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统计信息
  • 索引号
    20240913-213625-682
  • 发布机构
    个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18-03-29
  • 时效性
    有效

2017年个旧市农业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201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个旧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农业发展规划目标和有关“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积极优化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狠抓惠农政策落实,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与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一、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情况 

  (一)农村经济稳步增长,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2017年,全市完成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255364万元(现价),比上年增加12391万元,同比增长6.3%(下同)。其中:农业产值93335万元,增长6.3%;林业产值9525万元,增长5.9%;畜牧业产值132681万元,增长6.2%;渔业产值13531万元,增长6.0 %;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6292万元,增长8.0%。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46943万元,增长6.3%。 

  (二)粮食生产稳步发展,粮食产量小幅增长。 

  粮食生产风调雨顺,全年粮食产量77887吨,比上年增加51吨,增长0.06%。粮食增产的主要原因: 一是是各级政府继续加大耕地地力保护资金、农机等政策性补贴力度,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粮食的积极性,带动农业生产经营户增加对农业特别是对粮食生产的投入,促进了粮食增产。二是全市实施了科技增粮行动,以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绿色防控、测土配方施肥等科技项目为引导,坚持“科技兴粮”农技推广措施,努力提高粮食单产,有力地保证全年粮食增产;全年粮食平均单产328.4公斤,比上年提高7.4公斤。  

  (三)种植业结构不断优化,特色作物生产获得较快发展。 

  2017年,全市花卉、马铃薯、生物药材、蔬菜、水果等特色作物产量喜获丰收,为全市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创造了条件。全年鲜切花产量608万支,比上年增加430万支,增长2.4倍;马铃薯产量54255吨,比上年增产135吨,增长0.3%;生物药材产量2363吨,比上年增加353吨,增长17.6%;蔬菜产量133026吨,比上年增加12874吨,增长10.7%;园林水果产量70207吨,比上年增加10773吨,增长18.1%。 

  (四)林业生产发展平稳, 产品产量有增有减。 

  全年完成人工造林24195亩、育苗455万株、零星植树85万株。木材采伐7280立方米,同比下降44.3%;竹材采伐249887百根,同比增长1.3%;核桃产量234吨,增长7.5%;花椒243吨,增长8倍;板栗产量83吨,下降19.4%。 

  (五)畜牧业健康发展,肉、禽、蛋、奶产品产量稳定增长。 

  2017年,我市狠抓畜牧科技创新推广、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及畜产品安全质量等工作,确保了畜牧业生产稳定健康发展。全年生猪出栏777234头,同比增13.6%;牛出栏70523头、羊出栏63382头、家禽出栏4121182只,分别同比增长25.8%、28.1%、18.4%;肉类总产85088吨、禽蛋产量14933吨、奶类产量30605吨,分别同比增长33.9%、6.9%和6.3%。畜产品产量的不断增长,为社会提供了丰富的市场供应,提高了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改善了生活质量。 

  (六)渔业产量平稳增长。 

  近两年来,由于马堵山电站网箱养鱼的影响,我市水产品产量逐年增长。2017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7889吨,同比增长8.3%。 

  (七)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快速增长。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全年粮食产量喜获丰收,经济作物产量稳定增长,猪、牛、羊等畜牧业产品稳定增加,同时农产品价格稳步回升,畜产品、蔬菜、粮食、水果、烤烟等农产品价格均好于上年,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快速增长。全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4068元,增长9.3%。 

  二、存在问题 

  (一)气候和病虫灾害不可预计。农业生产难改“靠天吃饭”的局面,极端天气的频发和病虫灾害的不可预知,农业生产面临的各种风险加大,不确定因素增多。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越来越严,抗灾减灾能力建设要求更高。  

  (二)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道路设施、住房建设等基础建设投资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农民拥有耕地的数量逐年减少,影响到今年夏收农作物种植生产。 

  (三)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蔬菜、药材、林果业等经济作物快速发展,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相互争地的现象日益明显,如何稳定粮食生产,需要各级党委、政府认真研究。 

  三、几点建议 

  (一)继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不断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千方百计提高农业水利化程度 ,努力保障今年农作物灌溉。 

  (二)切实抓好中低产田地改造,为农业生产提供基础条件保障。强化科技措施,加快良种、良法、良制推广应用步伐,努力提高农作物产量、质量和效益。 

  (三)严格执行土地法律法规,保护基本农田,认真贯彻落实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严守基本农田红线不动摇,合理利用山地、丘陵、石膜化地形,推进城市山地化建设。 

  (四)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特色优势农业,进一步提高农业效益。一是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扶持;二是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扶持。同时,积极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切实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加大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培训力度,拓宽农民工的就业门路;进一步改善农民工的就业环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合理有序转移,确保农民收入稳定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