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20240913-210353-560
-
发布机构个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文号
-
发布日期2020-07-03
-
时效性有效
强化五项措施,着力推进医共体试点建设
强化五项措施,着力推进医共体试点建设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及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通知要求,个旧市于2019年年底启动了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试点建设。
一是强化党委、政府领导,坚持公立医院整体推进。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制定了《个旧市紧密型市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市委副书记、市长为组长,市委组织部部长、分管卫生健康工作的市政府副市长为副组长,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卫健、医保等16家单位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卫健局,由分管卫生健康工作的市政府副市长任办公室主任。组建了由市人民医院牵头,州第三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传染病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11个乡镇卫生院、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的紧密型医共体。医共体实行理事会负责制,制定《个旧市紧密型市域医疗卫生共同体理事会章程》,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理事,负责医共体日常推进工作。
二是强化政府办医主体责任,实施医保打包付费改革。按照“总额包干、按季预拨、结余留用、超支自负”原则,医保、财政、卫健、人社四部门联合制定了《个旧市市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基金打包付费实施方案(试行)》,将城乡居民医保资金整体打包给医共体,即:把州级下拨基金总额的83%作为医共体预算基金总额,1%作为考核资金,7%作为风险调剂资金,9%作为民营定点医疗机构分配基金,建立紧密型医共体内部统一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医疗资源下沉和医疗服务模式转变。从成员单位选调6名有工作经验的人员成立了医保物价管理组,专门负责城乡民居医保基金按人头打包付费的分配、审核、结算及监管等工作。为便于各成员单位之间的财务管理和资金往来结算,牵头医院开设了“个旧市紧密型市域医疗卫生共同体理事会专用账户”。现已完成第一、二季度医保资金拨付共计5433.36万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保基金占市域打包资金比例为23.56%。
三是强化理事会管理机构建设,逐步实现“十个统一”管理。在医共体理事会内成立了医疗质量与安全、信息化建设、人力资源、医保物价、财务绩效、药事、健康与慢性病、中医药、妇幼健康九个管理小组并制定医共体理事会内财务、绩效、人力资源、慢病管理、分级诊疗、妇幼健康、中医管理工作方案和实施细则。积极推进慢病管理中心建设。成立了“医共体医防融合慢性病管理中心”,组建健康与慢性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及专家团队。5月份以来,医共体理事会先后从个旧市人民医院、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组织50余名专家到城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屯中心卫生院、保和卫生院、贾沙卫生院、蔓耗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创伤急救、卒中急救、胸痛急救等业务培训;对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开展健康咨询、义诊;发放健康宣传资料800余份,受益人数达1000余人次。
四是强化区域信息化建设,促进医疗资源共享。为实现远程医疗服务在紧密型医共体成员单位之间的运用,强化市级医院对乡镇卫生院的技术辐射、医疗质量安全和管理水平的带动作用,推进区域医疗资源共享,提高基层医疗机构诊疗能力,医共体理事会制定了《个旧市紧密型市域医疗卫生共同体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通过引进合作模式,由中国移动红河分公司投资450万元开展医共体综合管理平台的建设。目前已签署合作框架协议,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共体信息平台服务器已在安装调试中。
五是强化基层医疗机构提质达标,着力提升服务能力。在去年三家中心卫生院通过甲级卫生院评审,三家卫生院和两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乙级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评审基础上,继续开展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级评审,通过评审,促进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的提升。目前,乍甸、倘甸、老厂、蔓耗、贾沙、保和五家卫生院及城东、城西、城南三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在准备申报甲级卫生院和甲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前期工作,锡城、沙甸卫生院正在准备申报乙级卫生院前期工作。同时,为实现医共体内“基层首诊、急慢分诊、双向转诊、连续服务”的目标,全市以基层医疗机构提质达标为契机,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280余万元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置DR机6台、彩超8台、心电图机14、全自动尿液分析议3台、全自动生化仪6台、全自动血求分析仪1台。
下一步,个旧市将进一步完善医共体药品集中配送方案,建立完善药品遴选、采购、使用等监督管理制度,有效防范各环节的廉政风险,保障药品供应和降低药品费用负担;进一步抓好人事、绩效考核和薪酬分配制度建议,积极探索构建以医共同体为基础的市、乡、村一体化管理新型医疗服务体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在人才培养和引进、设备配置、管理提质、服务提升等方面,全面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逐步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秩序,努力实现从市级强到市域强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