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乡村振兴
  • 索引号
    20240913-195025-666
  • 发布机构
    个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17-06-20
  • 时效性
    有效

大寨子村展现新风貌

  市民政局按照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的要求,一方面大力帮助挂钩帮扶村建设农村基础设施等项目,另一方面则依靠和发动群众修订完善村规民约,革除陈规陋习,转变群众落后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着力解决部分贫困群众“精神扶贫”问题,全面激发贫困群众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
  ●通讯员 闵 政
  结对帮扶实现全覆盖
  2015年,保和乡斐贾村委会大寨子村小组被列为市民政局“挂包帮”定点帮扶村。该村小组有村民42户共165人,是一个彝族聚居村。
  因当地严重缺水,人畜饮水均来自地窖,为此,村民多以种植包谷,养殖猪、鸡作为主要经济来源。每逢野生菌上市时节,村民们会上山采拾野生菌售卖给前来收购的商贩,以此贴补家用,因此全村大部分村民收入普遍较低。针对这一情况,市民政局采取“一帮一”等形式,确保该村小组的35户贫困户都有干部职工结对帮扶,实现了帮扶工作的全覆盖。
  经过前期帮扶,2016年1月和3月,市民政局先后组织干部职工68人次深入该村小组调查核实贫困户的经济收入情况,将已实现基本脱贫的5户村民分别形成脱贫意见报保和乡进行审定,并经相关部门验收,使该村小组贫困户从32户下降到27户。根据帮扶实际情况和贫困户变化情况,市民政局适时调整完善帮扶办法及措施,确保挂钩帮扶工作见实效。
  完善基础设施促发展
  自2015年下半年开始帮扶大寨子村小组起,市民政局首先筹资7万余元,为其安装了22盏太阳能路灯,解决了该村小组长期无路灯,村民夜间出行不便的问题。随后,该局又协调水泥150吨并筹资11.2万元,帮助该村小组硬化村内主干道1.8公里。
  2016年上半年,市民政局筹资11万元,另加保和乡出资的2万元,为该村小组修建了长3公里、宽3米的机耕路,让村民在进行农用物资运送、农作物收割等生产活动时更加便利,极大提高了村民们的耕种效率。2016年下半年,该局再筹资5万余元,为该村小组建盖公厕、花台并购买了垃圾桶等公共设施,使村内环境卫生焕然一新。随后,该局又拨款8.6万元补助大寨子村小组建盖村内活动场所,让村民们在进行议事、娱乐和婚丧嫁娶时有了固定场所。
  此外,市民政局还动员全局干部职工捐资4万余元为村民们购买化肥、农药等,鼓励他们试种新作物,发展生产增加收入。
  制定村规民约助力脱贫
  在出资改善大寨子基础设施的同时,市民政局还组织人员到村小组,与村组干部商量并组织召开村民小组会议,一起重点围绕公共事务管理的基本规则和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以及群众普遍反映的小偷小摸田间农作物、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不讲社会公德、不守传统孝道、不知礼义廉耻等社会问题对村规民约进行了修订完善,并把一些得到群众认同的小政策、土办法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其中。
  由于在修订完善村规民约中以最朴实、最简单的话语将群众反映最多、最集中的意见进行了表述,因此新的村规民约获得了全体村民的认可并自觉遵守。如今的大寨子村小组,道路干净整洁,垃圾统一堆放和回收,在村小组的组织下,村民们还轮流分工负责村内道路及公共设施的卫生保洁和管理。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村容村貌的焕然一新,村民们的思想意识也在逐渐提高,如在路灯、垃圾桶等公共设施损坏时,有人会主动联系相关人员来修理更换,大家聚在一起时也常常探讨一些发展经济的办法、措施。与过去相比,全村的生产、生活面貌都有了全新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