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0014348/2023-01034
信息分类
规划计划
主题分类
国民经济管理
发布机构
市发改局
文号
发布日期
2021-05-22
信息名称
个旧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一、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0年是极不平常的一年,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面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实现“十三五”规划收官的繁重任务,在市委市政府的团结带领下,全市上下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州党委决策部署,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突出打好“三大攻坚战”和“三张牌”,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坚定不移推进“六个大抓”,“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发展指标基本实现,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全面完成,奋力交出了大战大考之年的优异答卷。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3%;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3.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增长1.4%;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2%、增长7.8%;城镇新增就业人数6114人;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全部脱贫;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0.55‰;节能减排指标控制在州下达任务范围内。 

  (一)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认真落实各级党组织、各级领导干部、全体共产党员和志愿者“四个行动起来”,抓实抓细“早发现、早报告、早排查、早隔离、早诊断”等防控关键环节,及时实现市内病例“清零”。全面推广网格化管理工作,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实现村(社区)网格化全覆盖。39名医护工作者驰援湖北,2名抗疫英雄荣获省级表彰。慎终如始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要求,强化冷链物流追溯管理,深入开展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持续巩固疫情防控取得的阶段性成效。 

  (二)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紧盯“两不愁三保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扎实开展挂牌作战、百日总攻、百日提升、百日巩固等专项行动,持续巩固提升脱贫质量及成色。累计投入扶贫资金4.23亿元,实施扶贫项目97项,覆盖所有贫困对象。完成动态新增4类重点对象农村危房改造50户,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5821人,教育、饮水、健康等精准扶贫措施落地落实,易地扶贫搬迁贫困群众得到有效后续扶持。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市423个自然村均达1档以上标准,大屯街道龙井社区龙井小组、沙甸街道沙甸社区入围省级“美丽村庄”。 

  (三)“六稳”和“六保”有力有效。召开优化营商环境企业座谈会,制定《个旧市贯彻落实“六稳”“六保”进一步加大有色金属企业扶持力度的意见》等措施,政策出台前后企业缴纳税收情况明显好转。预计全年减税降费1.9亿元,降低用电成本950万元;发放稳岗返还240家企业1236.83万元;执行社会保险减、免、缓政策,共减免各项社会保险费1.15亿元;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人数分别达20.72万人、4.34万人、4.98万人;发放价格临时补贴99.49万元,低保金1.2亿元,“三保”支出23.21亿元;金融机构贷款不良率控制在2.01%;规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达97.7%。 

  (四)经济运行持续恢复。年初以来,在确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全力贯彻“六个大抓”落地见效,经济增长动力逐步复苏,呈现换挡提速的良好局面。积极筹措财政资金3000万元用于保障《个旧市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稳定经济运行17条措施》。成立市级复工复产工作专班,对重点项目和企业实施“一对一”帮扶。全年组织召开7场“政企银”融资对接会,协调办理企业抗疫情贷款8.79亿元,保民生贷款1.58亿元,新增支持企业复工复产贷款23.16亿元,为6户疫情防控重点企业兑付贷款贴息资金434.34万元。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实现100%复产;登记在册市场主体19451万户,增长18.2%;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增长7.8%;邮政业务总量增长18.83%。 

  (五)产业培育取得新进展。农业特色化、精品化发展初具成效。着力打造优质稻、特色果蔬、热带水果、生物药材、烤烟、农畜产品加工等农产品品牌。着力打造“一县一业”、“一村一品”,重点以果蔬业、乳业、米业、药业、规模养殖等推动个旧“绿色食品牌”创建;红河州百万亩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个旧片区及红河谷开发开放带个旧片区开发加快推进,山区半山区农业综合开发不断提速;水稻、玉米、马铃薯等良种良法示范推广取得新的进展;以温氏家庭农场乙碗水片区“耘以牧业”、温水塘片区“中尚农业”及以南部乡镇“鑫龙农业”为主的生猪规模化生产获得实现重大突破,新增年出栏11万头产能;以“红河驼峰”、“川欣养殖”、“源森养殖”、“鑫锐养殖”等为代表的规模肉牛养殖不断提壮大提质;“恒洋渔业”作为设施高密度水产养殖首个示范基地已投产、“和顺联大渔业”国家种业示范场稳步增长发展;优质九叶青花椒现代农业产业园落地见效,目前,在完成一期3400亩花椒种植的基础上,二期1800亩已进入前期开发;发展三七、重楼、黄姜、草果、万寿菊、白芨、黄精等药材种植达4.81万亩。“大抓工业”持续发力。主动服务重点工业项目建设,锡冶炼异地技改搬迁项目顺利竣工,云锡铜业分公司12.5万吨阴极铜升级改造、云南安化五八一异地技改搬迁、达明威工贸有限公司低品位铅银废料综合利用升级改造、南翔公司90万吨锰选矿等一批重点项目投产运行。与中科曙光云计算中心共同推动北部选矿园区工业互联网建设,冲坡哨冶金加工区基础设施建设及标准厂房项目顺利推进。发挥有色金属优势,主动做好产业链延伸,与比亚迪集团合作研发以有色金属为主的产品。持续抓好重点工业企业的服务工作,突出做好升规纳规,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8户,达88户,当年纳入规上企业数排名和规上企业总数位列均全州第一。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一部手机游云南”个旧板块内容全面完成。牛奶小镇I区、阴山玻璃栈道等旅游项目相继建成,丫沙底、尼格“水疗”旅游知名度不断提高,个旧市博物馆陈列展览提升改造、宝丰隆商号保护利用设施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积极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西南环线,加快推进阴山悬崖酒店等半山酒店项目。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426.7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2.96亿元。电商发展势头良好,新增电商企业35户,物流服务实现全市全覆盖。 

  (六)项目建设有力推进。以项目为抓手,着力补短板、增动力,以存量项目“稳投资”,以新开工项目“增投资”,强化投资拉动作用。大力抓好政策和项目资金争取工作,年内共争取到发改系统中央和省资金1.67亿元,争取三批次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12.1亿元,抗疫特别国债资金2.8亿元。个旧市独立工矿区提升改造工程成功纳入国家“十四五”独立工矿区提升改造支持范围。出台做好稳投资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激励措施,加大投资入库及重点项目建设工作力度,发放开工和固投奖励745万元。2020年组织实施3000万元以上项目共188项,集中开工6批次项目56项,总投资91.89 亿元,开工率、项目入库率100%。石洞坝水库下闸蓄水,邦干水库竣工投产,乍甸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等项目开工建设。全力推进元蔓高速、建(个)元高速公路建设,完成玉蒙铁路个旧站客运设施补强工程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快城乡电网改造,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云计算大数据中心投入运营并完成政务数据迁移、收集。组织谋划“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共810项,计划总投资4038.9亿元。 

  (七)改革开放持续深入。主动融入“三区”建设,与自贸区红河片区、河口县建立联动发展机制,促成振兴集团等3户企业到自贸区红河片区注册成立贸易公司并实现进出口贸易总额1亿余元。全年完成进出口总值2.5亿美元,同比增长23%。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全年实施招商引资项目39个,完成省外到位资金106.56亿元。制定《个旧市国有企业改革实施方案(2020—2022)》,稳步推动国有企业改革。持续推进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开办企业“一窗通”服务平台,优化政务服务中心“一站式”功能,加强实体大厅软硬件配备,实现34个部门、2个企业的278个事项进驻实体政务大厅。“一部手机办事通”全面推广,供电各类业务已全面实现线上办理。 

  (八)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有力。继续高位推动中央、省、州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深入推进重金属污染防治五大工程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9.8亿元。北部选矿园区20家入园企业相继竣工投产,象冲、花坟尾矿库建成开库,小凹塘、冲坡哨、黑神庙坡等片区综合整治成效明显,关停选矿企业建设用地生态恢复示范工程、工业固体废物堆存场所环境整治项目、冶炼废渣堆场原位风险防控技术示范项目等10个项目全面完成主体工程。个旧市特色工业园区成功纳入国家级园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试点。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建设深入推进,倘甸双河流域土壤污染修复示范、农田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应用试点等项目建设完成,冶炼废渣堆场原位风险防控技术示范试点项目经验在全省推广。城市和通道面山绿化三年行动计划有力有效,重点区域植被恢复工程成效显著,阳山生态公园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作出示范。扎实开展滇南中心城市大气污染联防联治工作,2020年个旧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7.8%。 

  (九)新型城镇化建设统筹推进。全面推动主城城市更新,投资15.84亿元,谋划实施“美丽县城”建设项目20个,完成棚户区改造3150户,老旧小区提升改造1074户,达到“三无三有”标准公厕551座,完成新冠商城综合农贸市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等工程,市政道路临时停泊和公共停车场实现电子化收缴。加快融入滇南中心城市一体化建设,大屯新区市政道路实施15个项目,道路总长29.2公里,义乌周边道路、星河路等8条市政道路已建成通车。完成大屯新区中医医院主体、大屯新区一期排污干管建设,持续推进大屯海水库清淤扩建、大屯海3#引洪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大屯新区安置房等项目建设。鸡沙一体化深入推进,鸡街沙甸地区一体化发展项目储备共70项,计划总投资预计213亿元,目前已开工11项,累计完成投资约6.4亿元。 

  (十)社会民生保障更加有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疫情防控之下持续加大投入,全年共争取发改系统社会民生类资金0.71亿元。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114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9641人,转移就业率68.43%。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累计参保人数达11.5万余人次。制定出台《加快推进个旧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县管校聘、学区划改革等工作启动实施,6所学校改扩建项目相继实施,建设完成社会足球场28个,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红河州实验学校建成招生。紧密型医共体顺利推进,重大疫情、疾病防控治疗体制机制持续完善,市人民医院综合大楼建成投入运营,大屯新区中医医院建设进入收尾。沙甸街道荣获云南省第一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国家卫生城市”顺利通过省级评估,第四次经济普查和第七次人口普查工作圆满完成。十项惠民便民实事全部兑现到位。 

  2020年以来,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团结带领下,在全市各族人民艰苦努力下,坚持底线思维,保持战略定力,做好思想上和工作上的充分准备,沉着应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重大风险挑战,化危机为先机,化压力为动力,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战,取得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的优异成绩,在全省县域经济综合排名中连续4年荣膺全省“10强县”称号。 

  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企业生产经营还面临不少压力,适应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尚未完全建立,乡村振兴发力不够、生态环保任务繁重、新城区开发制约较多等问题仍然突出。 

  二、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建议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朝着我们党确立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开启之年。做好今年工作,对于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议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 

  ——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5%左右。把握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兼顾“稳”和“进”的要求,经济运行逐渐恢复常态,综合考虑我市发展实际,2021年增长8.5%左右有利于“十四五”良好开局。 

  ——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聚焦存量与增量,充分挖掘存量规上企业增长潜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进一步强化工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以上。紧扣“稳增长、促投资”发展思路,狠抓储备、狠抓开工、狠抓在建、狠抓入库、狠抓前期、狠抓要素保障等,全力以赴稳投资。 

  ——预计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3%。建立完善财税监管平台,挖掘非税潜力,清理盘活存量国有资产资源,克服减税降费和疫情带来的双重影响。 

  ——预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3%以内。持续开展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等工作,全力确保粮油、果蔬、肉类和禽蛋等价格持续稳定。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1%。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持续挖掘消费潜力,大力培育消费需求。 

  ——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2%以上。继续发挥采、选、冶优势,积极发展境外投资,扩大对外贸易。 

  ——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和8%。继续贯彻落实城乡居民持续增收实施方案,全力加大就业、创业保障力度。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为6000人以上。落实就业创业帮扶政策,帮助各类重点人群解决就业创业问题,推进城乡劳动者充分就业。 

  ——预计粮食产量稳定在7.3万吨。严守耕地保护红线,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守住老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 

  ——单位GDP能源消耗和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率按州下达数执行。进一步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 

  三、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按照“十四五”擘画的宏伟蓝图,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巩固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全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一要抓紧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认真落实中央、省、州加强“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举措,确保疫情防控工作深入开展。巩固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常态化运行机制,实行对医疗机构重点科室、重点部门和重点环节的院感管理。推动社区网格化管理全覆盖,压实属地化管理责任,强化中高风险地区入个人员闭环管理。加强重点场所防控,持续做好进口冷链食品安全管理,有序推进核酸检测、疫苗接种。健全应急预案,加强实战演练,以最坏情况做足最充分准备。二要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基层就业计划及转移就业农民工稳岗转岗服务,确保培训农村劳动力5500人次以上。推动实现失业保障范围扩大到全部参保失业人员。落实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确保群众基本生活。全面开展清欠工作“回头看”,落实“一企一策”“一线调度服务”精准帮扶政策,打通涉企稳岗就业补贴、银行信贷支持等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稳住企业发展预期。用好用活中央推行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坚持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坚持财力向基层倾斜,确保基层财政平稳运行。深入实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确保粮食产量守住7.3万吨底线,保障粮价稳定和市场供给。 

  (二)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一要做特做强优势产业。打好“绿色能源牌”。着力推动绿色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加快推进猴子山20万千瓦风电项目建设,加快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项目布局。打好“绿色食品牌”。提升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全面落实“一二三”行动,打造蔬菜、水果、高原特色养殖等优势产业,力争个旧特色农产品入选云南绿色食品牌“10大名品”,做大做优绿色食品产业。加快推进肉牛、肉羊、生猪等高原特色养殖示范区建设。规划建设核心烟区2万亩,高质量完成2021年州级下达2.6万担烤烟收购指标。深入推进“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创建。打好“健康生活目的地牌”。扎实做好“锡文化+”旅游产业、产品打造,加快推进智慧旅游建设,以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为核心,加快推动牛奶小镇二期、阴山悬崖酒店等项目建设,争创国内一流的气候康养胜地;持续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发展现代物流、健康服务、金融服务等产业。二要全力壮大支柱产业。实施工业振兴行动和产业链提升计划。围绕打造有色金属及新材料500亿级产业集群目标,全力打造锡产业集群、铜基材料产业基地、有色金属供应链平台、有色金属交易中心。主动融入“三区”,推动北部工业园区、冲坡哨冶金加工园区、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进度,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力争华鼎100万吨冶炼废渣资源化综合化利用、鑫联环保锌合金深加工等项目年内开工,实现有色金属、资源综合回收利用产业聚集化、示范化;推动先进制造新提升。大力扶植电子信息、新能源等先进装备制造业,推动传统制造业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力促润鑫铝业5万吨水电铝产能置换和鸡沙片区铅产业转型升级项目落地。三要做优做大重点产业。构建个旧数字经济体系,加快“资源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发展步伐,推动大屯数字经济产业园建设,高质量打造数字经济产业示范区。提升生物药业和大健康产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把医养结合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探索卫生与养老共同签约服务机制,加快推进锡城镇全国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力争上半年实现大屯新区中医医院竣工投入使用。科学制定住房发展规划,推动房地产市场合理有序开发。建立住房供给与土地供应、金融联动机制。全力推进新城区建设,有序开发高品质宜居康养房地产和城市综合体开发项目。 

  (三)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要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发力。准确把握中央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新要求,坚决落实市委工作部署,推广使用“找政府APP”救助平台,实现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全覆盖,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做好五年过渡期内的政策举措衔接,充分发挥“扶贫车间”、“爱心超市”作用,积极做好贫困劳动力就业。注重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二要在持续推动乡村产业优化升级上发力。以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为基础支撑,以农村改革和创业创新为引领带动,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为联结纽带,走农业区域化布局、一体化经营、合作化生产之路。积极推进传统农业种养业提档升级,做多、做精、做强重点产业基地,把经济效益较好的水果、蔬菜等优势特色产业作为设施农业发展重点,逐步向农产品精深加工、生态休闲养生、传统特色文化传承等多功能发展,最终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三要在加快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上发力。突出规划、绿化、文化、整洁化,以高质量乡村规划为引领,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加快补齐农村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短板,进一步提升改造和完善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对标省委乡村振兴“百千万”和州委“十百千”工程,因地制宜启动建设田园综合体和精品示范村,力争完成30个美丽乡村建设。要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动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要扛牢粮食安全责任,全面推动全市1.67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只增不减,聚焦粮食生产、储备、流通全过程、各环节,营造粮食安全“无缝闭环”。 

  (四)全力加快重点项目建设。一是紧盯项目储备入库。牢固树立“发展为要、项目为重、实干为先”的鲜明导向,始终将抓投资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抓手,紧扣“两新一重”和国家、省投资导向及产业政策扩大有效投资。年内储备5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117个,计划总投资507亿元,力争年内新增入库项目总投资达435亿元以上,实现“开工一批入库一批、入库一批开工一批”的良性循环。二是紧盯项目落地开工。强化精准招商,切实引进一批质量效益好、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和好项目,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做好每两个月集中开工一批项目,抓实滇中引水二期工程(个旧段)、城镇棚户区改造、沙甸片区标准厂房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一批项目前期工作,确保项目如期开工,实现落地项目转化率30%以上,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三是紧盯项目实施进度。着力加快公共停车场及配套基础设施、大屯海水库清淤扩建工程、大屯粮食物流园等重大项目进度,推动在建项目加快建设,形成实物工作量,确保完成全年投资计划。四是加强要素保障服务。继续用好稳投资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激励措施,实行市级领导挂钩重点项目机制,成立工作专班,切实有效做好项目服务工作。加大闲置低效土地和零星用地清理整合力度,最大限度盘活存量用地,强化项目落地用地保障。 

  (五)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是大力推动“全域治理”工作落实。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和深化污染防治攻坚战六个标志性战役,加强调度,做好中央环保第二轮督察工作,确保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及2020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到位,深入实施河(湖)长制,开展“一河(湖)一策一档”修编,加大大屯海、金湖、倘甸双河、乍甸河等水体治理力度,不断改善水环境质量,力争大屯海申报成为省级美丽湖泊。强化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积极争取锡城镇阳山片区关停选矿企业地块风险管控工程资金支持。全面建成节水型城市,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5平方公里。二是加快推动公园城市建设。坚持只拆不建、增绿补绿的理念,加强国家政策和专业知识学习,把握公园城市建设的内涵和形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探索公园城市建设,巩固提升戈贾森林公园、阳山生态公园建设成果,着力解决好城中村问题,大力开展美丽县城、美丽河湖等创建活动,加大体育运动场所、健康步道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动市域景区化,着力推进从“城市公园”向“公园城市”迈进。三要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深入践行“田园风光是乡村最美的风景,蔬菜林果是乡村最好的绿化”理念,突出“规划、绿化、文化、整洁化”,持续实施农村“厕所革命”,抓实乡村规划,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实施河湖水系综合整治,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六)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一要全力打造城市核心示范区。围绕“五个一体化”和“六个融合发展”,聚焦“产”“城”“人”全面融合,加速推进新市区建设。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加快实施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开展物流园铁路专用线改造、个蒙和开个2条高速公路及城市有轨电车等项目前期工作。确保建个元、蔓金高速公路上半年全线建成通车。启动个屯一级公路取消收费工作。加快布局5G基站、城域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二要全力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完成全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主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启动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聚焦“干净、宜居、特色、智慧”,持续推进美丽县城建设,做好个旧选厂、八号洞云锡三十三车队片区开发利用,积极谋划建设锡文化创意产业园。建立城市“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体检制度。实施民权路、金湖东路支线等城市道路建设,打通金湖小学至联盟路、工人南路至工人路2条“断头路”。建成锡文化传承展演中心、体育馆、市民服务中心停车场等设施,加快雨水管网改扩建工程进度,力争建成海绵城市5平方公里以上;稳步推进6077户老旧小区、2576户棚户区改造和1006套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完善“三供一业”、养老服务等配套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城市生态修复,建设一批小绿地、小广场,力争城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2平方米。启动实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加强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完成餐厨垃圾等有机废弃物资源化治理项目建设。确保顺利通过省级文明城市复审,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三是全力推动鸡沙一体化建设。立足“一年打基础,三年出成效,五年大变样”思路,构建“六个一体化”发展格局,加速打造市域经济社会次中心。进一步完善个旧火车客运站配套功能,实施鸡个一级公路绿化亮化工程,火车站出站道路,泗水庄至G323线等项目。加快电力、燃气等能源互联互通;做优做强有色金属深加工和先进装备制造产业,争取鸡沙片区物流产业园尽快落地;抓紧实施鸡沙一体化为民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建设,开展幼儿园、小学等项目前期工作;围绕“生态治理、海绵城镇、绿廊体系”三个重点,加快推进八抱树、老虎山工业片区历史遗留固废堆场风险管控工程建设,扎实做好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 

  (七)全力推进创新发展。一是全力推动“数字个旧”建设。坚持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城市“四条线”同步推进,扎实推进“数字个旧”建设。加快推进新基建项目,紧盯国家政策“窗口期”积极争取支持,加快建设列入省级新基建计划的7个项目。加快数字设施建设,抓好国家第6批电信普遍服务试点项目建设,确保如期建成320个5G基站,实现市域内核心区域5G覆盖。加快完善“一心、一网、一平台+N应用”的智慧城市核心架构,完成智慧城市运营中心和城域物联网建设,推行城市治理“一网统管”。加快实施数字赋能,利用数字技术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赋能产业发展,发展普惠性“上云用数赋智”,加快推进工业、农业、服务业特别是世界一流“三张牌”的数字化转型,构建个旧数字经济体系。加快应用场景建设,完成紧密型医共体信息化平台、城市运营管理中心(IOC)等项目,搭建红河州有色金属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持云锡、云南乘风、圣比和实业等龙头企业建设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二是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围绕“5+4”现代产业体系,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力争年内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户、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2户、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确保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同比增长10%。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合作,提升高纯铟、铟合金材料的制备技术水平。支持圣比和新材料开展正极材料、前驱体和回收废旧电极材料等资源综合回收利用项目建设。加快人才培养,鼓励各类人才在个旧创新创业。三是积极融入“三区”联动发展。立足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抢抓RCEP正式签署机遇,全面融入“三区”建设,推动个旧与“三区”政策对接、产业对接、项目对接更加紧密,积极参与第二十一届中越(老街)边境经济贸易交易会。 

  (八)全力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一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鸡街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继续做好扩权强镇试点工作,有序推进锡城镇行政区划改革;持续深化农村改革,做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工作,依法依规管好农村宅基地;扎实推进财税金融改革,加快推进预算管理改革,把握地方政府债券资金政策,促进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向乡镇拓展;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市属国有集团公司3级法人组织架构,构建市属国有企业“2+N”管理框架体系;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着力扩大工业投资,推动形成多元投融资模式;深入推进“三医联动”改革,推进市域综合医改,深化医疗保障制度和药品供应保障制度改革,逐步建立现代医院管理体制;深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推进民政事业改革。二是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全面落实省政府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28条政策措施。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实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加快推进“互联网+监管”,健全完善公共资源交易联席会议制度,持续加强招投标监督管理。着力打造“办事不求人、审批不见面、最多跑一次”的一流营商环境。三是大力支持民营经济。认真贯彻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和省州助企纾困政策,加紧出台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扩大对生物制药、新兴产业扶持面。深入推进市级领导挂钩民营企业工作制度,着力解决企业运行困难问题。完善政策性金融和信用评级担保体系,推动云河药业等优质企业到科创板上市。 

  (九)全力落实民生保障。一要落实政策稳就业保增收。着力扩大就业政策供给,全方位落实好公共就业服务各项措施,构建现代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充分挖掘内需潜力带动就业,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加大应用技术培训,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占比。二要补齐短板弱项保就学就医。继续实施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和能力提升工程,全面完成新建高中收尾工程,巩固普通高中扩规提质成果,确保实现“一乡一公办”“一村一幼”全覆盖,启动建设和平小学大屯分校、大屯新区幼儿园等项目建设,大力推动中央民大附中红河州实验学校建设为全国一流名校。强化公共卫生和疾控体系建设,健全完善市域内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和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推进全民健康保障工程,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快发展健康产业,深入推进紧密型市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完善科学有序的分级诊疗体系。深入推进爱国卫生运动“7个专项行动”,持续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三要办好实事保稳定聚民心。继续办好10件民生实事,加快实施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全面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双机制”措施落地。以农民工工资治欠保支为重点,持续加大欠薪违法打击力度,实施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区、综合试验区等重大项目建设。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健全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关爱服务体系,开展普惠养老、普惠托育服务等专项行动,构建全覆盖、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 

  (十)全力统筹安全和发展工作。一要做好风险防范工作。要防范政治风险,把维护国家政治安全贯穿到各项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要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妥善化解债务存量。要防范金融风险,加大对网贷的清查整治,加快推进房地产领域风险化解,严厉打击非法融资等活动。二要做好民族团结工作。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方向,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着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紧紧围绕州委“六抓六强化”工作要求,积极开展沙甸街道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七进”工作,打造鸡街沙甸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联盟。不断提升民族宗教事务治理能力和水平,开创新时代民族宗教工作新局面。三要深入推进法治个旧、平安个旧建设。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加大市域社会治理力度。紧紧抓住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深化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结合边疆民族地区实际,着力破解社会治理突出问题,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个旧、平安个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