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农业发展
  • 索引号
    20241008-222452-881
  • 发布机构
    个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18-12-18
  • 时效性
    有效

玉米优良新品种与高产栽培新技术介绍(三)

  红育2号:由育种结构推荐,今年从滇西引入,是在滇西与珍禾1号同区域种植品种中综合表现较突出的新品种,在洱源县曾创下900千克纪录。今年在我市风筝山、樊家庄及全市各乡镇都有试种试验点,综合性状表现:品种株型半紧凑型,苗期矮健,株高2.2-2.5米,穗位高1.10米左右,籽粒金黄色硬粒型,总叶片数18-19片,穗位叶为倒7叶;抗穗腐病,抗倒伏倒折,耐瘠性强,耐密植,在海拔2030米以下区域表现稳定,综合熟相好,全生育期在风筝山164天,在樊家庄132天,与珍禾1号基本一致,小区亩实产分别达到 758.4千克,适应我市600-2000米以下区域种植。

  种植规格:肥地80×35-40㎝,瘦地70×35-40㎝。 

  施肥要领:1、亩用普钙50千克、氯化钾12-15千克、尿素15-20千克、硼砂1千克、硫酸锌2千克作一次性塘底肥(注意:播种时种子与塘底肥之间保持8-10㎝安全距离),2、展开叶达到9-10片时,选土壤潮湿机会,亩用尿素20千克作追肥(施肥后及时盖土)能收到最佳用肥效果。 

  其他品种:除上述品种外,近年在新品种筛选圃中综合表现较好的还有京滇815、帮玉10号等,在风筝山和樊家庄试验点综合表现情况较好,在1600米以下区域可以扩大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