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20240913-204044-640
-
发布机构个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文号
-
发布日期2018-07-20
-
时效性有效
个旧市2017年地方财政决算报告
个旧市2017年地方财政决算报告
——2018年7月2日在市第十七届
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上
市财政局局长 李庭富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本次会议作个旧市2017年地方财政决算报告,请予审议。
一、2017年地方财政决算情况
(一)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2017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20,516万元,比上年决算数增长6.2%,增收7,047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74,716万元,比上年决算数增长17.6%,增支56,020万元。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情况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0,516万元,上级补助收入242,681万元,调入资金18,258万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券转贷收入24,776万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208万元,收入方总计408,439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74,716万元,上解支出12,589万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券还本支出20,776万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358万元,支出方总计408,439万元。收支相抵,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
(二)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17年,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33,086万元,比上年决算数增长55.8%,增收11,852万元。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18,232万元,比上年决算数下降25.7%,减支6,308万元。
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情况: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33,086万元,上级补助收入2,189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转贷收入6,500万元,收入方总计41,775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8,232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调出资金17,043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还本支出6,500万元,支出方总计41,775万元。收支相抵,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
由于州财政局与我市结算尚未完成,部分数据会有所变化,待州财政局批复我市结算后,届时再将有关变化情况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
(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17年,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收入242,724万元,比上年决算数增长89.3%,增收114,526万元。其中,保险费收入125,812万元,财政补贴收入109,506万元。社会保险基金支出234,137万元,比上年决算数增长65.7%,增支92,793万元。当年收支结余8,587万元,年末滚存结余54,535万元,其中: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结余17,560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结余17,452万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结余8,515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结余9,178万元;工伤、生育、失业保险结余1,537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结余293万元。
二、2017年财政运行的主要情况
(一)以增收为要务,努力增强财政保障能力。一是依法组织财政收入。始终把组织收入作为财政工作的重要任务,加大协税护税工作力度,强化部门协作,开展协税护税专项督查;实行有奖发票摇奖和兑奖活动,营造全社会税收共建的氛围;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充分调动乡镇增收积极性,最大限度发挥乡镇属地监管作用,确保各项税收应收尽收;加强“营改增”改革跟踪分析,努力克服“营改增”政策性减收影响;加大稽查力度,严厉打击涉税违法行为;挖掘非税潜力,加大欠费清缴力度,依托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系统,实现非税收入与税收收入同征、同管,确保税费“颗粒归仓”。二是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全市争取上级补助资金26.03亿元,比上年增加3.79亿元,其中均衡性转移支付及县级基本财力保障、资源型地区减收阶段性财力补助等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增量达1.03亿元,增量排名全州十三县市第一位,全年各项财力性转移支付达8.42亿元。争取到债券资金3.13亿元,其中置换债券资金2.73亿元、新增债券资金0.4亿元。
(二)以保障为重点,发展后劲明显增强。一是支持重大项目建设有突破。积极整合各方面资金,创新财政投入方式,以财政资金为杠杆,引导金融资本、撬动社会资本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全市正在实施的3个PPP项目中,个旧市鸡街镇工业废渣集中处置场工程建设项目和个旧市公共停车场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已顺利开工,个旧市农业特色生态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正处于执行阶段。财政部第三批示范项目—个旧市公共停车场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已完成社会资本的采购工作,积极组建项目公司,签订项目合同。安排项目前期经费4,121万元,在立足有色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大力推动大屯整体城镇化、轻工业产业园、大屯特色制造小镇、义乌商品交易博览城、锡文化旅游创意园、红河谷开发开放带等非有色产业的建设。二是落实稳增长政策有成效。全面落实稳增长政策,加大实体经济支持力度,财政资金、扶持政策有效转化为稳增长的强大动力。帮助全市120家企业争取稳岗补贴1,642万元,受益企业职工5,953人;争取上级财政资金3,735万元,支持企业用于产业转型、技术改造、节能降耗、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等方面;安排169万元对纳规升规企业进行奖励扶持;安排资金1,405万元,用于500户企业创业担保贷款6,560万元的财政贴息,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三是支持结构性改革有举措。严格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支持做好“三去一降一补”工作。认真落实各类税收减免政策,全年办理退税4,815万元、小微企业税收减免3,473万元、二手房交易税收减免4,485万元、落实企业重组改制政策减免契税324万元;取消或降低收费项目13个。
(三)以民生为根本,和谐构建加速推进。一是民生投入不断增加。全市财政用于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节能环保、城乡社区事务、住房保障等方面的支出达314,108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83.8%。继续实施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寄宿生生活补助、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等政策,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年安排教育支出75,091万元,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20%。筹措资金79,867万元保障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及城乡养老保险参保人员待遇;启动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缴费工作及待遇发放工作,并将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纳入工伤生育参保范围;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加大社会福利和优抚投入,提高城市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城市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达330元,农村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达160元。筹措资金41,773万元,保障了全市11.33万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的就医需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年人均450元,参保人数达26.65万人,参保率为99.5%;支持完善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分级诊疗保障制度、全面推开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投入环保治理资金4.55亿元,建设完成黑冲河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冲坡哨片区工业“三废”集中处置场、红河州危废医废集中处置场等项目;筹措资金18,742万元,实施红河大道绿化提升改造、拆除“两违”建筑、城市道路提升改造、城市停车场建设、城乡环境整治、农村“一水两污”等项目。投入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5,064万元,实施860套城市棚户区改造,发放2,709户租赁补贴资金652万元,切实缓解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筹资9.5亿元,大力推进工人村片区棚户区改造工作,全面完成3000户搬迁对象房屋征收工作,稳步推进房屋拆除工作。二是支持打好脱贫攻坚战。加大财政扶贫资金投入,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财政累计整合资金3.56亿元,支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易地搬迁、产业扶贫、四类重点对象农危房加固改造及新建等工作;筹集资金2.3亿元,用于农村公路撤并建制村通硬化路等项目;投入浦发扶贫基金2.3,亿元,用于贾沙乡、保和乡、卡房镇和蔓耗镇4个乡镇贫困村整村推进,支持火把冲水库、贾沙乡重点水源配置和蔓耗镇黄草坝自来水厂管网等11个扶贫项目建设;发放3,940万小额扶贫贴息贷款支持建档立卡贫困农户发展生产;发放农业支持保护耕地力补贴1,477万元,农机购置补贴230万元,草原生态保护补助210万元,保证惠民补贴政策落实到位;争取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资金2,000万元,新建引水堰3座,改造渠道9.956公里,水池107座,安装管道37.774公里,项目建成后改善灌溉农田面积1.18万亩。争取资金1,666万元用于村级文化活动场所建设、体育运动场、敬老院、养老服务中心等项目,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断加大;三是大力推动“平安个旧”建设。筹措资金250万元,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实行网格化服务管理,运用“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化技术,创新社会治理方式。
(四)以改革为先导,内生动能不断增强。一是推进预算管理改革。按照“大预算”改革的要求,将各部门收入和支出全部纳入部门预算;坚持“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预算绩效管理模式,将绩效评价范围拓展到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农业、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开展部门整体支出评价,积极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除涉密事项外,均按规定在政府门户网站公开了本级政府预决算、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预决算,公开覆盖率达100%。二是深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依托财政一体化信息系统,建立身份认证与授权管理制度;实施市、乡两级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加强资金监管,确保财政资金高效运行,真正实现了从“跑银行”到“点鼠标”,“电子印章回单”替代传统的“纸质红章回单”的转变,足不出户即可办理支付业务,增强了财政资金安全防范能力。三是着力盘活财政资金。加大政府性基金预算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的力度,将土地纯收益调入一般公共预算安排;健全完善结余结转资金定期清理、限期使用、超期收回机制,严格控制新增存量资金,2017年累计盘活存量资金近2亿元,切实发挥资金使用效益,缓解预算平衡压力。四是推进非税收入管理改革。健全非税收入成本核拨制度,出台非税收入征收成本核定办法,加大非税收入统筹力度。五是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修改完善《个旧市乡镇(区)财政管理体制暂行办法》,对乡镇实行“划分收支、核定基数、激励发展、自求平衡”的财政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市乡财政分配关系。六是完善金融扶持地方经济激励考核机制。出台《个旧市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考核暂行办法》,科学细化具体考核指标,鼓励和推动金融机构持续加大服务实体经济和支持项目建设力度。
(五)以规范为基础,财政监管扎实有效。一是落实人大相关决议和审查意见。严格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批准的预决算和预算调整方案,落实人大决议及意见。二是积极开展重点监督检查。2017年组成工作组对全市71个责任部门共165个单位全面开展“小金库”问题专项检查,单位累计清理上缴资金250万元,对发现的问题督促相关单位整改落实,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三是切实加强内部控制。健全完善财政部门内部控制制度,完善资金监管程序,强化对财政业务及管理风险的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管和纠正,有效防范各类财政风险。四是国资监管不断加强。2017年积极配合审计部门对15户国有企业开展资产负债损益审计工作。五是政府采购规范运行。不断扩大采购规模和范围;加强公务用车管理,推行公务用车定点加油和定点维修制度。六是规范政府债务预算管理。将政府债券以及清理甄别锁定后的地方政府一般债务和专项债务,分别纳入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并细化预算编制,报同级人大审查批准执行。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2017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下,市政府带领财税部门努力克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刚性支出成倍增长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广开财源抓增收,优化结构保重点,扎实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重点工作,全市财政运行平稳。但仍面临着财政收入增长艰难、刚性支出增长迅猛、偿债压力大的困难和问题,财政收支矛盾异常突出,平衡压力加大。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深入分析原因,并继续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主动作为,攻坚克难,努力在新的起点上推动个旧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附件【2017年度财政总决算公开表.x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