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0014348/2022-00941
信息分类
政府工作报告
主题分类
政民综合
发布机构
个旧市人民政府
文号
发布日期
2022-03-04
信息名称
2022年个旧市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1月15日在个旧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王  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七届市人民政府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是全市上下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五年,是锡都大地绿色转型、革故鼎新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形势、异常艰巨的改革发展任务和世纪疫情的冲击,十七届市人民政府率领全市人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不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力前行,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州委及市委全会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沉着有力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历史性成就,迈出了开创新时代团结进步美丽个旧新局面的坚实步伐。

  (一)小康社会如期实现。我们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举全市之力、聚各方之智,坚决落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打好“四场硬仗”①,“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全面实现,30个贫困村出列,1个贫困乡退出,3668户13930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02户2096人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实现“挪穷窝”“换穷貌”,大屯城镇化安置点入选省脱贫攻坚先进典型案例。7165户通过农村危房改造住上“幸福新居”,脱贫群众精神面貌明显改观。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预计全市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00亿元,同比增长11%以上,2017年至2021年年均增长9.1%。2021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4.5亿元,同比增长8.3%,年均增长5.1%;固定资产投资、规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分别增长11.9%、14.3%、8.2%。连续4年进入云南省县域经济10强县,上榜全国县域投资潜力、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前400强,与全国全省全州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产业转型成效显著。围绕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②,加速构建“两型三化”现代产业体系③,一二三产业年均分别增长6.5%、11%、7.1%。高原特色农业做优做强。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5.17万亩,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8家,乍甸乳业成为全州唯一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云南省“20佳创新企业”。“大红屯”“乍甸”入选2021年云南省“绿色食品牌”目录④,44家企业91种产品入驻“一部手机云品荟”平台,全州排名第一。农产品加工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由2016年的1.17:1提高至2.02:1,高于全省、全州平均水平;工业支柱地位持续巩固。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元大关,规上工业企业由60户增加至90户。五年先后出台转型升级、贯彻落实“六稳”“六保”、提质增效等系列政策措施支持工业壮大发展。狠抓重点有色金属企业挖潜增效,云锡锡冶炼“退城入园”搬迁改造、12.5万吨/年阴极铜升级改造项目稳定达产,戊电靶材、南翔年处理90万吨氧化锰矿石以及达明威、旭众低品位铅银废料综合利用技改等一批项目顺利投产。以锡为龙头、铝铜铅锌为主的有色金属产业体系不断巩固优化,特色工业园区主营业务收入达119亿元,入驻企业75户,北部选矿园区实现规上工业产值33.7亿元。振兴集团、云南乘风、鑫联环保3家企业进入云南省非公企业百强榜单,鑫联环保、云南惠铜成为全州唯一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乍甸乳业、云河药业荣获“云南老字号”企业。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⑤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达到19%、14%,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到52.6%;第三产业飞速发展。阴山玻璃栈道、阳山生态公园等一批特色旅游景点成为健康旅游热点,梨花谷加级寨入选“云南30佳最具魅力村寨”,市工人疗养院提升改造通过全国总工会审批,戈贾森林公园国际ITRA越野跑等品牌体育赛事成功举办。五年来累计接待游客2316万人次、综合收入249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0.8%、2.8%。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壮大发展,复方龙血竭胶囊进入国家医保目录,锡城街道入选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个旧成为阿里巴巴、云南电子商务协同创新中心授权“村播”试点县,电商网络销售额比2016年增长14.2倍。

  (三)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建成区面积从13.2平方公里拓展到24.04平方公里,大屯、锡城、沙甸实现撤镇(区)设街道,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4.05%;深入开展“美丽县城”创建和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成功创建云南省文明城市,五次蝉联“国家卫生城市”荣誉称号。城市更新列入省级试点,选矿厂城市更新推荐申报国家示范项目。完成建设路等8条市政道路提升改造,打通城市断头路和瓶颈路13条7.8公里。建成怀源芳圃、宝华公园2个公共停车场,主城、新区实现市政道路智慧停车管理全覆盖,新增停车位1666个。市区雨水管网、污水再生利用、生活垃圾处理等97项市政项目建成投运,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能力分别达95.2%、100%。全面完成城镇棚户区、老旧小区改造9.8万户845万平方米及11个城区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实施“点靓个旧”亮化工程,实现城区道路、金湖周边、鸡个一级路、个屯一级路、红河大道及冷墩片区等美化亮化绿化,“绿染锡都·花漫金湖”让市民推窗见绿、四季见花,畅享“绿色福利”;大屯新区面目一新。环湖观光西路、星河路等8条主干道竣工通行,新区一期排污干管、地下管廊、新区供水一体化一期等项目建设完工,实现大屯新区3条公交线路开通运营。大屯海湖滨带生态修复工程、绿廊等项目建设完工,大屯海水库清淤扩建、3号引洪沟水环境综合治理等项目加快推进;中央民大附中红河州实验学校建成招生,大屯新区中医医院完成初验,和平小学大屯校区及周边配套市政道路等29个重点项目提速增效;鸡街沙甸片区纳入滇南中心城市核心区一体化发展,鸡街镇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实效。

  (四)绿水青山底色鲜明。坚持以生态文明引领个旧高质量发展,持续打好三大保卫战⑥,深入实施污染防治六大标志性战役。狠抓中央和省级生态环保督察、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等反馈问题整改。深入开展滇南中心城市大气污染联防联治,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从2016年83.3%提升至97.5%;全面落实河(湖)长制,鸡街大红地生活污水处理厂建成投用,黑冲河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倘甸双河河道含重金属底泥清淤治理等工程建设完工,浑水河断面稳定达到功能区划水质标准。完成30个行政村污水治理,划定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范围18.5平方公里,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0%达标,获评国家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市;完成云南省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出台《个旧市冶炼废渣管理办法(试行)》,拆除炼铅鼓风炉58座,关停选矿企业364户。建成北部选矿园区、鸡街镇工业废渣集中处置场。64堆2700余万吨历史遗留冶炼废渣治理以及黑神庙、泗水庄等历史遗留工业固废堆场实现华丽蝶变,冶炼废渣堆场原位风险管控技术示范项目列入国家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应用试点。累计淘汰各类落后产能57.6万吨,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较2016年降低41个百分点;实施森林抚育、绿化造林14.1万亩,完成通道面山绿化4.8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1.8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从2016年34.3%提高至46%;创建白云水库等4个州级美丽河湖,阳山生态公园成为省州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典范。个旧列入全国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园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试点,独立工矿区改造提升纳入国家支持范围,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成为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先后荣获“中国天然氧吧”殊荣、“中国气候宜居城市”国家气候标志。

  (五)基础设施全面改善。“三横两纵”⑦主干路网加快形成,个旧火车客运站、公铁联运汽车枢纽站正式运营,开通主城区、大屯新区至火车站公交专线,正式迈入动车时代。羊鸡、新鸡、元蔓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建(个)元高速公路进入收尾阶段,新增78公里高速里程。扎实推进“路长制”,完成农村公路提质改造737.3公里,建设美丽公路31条227.5公里,自然村通畅率达75%,锡城街道获评州级“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建成石洞坝、邦干小(1)型2座水库,新增蓄水库容499.1万立方米。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46件,解决9.2万人饮水困难;全市发电总装机容量达44.6万千瓦,红河州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成投运,中石油天然气管道个旧段竣工启用;累计建成5G基站263座,5G用户达11.1万户,4G和固定宽带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建成云计算大数据中心和城市运营中心,完成城域物联网建设450公里。云铝润鑫电解铝智能制造技术开发应用及智慧工厂成功入选国家工业互联网试点和云南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锡产业工业物联网平台与大数据创新应用等3个项目列入云南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标杆试点,北部选矿试验示范工业园区智能化管理综合服务平台列为云南省工业互联网行业应用平台试点。

  (六)改革创新突飞猛进。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全市23家部门入驻市级行政中心集中办公。完成55个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改革。深入实施“放管服”改革,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纳税人满意度排名全省第一。“多证合一”“一窗通办”全面实施,累计新增市场主体14468户。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⑧,深化电价市场化改革,累计减免降低税费 62.7亿元。50家市属国有企业改革整合为产业发展、城市发展两大集团公司。全国紧密型医共体和殡葬改革试点取得实效;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较2016年增长117.5%。建立6个院士专家工作站,招聘引进各类人才900余名。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03家,获评云南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15户,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2.9%;开放发展实现新突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7.4亿元,比2016年增长53.8倍。累计引进内资537.4亿元、外资575.6万美元,2021年外资到位数较2016年增长11.5倍。

  (七)民族团结硕果累累。成功创建为红河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省级示范单位16个、州级85个,州级示范家庭350户,州级示范教育基地3个,州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示范学校1所。建成民族团结主题公园,沙甸街道获评省级民族团结示范乡镇。城区街道办荣获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和平社区“四梁八柱”、市人民法院“三注重三坚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典型经验得到国家民委和省民宗委充分肯定。金湖西社区、市人民法院获评全国文明单位,创建省级文明单位17家、州级62家;聚力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累计投入帮扶资金6.3亿元,实施产业帮扶项目181个。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改建卫生户厕2.6万余座,无害化卫生公厕157座,实现乡镇(街道)及村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乡镇(街道)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66.67%。成功创建省州级美丽乡村19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在省级考核验收二类县市中排名全省第三、全州第一。

  (八)民生福祉日益增进。坚持将80%以上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投向民生领域,切实把改革发展红利转化为民生幸福指数。就业形势稳定向好。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教育事业欣欣向荣。“县管校聘”改革取得实质进展,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中教育逐年提质,基础教育“三率”分别达108%、101%、95%以上,综合排名全州第一;“健康个旧”建设成效显著。筑牢常态化疫情防控防线,3岁以上人群新冠疫苗接种覆盖率达88%。市人民医院连续两次通过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州第三人民医院创建为全省第二家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州第一人民医院创建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并搬迁大屯新院,全市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4.7人、病床数13.6张,高于全省全州平均水平;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完成市博物馆、图书馆提升改造,市博物馆荣获国家三级博物馆称号,特色庭院剧场建成开演,云锡公司锡浮雕文化墙成为打卡新地标;社会保障有力有效。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累计建成养老服务机构17个,托育机构12个,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达34.4张,幸福社区获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37.3万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优抚、双拥等工作稳步推进。深化法治个旧、平安个旧建设,“七五”普法圆满收官,完成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扫黑除恶、禁毒防艾、打击跨境违法犯罪等工作取得新成效,个旧获评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市。

  (九)政府建设不断加强。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史学习”等主题教育,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举行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累计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722件,市政协提案732件,办复率100%。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三公”经费比2016年压缩64%。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各类重大风险有效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逐步降低,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持续加强,安全形势总体稳定。扎实做好中央和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全面加强审计监督,大力推进阳光交易和政务公开。

  此外,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稳步推进,外事、档案、保密、史志、人防、应急管理、气象、供销、地震等工作取得新成效,妇女儿童、工会、青年、老龄、慈善、残疾人、红十字等事业实现新发展,个旧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质量稳步提升!

  过去五年,我们取得来之不易的发展成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及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州委、州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市各族人民、社会各界人士团结奋斗、攻坚克难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向参与疫情防控的广大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向驻个部队、武警官兵,向关心支持帮助个旧建设发展的省州驻个部门,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个旧还面临着发展质量程度不够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诸多约束挑战,主要表现在:制造业产业层次偏低,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战略性新兴产业体量较小,资源型产业转型任务艰巨,现代产业体系尚不健全;市场主体规模不大,大企业少,市场竞争力较弱;“美丽县城”建设存在不少短板,大屯新区建设步伐缓慢,城乡发展不均衡,脱贫群众致贫返贫风险依然存在;教育发展不均衡不充分,体育、养老、托育设施供给不足,民生基本公共服务仍存在短板;生态系统较为脆弱,环境治理任务重,地表水环境形势不容乐观;统筹发展与安全任重道远,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形势严峻;政府系统干部队伍担当精神及推动发展的本领和抓落实的能力需要提升;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政府自身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奔着问题去,盯着目标干,拼尽全力把问题短板补上来,使发展质量高起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满足感、幸福感!

  二、新一届政府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

  各位代表,回首过去五年,我们行大道、迎大考、过大关、创大业,干得很辛苦也很充实,走得很艰难也很坚定。我们深切感到:越是形势复杂越要信念如山,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定向领航,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⑨,坚决把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州党委、政府及市委决策部署落实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越是迷雾重重越要目光如炬,深刻认识危与机同生并存,克服了危即是机,主动识变求变应变,增强本领、抢占先机、迎难而上,任何时候都不能迟疑。越是任务繁重越要行动如雷,树牢“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说了算、定了干、按期完,以钉钉子精神抓一事成一事,任何时候都不能懈怠。越是急难险重越要担当如铁,大力发扬“团结拼搏,迎难而上,敢于争先,真抓实干”锡都精神,以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韧劲和勇气狠抓落实,任何时候都不能退缩。展望未来,国家“一带一路”、RCEP、“两廊一圈”⑩、长江经济带、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政策在云南交汇叠加,“三张牌”引领产业发展势头正劲,新旧动能加速转换,必将为个旧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我们要善于从“形”与“势”的统一中看发展大局,坚定信心,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奋力谱写个旧高质量跨越发展新篇章。

  新一届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及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省委省政府红河现场办公会和州第九次党代会及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工作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落实党中央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州委“13568”和市委“1336” 工作思路⑪,以推动高质量跨越发展为主题,以“融入中心,双城联动,绿色发展”为战略思路,以建设云南新型工业化强市、全省生态文明引领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为发展定位,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圆满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高质量建成“三个示范区”⑫作出个旧贡献,闯出一条生态文明引领资源型城市高质量跨越发展的路子,绘就新时代“世界锡都·宜居个旧”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美丽画卷。

  主要奋斗目标是:经济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力争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左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迈上550亿元新台阶,全部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0%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12万元以上,走在全省县域经济10强县前列。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引领格局基本形成,创建成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森林覆盖率达50%以上,全面消除劣Ⅴ类水体并逐步达到功能区划要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7.5%以上。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加速有色金属及新材料等产业集群化发展,厚植工业龙头优势,做精做强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做强做大现代服务业,“5+4”现代产业体系⑬基本形成,打造600亿有色金属及新材料产业集群。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基本形成,深度融入滇南中心城市一体化差异化协同化发展,加快建设精品宜居城市,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城乡发展更加协调,城镇化水平处于全省全州领先水平,城镇化率达到77%以上。高水平改革开放格局基本形成,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突破,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与蒙自经开区、红河综保区和自贸区红河片区深度融合,对外开放质量显著提高,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5%。高质量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中等收入群体比重达30%,市域内医疗、教育、文化、体育水平明显提升,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法治个旧、平安个旧、文明个旧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全国文明城市力争创建成功。

  围绕上述目标,新一届市人民政府必须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重点抓实8项工作:

  (一)高质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力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围绕“绿色食品牌”重点产业综合产值达160亿元目标,大力实施“一二三”行动⑭,全力推进“一县一业”创建;聚焦有色金属及新材料产业产值达600亿元目标,持续推进绿色能源战略与绿色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着力打造面向东盟的电子信息制造产业集群和智能制造基地;围绕文化旅游综合收入达100亿元目标,实施“锡文化+”旅游战略,打造以工业遗产为代表的文旅融合发展特色示范区。着力厚植工业发展龙头优势。全面实施工业振兴行动计划,加快有色金属产业转型升级,围绕绿色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80亿元以上目标,积极发展以水电、风电、光伏为主的绿色能源产业,探索“双碳”目标下有色金属产业转型路径,全力促进绿色能源装备、节能环保装备等制造业发展,努力建设云南新型工业化强市。大力发展壮大支柱优势产业。聚焦高端产品、尖端技术、末端产业链,打造国家级有色金属及新材料产业集群,全产业链重塑个旧有色金属及新材料产业新优势。形成以锡、铜、铅、锌、铝等有色金属为龙头的有色金属产业集群;以锡新材料、锂电材料等新材料为代表的有色金属及新材料产业集群;以砷基新材料和铟基新材料为基础的电子信息制造产业集群;以大红屯、乍甸乳业为代表的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产业集群;以资源综合利用为代表的循环经济与环保产业集群。力争实现先进制造业产值达140亿元以上。

  (二)高标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大规模开展国土绿化行动,争取列入生态环境导向开发项目试点,加大历史遗留矿山及生态环境脆弱区生态修复力度,力促森林蓄积量达370万立方米。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完成中央和省级环保督察及长江经济带反馈问题整改。着力抓好滇南中心城市大气污染联防联治,确保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7.5%以上;深入实施“河湖革命”,全面推进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现金湖、大屯海以及乍甸河等水体水质全面消除劣Ⅴ类水体并逐步达到功能区划;稳步推进土壤、重金属、固体废物污染综合防治。加快形成示范引领。积极争创全国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创建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创新实践基地,全力创建全省生态文明引领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三)高起点推进现代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进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积极配合推动云南沿边铁路普洱至蒙自(个旧段)项目建设。重点实施华宁至开远至个旧高速公路、开个大道、个蒙二级路等项目建设,全面完成乡镇通三级路,实现3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力争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150公里、农村公路通畅率达100%。着力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滇中引水工程二期(个旧)项目建设,完成大屯海水库清淤扩建工程,力争开工建设坡背、杨柳田2座中型水库,实施一批“四大工程”⑮。全面实施农村供水保障专项行动,力争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提高到95%以上。着力推进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争取一碗水光伏电站等8个新能源项目纳入“红河碳中和风光储一体化基地”布局,构建“源网荷储”一体化现代能源体系⑯。新增新能源装机40万千瓦以上,发电总装机容量突破80万千瓦时,新增年发电量超过10亿度。着力推进商贸物流体系建设。加快建设城乡高效配送体系,推进智慧物流建设,打造生产性区域性物流配送中心及生活性物流配送中心。着力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5G网络建设、4G网络深度覆盖和扩容提速,打造数字创新应用新平台,加快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确保5G基站建设850个以上,20户以上自然村4G网络有效覆盖率达100%。

  (四)高站位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深化“一平台三机制”建设,完善“1+N”政策体系⑰,扎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常态化帮扶农村低收入人群,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全面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探索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加快培育“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强化乡村振兴人才培育,提升乡村文明程度,建设干净美丽宜居乡村。深入实施乡村振兴“个十百”工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干部规划家乡行动以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打造1个乡村振兴示范乡镇、30个精品示范村、120个美丽村庄。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坚持以滇南中心城市建设为引领,构建“一核、两区、两片、三轴”的空间布局⑱,形成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全面推进大屯新区建设,加快实施滇南中心城市“十大工程”⑲,促进产城融合,建成新时代和谐宜居新城区。深入实施城市更新,推进城市道路和“三区一村”更新行动⑳,巩固“美丽县城”成果,建设成为区域性康养中心。全力推进鸡沙片区“六个一体化”发展㉑,加快特色小镇创建,打造市域经济发展次中心。

  (五)高效率推动改革创新。持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市场主体倍增行动。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积极发展民营经济。深化财税体制、农业农村、社会民生等领域改革,完成鸡街镇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实施创新企业培植工程,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合作,促进锡铝铜铅基新材料及高纯铟、ITO靶材等产业研究成果转化,力争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达20户、120户。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全面实施“证照分离”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深化政务服务平台和“一部手机办事通”推广使用。

  (六)高品质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推进共同富裕。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深化收入分配改革,增进民生福祉,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5.2万元、2.7万元以上,力争中等收入群体比重达30%以上。着力稳定和扩大群众就业。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扎实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帮扶,提升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增加劳动职业技术培训供给,确保就业形势基本稳定。着力推进教体事业优质发展。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推进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提质扩面,高中教育优质发展,确保基础教育“三率”在96%、96.5%、92.5%以上,建设教育强市。积极推进体育公园等项目建设,加快培育体育精品赛事,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着力打造“健康个旧”。加快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打造区域中心医疗服务品牌。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巩固“国家卫生城市”成果,创建“国家卫生乡镇”2个。大力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力争培育1个中医药健康服务示范园区、打造2条中医药特色街区。着力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加快建成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统筹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不断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大力发展养老托育服务,确保新建居住区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100%达标。

  (七)高水平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巩固提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成果。力争将沙甸街道打造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努力创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积极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5家以上、州级50家以上、市级100家以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巩固率达90%以上。加快法治个旧建设。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依法治市、依法行政、依法执政共同推进,推动法治个旧、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继续推进司法改革,维护宪法权威。全力构筑平安个旧。不断提高国防动员应急处突能力。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巩固提升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打好禁毒防艾人民战争。深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个旧模式”,争创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市。加快文明个旧建设。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城市,逐步完善“4+N+1”锡都志愿服务队伍体系建设,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八)高要求推动政府自身建设。打造忠诚政府。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州党委、政府及市委决策部署的任务落实。打造法治政府。健全完善政府机构职能,依法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加强审计监督,不断提升行政决策公信力和执行力。打造廉洁政府。坚决扛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彻底清除政治腐败余毒流毒影响。打造担当政府。深入开展“担当实干 争先跨越”大讨论,牢固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大力推行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韧劲狠抓落实,让“事不避难、义不逃责”成为干部队伍的新标识。

  三、2022年重点工作建议

  各位代表!开局即决战、起步即冲刺。2022年作为新一届政府履职的第一年,建议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8%,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和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率完成上级下达目标。

  实现以上目标,必须统筹抓好8个方面重点工作:

  (一)全力以赴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一是抓实疫情常态化防控。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压实“四方”责任㉒,以最严标准加强重点场所、重点人群和重点环节防控。始终保持疫情防控指挥体系处于激活状态,加快推进人防、物防、技防深度融合、高效联动,科学构建网格化疫情排查机制,做好“强边固防突击队”选派工作。加强疫情监测预警处置,强化应急物资保障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快推进加强针和3岁以上人群新冠疫苗接种,筑牢群体免疫屏障。二是抓牢“六稳”“六保”。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严格落实新一轮减税降费政策,稳妥推进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等风险化解,强化金融支撑和服务保障。完善民生实事财政保障制度体系和财政投入机制,保持一般性公共预算支出的80%用于民生投入,缩减一般性支出10%以上。深入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扶持、稳岗返还等政策,大力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力促新增城镇就业0.6万人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2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全力保障能源安全,积极推进电力市场化交易,降低企业用能成本。坚守耕地红线,实施1.2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稳定粮食种植面积7.47万亩以上,保障种粮农民合理收益,全力确保粮食安全。三是抓好市场主体培育。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突出“六个大抓”㉓,在推动高质量跨越发展上闯出新路子。掀起政府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坚持“政府围着企业转,企业有事马上办”,为各类市场主体和企业家营造公平竞争、安心发展的环境。制定实施“市场主体倍增”计划,继续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引进产业链主导型企业和龙头骨干企业。力争新增个体工商户6100户、企业2600家以上。

  (二)全力以赴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一是着力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围绕打造 “绿色食品牌”,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发展模式,加快推动“三带一区”㉔高原特色产业向“两端两精”㉕换挡升级。深入落实“一二三”行动,加快“一县一业”示范县创建。大力推动云河药业、乍甸乳业、大红屯等农业龙头企业提质提级。力争培育云南省绿色食品“10强企业”“20佳创新企业”各1户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户以上,完成12个绿色有机产品认证,上榜云南省“绿色食品牌”目录1个。绿色食品牌重点产业综合产值达到110亿元以上,农产品加工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2.2:1。二是着力推动工业补链强链。把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作为碳达峰碳中和的重中之重,大力推进传统产业节能改造,持续提升项目能效水平。巩固优化以锡为龙头有色金属产业,力促锌合金及锌基材料深加工、再生铅项目建成投产,抓实低品位铅银废料综合利用、综合回收氧化锌及电解铅生产扩建项目前期工作;大力培育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加快推进7500吨/年丁基锡中间体新材料、高性能靶材制备(二期)等项目,力争高纯金属及化合物制备项目落地开工;积极推进惠铜新材料、戊电靶材等电子信息制造业壮大发展,做好4万吨/年锂电铜箔生产线及配套公辅设施建设项目(二期)前期工作;力争完成冲坡哨冶金加工产业区和循环经济产业A区(泗水庄)基础设施建设,力促中安瑞能冶炼废渣、华鼎100万吨/年冶炼废渣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开工建设,小凹塘片区冶炼等企业搬迁入园。加快创建国家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实现固废综合利用率达65%以上,规上工业企业新增5户以上。三是着力推进旅游业提档升级。优化“一部手机游云南”应用,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1处,力争完成沙甸民族团结示范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个旧乡村振兴暨牛奶小镇产业提升、龙园乡村振兴产业示范等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半山酒店等品质酒店民宿建设。大力提升戈贾森林公园、阴山、梨花谷加级寨等一批康养旅游景点品质。力争实现文化旅游综合收入和人数分别增长6%、8%。四是着力推进数字个旧建设。坚持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城市“四条线”同步发力。新建5G基站200座,实现重点区域5G网络连续覆盖。深入推进“互联网+有色金属”模式,加快工业园区智能化管理综合服务平台等项目建设,加速企业“上云上平台”进程。大力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建成政务数据采集平台及基层自动化办公系统,打造政务数据开放生态体系。扎实推进紧密型医共体“五大中心”㉖建设,探索数字赋能养老产业。建成个旧市精准地理空间基座系统,实施重点水流域智慧监测系统。

  (三)全力以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巩固大气污染联防联治成果,全力抓好大气环境综合治理管控工作,确保主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7.5%以上;深入实施河(湖)长制,全力推进重点水环境治理两年攻坚行动。强化南盘江、红河流域内生活源、农业源污染防治,加快推进大屯海水库清淤扩建、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等项目建设,加强大屯海、金湖、乍甸河等水体治理。持续推进饮用水水源保护地规范化管理,保持主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0%达标;巩固全省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试点建设成果,开展火谷都、老虎山、小凹塘等片区综合整治。完成已关闭注销的4个矿山生态修复验收工作。二是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着力推动森林个旧建设,深入落实“林长制”,持续开展森林资源管护、资源综合执法以及数字林草建设等9项行动,城市面山通道绿化美化、重点区域林业生态修复、双重项目等重点工程。启动实施通道沿线复垦复绿治理工程,加快推进绿色矿山建设,促进生态系统修复。实施营造林2.1万亩,确保森林覆盖率达47%以上。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5万亩。三是大力推动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全面落实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构建生态保护信息化监管体系。积极争取国家生态环境导向开发项目试点和土壤污染治理先行区,加快推进矿山修复与国土整治、林业生态修复、重点流域水环境治理和片区综合开发。持续开展美丽河湖创建。创建省级生态文明乡镇7个,积极推进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工作。

  (四)全力以赴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快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完成建(个)元高速及龙岔互通连接线、个旧火车站出站道路等项目建设,力争大屯新区综合客运站开工建设,开展华宁至开远至个旧高速、G323鸡沙北环线、开个大道和个蒙二级路等项目前期工作。完成个旧至尼格温泉三级路改造,启动鸡街至黄草坝、个旧至老厂至官家山三级路改造。建成80公里3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二是加快重大水利项目建设。完成邦干水库验收及火把冲水库蓄水验收,开工建设普洒河至金湖引调水、大屯海入湖5号沟综合整治、西水东调水资源配置、官沟水库扩建等项目,加快滇中引水二期(个旧)、坡背水库前期工作,确保新增蓄水库容270万立方米、新增供水能力300万立方米以上。实施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三年行动,确保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0%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至0.53以上。三是加快能源物流网建设。完善电力、油气、充电基础设施,加快推进猴子山风电和云锡公司阿西寨、木登硐等10个尾矿库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建设。争取一碗水光伏电站等8个新能源项目纳入“红河碳中和风光储一体化基地”布局。科学合理配建充电桩100枪以上,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加快推进大屯粮食物流园区建设,开工建设红河州有色金属交易仓储物流园、电商贸易物流产业园,推进个旧市“统仓共配”物流配送中心升级改造。

  (五)全力以赴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一是全力建设美丽新区。完成《个旧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编制,促进多规合一、深度融合。扎实推进滇南中心城市建设“十大工程”。实现大屯新区中医医院投入运营、和平小学大屯校区建成招生,加快红河州大屯青少年训练馆、排污干管、强电入地改造、供水工程等项目建设,启动红河大道、海鸿路等道路改造升级,做好大屯新区幼儿园、初中、停车场及配套基础设施等项目前期工作。推进个屯隧道取消收费工作。强化商业综合体、高端酒店、主题游乐园等现代服务业和新基建项目招引,提高新区综合承载能力。二是着力提升城市品质。全面启动选矿厂、阳山、锡城片区3个城市更新项目,完成北部片区城市更新项目主体工程、城市排水综合利用工程(二期)、再生水配套管网、4个在建停车场及湖滨广场等项目建设,打通永胜街、解放路等断头路,开工建设主城区停车场,积极做好云锡机械厂、冶炼厂和火车站商场及宝华公园、云庙等更新项目前期工作。扎实完成2022年城镇老旧小区改造5155户35万平方米。因地制宜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巩固好“美丽县城”、省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积极争创国家园林城市,新增城镇绿地面积3500平方米。深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升“一网统管”治理效能。三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抓紧完善“一平台三机制”,常态化开展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推进贾沙扶贫产业园建设。抓实产业就业帮扶“三机制”,确保脱贫群众增收幅度达15%以上,全市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占比达90%以上;深入推进鸡沙一体化发展40个重点项目建设,力推鸡沙一体化为民服务中心建成投用,加快鸡街镇棚旧标准化奶牛养殖基地建设,推动鸡街镇争创云南省产业强镇;完成27个行政村(社区)“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抓实农村乱占耕地林地整治工作,完成农村卫生户厕新建改建579座。实施乡村振兴“个十百”工程,开展鸡街镇乡村振兴示范乡镇创建,打造5个精品示范村、20个以上美丽村庄,争创2个省级、3个州级美丽村庄。

  (六)全力以赴推进改革开放。一是深入推进关键领域改革。完成城区街道析置工作。深入推进“三医联动”改革,加快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县管校聘” “学区化办学”“校长职级制”㉗等教育改革。深化财税金融改革,提升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深化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管好用好政府债券,严格落实政府债务限额管理。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健全完善市属国有企业“2+N”现代企业管理体系,实现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二是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全面实施“证照分离”、企业开办“一窗通”服务,多证合一等改革举措,推进“四减”流程㉘再造。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广政务服务、“一部手机办事通”和“互联网+监管”平台使用,推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健全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三是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坚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有机衔接,抓住RCEP实施契机,精准服务云锡物流、振兴、超拓等企业扩大进出口,稳住有色金属原料进口供应链,力促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5%。积极推进“市区融合”㉙发展,强化与自贸区红河片区、蒙自经开区、红河综保区等各类开放平台在政策、产业、招商、人才等要素方面实现优势互补。加强与广东先导、德方纳米等龙头企业对接,力推有色金属资源绿色回收及高纯稀有金属深加工、锂离子电池正负极关键材料等项目签约落地。力争全年签约3000万元以上项目11个、引进省外到位资金120亿元以上。

  (七)全力以赴推进民生福祉改善。一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实现“一乡一公办”、“一村一幼”全覆盖。提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水平,深入落实“双减”政策。全力提升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确保高考一本上线率、本科率排名全州前三。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进“产教”融合。深入推进智慧教育,促进和规范发展民办教育、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二是致力打造“健康个旧”。加快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提升3家三甲医院救治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深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加大重大疾病和慢性病防治,健全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市人民医院鸡街分院、老年病医院建设。建成3个乡镇卫生院慢病管理中心。深入推进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常态长效巩固“国家卫生城市”,推动大屯、沙甸街道创建 “国家卫生乡镇”。三是提高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水平。加快文化强市建设,扎实推进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做好选厂片区文物整体开发保护利用、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创建。加快鸡街火车站、宝丰隆商号、云庙古建筑群等文物保护和活化利用。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大力培育文艺精品力作,讲好个旧故事。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建设体育场地设施6个,积极创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和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稳妥举办品牌赛事活动,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四是织密民生保障网络。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持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接轨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完善社会救助体制机制,推进兜底保障政策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落实落细残疾人“两项补贴”,强化救助管理服务。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确保市老年养护院建成投用,新增养老床位200张,力争新、老小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套建设达标率100%。健全基层儿童关爱保护体系,继续推进普惠托育服务机构、各村委会儿童之家建设,做好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兜底保障。

  (八)全力以赴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是深入推进民族团结创建。深入实施“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创建工程,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7+N进”㉚工作,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示范带”“示范圈”“示范联盟”。创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2家以上、州级10家以上、市级15家以上。二是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严格执行政府债务限额管理,落实政府年度化债方案,坚决杜绝违规举债行为发生。强化金融风险防范,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强化房地产领域风险化解,稳妥推进房地产市场去库存。开展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依法解决群众合理诉求,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强政务舆情收集、研判和处置。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三是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个旧、平安个旧。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持续开展“八五”普法,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全面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深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个旧模式”,争创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市。推动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基础建设,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深化拓展“双拥”共建工作。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常态化,坚决打好第五轮禁毒和防艾人民战争,严密防范、依法惩治违法犯罪活动,持续净化社会治安环境。

  各位代表,逐梦惟笃行,奋进正当时。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州委、州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以舍我其谁的赶考心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奋力谱写个旧新时代高质量跨越发展新篇

  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名词解释

  ①“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四场硬仗”:“六个精准”是指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五个一批”是指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四场硬仗”是指打好产业扶贫硬仗、打好就业创业扶贫硬仗、打好金融扶贫硬仗、打好生态扶贫硬仗。

  ②世界一流“三张牌”: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牌”、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牌”。

  ③“两型三化”现代产业体系:指推动产业向开放型、创新型和绿色化、信息化、高端化方向转型发展。

  ④“大红屯”“乍甸”入选2021年云南省“绿色食品牌”目录:“大红屯”入选2021年云南省“绿色食品牌”粮食品类目录;“乍甸”入选2021年云南省“绿色食品牌”乳制品类目录。

  ⑤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数字创意产业、相关服务业等9大领域。高技术制造业是指国民经济行业中R&D投入强度相对高的制造业行业,包括:医药制造、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信息化学品制造等6大类。

  ⑥三大保卫战: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净土保卫战。

  ⑦“三横两纵”:三横是指新鸡绕城高速、红河大道至鸡街镇公路、冷清二级公路;两纵是指建(个)元高速公路、蒙元二级公路(国道G553)。

  ⑧“三去一降一补”: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⑨“两个确立”“两个维护”:“两个确立”是指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两个维护”是指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⑩“一带一路”、RCEP、“两廊一圈”:“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3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的合作倡议。RCEP是指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也是全球规模最大的自贸协定。在2020年11月15号,15国签署RCEP,全球规模最大的自贸协定达成。签署RCEP标志着全球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正式达成,是地区国家以实际行动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重要一步。“两廊一圈”是指“昆明—老街—河内—海防—广宁”、“南宁—谅山—河内—海防—广宁”经济走廊和环北部湾经济圈。

  ⑪州委“13568”和市委“1336”工作思路:州委“13568”工作思路是指聚焦“一个目标”(即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经济总量达4200亿元以上,力争比2020年翻一番)、建成“三个示范区”(即世界一流“三张牌”示范区、沿边开放示范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形成“五大布局”(即中心引领、两翼齐飞、南部振兴、沿边开放、廊带联动)、实现“六个新突破”(即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城乡区域融合实现新突破、沿边开放发展实现新突破、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突破、民生福祉改善实现新突破、边疆治理效能实现新突破)、八项重点工作(即高质量建成世界一流“三张牌”示范区、高质量建成沿边开放示范区、高质量建成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高水平推动新型城镇化提速提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建设美丽红河秀美山川、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进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市委“1336”工作思路是指“1”即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3”即以“融入中心,双城联动,绿色发展”为战略思路;“3”即以建设云南新型工业化强市、全省生态文明引领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为发展定位;“6”即以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引领格局、现代产业体系、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高水平改革开放格局、高质量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推动经济总量再上一个新台阶为6个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⑫“三个示范区”:高质量建成世界一流“三张牌”示范区、高质量建成沿边开放示范区和高质量建成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⑬“5+4”现代产业体系:“5”是指有色金属及新材料、先进制造业、绿色能源和节能环保、旅游文化、现代服务业5个百亿级主导产业;“4”是指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数字经济、生物药业及健康服务业、房地产4个十亿级重点产业。

  ⑭“一二三行动”:即深入推进“一县一业”,聚焦种业和电商“两端”,坚持设施化、有机化、数字化“三化”发展方向,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并力争茶叶、花卉、水果、蔬菜、肉牛等重点产业综合产值5年翻番。

  ⑮“四大工程”:主要是指受生态红线、基本农田、公益林等限制条件小且经济效益较好的水库扩建扩容工程、连通工程、引调水工程和大中型水电站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

  ⑯“源网荷储”一体化现代能源体系:是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措施和手段。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侧重于负荷侧,是“微网”概念的进一步延伸,通过优化整合本地电源侧、电网侧、负荷侧资源,以先进技术突破和体制机制创新为支撑,探索构建源网荷储高度融合的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路径。

  ⑰“一平台三机制”和“1+N”政策体系:“一平台”指面向困难群众的救助平台,“三机制”指建产业帮扶全覆盖机制、建壮大村集体经济帮扶机制、建扶志扶智机制。“1+N”政策体系中“1”即《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N”即配套出台防止返贫动态监测、部门联动防止返贫风险、兜底救助等系列文件。

  ⑱“一核、两区、两片、三轴”空间布局:推进滇南中心城市核心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做强做大大屯作为全市的新城区进行高标准高品质高水平打造,做精做特主城区和鸡沙一体化示范区,做靓做优贾沙—保和—蔓耗片区、卡房—老厂片区,全面融入滇中城市群发展轴、昆河经济走廊发展轴和沿边经济开发开放发展轴。

  ⑲滇南中心城市“十大工程”:指滇南中心城市联通工程、公共服务提标、市政公用设施提档、重点产业发展提质、水资源配置、水生态修复治理、鸡沙片区一体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基础设施提升、市容环境卫生提级等十大工程。

  ⑳“三区一村”更新行动:指在老城区推进以老旧小区、老旧厂区、老旧街区、城中村等“三区一村”改造为主要内容的城市更新行动。

  ㉑鸡沙片区“六个一体化”发展:指构建国土空间一体化,推动基础设施一体化,推进产业协同一体化,做实公共服务一体化,打造生态绿色一体化,加强社会治理一体化。

  ㉒“四方”责任:指在疫情期间,把全市动员起来,全面落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的四方责任,建立全社会共同防控体系。

  ㉓“六个大抓”:大抓产业发展、大抓营商环境、大抓市场主体、大抓改革开放、大抓创新发展、大抓绿色发展。

  ㉔“三带一区”:即以优质稻、冬早蔬菜、优质水果、生猪养殖、奶牛养殖、鱼苗养殖为主的北部坝区产业带;以杂交玉米、马铃薯、生物药材、温带水果、夏季冷凉蔬菜、烤烟、牛羊养殖为主的南部山区产业带;以热区水果柠檬、香蕉、芒果为主的红河谷低热河谷产业带;以大屯的优质米加工、沙甸的特色食品加工、鸡街的乳制品加工为主的农产品加工区。

  ㉕“两端两精”:抓好农业生产开始端,提高精耕细作水平,抓好终端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转换率,促进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

  ㉖“五大中心”:指心电诊断中心、影像诊断中心、检验诊断中心、远程会诊中心、消毒供应中心。

  ㉗“县管校聘”“学区化办学”“校长职级制”:“县管校聘”是指全体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全部都实行县级政府统一管理,特别是统一定期强制流动到县域内的义务教育学校,从而将教师和校长从过去的某学校的“学校人”改变为县义务教育系统的“系统人”。“学区化办学”是指按地理位置相对就近原则,距离相邻的几所相同或不同学段的学校。学校间没有强弱之分,通过共享教育资源(师资培育、优秀课程等),学校之间、学校与社区之间的合作创新,生成新的优质教育资源。“校长职级制”是指依照一定的评价标准把校长分为不同的级别,它在校长办学自主权逐渐扩大的同时也对校长的素质提出更高要求,使校长的管理能力、科研能力和对学校的经营能力都达到一定的水平。

  ㉘“四减”流程: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流程。减环节:规范审批程序,减少审批环节,对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的,按照“应减尽减”的原则,将不必要的环节全部取消。减材料:将审批事项从申请条件、审批程序、审批期限、收费依据及标准和审批需要提交的申报材料等要素全部公开,实行全程透明化,方便群众办事。彻底清理和精简不合法、不合理和不必要的证明材料,仅留需提交法律法规规定的材料。减时限:将一般性企业开办环节压减为企业登记、公章刻制、发票申领3个环节,使企业最快进入一般性经营状态;社会投资一般性建设项目,从申请核准(备案)到获得施工许可全流程、各环节的政府审批时间在现有基础上再砍一半以上,审批总时限不超过80个工作日。减费用: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落实好上级各项优惠政策。

  ㉙“市区融合”:个旧市与蒙自经开区、红河综保区和自贸区红河片区深度融合。

  ㉚“7+N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连队、进宗教活动场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