查

   

门诊、住院

250102006c

尿蛋白定量(手工比色法等)

   

门诊、住院

250102007b

尿本-周氏蛋白定性检查(热沉淀法等)

   

门诊、住院

250102008

尿肌红蛋白定性检查

   

门诊、住院

250102009

尿血红蛋白定性检查

   

门诊、住院

250102013a

尿三胆检查

   

门诊、住院

250102013b

尿二胆检查

   

门诊、住院

250102014

尿含铁血黄素定性试验

   

门诊、住院

250102015

尿三氯化铁试验

   

门诊、住院

250102016

尿乳糜定性检查

   

门诊、住院

250102017

尿卟啉定性试验

   

门诊、住院

250102018

尿黑色素测定

   

门诊、住院

250102019

尿浓缩稀释试验

   

门诊、住院

250102020

尿酚红排泄试验(PSP)

   

门诊、住院

250102021b

尿妊娠试验(乳胶凝集法等)

   

门诊、住院

250102022

卵泡刺激素(LH)排卵预测

   

门诊、住院

250102026

尿三杯试验

   

门诊、住院

250102027

一小时尿沉渣计数

   

门诊、住院

250102028

一小时尿细胞排泄率

   

门诊、住院

250102030

尿十二小时E/C值测定

   

门诊、住院

250102031

尿中病毒感染细胞检查

   

门诊、住院

250102032

尿中包涵体检查

   

门诊、住院

250102033

尿酸化功能测定

   

门诊、住院

250102034b

尿红细胞位相(人工法等)

   

门诊、住院

250103002b

粪便隐血试验(免疫学法)

   

门诊、住院

250103002c

粪便隐血试验(化学法等)

   

门诊、住院

250103003

粪胆素检查

   

门诊、住院

250103004

粪便乳糖不耐受测定

   

门诊、住院

250103005

粪苏丹III染色检查

   

门诊、住院

250104002a

胸腹水细胞学检查

   

门诊、住院

250104002b

胸腹水染色体检查

   

门诊、住院

250104002c

胸腹水AgNOR检查

   

门诊、住院

250104005

精液酸性磷酸酶测定

   

门诊、住院

250104006

精液果糖测定

   

门诊、住院

250104007

精液α-葡萄糖苷酶测定

   

门诊、住院

250104009

精子顶体完整率检查

   

门诊、住院

250104011

精子结合抗体测定

   

门诊、住院

250104015

羊水结晶检查

   

门诊、住院

250104016

胃液常规检查

   

门诊、住院

250104017

十二指肠引流液及胆汁检查

   

门诊、住院

250104020

精子低渗肿胀试验

   

门诊、住院

250104021

精子凝集试验

   

门诊、住院

250104026

精子顶体酶活性定量测定

   

门诊、住院

250104027

精浆弹性硬蛋白酶定量测定

   

门诊、住院

250104028

精浆(全精)乳酸脱氢酶X同工酶定量检测

   

门诊、住院

250104029

精浆中性a—葡萄糖苷酶活性测定

   

门诊、住院

250104030

精液白细胞过氧化物酶染色检查

   

门诊、住院

250104031

精浆锌测定

   

门诊、住院

250104032

精浆柠檬酸测定

   

门诊、住院

250104033

精子膜表面抗体免疫珠试验

含IgG、IgA、IgM

 

门诊、住院

250104034

精子膜凝集素受体定量检测

   

门诊、住院

250202001

红细胞包涵体检查

   

门诊、住院

250202002

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测定

   

门诊、住院

250202003b

血清结合珠蛋白测定(手工法等)

   

门诊、住院

250202009

热溶血试验

   

门诊、住院

250202010

冷溶血试验

   

门诊、住院

250202011

蔗糖溶血试验

   

门诊、住院

250202012

血清酸化溶血试验(Ham)

   

门诊、住院

250202013

酸化甘油溶血试验

   

门诊、住院

250202015

蛇毒因子溶血试验

   

门诊、住院

250202020

红细胞谷胱甘肽(GSH)含量及其稳定性检测

   

门诊、住院

250202021

红细胞丙酮酸激酶测定(PK)

   

门诊、住院

250202022

还原型血红蛋白溶解度测定

   

门诊、住院

250202023

热盐水试验

   

门诊、住院

250202024

红细胞滚动试验

   

门诊、住院

250202025

红细胞镰变试验

   

门诊、住院

250202030

血红蛋白H包涵体检测

   

门诊、住院

250202036

红细胞电泳测定

   

门诊、住院

250202037

红细胞膜蛋白电泳测定

   

门诊、住院

250202038

肽链裂解试验

   

门诊、住院

250202041

红细胞游离原卟啉测定

   

门诊、住院

250203006

毛细血管脆性试验

   

门诊、住院

250203007

阿司匹林耐量试验(ATT)

   

门诊、住院

250203008

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抗原测定

   

门诊、住院

250203012

瑞斯托霉素诱导血小板聚集测定

   

门诊、住院

250203015

血小板寿命测定

   

门诊、住院

250203016

血小板钙流测定

   

门诊、住院

250203017

血浆β—血小板球蛋白测定

   

门诊、住院

250203018

血块收缩试验

   

门诊、住院

250203020b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手工法)

   

门诊、住院

250203021b

复钙时间测定及其纠正试验(手工法)

   

门诊、住院

250203022b

凝血酶原时间纠正试验(手工法)

   

门诊、住院

250203023b

凝血酶原消耗及纠正试验(手工法等)

   

门诊、住院

250203024b

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手工法)

   

门诊、住院

250203025b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手工法)

   

门诊、住院

250203027b

简易凝血活酶生成试验(手工法)

   

门诊、住院

250203030b

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手工法)

   

门诊、住院

250203031b

血浆凝血因子活性测定(手工法)

   

门诊、住院

250203032b

血浆因子Ⅷ抑制物定性测定(手工法)

   

门诊、住院

250203033b

血浆因子Ⅷ抑制物定量测定(手工法)

   

门诊、住院

250203035b

凝血酶时间测定(手工法)

   

门诊、住院

250203042

乙醇胶试验

   

门诊、住院

250203043b

血浆纤溶酶原活性测定(手工法)

   

门诊、住院

250203044b

血浆纤溶酶原抗原测定(手工法)

   

门诊、住院

250203045b

血浆α2纤溶酶抑制物活性测定(手工法)

   

门诊、住院

250203046b

血浆α2纤溶酶抑制物抗原测定(手工法)

   

门诊、住院

250203047b

血浆抗凝血酶Ⅲ活性测定(手工法)

   

门诊、住院

250203048b

血浆抗凝血酶Ⅲ抗原测定(手工法)

   

门诊、住院

250301001a

血清总蛋白测定(干化学法)

   

门诊、住院

250301002a

血清白蛋白测定(干化学法)

   

门诊、住院

250301010b

脑脊液总蛋白测定(干化学法)

   

门诊、住院

250301011

脑脊液寡克隆电泳分析

   

门诊、住院

250302001a

葡萄糖测定(干化学法)

   

门诊、住院

250302008c

血浆乳酸测定(干化学法)

   

门诊、住院

250302008d

全血乳酸测定(干化学法)

   

门诊、住院

250303001a

血清总胆固醇测定(干化学法)

   

门诊、住院

250303002a

血清甘油三酯测定(干化学法)

   

门诊、住院

250304001a

钾测定(干化学法)

   

门诊、住院

250304003a

氯测定(干化学法)

   

门诊、住院

250304004a

钙测定(干化学法)

   

门诊、住院

250304005a

无机磷测定(干化学法)

   

门诊、住院

250304006a

镁测定(干化学法)

   

门诊、住院

250304007a

铁测定(干化学法)

   

门诊、住院

250304008a

血清总铁结合力测定(干化学法)

   

门诊、住院

250304010a

血清碳酸氢盐(HCO3)测定(干化学法)

   

门诊、住院

250304011a

血一氧化碳分析(干化学法)

   

门诊、住院

250305001a

血清总胆红素测定(干化学法)

   

门诊、住院

250305002a

血清直接胆红素测定(干化学法)

   

门诊、住院

250305003a

血清间接胆红素测定(干化学法)

   

门诊、住院

250305005a

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干化学法)

   

门诊、住院

250305006a

血浆氨测定(干化学法)

   

门诊、住院

250305007a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干化学法)

   

门诊、住院

250305008a

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干化学法)

   

门诊、住院

250305009a

血清γ-谷氨酰基转移酶测定(干化学法)

   

门诊、住院

250305011a

血清碱性磷酸酶测定(干化学法)

   

门诊、住院

250305014a

血清胆碱脂酶测定(干化学法)

   

门诊、住院

250306001b

血清肌酸激酶测定(干化学法)

   

门诊、住院

250306002a

血清肌酸激酶-MB同工酶活性测定(金标法)

   

门诊、住院

250306002b

血清肌酸激酶-MB同工酶活性测定(干化学法)

   

门诊、住院

250306005a

乳酸脱氢酶测定(干化学法)

   

门诊、住院

250306008c

血清肌钙蛋白T测定(干化学法、干免疫学法等)

   

门诊、住院

250306012c

B型钠尿肽(BNP)测定(酶免法等)

   

门诊、住院

250306013c

B型钠尿肽前体(PRO-BNP)测定(酶免法等)

   

门诊、住院

250307001a

尿素测定(干化学法)

   

门诊、住院

250307002a

肌酐测定(干化学法)

   

门诊、住院

250307017

尿浓缩试验

   

门诊、住院

250307018

酸负荷试验

   

门诊、住院

250307019

碱负荷试验

   

门诊、住院

250307021

尿氨测定

   

门诊、住院

250307022

尿可滴定酸测定

   

门诊、住院

250307023a

尿结石成份分析(红外光谱法)

   

门诊、住院

250307023b

尿结石成份分析(化学法等)

   

门诊、住院

250307024a

尿尿酸测定(干化学法)

   

门诊、住院

250308001a

血清酸性磷酸酶测定(干化学法)

   

门诊、住院

250308002a

血清酒石酸抑制酸性磷酸酶测定(干化学法)

   

门诊、住院

250308004a

淀粉酶测定(干化学法)

   

门诊、住院

250308006a

血清脂肪酶测定(干化学法)

   

门诊、住院

250309001a

25羟维生素D测定(色谱法)

   

门诊、住院

250309002a

1,25双羟维生素D测定(色谱法)

   

门诊、住院

250309003a

叶酸测定(色谱法)

   

门诊、住院

250309004a

血清维生素测定(色谱法)

   

每种

维生素

门诊、住院

250309005a

血清特殊药物浓度测定

   

每种药物

门诊、住院

250309005b

血清一般药物浓度测定(色谱法)

   

每种药物

门诊、住院

250309005c

血清一般药物浓度测定(免疫学法等)

   

每种药物

门诊、住院

250309006a

各类滥用药物筛查(色谱法)

   

每种药物

门诊、住院

250309006b

各类滥用药物筛查(免疫学法等)

   

每种药物

门诊、住院

250309007a

血清各类氨基酸测定(色谱法)

   

每种

氨基酸

门诊、住院

250309007b

血清各类氨基酸测定(免疫学法等)

   

每种

氨基酸

门诊、住院

250309008a

血清乙醇测定(色谱法)

   

门诊、住院

250309008b

血清乙醇测定(免疫学法等)

   

门诊、住院

250310001b

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测定(免疫学法等)

   

门诊、住院

250310002b

血清泌乳素测定(免疫学法等)

   

门诊、住院

250310003b

血清生长激素测定(免疫学法等)

   

门诊、住院

250310004b

血清促卵泡刺激素测定(免疫学法等)

   

门诊、住院

250310005b

血清促黄体生成素测定(免疫学法等)

   

门诊、住院

250310006a

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测定(化学发光法)

   

门诊、住院

250310006b

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测定(免疫学法等)

   

门诊、住院

250310007b

抗利尿激素测定(免疫学法等)

   

门诊、住院

250310008b

降钙素测定(免疫学法等)

   

门诊、住院

250310009b

甲状旁腺激素测定(免疫学法等)

   

门诊、住院

250310010b

血清甲状腺素(T4)测定(免疫学法等)

   

门诊、住院

250310011b

血清三碘甲状原氨酸(T3)测定(免疫学法等)

   

门诊、住院

250310012b

血清反T3测定(免疫学法等)

   

门诊、住院

250310013b

血清游离甲状腺素测定(免疫学法等)

   

门诊、住院

250310014b

血清游离三碘甲状原氨酸测定(免疫学法等)

   

门诊、住院

250310015b

血清T3摄取实验(免疫学法等)

   

门诊、住院

250310016b

血清甲状腺结合球蛋白测定(免疫学法等)

   

门诊、住院

250310017b

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测定(免疫学法等)

   

门诊、住院

250310018b

血浆皮质醇测定(免疫学法等)

   

门诊、住院

250310019b

24小时尿游离皮质醇测定(免疫学法等)

   

门诊、住院

250310020b

尿17-羟皮质类固醇测定(免疫学法等)

   

门诊、住院

250310021b

尿17-酮类固醇测定(免疫学法等)

   

门诊、住院

250310022b

血清脱氢表雄酮及硫酸酯测定(免疫学法等)

   

门诊、住院

250310023b

醛固酮测定(免疫学法等)

   

门诊、住院

250310024a

尿儿茶酚胺测定(色谱法)

   

门诊、住院

250310024b

尿儿茶酚胺测定(免疫学法等)

   

门诊、住院

250310025a

尿香草苦杏仁酸测定(色谱法)

   

门诊、住院

250310025b

尿香草苦杏仁酸测定(免疫学法等)

   

门诊、住院

250310028

血管紧张素Ⅱ测定

   

门诊、住院

250310030b

睾酮测定(免疫学法等)

   

门诊、住院

250310031b

血清双氢睾酮测定(免疫学法等)

   

门诊、住院

250310032b

雄烯二酮测定(免疫学法等)

   

门诊、住院

250310033b

17α羟孕酮测定(免疫学法等)

   

门诊、住院

250310034b

雌酮测定(免疫学法等)

   

门诊、住院

250310035b

雌三醇测定(免疫学法等)

   

门诊、住院

250310036b

雌二醇测定(免疫学法等)

   

门诊、住院

250310037b

孕酮测定(免疫学法等)

   

门诊、住院

250310038b

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测定(免疫学法等)

   

门诊、住院

250310039b

血清胰岛素测定(免疫学法等)

   

门诊、住院

250310040b

血清胰高血糖测定(免疫学法等)

   

门诊、住院

250310041b

血清C肽测定(免疫学法等)

   

门诊、住院

250310042b

C肽兴奋试验(免疫学法等)

   

门诊、住院

250310043a

血清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测定(化学发光法)

   

门诊、住院

250310043b

血清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测定(免疫学法等)

   

门诊、住院

250310044b

胃泌素测定(免疫学法等)

   

门诊、住院

250310044c

前胃泌素相关肽原测定

   

门诊、住院

250310045

血浆前列腺素(PG)测定

   

门诊、住院

250310047a

肾上腺素测定(化学发光法)

   

门诊、住院

250310047b

肾上腺素测定(免疫学法等)

   

门诊、住院

250310048b

去甲肾上腺素测定(免疫学法等)

   

门诊、住院

250310049b

胆囊收缩素测定(免疫学法等)

   

门诊、住院

250310050b

心纳素测定(免疫学法等)

   

门诊、住院

250310051

环磷酸腺苷(cAMP)测定

   

门诊、住院

250310052

环磷酸鸟苷(cGMP)测定

   

门诊、住院

250310053b

甲状腺球蛋白(TG)测定(免疫学法等)

   

门诊、住院

250310054a

降钙素原检测(定性)

   

门诊、住院

250310055b

特异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测定(免疫学法等)

   

门诊、住院

250401014b

白介素测定(免疫学法等)

   

门诊、住院

250401019b

总补体测定(试管溶血法等)

   

门诊、住院

250401020b

单项补体测定(单扩法等)

   

门诊、住院

250401021

补体1抑制因子测定

   

门诊、住院

250401022

C3裂解产物测定(C3SP)

   

门诊、住院

250401023b

免疫球蛋白定量测定(单扩法等)

   

门诊、住院

250401025b

C—反应蛋白测定(单扩法等)

   

门诊、住院

250401028b

铜蓝蛋白测定(单扩法等)

   

门诊、住院

250402002a

抗核抗体测定(基因芯片法)

   

门诊、住院

250402003b

抗核提取物抗体测定(免疫学法等)

   

门诊、住院

250402004a

抗单链DNA测定(免疫印迹法)

   

门诊、住院

250402004b

抗单链DNA测定(免疫学法等)

   

门诊、住院

250402006b

抗双链DNA测定(免疫学法等)

   

门诊、住院

250402007b

抗线粒体抗体测定(免疫学法等)

   

门诊、住院

250402008b

抗核骨架蛋白抗体测定(免疫学法等)

   

门诊、住院

250402009b

抗核糖体抗体测定(免疫学法等)

   

门诊、住院

250402010b

抗核糖核蛋白抗体测定(免疫学法等)

   

门诊、住院

250402011b

抗染色体抗体测定(免疫学法等)

   

门诊、住院

250402012

抗血液细胞抗体测定

   

门诊、住院

250402013

抗肝细胞特异性脂蛋白抗体测定

   

门诊、住院

250402014

抗组织细胞抗体测定

   

门诊、住院

250402015a

抗心肌抗体测定(免疫学法)

   

门诊、住院

250402015b

抗心肌抗体测定(凝集法等)

   

门诊、住院

250402017a

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测定(免疫学法)

   

门诊、住院

250402017b

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测定(凝集法等)

   

门诊、住院

250402018b

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测定(免疫学法等)

   

门诊、住院

250402019b

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测定(凝集法等)

   

门诊、住院

250402020

抗脑组织抗体测定

   

门诊、住院

250402021

抗腮腺管抗体测定

   

门诊、住院

250402026b

抗胰岛素抗体测定(凝集法等)

   

门诊、住院

250402029

抗磷壁酸抗体测定

   

门诊、住院

250402030

抗鞘磷脂抗体测定

   

门诊、住院

250402031

抗白蛋白抗体测定

   

门诊、住院

250402032

抗补体抗体测定

   

门诊、住院

250402033

抗载脂蛋白抗体测定

   

门诊、住院

250402036

抗增殖细胞核抗原抗体(抗PCNA)测定

   

门诊、住院

250402039

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抗体(SLA/LP)测定

   

门诊、住院

250403003a

乙型肝炎DNA测定(定性测定)

   

门诊、住院

250403003c

乙型肝炎RNA测定(定性测定)

   

门诊、住院

250403013a

丙型肝炎RNA测定(定性测定)

   

门诊、住院

250403017a

戊型肝炎抗体测定(荧光探针法)

   

门诊、住院

250403018a

庚型肝炎IgG抗体测定(荧光探针法)

   

门诊、住院

250403019c

人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测定(单扩法等)

   

门诊、住院

250403030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抗体测定

   

门诊、住院

250403034a

狂犬病毒抗体测定(免疫学法)

   

门诊、住院

250403034b

狂犬病毒抗体测定(凝集法等)

   

门诊、住院

250403038

肥达氏反应

   

门诊、住院

250403039

外斐氏反应

   

门诊、住院

250403057

莱姆氏螺旋体抗体测定

   

门诊、住院

250403060

新型隐球菌荚膜抗原测定

   

门诊、住院

250403063

猪囊尾蚴抗原和抗体测定

   

门诊、住院

250403064

肺吸虫抗原和抗体测定

   

门诊、住院

250403065a

病原体DNA定性测定

   

门诊、住院

250403065c

病原体RNA定性测定

   

门诊、住院

250403068a

尿液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Ⅰ)抗体测定(定性)

   

门诊、住院

250403068b

尿液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Ⅰ)抗体测定(定量)

   

门诊、住院

250403079

13碳尿素呼气试验

   

门诊、住院

250404001b

癌胚抗原测定(免疫学法等)

   

门诊、住院

250404002b

甲胎蛋白测定(免疫学法等)

   

门诊、住院

250404003

副蛋白免疫学检查

   

门诊、住院

250404005b

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测定(免疫学法等)

   

门诊、住院

250404006b

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测定(免疫学法等)

   

门诊、住院

250404008b

前列腺酸性磷酸酶测定(免疫学法等)

   

门诊、住院

250404009b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测定(免疫学法等)

   

门诊、住院

250404010b

细胞角蛋白19片段测定(免疫学法等)

   

门诊、住院

250404011b

糖类抗原测定(免疫学法等)

   

门诊、住院

250404012b

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测定(免疫学法等)

   

门诊、住院

250404013b

肿瘤坏死因子测定(免疫学法等)

   

门诊、住院

250501015

白喉棒状杆菌培养

   

门诊、住院

250501016

百日咳杆菌培养

   

门诊、住院

250501022

幽门螺杆菌培养

   

门诊、住院

250501023

军团菌培养

   

门诊、住院

250501035b

轮状病毒检测(电镜法)

   

门诊、住院

250501037

病毒培养与鉴定

   

门诊、住院

250502004B

结核菌药敏试验(手工法)

   

每种药物

门诊、住院

250502006

血清杀菌水平测定

   

门诊、住院

250502009A

体液抗生素浓度测定(荧光偏振法)

   

门诊、住院

250502009B

体液抗生素浓度测定(免疫学法)

   

门诊、住院

250502009C

体液抗生素浓度测定(色谱法等)

   

门诊、住院

250502010

肿瘤细胞化疗药物敏感试验

   

门诊、住院

250503005

内毒素鲎定性试验

   

门诊、住院

250503007

O—129试验

   

门诊、住院

三、临床诊疗服务类

项目名称

项目内涵

除外内容

计价单位

说明

   

310100016a

腰椎穿刺术

   

住院

310800001

骨髓穿刺术

   

住院

311201007a

后穹窿穿刺术

   

住院

310604005

胸腔穿刺术

   

住院

310905001a

腹腔穿刺术

   

住院

311202008

新生儿脐静脉穿刺和注射

   

住院

311300002a

关节穿刺术

   

住院

311300012

骨穿刺术

   

住院

310702004b

心脏射频消融术

   

住院

310702005

临时起搏器安置术

   

住院

310702007

永久起搏器安置术

   

住院

310702022a

心包穿刺术

   

住院

310702022b

心包穿刺引流术

   

住院

320100010b

经皮选择性深静脉置管术

   

住院

320100001

经皮选择性静脉造影术

   

住院

320100003a

经皮静脉内滤网置入术

   

住院

320100003b

经皮静脉内滤网取出术

   

住院

320100004

经皮静脉球囊扩张术

   

住院

320100006

经皮静脉内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

   

住院

320100008

经皮静脉内溶栓术

   

住院

320100010a

经皮选择性中心静脉置管术

   

住院

320100010c

经皮选择性浅静脉置管术

   

住院

320200002

经皮选择性动脉造影术

   

住院

320200003

经皮超选择性动脉造影术

   

住院

320200004a

经皮选择性动脉置管术

   

住院

320200004b

经皮选择性动脉置管药物治疗术

   

住院

320200007

经皮动脉栓塞术

   

住院

320200009

经皮动脉内球囊扩张术

   

住院

320200010

经皮动脉支架置入术

   

住院

320400003

先心病介入治疗

   

住院

320500001a

冠状动脉造影术

   

住院

320500002a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一支血管)

   

住院

320500003a

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一支血管)

   

住院

320500003b

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二支及以上血管)

   

住院

320500009

经皮主动脉气囊反搏动术(IABP)

   

住院

320600001a

经股动脉插管全脑动脉造影术

   

住院

320600008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

   

住院

330401007

睑内翻矫正术(缝线法)

   

住院

330401012

重睑成形术

   

双侧

住院

330403004

结膜囊成形术

   

住院

330405002

虹膜周边切除术

   

住院

330405012

前房成形术

   

住院

330501002

耳道异物取出术

   

住院

330502003

耳显微镜下鼓膜修补术

   

住院

330502008

听骨链松解术

   

住院

330601002

鼻骨骨折整复术

   

住院

330601005

前鼻孔成形术

   

住院

330601007

鼻腔异物取出术

   

住院

330601008

下鼻甲部分切除术

   

住院

330601009

中鼻甲部分切除术

   

住院

330601012

鼻息肉摘除术

   

住院

330604001

乳牙拔除术

   

每牙

住院

330604002

前牙拔除术

   

每牙

住院

330604003

前磨牙拔除术

   

每牙

住院

330604004

磨牙拔除术

   

每牙

住院

330604005

复杂牙拔除术

   

每牙

住院

330604006

阻生牙拔除术

   

每牙

住院

330604007

拔牙创面搔刮术

   

每牙

住院

330604008

牙再植术

   

每牙

住院

330604010

牙槽骨修整术

   

每牙

住院

330604017

修复前软组织成型术

   

住院

330604018

阻生智齿龈瓣整形术

   

每牙

住院

330604026

根尖切除术

   

每牙

住院

330604027

根尖搔刮术

   

每牙

住院

330604029

牙龈翻瓣术

   

每牙

住院

330604033

牙周骨成形手术

   

每牙

住院

330604036

牙周植骨术

   

每牙

住院

330604038

分根术

   

每牙

住院

330604039

半牙切除术

   

每牙

住院

330605001

口腔颌面部小肿物切除术

   

住院

330606004

腭弓成形术

   

住院

330606005

腭帆缩短术

   

住院

330606007

悬雍垂缩短术

   

住院

330608001

口腔颌面软组织清创术(大)

   

住院

330608002

口腔颌面软组织清创术(中)

   

住院

330608003

口腔颌面软组织清创术(小)

   

住院

330608004

颌骨骨折单颌牙弓夹板固定术

   

单颌

住院

330608005

颌骨骨折颌间固定术

   

单颌

住院

330608017

单颌牙弓夹板拆除术

   

住院

330608018

颌间固定拆除术

   

住院

330608019

骨内固定植入物取出术

   

单颌

住院

330609001

牙种植体植入术

   

住院

330609002

上颌窦底提升术

   

住院

330609003

下齿槽神经移位术

   

住院

330609004

颌骨骨劈开术

   

住院

330609005

游离骨移植颌骨重建术

   

住院

330609007

缺牙区游离骨移植术

   

住院

330609008

引导骨组织再生术

   

住院

330609012

骨挤压术

   

住院

330609013

种植体周软组织成形术

   

住院

330610002

腺样体刮除术

   

住院

330701003

环甲膜穿刺术

   

住院

330701005

气管切开术

   

住院

330703017

胸腔闭式引流术

   

住院

331003022

阑尾切除术

   

住院

331202011

睾丸切除术

   

单侧

住院

331204002

包皮环切术

   

住院

331302001

输卵管结扎术

   

住院

331303022

子宫动脉结扎术

   

住院

331400001

人工破膜术

   

住院

331400002

单胎顺产接生

   

住院

331400005

死胎接生

   

住院

331400018

子宫颈裂伤修补术

   

住院

331509005

髂骨取骨术

   

住院

331521017

腱鞘囊肿切除术

   

住院

331521029

屈伸指肌腱吻合术

   

每根肌腱

住院

331523007

石膏固定术(大)

   

住院

331523008

石膏固定术(中)

   

住院

331523009

石膏固定术(小)

   

住院

331603026

自体皮移植术

   

1%体表

面积

住院

331603030

游离皮片移植术

   

1%体表面积

住院

331604016

面部外伤清创整形术

   

住院

330201001a

头皮肿物切除术(直径小于等于4cm)

   

住院

330201001b

头皮肿物切除术(直径大于4cm)

   

住院

330401001a

眼睑肿物切除术

   

住院

330401015a

眼袋整形术

   

双侧

住院

330403006a

麦粒肿切除术

   

住院

330405011c

前房积血清除术

   

住院

330407001b

玻璃体穿刺注射术

   

住院

330502005b

镫骨撼动术

   

住院

3305a

显微镜使用费(耳部手术)

   

每例

住院

330601014a

鼻中隔矫正术

   

住院

330605013c

颌骨囊肿刮除术

   

住院

330606008a

悬雍垂腭咽成形术(常规)

   

住院

330606009a

唇畸形矫正术(先天性)

   

住院

330606012a

完全唇裂修复术(单侧)

   

住院

330606024b

牙槽突成形术

   

住院

330608009a

下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线性骨折)

   

单侧

住院

330610001a

扁桃体切除术

   

住院

330701001c

经直达喉镜咽喉异物取出术

   

住院

331004021a

低位肛瘘切除术

   

住院

331203006a

精索静脉曲张高位结扎术

   

单侧

住院

331303005b

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刀)

   

住院

331305005c

外阴赘生物切除术

   

住院

331305012a

前庭大腺囊肿造口术

   

住院

331521008a

手外伤清创术(简单)

   

住院

331521008b

手外伤清创术(复杂)

   

住院

331523002a

皮肤牵引术(首次牵引)

   

住院

331523002b

皮肤牵引术(持续牵引)

   

住院

331523003a

骨骼牵引术(首次牵引)

   

住院

331523003b

骨骼牵引术(持续牵引)

   

住院

331523004b

颅骨牵引术(持续牵引)

   

住院

3315b

关节镜使用费

   

每例

住院

331601002a

乳腺肿物切除术(常规手术)

   

住院

331602004a

浅表肿物切除术(常规)

   

每个肿物

住院

331602004b

浅表肿物切除术(激光)

   

每个肿物

住院

330405016

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术

   

住院

330406002

白内障囊膜切除术

   

住院

330406005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

   

住院

330409005

眼球裂伤缝合术

   

住院

330501021

外耳道成形术

   

住院

330601021

经鼻鼻腔鼻窦肿瘤切除术

   

住院

330601028

后鼻孔成形术

   

住院

330606025

齿龈成形术

   

住院

330804050

肢体动静脉修复术

   

住院

331002011

胃肠穿孔修补术

   

住院

331003008

肠粘连松解术

   

住院

331006002

胆囊切除术

   

住院

331008001

腹股沟疝修补术

   

单侧

住院

331008002

嵌顿疝复位修补术

   

单侧

住院

331008003

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

   

单侧

住院

331008008

剖腹探查术

   

住院

331008012

腹腔内肿物切除术

   

住院

331202005

高位隐睾下降固定术

   

单侧

住院

331202007

交通性鞘膜积液修补术

   

单侧

住院

331301003

卵巢修补术

   

单侧

住院

331302003

输卵管修复整形术

   

住院

331302007

输卵管选择性插管术

   

住院

331303013

阴式子宫全切除术

   

住院

331304011

阴道前后壁修补术

   

住院

331306002

经腹腔镜盆腔粘连分离术

   

住院

331400003

双胎接生

   

住院

331400007

难产接生

   

住院

331400010

手取胎盘术

   

住院

331400012

剖宫产术

   

住院

331400015

二次剖宫产术

   

住院

331505001

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住院

331505006

尺骨鹰嘴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住院

331505019

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住院

331505021

胫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住院

331505022

内外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住院

331505037

骨折内固定装置取出术

   

住院

331505039

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住院

331506021

踝关节稳定手术

   

住院

331513003

肢体残端修整术

   

住院

331515001

手部掌指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住院

331523001

手法牵引复位术

   

住院

331602001

脓肿切开引流术

   

住院

331602002

体表异物取出术

   

住院

3304a

显微镜使用费(眼部手术)

   

每例

住院

330602013a

经鼻内镜鼻窦手术

   

住院

330606028b

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局部组织瓣修复术

   

住院

330701022c

喉良性肿瘤切除术(经支撑喉镜)

   

住院

330701022d

咽良性肿瘤切除术(经支撑喉镜)

   

住院

330804054a

动静脉人工内瘘成形术

   

住院

331004003b

经内镜直肠良性肿物切除术(激光法、电凝电扎法)

   

住院

331004020a

肛周常见疾病手术治疗(激光法、电凝电扎法)

   

住院

331201006a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等离子法)

   

住院

331301002a

卵巢囊肿剔除术

   

单侧

住院

331302004a

输卵管切除术

   

住院

331302004b

宫外孕输卵管手术

   

住院

331303001a

宫颈息肉摘除术

   

住院

331303011a

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常规手术)

   

住院

331505038a

足部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单一骨折)

   

住院

331604024a

任意皮瓣形成术

   

每部位

住院

331604024d

局部组织瓣修复术

   

每部位

住院

330201009

颅骨修补术

   

住院

330201014

颅内多发血肿清除术

   

住院

330201015

颅内血肿清除术

   

住院

330300009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

   

单侧

住院

330300010

甲状腺全切术

   

住院

330300011

甲状腺癌根治术

   

住院

330406010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

   

住院

330406011

人工晶体睫状沟固定术

   

住院

330407002

玻璃体切除术

   

住院

330502011

经耳内镜鼓室探查术

   

住院

330803028

连续动静脉转流术

   

住院

331001001

颈侧切开食道异物取出术

   

住院

331002005

胃癌根治术

   

住院

331003007

肠切除术

   

住院

331003020

结肠癌根治术

   

住院

331004018

直肠粘膜环切术

   

住院

331005014

肝左外叶切除术

   

住院

331101008

肾切除术

   

住院

331102003

经皮肾镜或输尿管镜内切开成形术

   

住院

331302010

输卵管介入治疗

   

住院

331303014

腹式全子宫切除术

   

住院

331303015

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

   

住院

331502005

神经吻合术

   

住院

331505004

肱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住院

331505010

桡尺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住院

331505013

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

   

住院

331505016

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

   

住院

331505017

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住院

331505020

胫骨髁间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住院

331507005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住院

331507006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住院

331521036

前臂神经探查吻合术

   

住院

330201006a

开放性颅脑损伤清创术

   

住院

330201013a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术

   

住院

330201013b

颅内血肿碎吸术

   

住院

330203002a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1个动脉瘤)

   

住院

330404008b

翼状胬肉切除+角膜移植术+干细胞移植

   

住院

330407005a

复杂视网膜脱离修复术(激光法)

   

住院

330602013b

经鼻内镜蝶窦手术

   

住院

330804014b

胸腹腔静脉损伤修复术

   

住院

330900018a

脾切除术

   

住院

331006011b

胆总管探查、取石、冲洗、T管引流术

   

住院

331101014b

肾囊肿去顶术

   

住院

331103026a

经尿道膀胱肿瘤特殊治疗(激光法、电切法)

   

住院

331103027a

经尿道膀胱碎石取石术(高功率激光碎石法)

   

住院

331501032a

胸腰椎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方入路)

   

住院

331501059a

经皮椎体成形术(一个椎体)

   

住院

331601005a

乳腺癌根治术

   

单侧

住院

四、中医及民族医诊疗类

项目名称

项目内涵

除外内容

计价单位

说明

440000007

督灸

   

 

430000001

普通针刺

   

5个穴位

 

440000004

拔罐疗法

   

3罐

 

430000023

穴位贴敷治疗

   

每个穴位

 

420000001a

长骨骨折手法整复术(非陈旧性骨折)

   

 

420000007a

骨折夹板外固定术

   

 

440000002

隔物灸法

   

 

450000002

颈椎病推拿治疗

   

 

450000003

肩周炎推拿治疗

   

 

450000006

腰椎间盘突出推拿治疗

   

 

450000007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推拿治疗

   

 

450000008

内科疾病推拿治疗

   

 

470000005

小针刀治疗

   

每部位

 

410000003a

中药涂擦治疗(小)

   

 

410000005b

中药封包治疗(大)

   

每部位

 

410000009

中药熏药治疗

   

 

红河州州级医疗卫生资源优化整合实施方案

按照《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红河州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红政发〔2016〕68号)要求,为加快我州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优化城市公立医院布局和结构,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做大做强州级医疗机构,结合我州州级医疗资源配置的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工作要求,按照医疗卫生“调结构、降成本、补短板、精准发力、精准施策”的原则,重点优化州级城市公立医院规划布局,通过调整医疗卫生机构布局结构,补齐医疗卫生服务短板,构建和完善公益目标明确、布局合理、规模适当、结构优化、层次分明、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

二、基本原则

(一)积极稳妥,有效推进。积极推进优化整合州级医疗资源工作,妥善处理各种情况,做到稳步推进,保持队伍稳定,工作平稳过渡,确保过渡期内整合医院干部职工思想稳定,医院内部运转有序。

(二)因地制宜,谋划发展。结合我州州级医疗资源现状,根据州、县市医疗资源的分布和结构情况,合理调整整合州级医疗资源,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医疗卫生事业有序发展。

(三)强化公益,落实保障。整合后的云南省滇南中心医院和红河州妇女儿童医院要突出公益性质,强化政府责任,落实编制、经费和运行政策,为全州人民的健康需求提供多样化的服务。

(四)提高效能,激活动力。通过优化整合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强化绩效管理,激活动力,提升效率,确保云南省滇南中心医院和红河州妇女儿童医院服务能力同时得到提升。

三、优化整合内容

撤销红河州第四人民医院建制。其人员(含编制内职工和劳动合同制职工)及资产成建制整合入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云南省滇南中心医院)和红河州妇幼保健院(红河州妇女儿童医院)。

(一)人员整合

1.红河州第四人民医院妇科、产科、儿科、麻醉科、超声科人员成建制整体划归红河州妇幼保健院(红河州妇女儿童医院),其余科室人员成建制整体划归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云南省滇南中心医院);

2.红河州第四人民医院退休人员工资及福利待遇按当前事业单位管理规定执行,日常管理由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云南省滇南中心医院)负责。

3.机构整合后,合同制人员由划转单位与本人重新签订聘用合同书(劳动合同书);不愿重新签订聘用合同的,自动解除劳动合同。

4.机构整合期间,暂时冻结医院内部人事、资产债务和重大财务活动等事项,涉及单位不得突击提拔干部、招聘人员、发放钱物、违规出租发包、转移债权债务等。对玩忽职守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二)资产整合

1.红河州第四人民医院妇产科、儿科、麻醉科、超声科原使用的医疗设备,经清产核资、登记造册后划归红河州妇幼保健院(红河州妇女儿童医院),计入红河州妇幼保健院(红河州妇女儿童医院)固定资产。其他医疗设备,经清产核资、登记造册后整体划归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云南省滇南中心医院),计入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云南省滇南中心医院)固定资产。

2.红河州第四人民医院原有的所有权利义务、债权债务转移到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云南省滇南中心医院)。

四、整合步骤

红河州州级医疗卫生资源优化整合工作从2017年1月上旬开始启动,2017年10月底结束,具体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前期准备阶段(2017年1月):研究制定《红河州州级医疗卫生资源优化整合实施方案》。

(二)宣传动员阶段(2017年2月):分层次召开会议进行动员部署,通过多种方式,做好职工的宣传引导和稳定工作。

(三)组织实施阶段(2017年3月-10月):

1.财务审计:由财务审计组负责对红河州第四人民医院的财务收支进行全面审计。

2.清产核资:由清产核资组负责做好撤并机构的资产清查、债权债务清理确认、重要文档资料登记造册和整体移交工作。

3.人员划转:红河州第四人民医院的编制和人员的划转,由州卫生计生委、州委编办和州人社局负责。岗位设置由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云南省滇南中心医院)和红河州妇幼保健院(红河州妇女儿童医院)设置后报州人社部门审批。

4.资产处置:由资产处置组负责对红河州第四人民医院资产(医疗设备除外)进行公开处置,处置后的资金全部用于云南省滇南中心医院建设。

(四)总结完善阶段(2017年11月):进行优化整合工作验收,总结经验,完善提高。相关遗留问题的处置由红河州州级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负责。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成立红河州州级医疗资源优化整合工作领导小组(名单附后),具体负责州级医疗资源优化整合的组织领导、指导协调和督促检查。领导小组下设相应工作组,稳步推进优化整合工作,确保整合期间医院职工思想不散、队伍不乱、工作不断,保证整合工作顺利推进。维持正常医疗、工作秩序,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二)广泛宣传,凝聚合力。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广泛宣传实施资源整合的目的意义、方法步骤和时间安排,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增强信心,形成有利于改革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

(三)严明纪律,务求实效。严格政治纪律、人事纪律、财经纪律,确保涉及改革单位人心稳定,工作有序,任务落实。严禁改革期间工作相互推诿扯皮,对因失职、渎职、监管不到位导致责任事故的,要依法依规追究责任。严禁在改革过程中突击花钱,严防国有资产流失。监察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对违法违纪行为,一经发现,严肃处理。

附件:红河州州级医疗卫生资源优化整合工作领导小组

附件

红河州州级医疗卫生资源优化整合

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李成武 州政府副州长、州级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主任

副组长:李光林 州政府副秘书长

张鹏程 州卫生计生委主任、州级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副主任

成 员:马 宁 州财政局副局长

陈洪刚 州委编办副主任

于 涛 州人社局副局长

解友发 州审计局副局长

周世纪 州卫生计生委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李翠华 州卫生计生委副主任

李 卫 州第一人民医院院长

张 骏 州第四人民医院院长

何凤权 州妇幼保健院院长

红河州州级医疗卫生资源优化整合工作领导小组下设7个工作组:

一、宣传稳定组

组 长:周世纪 州卫生计生委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二、财务审计组

组 长:解友发 州审计局副局长

三、清产核资组

组 长:马 宁 州财政局副局长

四、资产处置组

组 长:马 宁 州财政局副局长

五、编制核定组

组 长:陈洪刚 州委编办副主任

六、岗位设置组

组 长:于 涛 州人社局副局长

七、人员划转组

组 长:李翠华 州卫生计生委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