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2016年度
  • 索引号
    20240913-204248-944
  • 发布机构
    个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17-08-04
  • 时效性
    有效

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016年度部门决算

   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016年度部门决算

       

  第一部分 市农技中心概况 

  一、主要职能………………………………………第2页 

  二、部门基本情况…………………………………第3页 

    

  第二部分 2016年度部门决算表 

  一、收入支出决算总表………………………………第4页 

  二、收入决算表………………………………第4页 

  三、支出决算表………………………………第4页 

  四、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总表………………………………第4页 

  五、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第4页 

  六、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决算表…………………第4页 

  七、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第4页 

  八、财政专户管理资金收入支出决算表…………………第4页 

  九、“三公”经费、行政参公单位机关运行经费情况表……第4页 

    

  第三部门 2016年度部门决算情况说明 

  一、收入决算情况说明………………………………第4页 

  二、支出决算情况说明………………………………第4页 

  三、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情况说明………………第18页 

  四、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决算情况说明……第19页 

  五、其他重要事项及相关口径情况说明………………………第20页 

  第四部分  名词解释 

  第一部分 市农技中心概况 

  一、主要职能 

  (一)主要职能 

  参照政府批准的“三定”方案。开展种植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培训、咨询服务等农技推广活动,主要是通过引进新品种新技术进行试验示范后总结出适宜当地的科学的生产种植技术并向农民予以推广,开展多渠道、深层次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意识,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及时为农业、农村工作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二)2016年度重点工作任务介绍 

  2016年农技中心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农业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相关业务部门的支持、配合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省、州、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项目建设为平台,积极开展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圆满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1、组织实施系列科技增粮项目 

  1)在个旧市卡房镇、贾沙乡和老厂镇开展了马铃薯高产创建工作,示范面积22744亩,涉及3个乡镇8个村委会、28个村小组、农户1696户。示范区加权平均亩产2145.48公斤,较示范区前三年平均亩产增产162.15公斤,增幅8.18%。 

  2)在个旧市沙甸区、鸡街镇开展玉米高产创建暨现代农业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工作,面积11695.9亩,涉及5个村委会18个村小组1400户农户,总产达569.62万公斤,总产值1139.24万元,实现总增产41.89万公斤,增加产值83.78万元。 

  3)在全市开展粮食作物间套种技术推广工作,完成核心示范40453亩,辐射带动我市粮粮、粮菜、粮果、粮烟等间套种技术推广250282亩,涉及全市8个乡镇71个村委会38370余农户。核心示范区亩,平均亩增粮107.60公斤、亩增产值227.58元,总增粮435.28万公斤、总增产值920.63万元。辐射带动区平均亩增粮59.91公斤、亩增产值183.87元,总增粮1481.44万公斤、总增产值4601.99万元。 

  2、积极开展各项试验、示范及推广工作 

  2016年完成测土配肥施肥项目、农业综合开发科技示范项目、水稻精确定量栽培试验示范、马铃薯水肥一体化示范项目;积极做好水果新品种引进及技术指导工作;完成农业新技术、新品种试验32组;积极做好技物配套、咨询服务工作;积极参与“红河谷绿色生态高新产业园区”的建设,做好柠檬种植示范点的技术指导;积极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等工作。 

  3、积极开展农业科技培训 结合项目实施全年共出动车辆1030余次,科技人员3200余人次,2016年累计开展技术培训班51期,培训人次3640人次。科技人员下乡田间生产指导882场次10276人次,发放技术资料2.81万余份;技术咨询服务2万余人次。为加速农业科技的推广普及,提高农民素质,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和促进社会稳定,做出了自己积极的贡献。 

  二、部门基本情况 

  (一)部门决算单位构成 

  (一)部门决算单位性质 

  纳入2016年部门决算编报的单位属事业单位 

  (二)部门人员和车辆的编制及实有情况  

  部门编制数25人,实有人员23人,全部是事业编制;在职在编实有事业人员23人。 

  离退休人员18人,其中:离休0人,退休18人。 

  实有车辆编制2辆,在编实有车辆2辆。 

  第二部分2016年度部门决算表 

  (详见附件) 

    

  第三部门  2016年度部门决算情况说明 

  一、收入决算情况说明 

  2016年个旧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决算总收入3,781,900.00元,全部为财政拨款收入。与上年对比减少1,968,100.00元(上年决算数收入为5,750,000.00元),减少34.22%,减少的主要因素是:今年项目数量及经费减少,另外,业务经费减少一半,因而使决算数比上年大幅减少。 

  二、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部门决算总支出4,444,600.00元,其中:基本支出3,777,400.00元,占总支出的84.98%;项目支出667,200.00万元,占总支出的17.66%。基本支出增加的原因是:(1)调整工资标准和提高补贴,补发了2016年7月至2016年12月的工资和补贴。(2)有1人职称晋升变动、新进人员1人,增加了基本支出。 

  项目支出减少的原因是:项目数量及经费减少 业务经费减少一半。 

  (一)基本支出情况 

  2016年用于保障机构正常运转的日常支出3,777,400.00元。与上年对比增加333,700.00元(上年为3,443,700.00元), 其中:基本工资,津贴补贴等人员经费支出占基本支出的58%;办公经费、印刷费、水电费、汽燃费、办公设备购置等日常公用经费占基本支出的4.73%。 

  人员经费增加的原因是:(1)调整工资标准和提高补贴,补发了2016年7月至2016年12月的工资和补贴。(2)有1人职称晋升变动,新进人员1人,增加了基本支出。 

  日常公用经费增加的原因是:工会经费年初预算增加(有新进人员);果园人员的供养;设施陈旧维修费增加。 

  (二)项目支出情况。 

  2016年用于保障机构为完成特定的事业发展目标,专项业务工作的经费支出667,200.00元。与上年对比减少242,700.00元(上年为909,900.00元), 项目支出减少的原因是:项目数量及经费减少 业务经费减少一半。 

  具体项目开支及开展工作情况: 

  1、开支情况 

  项目支出667,200.00元,其中商品和服务支出:办公费16,600.00元;水费500.00元;电费200.00元;邮电费3,400.00元;差旅费,95,800.00元;维修费,2,800.00,元;租赁费(农机租用)11,900.00元;培训费2,100.00元;公务接待费14,400.00元;专用材料226,300.00元;劳务费164,300.00元;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65,300.00元;生产补贴,37,600.00元;其他资本性支出26,000.00元。 

  2、开展工作情况 

  1)积极开展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为我市农业技术推广做好前期技术储备 

  ①实施水稻、玉米、马铃薯、蔬菜试验32组,其中,测土配方施肥校正试验3组,化肥零增长试验3组,云天化肥料试验2组,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试验1组,马铃薯新品种种植筛选试验1组,马铃薯合作88不同地区种薯种植筛选试验1组,CIP80个品种试验1组,玉米新品种(材料)及不同品种类型播种密度试验1组,体系内玉米品种展示1组、玉米新品种筛选观察试验1组、鲜食玉米试种展示试验1组,玉米灵芝素应用试验1组,云天化玉米复混肥试验1组,玉米斑病、穗腐病防治新农药试验和矮壮素应用试验1组,马铃薯示范样板同田对比肥效试验10组,豇豆、菜豆、茄果类蔬菜50个品种试验3组。 

  ②引进新品种,打造特色水果产业 

  做好水果新品种引进及技术指导工作,积极组织协调种植户引进苹果新品种4个(麒麟山)、樱桃8个(对门山)、草莓6个(尼格、普洒河)、葡萄8个进行试种,不断丰富我市水果种质资源。同时,关注并服务好草莓、蓝莓、樱桃等特色浆果及鲁沙梨、红桃等特色水果观光农业的发展,从打造两山(阴山、阳山)体验式观光农业为着眼点,中心积极调配人员充实站室技术力量,在摸清全市水果种植情况的基础上,深入水果种植区,发挥技术优势,开展技术咨询、指导服务,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扶持发展。 

  2)积极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工作 

  2016年,中心全体技术人员深入一线,结合项目实施,充分发挥技术优势,通过授课、会议、现场培训、咨询服务、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并通过个旧农业信息网、个旧三农、个旧时讯、个旧电视台等媒体,进行农业综合信息及农业实用技术传播,为我市先进农业技术的传播、现代农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全年共出动车辆1030余次,科技人员3200余人次,至2016年11月30日累计开展技术培训班51期,培训人次3640人次,其中,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培训10期,培训人次1260人次;粮食作物栽培技术培训17期,培训人次1199人次;马铃薯栽培技术培训7期,培训人次590人次;水果栽培技术培训17期,培训人次591人次;科技人员下乡田间生产指导882场次10276人次,发放技术资料2.81万余份;技术咨询服务2万余人次。 

  3)积极参与“红河谷绿色生态高新产业园区”(红河谷热区经济开发带)的建设 

  红河谷绿色生态高新产业园的建设是我市参与州红河谷热区经济开发带的重要内容,农技中心将其列为单位工作的重点,加强了人员配置,共有11名专技人员技术服务于该项目。 

  ① 做好柠檬种植示范点的技术指导 

  我市柠檬现已初步建成品种展示园、丰产栽培技术示范园、无毒种苗繁育园。丰产栽培技术示范园以蔓耗镇黄草坝乌龟山为重点,制定了《乌龟山柠檬丰产示范园创建技术方案》,建立了完整的柠檬栽培台账记录,整个乌龟山已定植柠檬500亩,其中今年新植230亩,2014年所种植的柠檬已挂果,产量达8吨,经测产最高单株产量达40公斤,平均单果重为120克。品种展示园以蔓耗镇黄草坝翻枯为主,园区总面积为500亩,目前已种植完毕。建设采穗圃3亩,计划年出圃穗条1000多公斤,以满足今后优质柠檬苗的繁育。无毒种苗繁育园以卡房为中心,建设钢架大棚10亩,网棚3亩,已建种苗繁育温室6亩,嫁接21万株苗,明年可出圃优质脱毒柠檬苗15万株左右。 

  “三园”建设外,蔓耗、卡房、保和、贾沙四个乡镇已有农户零星种植。据统计,今年新种植柠檬1000多亩,全市柠檬种植面积达2000亩,具体分布为:蔓耗镇1100亩(乌龟山柠檬基地500亩、翻枯柠檬基地550亩、绿水河50亩)、卡房镇600亩(独江波柠檬基地)、贾沙乡296亩(阿邦柠檬基地)、保和乡4亩(老新寨柠檬基地)。其中已初步投产300多亩,产量约为10吨,以老新寨、乌龟山、阿邦、独江波为主。 

  中心技术人员积极配合项目工作,参与柠檬技术团队,每位技术人员对应负责相应的柠檬园区建设,针对不同的片区制定相应的技术方案,进行技术指导。中心从今年1月份在乌龟山和保和乡老新寨地块开始进行柠檬生物学特性调查,截至目前,已进行调查20次,收集、整理相关资料280份,这项工作将作为了解柠檬在红河谷区域生长的生物学特性的基本工作继续开展下去。此类信息制度的建立和健全,对进一步细化责任分工、掌握工作动态、加强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丰富红河谷区蔬菜品种种植,引导谷区冬季蔬菜品种结构调整,加大红河谷热区冬季蔬菜产业发展力度。一是9月在阿邦村引进11个豇豆品种和13个菜豆品种进行试验及示范种植;11月又进行番茄、辣椒、茄子、黄瓜等茄果类蔬菜20多个品种试验的育苗工作,12月下旬完成定植,进行试验及示范种植。二是带领种植企业及技术人员到河口考察热区蔬菜(佛手瓜)种植,引入越南佛手瓜品种,并以当地品种为对照开展适应性种植观察试验。 

  4)组织实施系列科技增粮项目 

  根据《云南省农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云农财〔2016〕8号)、《云南省省对下转移支付资金基层项目库管理暂行办法》(云财预〔2015〕428号)和《个旧市2016年省农业生产发展专项—粮食生产建设项目征集指南》的文件精神,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粮食作物高产创建及间套种技术推广工作。2016年共承担科技增粮项目3个,已通过市级专家组测产验收。  

  ① 省级冬马铃薯高产创建及标准化生产示范 

  项目整合了高产创建项目及标准化千亩连片示范样板建设项目,在个旧市卡房镇大黑山、火把冲、卡房、头道水村委会和贾沙乡围墙、白云、普洒河村委会及老厂镇对门山村委会建设了冬马铃薯百亩核心区、千亩展示片、万亩高产创建及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各2个,示范品种“合作88”,示范面积22744亩,涉及3个乡镇8个村委会、28个村小组、农户1696户。其中: 

  片区一(大黑山片):在卡房镇大黑山、火把冲、卡房村委会建设了冬马铃薯百亩核心区、千亩展示片、万亩高产创建及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各1个,示范品种“合作88”,示范面积11468亩,涉及3个村委会、10个村小组、农户711户。其中百亩核心区在大黑山村委会塘子边村小组实施,面积103亩、涉及农户2户;千亩展示片在大黑山村委会塘子边村小组实施,面积1013亩、涉及农户79户。 

  片区二(石洞坝片):在贾沙乡围墙、白云、普洒河村委会和卡房镇头道水村委会及老厂镇对门山村委会建设了冬马铃薯百亩核心区、千亩展示片、万亩高产创建及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各1个,示范品种“合作88”,示范面积11276亩,涉及3个乡镇5个村委会、18个村小组、农户985户。其中百亩核心区、千亩展示片在贾沙乡围墙村委会石洞坝村小组实施,百亩核心区面积114亩、涉及农户29户;千亩展示片面积1038亩、涉及农户71户。 

  经市乡农技人员、种植户及市财政、统计等相关人员田间实测产量,示范区22744亩加权平均亩产2145.48公斤,较示范区前三年平均亩产(2013年2004.48公斤、2014年1903.79公斤、2015年2041.70公斤)1983.32公斤增产162.15公斤,增幅8.18%;较非示范区平均亩产1601.10公斤增产544.38公斤,增34%;带动全市25070亩冬马铃薯平均亩产达2094.97公斤,较前三年平均亩产(2013年1738.3公斤/亩、2014年1686.7公斤/亩、2015年1995.56公斤/亩)1806.9公斤增产288.07公斤,增幅15.94%。 

  实施新技术新品种试验6组,其中马铃薯新品种种植筛选试验1组、马铃薯合作88不同种源地种植筛选试验1组、CIP80个品种试验1组、马铃薯化肥零增长试验3组。引入马铃薯新品种云薯902、云薯304、云薯305、威芋5号在卡房镇的农业技术服务中心试验田、大黑山的王贵昌农户、风筝山的黄光兴农户及陈为民农户、贾沙乡石洞坝的谭代德和王贵福农户进行了示范推广种植,通过测产:云薯902亩产达3370.47公斤,云薯304亩产达2033.77公斤,云薯305亩产达4055.87公斤,威芋5号亩产达1756.5公斤。通过新品种示范展示,许多农户对云薯902表现出较大的兴趣,希望能在来年种植,我们也将加大对云薯902的推广力度。 

  ②  玉米高产创建暨现代农业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建设 

  在个旧市沙甸区冲坡哨乡建立百亩核心区320亩,涉及农户151户,其中:“云瑞668”100亩,“云瑞7号”220亩,在个旧市鸡街镇甸尾村委会甸中小组建立“云瑞7号”、 “红单6号”千亩展示区1012亩,涉及农户268户。在个旧市鸡街镇他秃村委会、莫舍白村委会、邦干村委会建立“云瑞7号”、“云瑞88”、“路单12号”、“红单6号”、“珍禾1号”万亩示范区10363.9亩,涉及农户981户,4159人。其中:他秃村委会4710.7亩,莫舍白村委会3164.3亩,邦干村委会2488.9亩。 

  设置新品种展示一组,品种35个,每个0.5亩,示范面积17.5亩;设置新品种筛选试验一组,品种38个,每个0.1亩,试验面积3.8亩;设置鲜食玉米新品种展示一组,品种16个,每个0.2亩,示范面积3.2亩。 

  经市乡农技人员、种植户及市财政、统计等相关人员田间实测产量,百亩核心区平均亩产555.3公斤,千亩展示区平均亩产517.9公斤,万亩示范区平均亩产481.9公斤,项目区加权平均亩产487.02公斤,比非示范区平均产量451.2公斤,增产35.82公斤,增幅7.9%。按每公斤玉米2元市场价计算,11695.9亩总产达569.62万公斤,总产值1139.24万元,实现总增产41.89万公斤,增加产值83.78万元,涉及5个村委会18个村小组1400户农户,户均增收598.4元,经济效益显著,促进了我市农业增产增收。 

  通过品种展示,产量、抗病性等综合性状优于对照的有17个品种,尤以宣黄单5号最为突出,拟扩大示范。北部展示40个,以当地大面积推广品种云瑞4号为对,综合性状优于对照的有14个品种,其中宣黄单8号、云瑞668、云瑞7号、珍禾1号表现突出,可进行大面向推广。 

  ③ 粮食作物间套种技术推广 

  项目实施按照市、乡、村要层层举办样板和“核心示范、辐射带动”的要求,在全市开展了粮食作物间套种技术推广。 

  核心示范区:马铃薯套种玉米、玉米间种瓜类、经济林果套种粮食、玉米间种豆类等四种模式核心示范区40453亩,其中,玉米间种瓜类14241亩,马铃薯套玉米15104亩,经济林果套种粮食9122亩,玉米间种豆类1986亩。涉及8个乡镇、20个村委会、5020余农户。 

  项目实施效益:辐射带动:通过核心示范区的建设,加大宣传培训力度,辐射带动我市粮粮、粮菜、粮果等间套种技术推广250282亩,涉及全市8个乡镇71个村委会38370余农户。 

  核心示范:核心示范区40453亩,平均亩增粮107.60公斤、亩增产值227.58元,总增粮435.28万公斤、总增产值920.63万元。 

  通过核心区建设及宣传培训,带动我市粮粮、粮菜、粮果、粮烟等间套种推广250282亩,平均亩增粮59.91公斤、亩增产值183.87元,总增粮1481.44万公斤、总增产值4601.99万元。 

  4)其他业务工作 

  ①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试验示范 

  2015试验示范的基础上,把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作为水稻增产增收的主要技术措施,加大推广力度,进一步提高单产,增加总产,促进水稻生产的高产、优质、节本增效。 

  2016年个旧市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示范推广共计完成20468.5亩,其中大面积示范推广共计完成20366亩,大屯镇完成推广9372亩,鸡街镇完成推广10994亩,示范品种为常规优质稻云恢290、滇屯502,杂交稻明两优527、Y两优900及其他品种;百亩核心示范区在鸡街镇龙潭村委会上云龙村小组实施,实施面积102.5亩,示范品种为滇屯502。经田间测产,百亩核心区平均亩产581.3公斤,达到目标产量,核心区总产59583.3公斤,总产值23.8万元,较周边农户同品种常规种植亩产512.1公斤增产69.2公斤,每亩增加产值276.8元,增幅达13.5%。2.0366万亩大面积示范平均亩产量598.74公斤、产值2169.93元,实现总产12193.90吨、总产值4419.27万元,其中大屯镇9372亩总产量为5596.0吨,产值为2133.61万元;鸡街镇10994亩总产量为6597.9吨,产值为2285.66万元。 

  ②  优质稻基地建设农业科技示范推广 

  在鸡街龙潭村委会建成1869.08亩以“滇屯502”、 “红优系列”、 “宜香系列”等优质稻为主的高产栽培示范区,其中包含100亩优质稻核心示范样板,品种为滇屯502。在项目区内设置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试验1组。通过对项目区进行科学合理的产量分析,项目区1869.08亩产量加权平均为亩产538.74公斤,较上年项目区平均亩产495公斤增产43.74公斤、增幅8.84%,以4.1元/公斤计,亩产值2208.83元,亩增产值179.33元,1869.08亩共增产量8.18万公斤、增产值33.52万元。  

  ③  马铃薯机械化、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种植示范项目 

  个旧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016年,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在大屯镇戴家庄村委会阿所寨村小组实施了97.5亩马铃薯机械化、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种植示范。示范品种为丽薯6号,并在示范区设置1.5亩的丽薯6号、云薯506、云薯401三个品种(每个品种330)的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高产栽培试验。 

  项目实施效果:通过对示范区随机取点测产4个点,平均单产2072.8/667,比传统沟灌种植区平均单产1743.3/667,增产329.5/667,商品薯率84.2%,按市场综合价1.6元/计算,平均667增加产值527.2元,增产效果明显;节约播种、施肥、灌水、打药、除草、收获等工时费1470元/667,扣除滴灌设施投资428元/667,每667净增效益1569.2元。 

  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可减少水分的下渗和蒸发,提高水分利用率,每667节水100方以上。 

  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施肥简便、供肥及时、作物易于吸收、提高肥料利用率,与传统施肥技术节省化肥20%左右。 

  ④  持续深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项目 

  a田间试验:安排田间试验10组(玉米校正试验2组、马铃薯校正试验1组、马铃薯化肥零增长试验3组、云天化复合肥在水稻玉米上试验示范各1组、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试验1组、柠檬肥效试验1组)、马铃薯同田对比试验10组。 

  b农户施肥情况长期定位监测:在往年基础上继续做好24个土壤长期定位监测点,其中5个为国家级土壤监测点,19个为省级土壤长期定位监测点。通过试验比较配方施肥的增产效果,经济效益和肥料利用率,为大面积推广应用配方肥料提供理论依据。 

  c作物配方及施肥指标体系的建立 

  利用近年来调查、测试获得的土壤养分数据和田间肥料试验资料,结合农户施肥调查及专家经验,制定了适宜我市的4个主要作物的配方,在项目区大面积推广应用。根据我市气候特点、地貌类型、土壤类型、作物品种、耕作制度等,对测试数据和田间试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划分出施肥类型区,根据测土配方施肥有关参数,建立了我市主要作物土壤养分丰缺指标体系和主要作物施肥指标体系。 

  d县域测土配方施肥专家咨询系统。进一步完善《县域测土配方施肥专家咨询系统》,并配置《县域测土配方施肥专家咨询系统》触摸屏电脑二代身份证读卡器4台,免费为农户开放快捷施肥咨询服务,发挥配方师坐堂门诊和现场咨询作用 

  e农企合作、整建制推进配方肥应用 

  与云南金星化工有限公司签订生产协议,加工生产配方肥,建立肥料营销网络和销售台帐,向农民供应配方肥。发挥配方肥供应点配方师的作用,开展“坐堂门诊”面对面为农民服务,指导农民科学施肥,结合我市实际,探索配方肥供应有效模式,扩大配方肥施用面积。2016年应用配方肥面积10.88万亩,配方肥施用量(折纯)2150吨。 

  2016年整村推进测土配方施肥示范村定在大屯镇新瓦房村和卡房镇头道水村,通过整建制推进、农企合作和配方肥产需对接,大力推广应用配方,示范村测土施肥技术推广面积达5578亩,应用配方肥面积7980亩。 

  f示范推广:冬马铃薯典型示范样板。在卡房镇、贾沙乡优选5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马铃薯典型示范样板,示范面积1.0495万亩,各安排同田对比测产点试验2个,共10个,对这10个同田对比测产点进行实收测产,按好、中、差加权平均后得出结果,典型示范样板配方施肥区产量为2772.0千克/亩,常规施肥区产量为2608.1千克/亩,配方施肥区比常规施肥区平均亩增163.9千克,总增产1720.1吨。平均每亩节本增效233.85元,总增效245.4万元。 

  柠檬示范样板建设,2016年在个旧市贾沙乡陡岩村委会阿邦村柠檬种植园、卡房镇咪的期村委会独江坡柠檬种植园建立柠檬配方肥示范区,示范面积192.5亩,配方施肥平均单产394.1公斤,亩产值3152.9元,平均每亩肥料投入410.3元,常规施肥单产307.9公斤,亩产值2463.2元,平均每亩肥料投入282.8元,配方施肥比常规施肥区亩均增产量86.2公斤,亩增产值689.7元,减去增加肥料投入127.5元,平均每亩节本增效562.2元,192.5亩节本增效10.82万元。 

  在全市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20.18万亩,主要作物涵盖玉米、水稻、马铃薯、蔬菜。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主要通过二种方式:一是农民根据配方建议卡自行购买肥料配合施用;二是由配方肥定点生产企业按配方加工配方肥,农民购买使用。 

  g为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1号文件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的工作主线,根据《红河州“化肥使用量零增长”实施方案》,制定了个旧市“化肥使用量零增长”实施方案,运用测土肥方施肥、畜禽粪便还田、秸秆养分还田、水肥一体化等措施,大力推进化肥减量提效、农药减量控害,积极探索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h宣传培训:采取广播、电视、报刊、明白纸、现场会等形式,加强对农技人员、肥料生产和经销企业配方师培训,提高技术服务能力,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宣传到村、培训到户、指导到田,普及科学施肥知识,使广大农民逐步掌握合理施肥量、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2016年完成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培训10期,培训农民1260人次。 

  ⑤ 1000亩特色果品鲁沙梨标准化示范园建设项目 

  项目在个旧市鸡街镇毕业红村委会加级寨村小组“毕业红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建设了1000亩鲁沙梨标准化示范园,其中核心示范样板100亩。 

  今年4月,白云山鲁沙梨种植区连续遭受特大冰雹灾害,项目区受损严重,1000亩标准化梨园产量仅只收获1000吨、实现产值150万元。但是,虽然没有到达预期产量、产值目标,可项目建设依然取得了一定的实施效果。首先是示范带动效果明显,项目实施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积极扶持发展果蔬专业合作社,扶持壮大了“毕业红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会员由实施前36户增加到56户250人,辐射带动周边农户365户,带动标准梨园建设5000亩,通过参照标准梨园的要求,带动果农改造低产梨园,增施有机肥,规范和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其次是促进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项目实施通过推广应用黄蓝板、太阳能诱杀灯、树干涂白等农业、生物、物理的综合病虫害防控体系,果食蝇、各类夜蛾、金龟子、叶蝉等害虫得到有效控制,减少农药使用量35%左右,瓢虫等天敌数量增多,达到了以虫治虫目的,修复和提升了梨园生态环境质量,提升了梨园旅游观光功能,增加了合作社和果农收入,促进了鲁沙梨产业可持续发展。 

  ⑥ 开展墒情监测预测预报工作 

  适时开展墒情监测,及时发布墒情简报。每月10日和25日定期开展墒情监测并及时编发土壤墒情简报,全年在墒情简报中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农时建议共100多条;墒情监测数据如降雨量、最高温、最低温、平均温、土壤含水量等13000多个;共编制土壤墒情简报24期,已上传到“中国节水农业信息网”、“云南土壤肥料信息资讯网”和“个旧市农业信息网”上,同时,按时将点数据上报到中国节水农业信息网墒情监测系统。另外,定期采集、整理卡房斗姆阁、蔓耗乌龟山气象数据。 

  三、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一)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总体情况 

  个旧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016年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4,444,600.00元,占本年支出合计的100%。与上年对比减少182.300.00元(上年为4,626,900.00万元), 减少3.94%,减少的主要因素是:项目数量及经费减少  业务经费减少一半。 

  (二)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具体情况  

  1.社会保障和就业(类)支出1,102,900.00元,占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总支出的24.81%。主要用于支付本单位退休人员工资。 

  2.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类)支出212,600.00元,占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总支出的20.91%。主要用于缴纳事业单位人员基本医疗133,500.00元;公务员医疗补助79,100.00元。 

  3.农林水(类)支出3,111,400.00元,占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总支出的70%。主要用于事业运行2,461,900.00元;科技转化与推广服务483,200.00元;  一般行政管理事务166,200.00元。 

  4.科学技术支出17,700.00元,占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总支出的0.39%。主要用于玉米体系项目运行17,700.00元。 

  四、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一)“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总体情况 

  市农技中心2016年度“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预算为170,000.00元,支出决算为84,400.00元,完成预算的49.65%。其中: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支出决算为69,400.00元,完成预算的57.83%;公务接待费支出决算为15,000元,完成预算的30%。2016年度“三公”经费支出决算数小于预算数的主要原因:1、本年度通行费减少、车辆未进行大修。2、是接待费减少,项目单位间学习交流减少支出。 

  2016年度“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数比2015年减少 

  32,700元,下降38%。其中: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支出决算减少974.63元,下降1.40%;公务接待费支出决算减少31,700.00元,下降67.75%。2016年度“三公”经费支出决算减少的主要原因1、本年度通行费减少、车辆未进行大修。2、接待费减少,项目单位间学习交流减少支出 

  (二)“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决算具体情况 

  2016年度“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决算中,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支出69,400.00元,占82.22%;公务接待费支出 

  15,000.00元,占17.77%。具体情况如下: 

  1、2016年个旧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没有因公出国(境)情况。 

  2. 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支出69,400.00元。其中: 

  2016年个旧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无购置公务用车情况,年末公务用车保有量2辆,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69,400.00元。其中:购置费0万元,运行维护费,69,400.00元,比2015年决算减少1,000.00元,主要用于保障项目的开展,所产生的公务用车燃料费11690.00元;维修费28,680.00元;过路过桥费12,983.00元;保险费9,679.00元;停车费、车船税、车辆年审费6,368.00等支出。 

  3.公务接待费支出15,000.00元。其中: 

  国内接待费支出15,000.00元,共安排国内公务接待30批次,接待人次150人。主要用于马铃薯高产创建项目、玉米体系项目、玉米高产创建项目、新品种试验示范项目等项目乡镇有关人员及农户;上级项目有关部门;同级项目经验交流人员费用。 

  五、其他重要事项及相关口径情况说明 

  (一)机关运行经费支出情况 

  本单位为事业编制单位,无机关运行经费 

  (二)其他重要事项情况说明 

  2016年本中心政府采购计划304320.90元,实际完成政府采购304320.90元。 

  (三)相关口径说明 

  1.基本支出中人员经费包括工资福利支出和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日常公用支出包括商品和服务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等人员经费以外的支出。 

  2.机关运行经费指行政单位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使用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安排的除人员经费以外的基本支出。 

  3.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及部门预算管理有关规定,“三公”经费包括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公务接待费。其中:因公出国(境)费,指单位工作人员公务出国(境)的国际旅费、国外城市间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费、培训费、公杂费等支出;公务用车购置费,指单位公务用车车辆购置支出(含车辆购置税);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指单位按规定保留的公务用车租用费、燃料费、维修费、过路过桥费、保险费、安全奖励费用等支出;公务用车指用于履行公务的机动车辆,包括省部级干部专车、一般公务用车和执法执勤用车;公务接待费,指单位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含外宾接待)费用。 

  4.“三公”经费决算数:指各部门(含下属单位)当年通过本级财政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和以前年度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结转结余资金安排的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和公务接待费支出数(包括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 

  第四部分  名词解释 

  一、一般公共预算拨款收入,为地方财政当年拨付的资金。 

  二、其他收入,为除“一般公共预算拨款收入”外的收入。 

  三、用事业基金弥补收支差额,为我会各级机构用事业基 金弥补当年收支缺口的资金。 

  四、上年结转,主要为当年支出预算未完成按有关规定结转到下一年度仍按原规定用途继续使用的资金,如部分需跨年度组织实施项目所需经费等。 

  五、结转下年,主要为当年支出预算未完成按有关规定结转到下一年度按原规定用途继续使用的资金,如部分需跨年度组织实施项目所需经费等。 

  六、基本支出,指为保证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曰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各项支出。包括职工工资、离退休费、医疗费、住房公积金等人员经费及办公费、水电费、差旅费、会议费等日常公用经费两部分。 

  七、项目支出,指在基本支出之外,为完成特定任务和事业发展目标而发生的各项开支。 

  八、“三公”经费,指我机构用财政拨款安排的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和公务接待费。其中:因公出国(境)反映单位公务出国(境)的国际旅费、国外城市间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费、培训费、公杂费等支出;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反映单位公务用车购置支出(含车辆购置税)及燃料费、维修费、过路过桥费、保险费、安全奖励费用等支出;公务接待费反映单位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含外宾接待)支出。 

    

    



附件【个旧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x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