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20240913-195002-044
-
发布机构个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文号
-
发布日期2018-01-30
-
时效性有效
个旧“五个精准”力推脱贫攻坚
2017年,我市积极探索、创新扶贫工作方式,变“大水漫灌”式扶贫为“精准滴灌”式帮扶,通过层层传导、逐级压实,综合运用“五个精准”,多措并举,坚决打好2017年脱贫攻坚战,实现了3个贫困村脱贫出列,730户2903人贫困人口脱贫退出。
突出对象精准 开展贫困对象动态管理
我市严格按照贫情分析、实地调查、信息复核、拟定方案、公开评议、逐级审定的工作程序,精准把握识别标准,开展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坚决做到应纳尽纳,应退尽退。明确工作方案后,我市及时举办动员培训9场,印发工作手册,抽调人员组成工作队,同时成立85人的信息管理工作专班负责信息核查比对工作,拟新识别纳入4户12人,无因错误剔除拟识再纳入情况,返贫11户33人,对重点帮扶对象进行标识,制定帮扶计划及措施10808条,录入云南省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核实认定2017年退出贫困村、脱贫人口。
突出项目精准 抓好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我市以建档立卡贫困乡、贫困村、贫困人口为重点,扎实推进贾沙乡、卡房镇、保和乡、蔓耗镇4个南部山区17个贫困村整村推进项目建设,项目总投资8210.6万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7项,文化教育卫生建设4项,生态环境能源建设项目6项,产业发展项目2项。
突出安置精准 加快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
我市积极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城镇化安置工作。计划用大屯片区公租房安置244户1000人,第一批入住119户513人;2016年易地扶贫搬迁3个集中安置点已竣工,搬迁总人口168户750人。2017年贾沙乡尼格村安置点计划搬迁182人,项目已开工建设。
突出政策精准 大力推进帮扶措施到村到户
我市大力推进产业扶贫及转移就业。上联市场,成立“精准扶贫个旧市同富经销服务站”,包销贫困户农产品,用于全市干部职工工会节日慰问;下联贫困群众,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通过龙头企业云河药业公司扶持贫困户发展中草药种植,计划发展770亩药材种植基地,已建立140多亩马蹄香、半夏等药材育苗基地,已落实种植250亩黄草乌、半夏、砂仁等药材种植基地地块和200亩马蹄香、黄精、桔梗种植基地地块。全市贫困户参加11个专业合作社,金融扶持贫困户入股合作社3000万元。大力推进“菜单式”产业扶贫,安排财政扶贫资金1300余万元(每人0.28万元),发展贫困人口冬早蔬菜、烤烟、甘蔗等经济林果、经济作物种植8567亩;发展生猪养殖7351头;发展土鸡、鸭、鹅等养殖6670羽;发展肉牛、山羊养殖2565头(只)。全市各部门积极开展转移就业宣传,农村劳动力培训23854人次,重点培训建档立卡贫困户999人;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1029人。落实健康扶贫政策,每月定时转运病人到定点医院救治,村卫生室已全部达标,饮用水合格率不断提高。基本医疗和社会养老有保障,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参加医疗保险及大病保险,其中符合参保条件的未脱贫人口6206人、已脱贫人口4485人已全部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缴费。扎实推进教育扶贫,贫困户辍学学生已实现“清零”。重新制定的精准帮扶措施逐级审核,完善后的明白卡重新制作上墙。持续加强系统数据清洗工作,完善一户一档台账。
突出宣传精准 周密安排帮扶培训、访谈
我市锁定贫困对象后,印发了帮扶工作调整方案,及时将新识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和返贫户纳入帮扶范围,举行帮扶干部脱贫攻坚知识闭卷考试和誓师大会,全市帮扶干部、驻村扶贫工作队员2000余人参加了考试及誓师活动,充分动员全市各级各部门力量,压实挂包干部帮扶责任,营造了脱贫攻坚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脱贫攻坚系列决策部署,宣传好脱贫攻坚政策,普及脱贫攻坚知识,与个旧电视台联合开设脱贫攻坚电视访谈栏目,对我市乡镇党委书记进行访谈,以达到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的目的,有效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向纵深发展,形成脱贫攻坚“一盘棋”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