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20240913-213558-559
-
发布机构个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文号
-
发布日期2019-07-16
-
时效性有效
个旧市2019年上半年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2019年上半年,个旧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州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促进粮食稳定、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重点,进一步优化生产布局、加大高产创建、间套种等科技增粮措施推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情况
(一)“两值”平稳增长。上半年,完成农业总产值96492万元,同比增长5.3%。其中:农业产值22447万元、林业产值5946万元、牧业产值62972万元、渔业产值3962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1165万元。实现农业增加值56930万元,同比增长5.3%。
(二)夏收作物面积、产量“双增”。上半年,全市完成夏收作物总播面积134134亩,同比增加1534亩,增长1.2%。夏收粮食播种面积71800亩,增加718亩,增长1.0%;总产量17487吨,增长0.3%;经济作物面积6010亩, 同上年持平;其它农作物面积56324亩, 增加816亩,增长1.5%。其中: 蔬菜面积50378亩,增长1.6%,产量59092吨,同比增长1.6%。
增产因素:一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夏收生产,把夏收生产作为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来抓紧抓好。二是今年没有出现较大的自然灾害。三是作物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力度加大,提高了良种良法覆盖率。
(三)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上半年我市畜牧业加快调整畜牧业内部结构,以龙头企业、规模养殖场(户)建设为重点,狠抓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全面落实各项畜牧业扶持优惠政策,全市畜牧业生产实现了稳定增长。
上半年,我市肉猪出栏123959头,增长8.1%;牛出栏22237头,增长9.1%;羊出栏29876只,增长2.7%;家禽出笼1462394只,增长4.4%。肉类总产量17296吨,增长5.1%;禽蛋产量3869吨,增长9.0%;牛奶产量16574吨,增长7.2%。大牲畜存栏84262头,增长10.0%;肉猪存栏197165头,增长3.8%;牛存栏80110头,增长8.1%;羊存栏91349只,增长12.2%。
二、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大多数处于空壳状态,缺乏带动力,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带动力弱。
(二)科技推广和实施能力弱。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现象突出,劳动者和现行科技队伍素质偏低,与当前发展特色现代农业不相适应。
(三)畜牧产业化进程缓慢。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龙头企业整体实力不强、产业链不全、品牌影响力小,带动能力不大,产、供、销一体化服务体系还有待建立和完善。特别是受非洲猪瘟等疫情的影响,畜牧业生产恢复正常还有待时日。
三、意见建议
(一)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一是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包括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新型农民,鼓励种田能手和专业大户发展家庭农场,鼓励和引导返乡农民工、工商企业、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乡土人才创办农业企业。二是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根据市场经济规律和农产品生产流通特点,建设一批区域性产地市场和农村田头市场,构建定位布局科学、互相衔接补充、运转高效顺畅的农产品市场体系。三是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构建覆盖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全程,综合配套、机制灵活、保障有力、运转高效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二)进一步实施各项惠农政策。继续实施耕地保护补贴、农机购机补贴,落实各项富农惠农措施,加大重点产业扶持力度,重点抓好花卉、水果、生物药原料等特色优势产业面积扩展和提质增效。
(三)进一步加强畜牧业发展。进一步加强动物疫病监测网络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动物疫病监测系统,提高动物疫病科学防患能力,建立和完善动物疫病的防疫屏障,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