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20240913-195345-670
-
发布机构个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文号
-
发布日期2018-01-31
-
时效性有效
2017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8年预算草案
关于个旧市2017年地方财政
预算执行情况和2018年地方财政
预算(草案)的报告(书面)
——2018年1月9日在个旧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个旧市财政局局长 李庭富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本次会议报告个旧市2017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8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查,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7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7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下,市政府带领财税部门努力克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刚性支出成倍增长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广开财源抓增收,优化结构保重点,扎实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重点工作,全市预算执行情况整体良好。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
2017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20,516万元,为调整预算数的100.2%,比上年增长6.2%,增收7,047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74,716万元,为调整预算数的100.5%,比上年增长17.6%,增支56,020万元。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情况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0,516万元,上级补助收入253,514万元,调入资金18,258万元,政府新增债券转贷收入4,000万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208万元,收入方总计398,496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74,716万元,上解支出23,280万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500万元,支出方总计398,496万元。收支相抵,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情况
2017年,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33,086万元,比上年增长55.8%,增收11,852万元。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18,232万元,比上年下降25.7%,减支6,308万元。
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情况: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33,086万元,上级补助收入2,189万元,收入方总计35,275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8,232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调出资金17,043万元,支出方总计35,275万元。收支相抵,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
(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情况
2017年,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收入242,697万元,为年初预算的95%,比上年决算数增长89.3%,增收114,499万元。其中,保险费收入125,811万元,财政补贴收入109,506万元。社会保险基金支出234,130万元,为年初预算的92%,比上年决算数增长65.7%,增支92,786万元。当年收支结余8,567万元,年末滚存结余54,517万元,其中: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结余17,560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结余17,452万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结余8,522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结余9,153万元;工伤、生育、失业保险结余1,537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结余293万元。
收支增幅较大的原因是:2017年2月正式启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征缴工作,所以较2016年决算数增幅较大。年末滚存结余较大的原因是: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需要个人账户积累以保证未来支付,其他保险是按照“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确保待遇支付。
上述数据均为快报数,待州财政局批复我市2017年财政结算后,部分数据会有所变化,届时再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变化情况。
二、2017年主要财政工作
2017年,财税部门全面落实第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关于财政经济工作的各项决议,以及审计提出的意见要求,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强化财政政策举措,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全力以赴增强财政保障能力
一是依法组织收入。加大协税护税工作力度,强化部门协作,开展协税护税专项督查;实行有奖发票摇奖和兑奖活动,营造全社会税收共建的氛围;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充分调动乡镇增收积极性,最大限度发挥乡镇属地监管作用,确保各项税收应收尽收;加强“营改增”改革跟踪分析,努力克服“营改增”政策性减收影响;加大稽查力度,严厉打击涉税违法行为;挖掘非税潜力,加大欠费清缴力度,依托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系统,实现非税收入与税收收入同征、同管,确保税费“颗粒归仓”。二是依法盘活财政资金。加大政府性基金预算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的力度,将土地纯收益调入一般公共预算安排;继续开展存量资金收缴工作,避免资金趴在账上,全年共盘活存量资金近2亿元,切实发挥资金使用效益,缓解预算平衡压力。三是争取上级资金及政策支持。通过全市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2017年向上争取资金再创历史新高,争取到上级财政预算内各项转移支付资金26.03亿元,比2016年增加3.79亿元。均衡性转移支付及县级基本财力保障、资源型地区减收阶段性财力补助等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增量达1.03亿元,增量排名全州十三县市第一位,全年各项财力性转移支付达8.42亿元。争取到债券资金3.13亿元,其中置换债券资金2.73亿元、新增债券资金0.4亿元。
(二)全力以赴稳定经济促增长
一是积极培植新增财源,增强财政增收后劲。安排项目前期经费4,121万元,在立足有色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大力推动大屯整体城镇化、轻工业产业园、大屯特色制造小镇、义乌商品交易博览城、锡文化旅游创意园、红河谷开发开放带等非有色产业的建设。二是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累计筹措资金9,649万元,用于淘汰落后产能、拆除鼓风炉补助,关停清理整顿环保违法违规的231户选矿企业,目前已累计拆除鼓风炉51座;安排资金16,560万元,开展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三是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为实体经济减负加力。认真落实各类税收减免政策,全年办理退税4,815万元、小微企业税收减免3,473万元、二手房交易税收减免4,485万元、落实企业重组改制政策减免契税324万元;取消或降低收费项目13个;帮助全市120家企业争取稳岗补贴1,642万元,受益企业职工5,953人;争取上级财政资金3,735万元,支持企业用于产业转型、技术改造、节能降耗、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等方面;安排169万元对纳规升规企业进行奖励扶持;安排资金1,405万元,用于500户企业创业担保贷款6,560万元的财政贴息,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四是多渠道筹集资金,确保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全年获批棚户区改造、易地扶贫搬迁等项目融资规模17.74亿元,实际到位7.25亿元,为我市重点项目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五是探索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全市正在实施的3个PPP项目中,个旧市鸡街镇工业废渣集中处置场工程建设项目和个旧市公共停车场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已顺利开工,个旧市农业特色生态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正处于执行阶段。财政部第三批示范项目—个旧市公共停车场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已完成社会资本的采购工作,积极组建项目公司,签订项目合同。六是全面推进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行动。筹措资金18,742万元,实施红河大道绿化提升改造、拆除“两违”建筑、城市道路提升改造、城市停车场建设、城乡环境整治、农村“一水两污”等项目。七是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依法打击非法集资,维护地方金融稳定,进一步提高群众安全感和执法满意度。
(三)全力以赴改善民生
继续加大财政民生投入。2017年,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节能环保、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住房保障等重点民生支出达314,108万元,比上年增支46,277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83.8%。一是优先保障教育发展。全市教育支出75,091万元,同比增长29.6%。继续实施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寄宿生生活补助等政策,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免除普通高中建档立卡家庭学生学杂费65万元,惠及学生925人;建立普通高中生均拨款制度,从2017年起,按每生每年1,200元拨付普通高中公用经费,切实保障学校正常运转;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累计实施全面改薄、校安工程项目205个,投入资金15,902万元(其中设备采购3,675万元),目前已完成140个项目,累计规划新建校舍建筑面积171,411平方米,已竣工校舍面积154,856平方米。二是着力筑牢社会保障底线。筹措资金79,867万元,保障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及城乡养老保险参保人员待遇;启动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缴费工作及待遇发放工作,并将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纳入工伤生育参保范围;提高城市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城市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达330元,农村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达160元;发放高龄保健补助,继续实施老年人免费乘坐公交车政策,切实保障老年人福利;筹措就业创业补助资金1,621万元,支持就业与再就业工作;安排资金1,507万元,用于解决6户政策性破产企业“4050”人员托管及剥离企业办中小学退休教师待遇补差等国有企业改革历史遗留问题;三是大力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筹措资金41,773万元,保障了全市11.33万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的就医需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年人均450元,参保人数达26.65万人,参保率为99.5%;积极筹措城乡医疗救助资金450万元,用于资助困难群众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公共卫生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年人均50元,全年投入2,296万元,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39.94万份。四是加大文化基础设施投入。2017年全市共拨付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4,744万元,主要用于“两馆一站”免费开馆、重点文物保护宝丰隆商号建筑群消防工程、农村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建设、农村文化活动室建设、贾沙乡和沙甸区足球场建设、市公共文化体育场田径跑道和足球场建设等项目。五是大力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共筹集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5,064万元,实施860套城市棚户区改造;发放2,709户租赁补贴资金652万元,切实缓解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筹资9.5亿元,大力推进工人村片区棚户区改造工作,全面完成3000户搬迁对象房屋征收工作,房屋拆除工作稳步推进。六是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投入环保治理资金4.55亿元,建设完成黑冲河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冲坡哨片区工业“三废”集中处置场、红河州危废医废集中处置场等项目,南北选矿试验示范工业园区正加快推进,鸡街镇工业废渣集中处置场等一批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陆续开工。七是积极推动“平安个旧”建设。筹措资金250万元,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实行网格化服务管理,运用“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化技术,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八是切实保障基本支出。积极完善机关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及时兑现乡镇岗位补贴、村委会(社区)干部待遇提标等政策,确保各项增资的正常发放。
(四)全力以赴推进脱贫攻坚
一是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力度。财政累计整合资金3.56亿元,支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易地搬迁、产业扶贫、四类重点对象农危房加固改造及新建等工作。二是落实健康扶贫政策。安排资金261万元,资助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及享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通过医疗救助、政府兜底补助政策,实现了建档立卡户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达到90%。三是继续实施惠民补贴政策。发放农业支持保护耕地力补贴1,477万元,受益农户4.66万户;农机购置补贴230万元,受益农户300户;草原生态保护补助210万元,受益农户6.7万户;水库库区移民后扶资金31万元,受益农户2.84万人;争取粮改饲省级试点项目资金400万元,粮改饲种植面积2万亩,带动11户养殖户发展养殖。四是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资金2,000万元,新建引水堰3座,改造渠道9.956公里,水池107座,安装管道37.774公里,项目建成后改善灌溉农田面积1.18万亩,受益农户3,562人;五是加大林业投入。全年共安排各项林业发展资金2,488万元,实施天保工程管护、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退耕还林、造林和陡坡地治理项目;重点区域植被恢复融资20,000万元,实施鸡蒙一级高速通道绿化工程12.8公里,戈贾森林公园片区基础设施建设,阴山、阳山片区及宝华森林公园片区复绿工程。六是加大涉农信贷支持力度。全年共发放3,940万小额扶贫贴息贷款支持建档立卡贫困农户发展生产,安排财政贴息资金47万元,建立94万元风险补偿金;安排政策性农业、林业保险补贴资金172万元;争取定向费用补贴资金660万元,有效拉动涉农贷款;安排资金80万元,用于基层党员带领群众创业致富贷款3,050万元的财政贴息;帮助农危房建设农户382户争取贷款1,493万元。七是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争取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普惠制、“四位一体”建设、美丽乡村等农村综合改革项目资金1,645万元,实施18个项目,惠及农户5,037户,村民13,896人;争取资金1,666万元用于村级文化活动场所建设、体育运动场、敬老院、养老服务中心等彩票公益金资助项目55个;筹集资金22,973万元,用于农村公路撤并建制村通硬化路等项目,实施总里程433公里;投入浦发扶贫基金23,438万元,用于贾沙乡、保和乡、卡房镇和蔓耗镇4个乡镇贫困村整村推进,支持火把冲水库、贾沙乡重点水源配置和蔓耗镇黄草坝自来水厂管网等11个扶贫项目建设。
(五)全力以赴推进财税改革
一是全面推进全口径预算管理改革。按照“大预算”改革的要求,将各部门收入和支出全部纳入部门预算;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按功能分类编列到项,基本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编列到款。二是完善金融扶持地方经济激励考核机制。出台《个旧市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考核暂行办法》,科学细化具体考核指标,鼓励和推动金融机构持续加大服务实体经济和支持项目建设力度。三是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坚持“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预算绩效管理模式,将绩效评价范围拓展到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农业、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开展部门整体支出评价。四是推进透明预决算制度建设。规范公开程序,统一公开形式,细化公开内容,除涉密事项外,均按规定在政府门户网站公开了本级政府预决算、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预决算。五是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修改完善《个旧市乡镇(区)财政管理体制暂行办法》,对乡镇实行“划分收支、核定基数、激励发展、自求平衡”的财政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市乡财政分配关系。六是健全非税收入成本核拨制度。出台非税收入征收成本核定办法,加大非税收入统筹力度。七是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制度。稳步推行政府采购,不断扩大采购规模和范围;加强公务用车管理,推行公务用车定点加油和定点维修制度。八是推进预算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利用预算综合信息管理平台,规范预算编制流程、细化编制内容、完善项目库建设,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质量,实现与省对下专项转移支付系统的无缝对接。
(六)全力以赴推动依法理财
一是加快财政法治建设。认真贯彻《预算法》、《预算审查监督条例》等财政法律法规,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二是扎实抓好审计整改意见的落实。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深刻剖析原因,明确整改责任,确保整改落地。三是认真办理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2017年财政部门共办理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48件,办复率、按时办结率均达到100%。四是开展“小金库”问题清理整治工作。2017年组成工作组对全市71个责任部门共165个单位全面开展“小金库”问题专项检查,单位累计清理上缴资金250万元,对发现的问题督促相关单位整改落实,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五是加强对国有企业监管。2017年积极配合审计部门对15户国有企业开展资产负债损益审计工作。
总体来看,2017年全市财政运行平稳,但仍面临着财政收入增长艰难、刚性支出增长迅猛、偿债压力大的困难和问题,财政收支矛盾异常突出,平衡压力加大。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深入分析原因,不断强化、完善具体措施并认真加以解决。
三、2018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
编制财政预算的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做大蛋糕、分好蛋糕、管好蛋糕”的思路,按照“编制要细、结构要优、执行要快、绩效要好、信息要明、改革要实”的要求,以全口径预算管理改革为主线,强化资金整合盘活,增强预算统筹能力,优先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以深化零基预算改革为重点,打破固化格局,集中财力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大事项;以预算绩效管理改革为导向,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以编细编实预算为抓手,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加快预算执行进度;以创新财政投入方式为杠杆,优化财政资源配置,发挥财政资金乘数效应;以预算公开透明为落脚点,硬化预算约束,依法依规理财,促进全市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编制财政预算的原则和措施:为贯彻落实好上述指导思想,根据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和本年度经济新常态下的财政收入预期目标,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理财原则,采取有保有压的措施,统筹安排好各项支出。一是集中财力优先保障工资性支出,确保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二是重点保障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精准脱贫等民生支出。
(一)一般公共预算
2018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127,750万元,比上年年初预算数增长9.3%,比上年快报数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364,627万元,比上年年初预算数增长16%,比上年快报数下降2.7%。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情况: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7,750万元,上级补助收入243,296万元,调入资金14,900万元,新增债券转贷收入4,000万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500万元,收入方总计390,446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64,627万元,上解上级支出24,819万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000万元,支出方总计390,446万元。收支相抵,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
2018年,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安排25,230万元,比上年年初预算数下降8.7%,比上年快报数下降23.7%。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安排13,430万元,比上年年初预算数下降38.2%,比上年快报数下降26.3%。
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情况: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25,230万元,上级补助收入2,000万元,收入方总计27,230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3,430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调出资金13,800万元,支出方总计27,230万元。收支相抵,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
(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2018年,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安排190,190万元,比上年执行数下降21.6%,减收52,507万元。其中:保险费收入99,612万元,财政补贴收入79,142万元。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安排188,702万元,比上年执行数下降19.4%,减支45,428万元,其中:社会保险待遇支出176,718万元,比上年执行数下降21.1%。社会保险基金收支下降的原因主要是2017年收支含2014年10月至2017年1月清算期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收支。
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平衡情况:社会保险基金收入190,190万元,支出安排188,702万元,本年收支结余1,488万元,年末滚存结余50,555万元。
年末滚存结余主要是: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结余11,006万元,主要是按规定预留两个月的养老保险支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结余8,879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结余19,071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结余9,008万元;工伤、生育、失业保险结余1,905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结余686万元。
四、2018年财政工作重点及主要措施
(一)精准发力,助推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一是形成合力,挖掘潜在税源。加强部门联动,密切关注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收入运行情况和发展趋势,发掘新税源增长点;以大屯特色制造小镇为平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育后续财源。二是落实政策,减轻企业税负。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各项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全面清理规范政府性基金,完善涉企收费监管机制,真正做到让利企业、涵养税源。三是争取支持,增强保障能力。围绕十九大提出的“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及时把握改革动向,积极争取脱贫、收入均衡、医疗教育、环境保护等领域的资金支持,确保工资及重点民生支出;同时做好个旧市重点项目储备,积极争取项目收益债、新增债券等债券资金,缓解项目建设资金缺口;配合上级农业开发办公室做好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县申报后续评审核查工作,积极争取列为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县,以加大对“三农”扶持力度。四是创新模式,破解融资难题。加快融资平台公司转型,努力探索直接融资;积极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政府投资基金等创新方式,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领域。
(二)多措并举,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一是加大支出进度考核力度。建立通报、约谈、督察跟进的预算支出管理机制,加强对预算支出进度的督查力度,建立资金下达倒逼机制,督促部门加快执行进度,确保项目资金按时执行完毕,提升预算执行的均衡性和效益性。二是强化预算绩效管理。牢固树立“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绩效理念,认真落实部门预算的主体责任,切实转变只注重争取资金,而不重视绩效的现状,建立健全覆盖所有财政性资金、全过程的预算绩效管理新机制,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三是加大存量资金盘活力度。对部门结余资金及连续两年未用完的结转资金,一律按规定收回统筹使用;对预算执行进度缓慢或预计年内难以执行的资金,及时调整用于急需支出,避免资金沉淀,提高支出效率。四是加大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力度。配合审计部门完善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库,确保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健康有序运行,提高资金使用绩效。
(三)突出重点,加大民生保障力度
一是压减一般性支出。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清理长期固化和非急需的支出项目,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从严控制“三公经费”,2018年“三公经费”年初预算数比2017年下降5%。二是切实保障“三保”支出。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优先保障工资性支出、基本民生支出、机构运转支出等基本公共服务的必要支出。三是落实精准扶贫要求。加大对脱贫攻坚的保障力度,支持做好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健康扶贫等重点工作,大力推进精准脱贫。四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继续贯彻实施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全面改薄”、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等项目,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五是支持社保提标扩面。做好各项社会保险提标保障工作,扩大社会救助覆盖面,支持做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六是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推动构建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分级诊疗保障制度,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面推开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七是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深入开展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八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落实文化惠民工程,推进“三馆一站”免费开放,提升群众文化获得感。
(四)深化改革,提升财政创新发展能力
一是推进预算管理改革。健全政府预算体系,试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深化全口径预算管理,探索实施跨年度预算平衡;进一步完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按经济分类编制部门预决算和政府预决算;补充完善项目库数据,调整公用经费定额标准。二是强化预算刚性约束。严控行政支出,从源头上严格把关,严格执行《个旧市财政追加预算支出审批制度》,对于无年初预算的资金一律不予拨付。三是持续深化预算公开。坚持“公开是常态,不公开是例外”的原则,强化预算公开的主体责任,进一步细化完善公开内容,扩大公开范围,确保按照法定时间公开,全面提升预算透明度。四是加强政府购买服务指导。坚持先有预算、后购买服务,加强对政府购买服务政策的培训指导,探索推进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政府购买服务工作,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五是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依托财政一体化信息系统,建立身份认证与授权管理制度;实施市、乡两级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加强资金监管,确保财政资金高效运行。六是加强国有企业监管。健全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学习和借鉴省州经验,加强对国有企业监督,努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积极配合做好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七是严格政府债务管理。优化债务结构,合理控制债务规模,防范债务风险。
各位代表,2018年是十九大后的开局之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做好2018年全市财政工作意义重大。我们将深刻领会和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十九大精神,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和指导下,采取更加科学有效的措施,主动作为,扎实工作,攻坚克难,推动个旧经济社会向前发展。
附件【P020180131420242522073.doc】
附件【P020240602729715713765.x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