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财政信息
  • 索引号
    20240913-195416-270
  • 发布机构
    个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23-08-14
  • 时效性
    有效

个旧市2022年地方财政决算报告

  监督索引号53250103100011000

  个旧市2022年政府决算公开

  目录

  一、个旧市2022年地方财政决算报告

  二、个旧市2022年政府决算公开表

  三、个旧市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变动情况的说明

  四、个旧市2022年转移支付安排情况说明

  五、个旧市2022年地方政府债务情况说明

  六、个旧市2022年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情况说明

  七、个旧市2022年重大政策和重点项目绩效执行结果说明

  八、个旧市2022年“三公”经费决算情况说明

  

    个旧市2022年地方财政决算报告

  ——在个旧市第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上

个旧市人民政府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市人大常委会本次会议报告我市2022年地方财政决算情况。

  一、全市财政收支决算情况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迈出坚实步伐。全市财政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工作要求,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推动积极的财政政策提升效能,落实落细一揽子财税政策措施,扎实推进财政管理改革,全市经济保持在合理区间运行。根据预算法有关规定,重点报告以下情况:

  (一)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27,106万元,完成调整预算数的100.2%,按财政部统一口径,剔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同口径(以下简称“同口径”)下降8.7%,自然口径下降12.4%,减收17,989万元,与向市人民代表大会报告的执行数相比无变化。其中:税收收入完成90,674万元,同口径增长0.2%,自然口径下降5.1%,减收4,874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1.3%;非税收入完成36,432万元,同比下降26.5%,减收13,115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28.7%。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42,669万元,完成调整预算数的105.8%,同比下降10%,减支38,069万元。与向市人民代表大会报告的执行数相比无变化。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情况: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7,106万元,上级补助收入228,347 万元,一般债务转贷收入16,200 万元,调入资金8,155 万元,上年结转收入16,352万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91万元,收入方总计396,251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42,669万元,上解上级支出21,384万元,债务还本支出16,570万元,结转下年支出13,936万元,支出方总计394,559万元。收支相抵,与州级结算前净结余为1,692万元,全部用于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与向市人民代表大会报告的执行数相比增加1,658万元。主要原因是与州财政结算后年终净结余增加1,658万元,其中:其他税收返还收入增加500万元,结算补助收入增加286万元,增值税留抵退税及其他税退税减税降费转移支付收入增加1,371万元,调入资金减少128万元,上解支出增加371万元,净结余数全部用于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市级年初预算安排预备费2,126万元,年度预算执行中未安排使用,统筹用于基层“三保”及支持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点支出等。

  (二)2022年政府性基金收支决算情况

  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29,712万元,完成调整预算数的91.6%,同比下降73.9%,减收84,326万元,主要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减收84,701万元。与向市人民代表大会报告的执行数相比无变化。

  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36,459万元,完成调整预算数的78.6%,同比下降77.7%,减支127,399万元,主要是专项债券支出减少120,600万元。与向市人民代表大会报告的执行数相比无变化。

  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情况: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29,712万元,上级补助收入2,692万元,专项债务转贷收入13,400万元,上年结转收入1,238万元,收入方总计47,042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36,459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还本支出867万元,调出资金8,055万元,结转下年支出1,533万元,上解上级支出128万元,支出总计47,042万元。收支相抵,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与向市人民代表大会报告的执行数相比,调出资金减少128万元,上解上级支出增加128万元。主要原因是土地出让收入计提上解上级支出政策调整所致。

  (三)2022年国有资本经营收支决算情况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00万元,主要是个旧市大红屯粮食购销有限公司缴入利润收入100万元;上级补助收入829万元,主要是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补助资金,收入方总计929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829万元,调出资金100万元,支出方总计929万元。收支相抵,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平衡,与向市人民代表大会报告的执行数相比无变化。

  (四)2022年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决算情况

  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完成349,311万元,完成调整预算数的100.8%,同比增长9.3%,增收29,851万元。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完成342,645万元,完成调整预算数的99%,同比增长0.7%,增支2,480万元。

  社会保险基金当年收支结余6,666万元,年末滚存结余49,885万元,其中: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结余2,167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结余34,134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结余9,220万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结余66万元;失业保险结余4,298万元。与向市人民代表大会报告的2022年执行数相比,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增加62万元、支出增加1万元,本年结余和年末滚存结余数增加61万元。主要原因根据省州通知要求,列收2022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委托投资收益62万元;支出执行数调整决算差异增加1万元。

  由于州财政局与我市结算尚未完成,待州财政局批复我市结算后,再将有关变化情况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

  (五)其他说明事项

  1.政府债务决算情况。2022年省财政厅下达我市地方政府债务限额462,732万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144,332万元,专项债务限额318,400万元。2022年收到州转贷省政府发行新增专项债券13,400万元,截至2022年末,全市政府债务余额423,185万元,其中:一般债务135,655万元,专项债务287,530万元。全市政府债务余额严格控制在上级核定我市法定政府债务限额以内。

  2.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券资金。2022年,争取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券资金13,400万元,涉及项目1个,项目名称为:个旧市主城区停车场项目。

  二、坚持实施财税政策,全力支持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一)坚持财政管理效能,打造经济个旧。个旧市财政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化改革强动力。一是强化财政收入组织管理。持续加强重点税源和重点税种监控,深挖增收潜力,强化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全力挖掘非税收入潜力,依法依规足额征收。二是坚决兜住“三保”底线。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从严控制“三公”经费、人员经费,市本级在2022年预算数基础上,一般性支出压减10.4%,把有限的资金用在“三保”保障上。全年“三保”支出22.62亿元,其中:保民生支出4.38亿元、保工资支出17.42亿元、保运转支出0.82亿元。三是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及政策支持。抓住全省“缓解基层财政困难三年行动计划”试点县契机,在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政策性减收0.85亿元的情况下,积极向上争取各项财力性转移支付补助,促进地方经济平稳运行,全年向上争取财力性转移支付11.5亿元,同比增长36.8%,切实加强财力支撑。四是管好用好直达资金。2022年全市收到的上级转移支付资金中,有9.25亿元纳入直达资金管理,全年资金分配下达率为100%,全年累计直达资金支出8.83亿元,支出率达96%,市级财政部门以“直通车”方式直达市场主体,直接惠企利民,受益群众达27万余次,受益企业37家。五是依法用好债券资金。积极争取再融资债券和新增债券额度,解决债务和重点项目短板资金所需,2022年争取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券资金1.34亿元,主要用于个旧市主城区停车场建设项目。六是加强政府债务风险管控,多渠道筹措资金5.2亿元,确保到期政府债务本息及时偿还,并积极落实年度化债目标任务。七是做好全省财经秩序整治专项行动工作。积极开展税费清理规范、政府过紧日子等8个领域专项整治行动,深入查找问题、整改问题,进一步规范财经秩序。

  (二)坚持助企纾困,打造和谐个旧。个旧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州相关文件政策规定,加强统筹协调,加大助企纾困力度,以政府过“紧日子”换市场主体过“好日子”的决心,实现政府与企业和谐发展。一是落实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全面落实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真金白银帮助企业减负纾困,不断加快退税实施进度,强化退税资金保障,确保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及时享受退税政策红利;2022年全年退、免、减、缓税费3.4亿元,其中增值税留抵退税累计达1.92亿元。二是落实扩大社保费缓缴政策。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缓缴社会保险费、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让利企业2,590万元。三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运用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压实金融机构主体责任,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安排创业担保贷款贴息补助资金661万元,新增发放316户创业担保贷款5,373万元,加大对群体创业就业的扶持力度,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四是确保阶段性房屋租金减免到位。联合市级7部门印发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分类实施房租减免政策等通知文件,全年共为632户承租国有房屋租户减免租金740万元。

  (三)坚持民生优先,打造幸福个旧。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事业,切实保障基本民生。全年重点民生支出27.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0.2%。一是切实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投入资金19.35亿元。统筹用于保障3.77万全市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发放;兜牢底线民生,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城市低保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437元、农村低保标准提高至A类每人每月437元、B类每人每月285元、C类每人每月240元;强化就业优先战略,深入实施高质量就业促进行动,全市城镇新增就业9,60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完善保障住房体系,基本完成老旧小区改造58栋,棚户区改造15.75万平方米,兑付2,115户居民租赁补贴。二是公共教育水平不断提升。全年教育领域投入7.6亿元,加大公共教育资源供给,支持基础教育发展,推动落实“双 减”。为全市12,030名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生活费补助,为27,999名农村义务教育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同时持续增强宿舍楼设施建设项目,为学生们提供更好的教学条件,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三是城市文化实力不断增强。投入1,488万元支持推动文化综合实力提升,做好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免费开放以及博物馆提升改造,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引领带动全民健身。

  (四)坚持人民至上,打造健康个旧。2022年市级财政投入3.55亿元提高卫生健康服务水平,推动全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一是科学精准疫情防控。全市统筹安排资金2,455万元用于疫情防控,增强疫情防控资源力量建设储备,提高核酸检测能力,提升防疫物资生产和储备能力,推进应急隔离场所建设投入使用。二是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和基层医疗卫生建设。统筹使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2,908万元,开展职业病监测,最大限度的保护放射工作人员、患者和公众的健康权益;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如健康教育、预防接种等服务;投入2,203万元用于优抚对象经费,落实优抚对象医疗待遇和解决优抚对象医疗困难问题,伤残人员、“三红”、“三属”、在乡老复员军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等生活困难问题,惠及2662人,使优抚对象的医疗待遇,就医困难等问题得到有效改善。三是持续实施重大医疗救助服务,提升医疗服务与保障能力。下达医疗救助补助资金1,755万元,强化医疗救助管理,提升信息化建设、经办服务、人才化建设等医疗保障服务,提高群众看病满意度。

  (五)坚持协同发展,打造美丽个旧。全力以赴统筹城乡一体协调发展,推动城乡绿色协调发展焕发新风貌。一是乡村振兴成果持续巩固。投入乡村振兴专项资金6,321万元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综合整治农村环境、农村厕所改造、水土保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同时安排农村公路养护市级补助资金490万元,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新农村,最大力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二是着力锻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驻村工作队伍。安排乡村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人员工作经费118万元,“乡村振兴大擂台”和“好书记大比武”专项经费及干部规划家乡组织建设专项经费70万元,从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建设等方面大力支持乡村振兴战略。三是加大农业现代化投入力度。统筹安排农业发展补助资金5,378万元,聚焦强农惠农政策,加强农机装备支撑保障,全力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推进农业资源保护利用和绿色转型发展,同时提高农民灾后恢复生产能力,促进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四是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安排973万元用于土壤污染防治及重金属污染防治;安排资金1,023万元用于生态保护修复,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服务个旧绿色发展。五是全面推行村级组织“大岗位制”。安排资金1,257万元,落实村干部基本报酬待遇提高工作,持续做好资助村干部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和村干部养老保险补助,通过提高待遇、重激励、强素质,让村干部得到保障,切实加强我市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六是提升乡镇公共服务能力。累计安排资金1.9亿元,全力保障好乡镇(街道)“三保”支出,有效减轻基层财政支出压力,增强队伍履职能力,进一步健全乡镇财政职能职责,实现乡镇财政为民服务优质、财政运行平稳、财政管理规范的目标。

  (六)坚持改革发展,打造高质量个旧。一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预算管理改革,持续强化零基预算,完善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着力推进建立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体系,实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扎实推进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改革,实现国库集中支付业务电子化管理改革全覆盖,提高财政资金支付和清算效率。二是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完善绩效管理闭环。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继续深化全过程、全成本预算绩效管理,组织完成541个预算项目(政策)事前绩效评估,涉及资金16.25亿元,审减资金10.98亿元,审减率达到67.6%,对26个项目开展财政重点绩效评价,将评价结果与整改情况作为预算安排、政策调整和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加强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公开,接受社会监督,提升绩效管理水平。三是落实政府采购调整政策。加强对采购人及时支付采购资金情况的监督,全年累计节约资金782万元,资金节约率为3.5%。市属各行政事业单位面向中小企业采购金额19,654万元,中小企业支持率91.1%。四是国有企业改革有新进展。按照国有企业三年行动方案,全面完成市属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工作,加强对市属国有企业监管,规范行权履职,做强做优做大市属国有企业,增强国有经济活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五是强化地方金融机构监管。落实属地监管职责,维护金融稳定,净化金融环境;开展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教育,增强群众风险防范意识。六是主动接受人大法定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依法向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预算执行情况、国有资产监管情况,认真落实各项决议和审议意见;按时办结人大代表意见建议27件、政协委员提案8件,办结率及满意率均达100%。

  三、精准问题导向,补短板破瓶颈

  整体来看,2022年我市财政在合理区间运行,对照市人大常委会有关决议和审计提出建议,也存在一些风险挑战,如财政收入增收基础弱,财政支出需求大,房地产市场信心尚未恢复,偿债压力大,国企改革尚未成熟等。我们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多措并举加强管理,提高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聚焦依法理财管财,着力加强党的统一领导

  牢牢把握财政部门的职责定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牢固树立预算法治意识,切实贯彻“以政领财”,坚决做到“以财辅政”,牢牢把握财政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坚持政治首位,把党的领导贯彻和体现到财政工作全过程,推动高质量可持续财政建设取得新成果。强化队伍建设,切实增强财政大局意识,在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中不断提升政治判断力、领悟力和执行力,努力造就一支政治过硬、忠诚担当、作风优良的高素质专业化财政铁军。

  (二)聚焦财政收支管理,着力统筹财力保障重点

  积极推动加强财源建设,强化税收征管,规范非税收入,加强收支运行监测分析,完善常态化调度机制,强化为企服务,培育壮大税源,做大财政“蛋糕”,确保财政平稳运行。强化开源力度,硬化节流措施,坚决执行零基预算理念,打破预算只增不减、支出僵化的格局,全面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和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加大统筹力度,提高保障水平,集中财力保障各级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办好人民群众急需急盼的民生实事,精准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支持构建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健全更高水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提供更好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加大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统筹力度,积极盘活、用好财政存量资金,加大行政事业性单位国有资产监管、盘活和处置力度。

  (三)聚焦预算制度改革,着力构建现代财政建设

  主动谋划,精心组织,进一步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全面实施规范、透明的预算制度。按照“先有预算、再有指标、后有支出”的控制机制”,完善预算管理模式,推动编早编细编实年初预算,切实提高年初预算到位率,促进财政资源配置更加精准聚焦,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实施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做好项目前期谋划和储备,完善项目预算分年度安排机制,推动跨年度预算平衡。规范预算支出管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推进财政支出标准化。推进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财政业务数据动态追踪,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效率和安全性。持续深化非税收入收缴电子化改革,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有序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优化财政资源布局结构。

  (四)聚焦提升资金效益,着力强化预算绩效管理

  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建立健全考核问责机制,切实提升财政支出绩效。推动形成“花好钱”的绩效管理理念。把好预算入口关,做好绩效目标审核、事前绩效评估工作,督促各部门从“要花钱”向“花好钱”转变,审减绩效目标不明确、低效无效的项目资金,确保财政资金向市委、市政府重点项目倾斜。建设“会花钱”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强化“钱花好”的绩效管理结果运用。加大预算绩效管理结果运用,将部门绩效目标实现程度、绩效运行监控和评价结果,作为部门预算资金安排、调整支出结构和完善政策制度的重要依据。

  (五)聚焦筑牢安全底线,着力防范化解财政风险

  压实责任,守住债务风险防线。树牢红线意识,切实规范政府举债融资行为,加大工作统筹力度,健全完善债务管理考核工作机制。加强政府专项债券项目资金绩效管理,提高专项债券资金使用效益。强化担当,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压紧压实“三保”责任,强化预算编制审核,加大预算收入统筹,增强财力保障能力,合理安排支出规模,动态监控约束引导,强化风险管控,坚决兜住“三保”底线。强化库款监测和监督,健全完善国库资金调度与库款规模和预算执行挂钩机制,对直达资金、“三保”支出实行专项库款调度,防范支付风险。主动接受人大法定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自觉接受审计监督,积极配合开展纪检监察执纪监督和各类巡视巡察、督察检查。积极争取、用足用好上级税收增量留用、缓解基层财政困难三年行动计划等财政政策,壮大财源、做大税收增量,提升县级财力保障水平。

  今年财政经济运行形势依然严峻,完成全年预算需要付出艰苦努力。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政府工作报告》部署,严格执行市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一是全力以赴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保民生。扎实推进《个旧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个旧市2023年推动经济稳进提质政策措施的通知》中19条稳增长措施,提振市场信心,切实增强城市活力。二是努力保持财政收支平稳运行。在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基础上,强化收入形势分析研判,提升协同治税水平,大力推进盘活政府资源资产,依法依规组织财政收入。进一步加快财政支出进度,加大盘活存量资金力度,推动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严格贯彻落实党政机关过紧日子的要求,厉行节约,压减一般性支出。加大财力下沉力度,加强资金调度和库款监测。三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落实好教育、养老、医疗、优抚等提标补助政策,兜牢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底线。四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按照“先有项目后有预算、先有预算再有执行、没有预算不得支出”的要求,完善以项目管理为重点的预算管理模式,切实提高年初预算到位率。五是加强财政领域风险防控。规范政府举债融资,落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切实履行还本付息责任,确保法定债券不出风险。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州委、市委关于深化推进“清廉云南”建设部署要求,全面推进我市财政资金监管“清源行动”工作走深走实。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扎实做好财政管理各项工作,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全面建设“发展财政”“民生财政”“效能财政”“安全财政”,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个旧篇章。

  以上报告,请予审查。

  监督索引号53250103100011111



附件【个旧市2022年地方政府债务情况说明20230814023203396.doc
附件【个旧市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基金预算、国资预算支出执行变动情况说明20230814023216515.doc
附件【个旧市2022年转移支付安排情况说明20230814023230009.doc
附件【个旧市2022年“三公”经费决算情况说明.doc
附件【个旧市2022年政府决算公开表.xls
附件【P020230814525092208623.doc
附件【个旧市2022年重大政策和重点项目绩效20230814023223286.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