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旧市注重扶志扶智相结合,通过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系列实践活动,抓好诚信教育、强化典型示范,引导贫困群众树立正确价值导向,养成诚信观念和责任意识,进一步提振贫困群众精神面貌,激发贫困群众发展内生动力,培育健康文明新风尚。
发挥阵地作用,做好日常宣教。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载体建设,促进诚信宣传教育,在乡(镇、街道)、村委会、村小组建立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践实训基地10个,新时代农民讲习所45个,农民夜校39个,巩固基层理论学习阵地建设;用好“村村响”大喇叭,录制脱贫攻坚内容的音频资料,开展革除陋习宣传85123次,潜移默化中加强对农村群众的日常宣传教育。建立社会宣传教育微信群669个,进一步扩展宣传活动开展的空间。运用“学习强国”APP、远程教育、综合服务平台、“云岭先锋”夜校课堂、四级宣传微信群等载体,面向各级党员开展脱贫攻坚宣传。利用“巡回宣讲”“阵地宣讲”“‘菜单式’宣讲”“微宣讲”和“网络宣讲”五种宣讲形式,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2020年以来开展宣讲20747场次,覆盖478967人次。
营造浓厚氛围,提升宣传成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和脱贫攻坚宣传融入群众日常生活,利用宣传栏开展宣传330期,发放宣传资料66110份,因地制宜运用墙体画、LED显示屏、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做好村寨氛围营造。由市委宣传部牵头,组织22个市级部门开展2020年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演出编排《文明在哪里》《追梦》等文艺作品,进行文艺演出13场次。通过“红片”“扶贫主题电影”放映持续开展电影下乡服务活动。市文联创作扶贫歌曲《最美的故乡》《哈尼山乡颂党恩》;创作小说、报告文学、散文、诗歌50余篇,美术、摄影作品近1000幅。通过电信运营商定期推送脱贫攻坚公益短信,推动贫困群众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转变。
深化文明创建,培育文明风尚。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职能作用,积极组织开展文明实践活动,提升贫困群众奋斗意识,树立脱贫信心和决心。持续开展“晒村规 赛文明”、革除陋习促脱贫活动,坚持把将诚实守信教育、环境卫生整治、红白喜事操办、法律法规遵守等法治德治的内容融入到村规民约之中,实现全市所有村委会和村小组“一约三会”全覆盖,用制度规范约束言行,用道德标尺涵养文明。扎实推进卫生村、个旧市文明村镇先进单位、新时代十星级文明户创建等公民道德建设工程,评选表彰七星以上新时代“十星级”文明户33907户,市级“文明新风示范村”32个,抓好“最美志愿者”和“新时代个旧好少年”评选活动。将诚信教育引导融入“挂包帮”走访工作,引导广大贫困群众依法依规享受政策。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市司法局组织“万人进千村帮万户”活动,建立覆盖23个贫困村的法润脱贫微信群,开展法治宣传、解答法律咨询、排查纠纷、调解矛盾纠纷,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等服务,以普法志愿服务强化诚信教育引导。
选树先进典型,激发内生动力。持续从个旧市脱贫攻坚工作一线选树推出“最美扶贫人物”“最美脱贫示范户”“最美新时代农民”“最美村干部”“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强化主流媒体宣传,加大对脱贫攻坚过程中诚信人物、诚信企业和诚信群体的宣传力度,讲好个旧脱贫攻坚故事。在市级媒体开设“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扶贫印记”等专题专栏,挖掘报道脱贫攻坚先进典型,讲好群众身边的故事,先后采访刊发《个旧:巾帼“绣”风采 指尖技艺变“指尖经济”》《个旧蔓耗杨文学:不等不靠 用勤劳双手实现脱贫致富梦 》《自强不息 用勤劳双手铸就幸福生活——个旧市大屯街道幸福社区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典型二三事》《大写的牛!个旧乍甸乳业,带动两千多贫困户致富!》等一批反映个旧脱贫攻坚故事的报道,积极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用脱贫攻坚精神激励群众、凝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