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与农业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关系,准确、及时有效的气象信息能为农业部门及广大老百姓安排农事生产活动,提供可靠依据。一段时间以来,由省农业厅与气象厅联合发文开展的气象信息进村入户工作在我市已取得一定成效,其不离不弃,相向而行,目的性很强的工作状态,,为三农的技术进步做出了积极的尝试和重要贡献。
联合开展特色农业气象观测网建设。2017年,市农业局建设3个不同海拔点(高、中、低)的小区气象观测点,收集温度、湿度、霜期、降雨、日照等数据,为鲁沙梨、春晚桃、苹果等个旧特有的水果产业发展提供气象数据支撑,其中高海拔小区气象点设在大屯镇麒麟山苹果种植基地,海拔2300米以上;中海拔小区气象点设在鸡街镇毕业红村委会加级寨春晚桃种植基地,海拔2000米;低海拔小区气象点设在鸡街镇毕业红村委会加级寨鲁沙梨种植基地,海拔1800米。一年内3个站点均建设完成,为周边200户16000亩果园提供气象服务。项目投入使用后对项目区每个海拔层次土壤及白云水库水源进行测定分析;对鲁沙梨、春晚桃、苹果的生长提供气象预测,其数据双方共享,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发展特色优质水果向标准化方向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同年,气象局也重点围绕个旧市红河流域特色农业柠檬产业,做好为农服务工作,在个旧市蔓耗镇黄草坝村委会红河禾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番枯柠檬基地建设了一套9要素农田小气候自动站,现已完成观测设备的安装、调试,目前已正式投入使用,采集到的数据入库到地面气象观测监控管理平台,可通过互联网查询,实现柠檬小气候自动站数据并与农业局共享。
联合开展农业气象大数据建设。为减轻不利气象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提升农业防灾减灾能力,2016年个旧市农业局与个旧市气象局签订合作协议,深化两部门合作,进一步加强农业和气象部门在应对重大农业气象灾害、农业生物灾害中的工作协同性,提高灾害应急处置能力。一是由农业局向气象局提供各乡镇种植结构、和地理信息,并提供全市240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名单,将193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剔除的47个为养殖户)建立“直通式”服务档案,加入云南省一建式信息发布系统,开展“直通式”服务,实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出户就能接收到气象预报预警信息。二是由个旧市农业局为气象局提供了柠檬、水稻、玉米、烤烟、葡萄、苹果、鲁沙梨的物候期及各个生长发育期的农事活动,气象局通过调查法、群众经验法和农业气候相似分析法相结合进行分析,订正建立个旧地区柠檬、水稻、玉米、烤烟、葡萄、苹果、鲁沙梨等作物的农业气象指标。三是个旧市农业局提供全市玉米种植分布情况、2016年种植面积及产量、农业气象灾情等情况,由气象局结合全市各乡镇种植结构和气候特点,制作了《红河个旧市玉米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和干旱灾害风险区划》。
联合开展为农服务产品制作。根据农业生产需求和灾害性天气发生情况,农业局和气象局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田间调查、风险分析、灾情评估、联合发布为农服务产品和长、中、短期会商等工作。在主要农作物耕、种、管、收等关键农时季节和冬春季节低温冷害、倒春寒、暴雨洪涝、冰雹大风、秋季连阴雨等农业气象灾害发生前,两部门开展联合田间调查和联合部门会商,必要时联合向社会发布农业气象灾害预警,在灾害发生时,由各行业主管部门牵头组织相关专家开展灾害调查评估、风险分析。
根据当地农业生产特色,制作有针对性的服务产品,农业局提供全市主要作物播种、苗情、土壤墒情、长势、收获进度、农业灾害及病虫害等信息;个旧市气象局提供全市农业气象预报,农业气象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及年度、月及周气候趋势预测等信息,共同制作《春播春耕气象服务专报》、《秋收秋种气象服务专报》、《农业气象月报》、《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评估》、《农用天气预报》、《烤烟气象服务专报》等为农服务产品,共同做好基础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创新工作机制。首先是共享多媒体发布渠道。气象预报预警信息“落户”在“12316”云农平台、“益农信息网”及“个旧市农业信息网”上,目前,市农业局已经在“个旧市农业信息网”上开设“农业气象”窗口,将个旧市气象局制作的各类气象预报预警信息上传,为农业技术专家和农户了解气象信息提供便利。气象局链接也分别发布在“12316”云农平台、“益农信息网”上,进行有效互动,通过互相共享电子显示屏,发布农业气象服务和气象监测预报预警信息。增加村级气象信息员和农业信息员为“直通式”服务对象,提供针对性服务。二是将气象服务真正做到进村入户,通过个旧市农业局“三农通”信息平台,可将及时有效的气象信息以短信方式发送到全市5万多农村移动用户的手机上,对农户及时防灾减灾起到积极作用。三是开展“指尖上的服务”。市气象局2016年开通“个旧气象”微信公众号,充分利用微信即时性、便捷性、自主性、互动性的特点,为公众提供方便快捷、图文并茂的气象服务信息、气象科普知识、气象预报预警信息、最新气象资讯及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等。实现了普通农户不出门、不使用电脑即可获取农业气象信息服务。四是共建气象信息服务站和共享气象信息员。2016年市气象局在各乡镇的农技推广中心建设了“五有”气象信息服务站,将农技推广中心技术员设为气象信息服务站站长,将农业信息员与气象信息员整合,打造成农业气象信息发布、传播、服务和农业气象灾害调查反馈的乡、村信息节点。
为保证双方合作的有效开展和质量,市农业局与市气象局每年至少要联合开展1次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业务培训,培训对象为乡镇农业信息员和气象灾害防御分管领导、乡镇气象协理员、村级信息员,旨在提高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能力。与此同时,两局还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服务倾斜,大力推广“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气象”微信公众号,扩大信息传播的覆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