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2016年度
  • 索引号
    20240913-200947-593
  • 发布机构
    个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17-08-01
  • 时效性
    有效

中国共产党个旧市委员会党史研究室2016年度部门决算信息公开

    

  中国共产党个旧市委员会党史研究室2016年度部门决算信息公开 

  目录 

  第一部分  中国共产党个旧市委员会党史研究室概况 

  一、主要职能 

  二、部门基本情况 

  第二部分  2016年度部门决算表 

  一、收入支出决算总表 

  二、收入决算表 

  三、支出决算表 

  四、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总表 

  五、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 

  六、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决算表 

  七、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 

  八、财政专户管理资金收入支出决算表 

  九、“三公”经费、行政参公单位机关运行经费情况表 

  第三部门  2016年度部门决算情况说明 

  一、收入决算情况说明 

  二、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三、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四、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五、其他重要事项及相关口径情况说明 

  第四部分  名词解释 

    

  第一部分  党史研究室概况 

  一、主要职能 

  (一)主要职能 

  1.党史工作重要事项的管理; 

  2.编写、出版地方党史著述; 

  3.举办地方党史宣传、展览、学术讨论; 

  4.拍摄地方党史影视片等; 

  5.组织、协调开展史实审查。 

  (二)2016年重点工作任务介绍 

  2016年重点工作任务介绍:编纂及出版中共个旧市委《执政纪要》 

  二、部门基本情况 

  (一)部门决算单位构成 

  纳入2016年部门决算编报的单位共1个,其中:行政单位0个,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1个,其他事业单位0个。分别是:中共个旧市委党史研究室 

  (二)部门人员和车辆的编制及实有情况  

  部门实有人员编制4人,其中:行政编制0人(含行政工勤编制0人),事业编制3人(含参公管理事业编制3人);在职在编实有行政人员0人(含行政工勤人员0人),事业人员1人(含参公管理事业人员1人)。 

  离退休人员0人,其中:离休0人,退休0人。 

  实有车辆编制1辆,在编实有车辆1辆。 

  第二部分  2016年度部门决算表 

  (详见附件) 

    

  第三部门  2016年度部门决算情况说明 

  一、收入决算情况说明 

  2016年党史研究室决算总收入52.17万元,其中:财政拨款收入52.17万元,占总收入的100%;上级补助收入0万元,占总收入的0%;事业收入0万元,占总收入的0%;经营收入0万元,占总收入的0%;附属单位缴款收入0万元,占总收入的0%;其他收入0万元,占总收入的0%。与上年相比减少3.53万元, 主要原因是单位本年厉行节约,办公经费及项目经费减少。 

  二、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部门决算总支出52.66万元,其中:基本支出36.11万元,占总支出的68%;项目支出16.55万元,占总支出的32%;上缴上级支出、经营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共万元,占总支出的0%。与上年相比减少32.83万元,主要原因是单位本年厉行节约,办公经费及项目经费减少。 

  (一)基本支出情况。 

  2016年用于保障党史研究室机关正常运转的日常支出36.11万元。与上年对比增加1.85万元,增长5.40%,主要原因是本年度人员经费政策性调增。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等人员经费支出占基本支出的68%;办公经费、印刷费、水电费、汽燃费、办公设备购置等日常公用经费占基本支出的32%。 

  (二)项目支出情况。 

  2016年用于保障党史研究室为完成特定的行政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用于专项业务工作的经费支出16.55万元,与上年相比减少34.68万元,下降67.7%,主要原因是本年度项目减少。主要用于中共个旧市委执政纪要的编纂及出版等费用。 

  三、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一)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总体情况 

  党史研究室2016年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52.17万元,占本年支出合计的100%。与上年相比减少32.83万元,下降38.4%,主要原因是本年度人员经费增资,但单位本年厉行节约,办公经费及项目经费减少。 

  (二)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具体情况        

  1.一般公共服务(类)支出49.95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总支出的94.85%,其中:201360133.40万元、201360216.55万元主要用于基本工资,津贴补贴等人员经费支出以及党史书籍的出版等支出。 

  2.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类)支出2.71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总支出的5.15%,其中:21005021.98万元、21005030.74万元,主要用于本单位在职职工医疗保障。 

  四、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总体情况 

  2016年度“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预算为3.5万元,支出决算为1.12元,完成预算的32%。其中:因公出国(境)费支出决算为0元,完成预算的0%;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支出决算为0.44万元,完成预算的29.33%;公务接待费支出决算为0.68元,完成预算的34%2016年度“三公”经费支出决算数小于预算数的主要原因厉行节约,压降“三公”经费。 

  2016年度“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数比2015年减少1.34万元,下降54.61%。其中:因公出国(境)费支出决算增加/减少0万元,下降0%;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支出决算减少1.30万元,下降74.67%;公务接待费支出决算减少0.05元,下降6.71%2016年度“三公”经费支出决算减少的主要原因厉行节约,压降“三公”经费。 

  ()“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决算具体情况 

  2016年度“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决算中,因公出国(境)费支出0元,占0%;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支出0.44元,占39.29%;公务接待费支出0.68元,占60.71%。具体情况如下: 

  1.因公出国(境)费支出0元,共安排因公出国(境)团组0个,累计0人次。 

  2. 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支出0元。 

  公务用车购置支出0元, 

  公务用车运行维护支出0元,开支财政拨款的公务用车保有量为0辆。主要用于0(相关工作范围)所需车辆燃料费、维修费、过路过桥费、保险费等。 

  3.公务接待费支出2元。其中: 

  国内接待费支出2元(其中:外事接待费支出0元),共安排国内公务接待50批次(其中:外事接待XX批次),接待人次220人(其中:外事接待人次0人)。主要用于上级检查组及各县市对口单位的交流和学习发生的接待支出。 

  国(境)外接待费支出0元,共安排国(境)外公务接待0批次,接待人次0人。主要用于0(相关工作,产生的接待批次及人次等)发生的接待支出。 

  五、其他重要事项及相关口径情况说明 

  ()机关运行经费支出情况 

  党史研究室2016年机关运行经费支出1.47元,与上年对比减少0.66万元,主要原因是单位本年厉行节约,办公经费减少。部门机关运行经费主要用于办公经费、印刷费、水电费、汽燃费、办公设备购置等日常公用经费 

  (二)其他重要事项情况说明 

  党史研究室2016年政府采购7万元,用于编纂出版中共个旧市委2016年《执政纪要》。 

  无绩效管理信息。 

  国有资产占有使用情况:我单位仅有一般公务用车1辆。 

  (三)相关口径说明 

  1基本支出中人员经费包括工资福利支出和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日常公用支出包括商品和服务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等人员经费以外的支出。 

  2.机关运行经费指行政单位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使用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安排的除人员经费以外的基本支出。 

  3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及部门预算管理有关规定,“三公”经费包括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公务接待费。其中:因公出国(境)费,指单位工作人员公务出国(境)的国际旅费、国外城市间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费、培训费、公杂费等支出;公务用车购置费,指单位公务用车车辆购置支出(含车辆购置税);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指单位按规定保留的公务用车租用费、燃料费、维修费、过路过桥费、保险费、安全奖励费用等支出;公务用车指用于履行公务的机动车辆,包括省部级干部专车、一般公务用车和执法执勤用车;公务接待费,指单位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含外宾接待)费用。 

  4.“三公”经费决算数:指各部门(含下属单位)当年通过本级财政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和以前年度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结转结余资金安排的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和公务接待费支出数(包括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 

  第四部分  名词解释 

  一、一般公共预算拨款收入,为地方财政当年拨付的资金。 

  二、其他收入,为除“一般公共预算拨款收入”外的收入。 

  三、基本支出,指为保证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曰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各项支出。包括职工工资、离退休费、医疗费、住房公积金等人员经费及办公费、水电费、差旅费、会议费等日常公用经费两部分。 

  四、项目支出,指在基本支出之外,为完成特定任务和事业发展目标而发生的各项开支。 

    



附件【中国共产党个旧市委员会党史研究室.x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