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期:
1、施工期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1)施工扬尘:
为进一步减小施工扬尘对周围大气环境的影响,环评提出如下对策措施:
①施工期安排专门人员对施工场地和进出场地道路定时洒水以减少扬尘量,一般旱季每天不少于2次。开挖过程中,洒水使作业保持一定的湿度:对施工场地内松散、干涸的表土,也应经常洒水防治粉尘;回填土方时,在表层土质干燥时应适当洒水,防止粉尘飞扬。
②粉细散装材料应采用防尘网遮盖;表土临时堆存采用土工布或防尘网遮盖,定期洒水降尘。
③加强监督管理,灰渣、水泥等易起尘原料运输时应采用密闭式槽车辆或采取篷布遮盖等封闭措施,以避免运输途中砂石、水泥等散体材料洒落;运输车辆不得超量运载;运输车辆经过村庄路段应减速行驶,并安排专人定期对运输道路进行维护清扫、洒水降尘;
④推平压实应当推一块压一块,从根本上减少表面的散土,降低扬尘的产生量。
⑤分段进行施工,各施工段应设置相应的环境保护管理人员,其职责是指导和管理施工现场的工程弃土、建筑材料的处置、清运、堆放,场地恢复和硬化,清除进出施工现场道路上的泥土、弃料以及车辆、轮胎上的泥土,防止二次扬尘污染;对一些质轻、易飞扬的施工材料,如水泥等的堆放场地,应采取防止扬尘措施,如设简易堆放棚等,避免风吹损失和二次污染。
(2)施工机械废气控制措施:
施工机械在工作过程中产生废气,主要污染物为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等,在空气环境中经一定的距离自然扩散、稀释后,对评价区域空气质量影响不大。
2、施工期地表水环境保护措施
(1)施工期临时用地内设临时排水沟、沉砂池,施工废水经过临时沉砂池沉淀处理后循环使用,采取措施后施工废水不外排。
(2)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依托周边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不外排。施工期间应按照水保要求优先完成区内排水沟和沉砂池,确保排水设施和沉淀设施连续、通畅,发现堵塞或损坏,应当立即疏通或修复。
3、施工期噪声环境保护措施
建设单位施工过程应严格执行国家《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尽可能采取有效的减噪措施,避免在同一时间集中使用大量的动力机械设备,施工设备尽量远离敏感点布置,加强对施工噪声的治理,尽量减轻由于施工给周围环境和敏感目标的影响。施工期噪声防护措施:
(1)施工单位应设专人对施工设备进行定期保养和维护;
(2)合理安排施工计划、施工机械设备组合以及施工时间,作业中搬运物件,必须轻拿轻放,钢铁件堆放不发出大的声响,严禁抛掷物件而造成噪声;
(3)严格施工现场管理,降低人为噪声,文明施工,增强全体施工人员防噪声扰民的意识;
(4)在施工场地距离声敏感点较近区域(距离低于100m时),周围应设置不低于2.5m的遮挡围墙;
项目采取上述措施,可避免施工噪声对周边环境的明显影响,满足《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l2523-2011)的要求。
4、施工期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措施
(1)开挖土石方时,将场内表层土,选择妥善地点堆放,底层土也妥善堆砌。工程土石方开挖并回填后剩余的弃渣可作为场区附近低洼地段的填土;
(2)对于少量建筑垃圾和开挖块石弃渣,其中有部分建筑材料可回收利用,剩余部分均用汽车运走,运到附近指定的建筑垃圾填埋点。
(3)在施工期,施工生活区设垃圾桶, 垃圾应及时收集并集中清运至附近指定的垃圾卫生填埋点进行填埋处理。光伏组件、电气设备安装过程中产生的废弃设备零件集中收集后,回收利用。
5、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对于太阳能方阵空地、施工营地、集电线路铺设设等临时用地,进行植被恢复。严格落实“水土保持方案”和环评报告中提出的各项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加强施工单位和施工人员的宣传教育,保护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严禁猎杀野生动物。
运营期:
1、运行期大气污染物保护措施
本项目运营期无大气污染物产生,无需设置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2、运行期水环境保护措施
本项目运营期现场无工作人员,定期巡视依托老厂变工作人员,因此无生活污水产生。运营期污水主要为光伏板清洗用水,光伏板清洗用水采用水车从周边村庄和箐沟取水。运营期光伏组件清洗废水通过太阳能电池板落入场地土壤中,用于光伏场区植被绿化。
3、运行期声环境保护措施
本项目光伏电站本身没有机械传动或运动部件,几乎不产生噪声,无需设置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4、运行期固体废物保护措施
项目运营期间意外报废的太阳能电池板由专业的回收厂家收购处理。一旦发生事故产生的事故油排入事故油池,并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理,对环境影响不大。项目检修废油经专用容器收集后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处置。每个箱变旁设1m3箱变事故油池,收集事故油。变压器事故状态下需排油时,经贮油坑与排油管排至事故油池,事故油池底部和四周设置防渗措施,确保事故油和油污水在存储的过程中不会渗漏。同时定期巡检,保持事故油池中没有淤泥,加强管理。
5、运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项目运营期间,设置管理人员,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进行监督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