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林业信息
  • 索引号
    gjslcj/2025-00003
  • 发布机构
    个旧市林草局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25-04-24
  • 时效性
    有效

创新运用“四步”工作法 忠实守护锡都生态底色

个旧市励精图治,深耕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探索“四步”工作法,坚决扛起保护林草资源的政治责任,以全面推行林长制为重要抓手,有效落实各项工作举措,真正实现了山有人管、林有人护、责有人担,昔日尘土飞扬的百里锡山更加郁郁葱葱,森林“水库”汇聚的涓涓细流滋养着万千锡都儿女的心田,良好的生态环境赋予了这方热土立体气候,造就了丰沛的动植物资源。

举好指挥棒,构建高质量保护体系迈稳“第一步”。一是以“林长制”力促“林长治”。始终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部署推进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工作,建立“市级林长包镇、镇级林长包村、村级林长包山头、护林员包林区”的四级网格化森林管护责任体系,全市各级林长、护林员认真落实分片挂包责任,分别深入各乡镇(街道)、国有林场、重点林区开展巡护6300余次,密切监测非法猎捕和交易情况,并将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工作纳入林长制考核重点。二是创新运用工作机制。深入探索“林长+森林警长+检察院检察长+法院院长”工作协作机制,严厉打击了破坏森林草原资源违法犯罪行为,持续维护林区和谐稳定。

打好组合拳,线上线下结合抓实“第二步”。一是线上联合开展“网盾行动”。加强部门合作,利用计算机网络仔细检查企业网站79条,交易平台网店数据72条,微店数据505条,网络订餐数据860条,严厉打击线上非法出售、购买等活动。二是线下坚决执行“清风行动”。及时组建个旧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执法三大队,对辖区11处自然保护地、林区林场、栖息地等开展日常巡护监测,检查商户场所345家、寄递物流企业82家,查办刑事案件4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名,收缴画眉鸟4只。

织密保障网,保护和救助同步走深“第三步”。一是强化野生动物保护。在全省率先成立的龟类野生动物专项救助站(龟谷隐宿)救助野生陆龟6种177只,康复饲养5种78只,放归1种2只。红河州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站(宝华公园)收容救护野生动物26种136只,康复饲养11种33只,放归5种47只。在个旧发现褐翅燕鸥刷新云南省的新纪录,野生猕猴、小灵猫等十余种珍稀野生动物得到有效保护,国家重点野生动物受保护率达96.7%。二是强化野生植物保护。对全市196株古树名木进行挂牌保护,在董棕自然保护区组织开展珍稀植物圈地保护与人工扩繁和回归,共计完成人工繁育和回归董棕500株、滇南苏铁400株。水晶兰、红河苏铁、多歧苏铁等珍稀或近危物种在境内得到有效保护,种群规模数量不断发展壮大,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不断加强,“数字林草”建设步伐不断加快,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的网格化、信息化工作进一步完善,国家重点野生植物受保护率达95.8%。

共绘同心圆,多途径开展宣传做强“第四步”。一是多样化组织活动普及宣传。近年来个旧的生态环境不断改善,越来越多的省内外人员到个旧定居生活,同时也吸引了不少珍惜鸟类来觅食和越冬。我市大力普及宣传,组织野生动植物宣传保护活动70余次、发放资料7000余张、环保袋2000余份、图册1000余份。特别策划组织了大型活动《“灵·韵”—守护飞羽鸟类主题摄影展》和《2024第六届个旧超级越野跑》,开展活动与宣传保护同步,参与人数达上万人,营造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真正将保护野生动植物理念做到了深入人心。二是借势各级媒体平台加大宣传。不少具有影响力的媒体争相报道我市的野生动植物保护案例。新华社对《哈尔滨野生凹甲陆龟跨越4000公里到红河个旧实施救治,并“落户”于此》进行报道,凤凰卫视讲述《红河州陆生龟类野生动物专项救助站的救助事迹》,云南微信公众平台对《在个旧乃至云南首次发现生活于沿海的褐翅燕鸥》进行报道等。三是无条件支持开展长臂猿信息调查取样。在我市的全力配合下,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项目组成功对宝华公园内的11只白颊长臂猿和2只白眉长臂猿的生物信息、物种种源等信息进行了详细调查采集,这不仅肯定了我市对长臂猿的宣传与保护工作,更是为我国北白颊长臂猿和白掌长臂猿的人工繁育、野化放归以及抢救性保护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