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20240913-213636-569
-
发布机构个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文号
-
发布日期2018-02-12
-
时效性有效
2017年个旧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水消费情况简析
水是人类生存的生命线,是工业生产的重要支撑,合理节水用水是工业生产的一个十分重要环节。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企业的节水意识,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正视的问题。现根据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水实际,现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水情况进行简要分析。
一、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水基本情况
2017年,个旧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水总量为5146.25万立方米(即工业净取水量与重复用水量之和),同比减少534.85万立方米,下降9.4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水总量下降,用水效率提升,节水效果明显。具体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一)工业取水量较同期下降
由于环保原因,全市停减产企业较多,导致工业取水量较同期下降。2017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0家(依据实际统计),取水总量1135.17万立方米,比去年同期下降0.9%,其中:地表淡水取水量2.21万立方米,地下淡水取水量755.03万立方米,自来水取水量210.27万立方米,雨水取水量29.45万立方米,再生水(中水)取水量10.58万立方米,其他水取水量127.63万立方米。在取水总量中扣除外供水量383.83万立方米,则净取水总量为751.34万立方米,比去年同期下降0.28%。
(二)用水效率提高
从水资源利用效率状况看,2017年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按全年工业用水总量5146.25万立方米计算,全市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106.32立方米,同比下降22.8%。
(三)重复用水量和重复用水率均下降
重复用水是指在确定的用水单元或系统内,所有未经处理和处理后又重复使用的水量总和,包括循环水和串联水两种形式,且重复或循环一次便计算一次用水量。2017年从企业重复用水情况看,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重复用水的企业有39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65%。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重复用水量为4394.91万立方米,同比下降10.81%,工业企业重复用水率为85.40%,同比下降1.54个百分点。
(四)非常规水资源用量增加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非常规水资源用量40.03万立方米,同比增长39.57%。其中:雨水收集利用量增长4.84%;再生水利用量增长1693.22%。
二、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2017年个旧市工业企业节能节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企业重复用水的普及有待进一步推广
企业的重复用水利用率越高,企业的水循环利用越好,越能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2017年重复用水企业39家,与去年同期相比不仅不增,反而减少了1家,致使重复用水量较去年同期减少。
(二)企业排水量不降反增
按环保治理的要求,全市停限产企业较多,但企业排水量不降反增。2017年共有外排水企业40家,比上年同期减少11家;而外排水量77.58万立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长9.4%,对水环境影响较大。
(三)水资源统计基础薄弱
据了解,我市大多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没有节水管理机构及管理人员,用水计量不健全,部分企业纯粹没有用水计量器具。企业统计人员只是根据财务报表的水费估算用水量。另外,还有部分企业使用地表淡水和地下淡水时,每年只是象征性的缴纳一部分水资源费或排污费,很难准确计量用水量。
三、几点建议
(一)倡导重复用水,提高工业企业重复用水利用率
把倡导工业重复用水作为规上工业企业节约用水的重要途径之一,由于我市有重复用水的企业已经超过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一半以上,大势所趋,有关部门应制定鼓励重复用水优惠政策,从经济上扶持工业企业改良生产装备,不断扩大工业企业重复用水的普及面,提高工业企业重复用水利用率。
(二)加强监督管理,保护地下水源
本着开源节流的方针,有计划的开采地下水,加强计划用水工作,合理分配水资源,对企业用水严格执行计量用水制度。充分利用价格杆杠的调控作用,科学合理制定水价,严格控制定额,对超计划用水要实行加价收费,增强企业节水意识。
(三)大力发展节水循环经济
继续开展非常规水源推广工作,推广中水回用技术,组织有条件企业新上中水回用项目。推广雨水收集技术。鼓励企业新建雨水收集池等装置,扩大雨水收集利用率。
(四)不断探索有效节水措施
一方面,要从政策上引导,经济上扶持工业企业开展节水设备、工艺和技术的创新,改善生产工艺,改良生产设备,力促循环用水系统、冷凝水回收再利用、废水回用技术和“零排放”等节水技术的推广实施,加大再生水利用程度,不断提高工业企业重复用水水平。另一方面,督促企业建立健全完善的水资源管理机构和制度,设置取水、用水度量器具,逐步实现全部企业取水用量有数据、缴费有依据的工作目标。
(五)提高节约用水意识,做好节约用水工作
以节水促减排,以限排促节水,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报刊等新闻媒体,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大力宣传节约用水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普及节约用水的科学知识,实现节水减排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