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20240913-210035-717
-
发布机构个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文号
-
发布日期2023-11-09
-
时效性有效
个旧市医共体:“立柱架梁” 织就百姓救命网
个旧市自2019年底启动医共体建设以来,秉承“政府主导、上下联动、基层优先、共同发展”的原则,把医共体建设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和发展机遇,认真履行医改职责,以整合市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促进群众更好享有医疗卫生服务为目标,稳步推进各项工作落实落地。
通过信息“立柱架梁”带动“5十N”中心建设
面对辖区及周边县市经济相对落后的现状,个旧市医共体围绕“乡检查、市诊断、三甲优质医疗资源在线延伸”的模式自筹资金500余万元,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医共体协作信息化支撑平台,提出“三平台、四步走、五维度”信息平台建设实施方案。
构建医共体综合管理平台。通过信息互联互通、完成医共体公共卫生信息及基层患者就诊信息的采集,形成市域内患者唯一ID号为索引的终身健康档案。建立全过程病人跟踪系统,形成以健康为中心的转移接续服务,保证市域内患者看病是一个信息连续的服务。首家打通医博士公卫平台,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监测的健康信息与就诊信息统一,建立全生命周期的健康医防活动,逐步构建了医共体大数据诊疗知识图谱。
构建医共体医疗协作平台。建设了围绕整个医共体成员单位在服务患者的医疗环节中提供的信息化服务平台,即:检验中心平台、影像中心平台、心电中心平台、远程会诊中心平台、电子病历中心平台、慢病管理中心平台。通过对医共体成员单位的检验设备、心电设备及影像设备的全面联网共享,集成到患者电子病历,发挥医共体信息化服务真正深入临床的协作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医共体会诊中心信息化大数据平台。
构建医共体多学科联合会诊平台。包括急诊患者救治服务、多学科会诊、心电网络的高效运行。上转患者在接收科室即可使用医共体信息平台查阅患者在基层医院就医的诊疗信息。急救中心在收治医共体区域内急救患者时,使用医共体信息平台和医共体多学科会诊大数据信息系统,快速查看患者诊疗信息,了解患者健康档案和详细的历次诊疗情况,对患者用药、检查、手术、疾病等信息全面掌握,有利于制定诊疗方案。心电中心利用心电网络平台时时对基层医疗机构进行质量控制,指导下级医疗机构诊疗,实现了应用信息平台保障患者就医快捷、安全,降低患者就医费用。
构建医共体智慧医疗平台。通过个旧市人民医院微信公众号服务平台,构建辐射医共体区域内患者诊疗智慧医疗服务平台,开通了国内先进的智慧医疗服务:疾病搜索挂号就诊、患者分时段预约检查、老年版就医板块、医保手机慢病报销、医共体区域内自助购买院内制剂、刷脸查看检查化验结果、线上提供药品说明书、用药须知推送等智慧就医功能。
通过信息“立柱架梁”,不仅将三甲医院优质医疗资源在线延伸到基层卫生院,还带动全市医共体高效运行,全市年诊疗200余万人次,医共体信息化平台构建患者健康档案共32万余份。2022年远程心电、影像中心接收医共体成员单位心电诊断59000余人次、DR影像诊断17465人次,双向转诊2222人次。2023年上半年,基层医疗机构向牵头医院上传心电诊断13968人次、DR影像诊断1086人次,开展远程会诊23次,让基层患者“不出家门”就可以享受三甲医院诊疗服务。牵头单位的智慧服务平台使用比例达55%,医保线上交易笔数位居云南省第三,智慧程度处于省内领先。
构建“心电一张网”,织就百姓“救命网”
2021年在医共体牵头医院(市人民医院)建成“心电诊断中心”,投资采购网络心电图机、软件、电脑、打印机、身份证读卡器等共16套,配置到市中医医院、11家乡镇卫生院和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免费接入静态网络心电系统,在全市构建了“一张心电网”。建立了全市常规十二导联心电网络、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远程协助分析系统;开通了时时心电诊断报告传输系统、心电危急值报告系统及急诊急救绿色通道,让老百姓在街道、乡镇就能享受三甲医院诊断服务。年上传十二导联心电数据并出具报告59700余次,远程会诊3800余人次,协助基层出具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报告8400余人次。其中,年危急值报告60余人次,均通过绿色通道成功救治。比如,沙甸区52岁的纳大爹突感前胸闷痛、出汗便到鸡街中心卫生院就诊。卫生院上传的心电图经“心电诊断中心”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后及时将病人信息转到胸痛中心,医生一键开通“绿色通道”:一边组织冠脉介入室做好手术准备,一边指导基层卫生院做好救治,通过信息系统“立柱架梁”建立起一条救命“高速路”。病人从入院到成功支架植入,整个过程无缝连接,不到40分钟,胸痛中心从病魔手中夺回了一条生命。“心电一张网”不仅提升全市基层医疗救治水平,还铺就了一张全市“筛查网”。冠心病预防“早诊断、早治疗”深入人心,多数基层医院主动开展筛查,今年上半年,全市筛查出疑似冠心病的人群500余人,这些高危人群在未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之前得到及时治疗和风险管理,大大降低了冠心病患者猝死的发生率。2023年4月,“心电诊断中心”被国家胸痛中心列为“全国心电一张网”首批授权建设单位,其上传数据量均在“全国心电一张网排行版”前列。2023年“心电诊断中心”共申报省科研立项3项,“一张网”拉动了科研、教学及心电诊断技术齐力发展。
以“临床服务五大中心”建设带动新技术发展,综合实力不断提升
近年来,医共体大力推进“临床服务五大中心”建设,先后建成面向乡镇的专家工作站35个,形成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临床服务五大中心”建设新格局,带动开展了“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右半结肠癌并肠梗阻介入结肠肠道支架植入术”、“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术(ERAT)”、“单孔腹腔镜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腹腔镜膀胱全切原位新膀胱术、保留肾单位肾部分切除术”等30余项省级先进技术。通过借力国家级、省级优质医疗资源,着力提升医共体成员机构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及疑难危急重症的医疗救治水平,市域内医疗服务能力得到提升,实现了90%的大病不出市的目标。
通过以上措施,市域服务能力得到提升,市域内就诊率达保持在90%以上;医保基金使用效率得到提升,市域内住院人次占比达83%,医保基金市域内支出率达到90%以上;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服务收入占比达32%。2023年个旧市医共体建设经验荣获第四届中国健康县域大会医共体建设示范奖。医共体牵头医院(个旧市人民医院)荣获“十佳智慧医共体”称号,李勤院长荣获“十佳总院院长”称号并在健康中国医共体行动院长年会上做交流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