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旧市2023年政府预算公开

来源:市财政局  时间:2023/02/07 15:37  浏览次数:

监督索引号53250100100010000

  个旧市2023年政府预算公开目录

  一、财政预决算(草案)的报告(关于个旧市2022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二、个旧市2023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附表(附件)

  三、个旧市2023年政府预算公开表(附件)

  四、个旧市本级2023年三公经费公开

  五、2023年对下转移支付情况说明

  六、个旧市举借债务、地方政府性债务限额和余额情况说明

  七、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公开

  八、预算绩效评价情况

  九、重大政策和重点项目等绩效目标说明

  十、重点领域项目文本公开

  十一、2023年财政名词解释

  

    第一部分:财政预决算(草案)的报告

  关于个旧市2022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书面)

  ——2023年1月16日在个旧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个旧市财政局局长   李开锋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个旧市2022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提请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查,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22年是“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之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同时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市财政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市政协的监督指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科学指引,全面贯彻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精准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州、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和批准的预算,坚持难中求进、稳中求进、变中求进、干中求进,推动积极的财政政策提质增效、更可持续,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增强财政保障能力,全市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一)2022年地方财政预算收支完成情况

  1. 一般公共预算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27,106万元,完成调整预算数的100.2%,按财政部统一口径,剔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同口径(以下简称“同口径”)下降8.7%,自然口径下降12.4%,减收17,989万元,其中:收入完成90,674万元,同口径增长0.2%,自然口径下降5.1%,减收4,874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1.3%;非税收入完成36,432万元,同比下降26.5%,减收13,115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28.7%。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42,669万元,完成调整预算数的105.8%,同比下降10%,减支38,069万元。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情况: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7,106万元,上级补助收入226,191万元,一般债务转贷收入16,200万元,调入资金8,283万元,上年结转收入16,352万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91万元,收入方总计394,223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42,669万元,上解上级支出21,013万元,债务还本支出16,571万元,结转下年支出13,936万元,支出方总计394,189万元,收支相抵。与州级结算前净结余为34万元,全部用于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2. 政府性基金预算

  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29,712万元,完成调整预算数的91.6%,同比下降74%,减收84,326万元,主要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减收84,701万元。

  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36,459万元,完成调整预算数的78.6%,同比下降77.7%,减支127,399万元,主要是专项债券支出减少120,600万元。

  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情况: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29,712万元,上级补助收入2,692万元,专项债务转贷收入13,400万元,上年结转收入1,238万元,收入方总计47,042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36,459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还本支出867万元,调出资金8,183万元,结转下年支出1,533万元,支出总计47,042万元。收支相抵,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

  3.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00万元,主要是个旧市大红屯粮食购销有限公司缴入利润收入100万元;上级补助收入829万元,主要是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补助资金,收入方总计929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829万元,调出资金100万元,支出总计929万元。收支相抵,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平衡。

  4.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完成349,249万元,完成调整预算数的100.8%,同比增长9.3%,增收29,789万元。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完成342,644万元,完成调整预算数的98.8%,同比增长0.7%,增支2,479万元。当年收支结余6,605万元,年末滚存结余49,824万元,其中: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结余2,167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结余34,072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结余9,221万元;失业保险结余4,298万元。

  (二)其他需要特别报告的事项

  1.政府债务情况。2022年省财政厅下达我市地方政府债务限额46.27亿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14.43亿元,专项债务限额31.84亿元。2022年收到州转贷省政府发行新增专项债券1.34亿元,截至2022年末,全市政府债务余额42.32亿元,其中:一般债务13.57亿元,专项债务28.75亿元。全市政府债务余额严格控制在上级核定我市法定政府债务限额以内。

  2.2022年度政府债券发行、资金使用及偿还、债务风险情况。2022年争取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券资金1.34亿元,主要用于个旧市主城区停车场建设项目。2022年偿还政府债务3.05亿元,其中:通过再融资方式偿还1.62亿元,预算安排偿还1.43亿元。2021年6月份市债务率为162%,债务风险等级为黄色,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3.预备费使用情况。2022年年初预算安排预备费2,126万元,年度预算执行中未安排使用,全部用于平衡预算。

  4.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安排使用情况。与州级结算后,2021年年末一般公共预算收支相抵净结余91万元,全部转入市本级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上述数据均为快报数,待州财政局批复我市2022年财政结算后,部分数据会有所变化,届时再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变化情况。

  (三)2022年主要财税政策执行和重点工作落实情况

  2022年,财政部门全面落实个旧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查通过的财政预算以及“十四五”规划纲要,围绕中心工作,统筹各方财力,突出保障支持重点,积极落实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加大对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的支持力度,加强民生和重点领域经费保障,稳妥化解地方财政运行风险,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财政运行起步扎实,有效保障全市经济平稳运行和健康发展。

  1.财税政策齐发力,着力稳住经济大盘。一是推动增值税留抵退税等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落地见效,以“真金白银”为市场主体纾困减负,对缓解企业资金压力,稳住市场主体提供了有力支撑。2022年全年退、免、减、缓税费3.4亿元,其中增值税留抵退税累计达1.92亿元。二是落实扩大社保费缓缴政策。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缓缴社会保险费、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让利企业2,590万元。三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运用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压实金融机构主体责任,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安排创业担保贷款贴息补助资金661万元,新增发放316户创业担保贷款5,373万元,加大对群体创业就业的扶持力度,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四是确保阶段性房屋租金减免到位。认真贯彻落实省州相关文件政策规定,加强统筹协调,联合市级7部门印发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分类实施房租减免政策等通知文件,全年共为632户承租国有房屋租户减免租金740万元。充分体现了政府过“紧日子”换市场主体过“好日子”的决心。

  2.财政资源强统筹,提升财政保障能力。一是强化财政收入组织管理。持续加强重点税源和重点税种监控,深挖增收潜力,强化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全力挖掘非税收入潜力,依法依规足额征收。二是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及政策支持。抓住全省“缓解基层财政困难三年行动计划”试点县契机,在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政策性减收0.85亿元的情况下,积极向上争取各项财力性转移支付补助,促进地方经济平稳运行,全年向上争取财力性转移支付11.3亿元,较2021年增加3.04亿元,增长36.8%,增幅为近三年来最高。三是管好用好直达资金。2022年全市收到的上级转移支付资金中,有9.25亿元纳入直达资金管理,资金分配下达率为100%,全年累计直达资金支出8.83亿元,支出率达96%,市级财政部门以“直通车”方式直达市场主体,直接惠企利民。四是依法用好债券资金。积极争取再融资债券和新增债券额度,解决债务和重点项目短板资金所需,2022年争取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券资金1.34亿元,主要用于个旧市主城区停车场建设项目。

  3.集中财力办实事,重点领域投入增加。全年重点民生支出达27.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80.2%。一是支持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全年教育领域支出7.6亿元,同比增长0.2%。累计投入1,139万元,为全市12,030名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生活费补助,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失学;为27,999名农村义务教育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安排义务教育宿舍楼建设项目专项资金2,132万元,为学生们提供更好的教学条件;安排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专项资金2,194万元,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二是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充分就业。安排资金2,412万元完善多渠道灵活就业政策,促进优化见习政策,扩大创业担保贷款发放规模,促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支持做好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2022年新增城镇就业7,072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2,753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597人次,就业困难人员就业939人次,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6,138人,将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三是推进健全养老托幼等社会保障体系。稳步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重残无业人员机构养护补贴等保障水平。安排17.6亿元保障全市机关和企事业单位3.77万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发放;统筹安排资金2,356万元,不断加大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切实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保障孤儿基本生活。四是支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全市统筹安排资金2,455万元用于疫情防控;筹措本级以及向上争取资金共5,193万元,用于支持乡村医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三年行动和爱国卫生“七个专项行动”的深入开展。五是支持加强公共文化建设。统筹安排资金298万元,做好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免费开放以及博物馆提升改造;统筹安排资金190万元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安排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专项资金1,000万元,引领带动全民健身。

  4.提升城市治理效能,打造宜居新个旧。一是统筹安排资金6,352万元用于老旧小区改造,对9个社区,58栋住宅楼,共13.6万平方米老旧小区进行改造,惠及5,155户居民,支付棚户区改造资金6,255万元,改造面积157,500平方米,惠及3,150户;兑付821万元租赁补贴,惠及2,115户共3,222人,保障了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让个旧人民居住环境更舒适;争取上级公共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补助资金176万元,提升城市整体服务能力。二是全面推进数字城市建设。围绕推进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安排数字化建设经费134万元,积极推进经济数字化、生活数字化转型。三是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安排973万元用于土壤污染防治及重金属污染防治;安排资金1,023万元用于生态保护修复,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服务个旧绿色发展。四是统筹安全与发展,推进平安个旧建设。进一步巩固民族团结的良好局面,安排民族宗教经费3,160万元,保障民族团结创建工作顺利开展。全市公共安全支出和国防支出完成1.7亿元,有力保障公检法司各项工作;安排684万元,支持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个旧。

  5.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再展美丽农村新面貌。一是争取到位中央、省、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专项资金4,700万元,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筹措资金,投入1,621万元用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厕所改造、水土保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同时安排农村公路养护市级补助资金490万元,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新农村,最大力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二是着力锻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驻村工作队伍。安排乡村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人员工作经费118万元,“乡村振兴大擂台”和“好书记大比武”专项经费及干部规划家乡组织建设专项经费70万元,从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建设等方面大力支持乡村振兴战略。三是加大农业现代化投入力度。统筹安排农业发展补助资金2,640万元,向上争取农业生产发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及管护专项资金1,756万元、农机化发展与购置补贴213万元、农业生产发展专项资金781万元,聚焦强农惠农政策,加强农机装备支撑保障,全力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推进农业资源保护利用和绿色转型发展。四是扎实做好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统筹安排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201万元,用于提高农民灾后恢复生产能力,促进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五是全面推行村级组织“大岗位制”。按照“突出组织领导、优化工作统筹、提升工作效能、精简人员设置、提高报酬待遇”的工作思路,全面推行村党组织全面领导、村级事务统一管理、村干部分工负责的村级组织“大岗位制”,安排资金1,257万元,落实村干部基本报酬待遇提高工作,持续做好资助村干部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和村干部养老保险补助,通过提高待遇、重激励、强素质,让村干部得到保障,切实加强我市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六是提升乡镇公共服务能力。累计安排资金1.9亿元,全力保障好乡镇(街道)“三保”支出,有效减轻基层财政支出压力,促进区域财力均衡协调,进一步健全乡镇财政职能职责,提高财政管理体制科学性,增强队伍履职能力,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实现乡镇财政为民服务优质、财政运行平稳、财政管理规范的目标。

  6.推进财政改革发展,增进高质量发展成色。一是强化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严格落实预算编制要求,将财政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强化项目库管理模式,坚持“先有项目再安排预算”的原则,通过推动提前谋划项目,突出“谋大局、谋全局、谋长远”,确保财政资金投向的科学性。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目标要求,着力推进建立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体系。将所有财政资金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实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扎实推进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改革,实现了国库集中支付业务电子化管理改革全覆盖,提高财政资金支付和清算效率。二是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继续深化全过程、全成本预算绩效管理。组织完成541个预算项目(政策)事前绩效评估,涉及资金16.25亿元,审减资金10.98亿元,审减率达到67.57%,有力促进紧平衡下财政资金提质增效。抽取26个财政专项重点项目进行绩效再评价,涉及金额4.24亿元,抽取26家预算单位开展部门年度绩效运行监控跟踪评价,2家预算单位开展部门整体支出绩效再评价工作。三是扎实开展“财政质量年”行动。实施政治能力提升、财政收入提质、财政支出提优、债务管理提效、绩效管理提增、财政监管提力、作风建设提标七大工程,打造发展财政、民生财政、效能财政、安全财政,全面提升全市财政工作质量和水平。四是落实政府采购调整政策。从认真落实营商环境评价指标、加强合同履约支付管理、严格规范开展履约验收工作、做好履约支付信息备案四个方面安排布置我市政府采购合同履约信息管理有关工作,加强对采购人及时支付采购资金情况的监督,全年累计节约资金 782万元,资金节约率为3.5%。市属各行政事业单位面向中小企业采购金额19,654万元,中小企业支持率91.07%。五是国有企业改革有新进展。按照国有企业三年行动方案,全面完成市属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工作,加强对市属国有企业监管,规范行权履职,做强做优做大市属国有企业,增强国有经济活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六是强化地方金融机构监管。落实属地监管职责,维护金融稳定,净化金融环境;开展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教育,增强群众风险防范意识。七是主动接受人大法定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依法向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预算执行情况、国有资产监管情况,认真落实各项决议和审议意见;按时办结人大代表意见建议27件、政协委员提案8件,办结率及满意率均达100%。

  7.聚焦底线思维,做好风险防范工作。一是坚决兜住“三保”底线。坚持量入为出原则,合理安排支出预算规模,不折不扣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突出“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全年“三保”支出22.62亿元,占本级可用财力的99.4%。其中:保基本民生支出4.38亿元、保工资支出17.42亿元、保运转支出0.82亿元。二是加强政府债务风险管控,多渠道筹措资金3.58亿元,确保到期政府债务本息及时足额偿还,并积极落实年度化债目标任务。三是做好全省财经秩序整治专项行动工作。积极开展税费清理规范、政府过紧日子等8个领域专项整治行动,深入查找问题、整改问题,进一步规范财经秩序。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在深入学习党史中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将伟大建党精神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胸怀“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以政领财、以财辅政,服务改革发展,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坚实保障。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中共个旧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人民齐心协力、团结拼搏的结果,也是市人大、市政协及代表委员们监督指导、大力支持的结果。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预算执行和财政工作中还面临一些困难、问题和挑战。一是经济恢复压力仍较大,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的基础仍不牢固,财政保障压力持续加大,收支“紧平衡”状况更加凸显,特别是2022年以来,受落实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土地和房地产市场下行、疫情等因素影响,财政增收基础不稳,各项收入降幅较大,影响了预算执行到位率,基层财政“三保”支出短期内面临突出困难。二是财政资源统筹力度有待增强,政府“四本预算”还需加强衔接,财政资金和政策的聚焦保障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三是绩效评价结果应用还需强化,对财政政策的评价力度尚待进一步加大,预算执行约束还不够有力,财政预算管理规范性有待提高,成本控制理念仍需强化。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广泛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广大群众的意见建议,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3年地方财政预算安排

  (一)2023年财政收支形势分析

  财政收入方面:在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我市经济稳定增长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同时,也面临着国家“一带一路”、RCEP、“两廊一圈”、长江经济带、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政策在云南交汇叠加,“三张牌”引领产业发展势头正劲,新旧动能加速转换等重大战略机遇,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财政收入长期平稳运行的基础没有改变。

  财政支出方面: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合理增速,需要保证一定的财政支出强度。总体来看,全市支出结构调整难度仍然较大,支出增长刚性较强,财政必保支出较多,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支持科技创新、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实施基础设施补短板、建设云南新型工业化强市、保障改善民生等领域支出需求较大。

  综合分析,2023年财政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趋势基本一致,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将继续处于紧平衡状态,需要全市各部门严格落实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要求,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科学合理编制预算,提高资金使用绩效。

  (二)2023年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及原则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有重要意义。2023年的预算编制和财政工作,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稳求进、以进固稳,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2023年预算编制着重把握以下原则:

  1. 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持把中央、省、州、市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将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全年预算编制和财政工作的总要纲领,把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战略部署转化为财政资源统筹分配、财政政策贯彻落实的具体实践,确保预算安排中将中央、省、州、市各级党委政府的战略意图落到实处。

  2.坚持培育增量、挖掘存量,多渠道增强财政统筹保障能力。强化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风险化解等的支持力度,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努力培植壮大财源。依法依规加强各项税费收入征管,科学分析预测、实事求是编制收入预算。全面加强政府资金资产资源统筹,大力盘活财政预算资金、国有企业资产、部门存量资金、土地资源等各类资金资产资源,增强财政统筹保障能力。

  3.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突出财政支出公共性、普惠性,集中财力优先投向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人才战略等发展所需及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所盼领域,增强全市重大战略、重点项目和重点区域建设财力保障。

  4.坚持厉行节约、提质增效,着力提升预算管理水平。严格落实党政机关坚持过紧日子要求,严肃财经纪律,勤俭节约办一切事业,严控 “三公”经费预算,大力压减非刚性非重点支出,严控一般性支出,取消低效无效支出,腾出更多财力用于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

  5.深化改革创新,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强化政策实施效果。预算编制保持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一致,与集中财力办大事的财政政策体系相适应,与单位履行行政职能及事业发展计划相协调,与我市财力相匹配,打破固化格局,调整支出结构,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作用。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健全事前评估机制,落实重大项目绩效评价,提升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

  (二)2023年地方财政收支预算安排

  1.一般公共预算。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133,462万元,同比增长5%,增收6,356万元。其中:税收收入90,800万元,同比增长0.1%,增收126万元;非税收入42,662万元,同比增长17.1%,增收6,230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397,490万元,同比增长16%,增支54,821万元。

  收支平衡情况: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3,462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77,724万元,上年结转收入13,936万元,调入资金106,908万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转贷收入24,300万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34万元,收入方总计456,364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97,490万元,上解上级支出20,476万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还本支出25,398万元,年终结转13,000万元,支出总计456,364万元。收支相抵,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年度执行中随着中央、省、州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增减,收入支出总计也会随之变动。

  2.政府性基金预算。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安排151,800万元,同比增长410.9%,增收122,088万元,主要是土地出让收入安排150,000万元,同比增长446.3%,增收122,544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安排800万元,同比增长41.8%,增收236万元;污水处理费收入安排1,000万元,同比下降0.8%,减收8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安排48,145万元,同比增长32.1%,增支11,686万元,主要是上级专项债券尚未明确分配额,暂未纳入预算,待分配额确定后再予以专项调整。

  收支平衡情况: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51,800万元,上级补助收入2,500万元,上年结余收入1,533万元,收入方总计155,833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48,145万元,调出资金106,908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还本支出780万元,支出方总计155,833万元。收支相抵,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安排250万元,同比增长150%,增收150万元。主要是两大集团公司及大红屯粮食购销有限公司上缴经营利润,其中个旧市产业开发集团有限公司50万元,个旧市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100万元,大红屯粮食购销有限公司100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安排1,079万元,同比增长30.2%,增支250万元。

  收支平衡情况: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250万元,上级补助收入829万元,收入方总计1,079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079万元,主要用于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支出及其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支出方总计1,079万元。收支相抵,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平衡。

  4.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全市社保基金预算收入安排363,908万元,同比增长4.2%,增收14,659万元。社保基金预算支出安排355,196万元,同比增长3.7 %,增支12,552万元。社保基金预算当年收支结余8,712万元,年末滚存结余50,824万元,其中: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结余1,094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结余38,481万元;失业保险结余4,902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结余6,341万元。

  按照《预算法》规定,在2023年预算年度开始后和市人代会批准预算之前,市财政已将上年度结转的支出以及必需的基本支出提前下达各部门,以保障正常运转。

  (三)2023年全市支出主要政策及保障重点

  1.做好“三保”保障工作,坚决兜牢“三保”底线。一是持续强化“三保”工作措施。夯实“三保”预算编制基础,在编制预算时,按照中央、省、州“三保”支出清单,对人员工资、单位运转、基本民生进行全面测算、足额保障,从严控制新增非刚性支出,节约资金优先用于保障“三保”支出,确保每一笔资金用在刀刃上,保证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2023年预算安排“三保”支出共20.31亿元,其中:保基本民生支出4.58亿元、保工资支出15.12亿元、保运转支出0.61亿元。在执行过程中加强资金监测预警,严防“三保”风险,坚决兜住“三保”底线。二是落实好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提高直达资金分配、拨付、使用和监管效率,推动资金快速精准下达,更好落实助企纾困政策和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

  2.统筹考虑支出需求,保障好“三保”以外刚性支出。一是安排16,882万元用于落实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绩效工资的发放。二是安排5,402万元保障编制外长聘人员等财政部分供养人员的工资福利的发放,保障财政部分供养人员的基本权益。

  3.落实助企纾困、稳岗拓岗各项举措,突出保市场主体稳就业。一是安排2,490万元用于扶持实体经济、金融业的提质增效支持与招商引资,促进企业税源培植,全力推动优秀企业做大做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助推招商引资,改善市场预期,稳定市场主体,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二是拓宽基层就业空间。统筹各级资金1,500万元支持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创业担保贷款贴息补助,引导更多的毕业生就业创业,加强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兜底帮扶。

  4.促进科学与教育双发展,加快引进高端人才。一是促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拟安排4,000万元用于重点支持教育薄弱环节的改善与提升及教学质量全面提升等重点工作,安排各阶段学校公用经费1,044万元,用真金白银全力支持各类学校的顺利办学,提升教学教育质量。专项安排资金50万元用于落实基础教育学校校长职级制改革工作。二是发展数字经济。安排1,069万元用于云计算中心和大数据服务,加强战略布局,加快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三是不断吸引人才。市级财政安排495万元用于落实个旧市“锡引”人才十条措施,加强个旧市人才队伍建设,改善和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激励各类优秀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助推个旧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5.紧扣民生焦点,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一是做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拟安排2,829万元用于城镇与农村低保、特困救助等社会救助政策,安排971万元用于残疾人、孤儿等特殊困难群体的救助,提升救助精准度,切实兜住兜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底线。二是保障好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安排6,312万元用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中职教育贫困学生的生活资助以及义务教育学生营养计划等支出。三是健全社保保障体系,安排3.25亿元,持续落实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保险等,守住看好老百姓的“养老钱”“保命钱”。四是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安排疫情防控专项经费749万元、新冠疫苗及接种费用财政补助23万元,支持科学精准防疫。市级安排卫生领域配套1,136万元,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同时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降低生育成本,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五是支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安排博物馆陈列展览提升改造补助经费500万元,安排两馆一站免费开放及文物保护经费153万元,保护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支持发展文体事业。

  6.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一是继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安排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专项资金1,000万元,安排“乡村振兴大擂台”和“好书记大比武”专项经费以及重点乡村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人员工作经费等经费253万元,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助力乡村人才资源支持。二是支持农业科技的持续发展。安排袁隆平院士工作站工作经费120万元,强化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三是巩固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安排粮油储备风险基金专项资金300万元、动物防疫等经费147万元、农业生产发展补助资金781万元,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四是持续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安排农村公路养护市级补助资金410万元,安排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资金1,127万元,推进村容村貌稳步提升,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7.改革与发展齐发力,探索城市跃进新方向。一是深化国企改革,市级财政安排国企改革经费200万元,科学谋划新一轮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健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二是建设平安个旧,市级财政安排公安辅警人员经费2,719万元,公安、司法部门政法业务保障经费581万元,社区戒毒康复专职人员补助220万元;依法治市、法律援助、普法宣传、综治维稳等工作经费159万元,用于支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三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安排城市总体空间规划及美丽县城灯光亮化专项经费622万元,城市公厕免费开放专项经费200万元,云南省文明城市以及爱国卫生运动经费130万元,完善市政基础设施,提升个旧治理水平。四是有效防范自然灾害。安全生产以及自然灾害风险宣传、普查以及应急演练资金共120万元,防汛抗旱、气象防雷等专项经费110万元,着力支持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有力防范应对各类自然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8.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一是推进环境的综合治理。统筹中央资金1,700万元用于支持企业废料综合利用技术发展,扎实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统筹中央资金6,868万元重点用于土壤污染防治,市级财政安排重金属污染防治经费220万元,有效推进环境综合治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二是推进生态环境修复。市级资金安排森林防火专项资金290万元,河长制、林长制以及节地生态葬法补助经费共111万元,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支持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

  9.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牢牢守住安全底线。一是加强政府债务风险管控,市级财政安排债务还本付息4.79亿元,确保到期政府债务本息及时足额偿还,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二是积极争取2023年政府债券资金。一方面申报一般债券(新增债券)项目58个,资金需求53.9亿元,用于解决政府公益性建设项目资金不足问题;另一方面申报专项债券项目30个,资金需求47.4亿元,解决个旧重点项目资金短缺问题,发挥政府债券资金对扩大有效投资、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三是安排预备费2,105万元,用于年度执行中由于突发事件处理及其他难以预见的支出。

  三、确保完成2023年财政收支目标任务的主要措施

  (一)坚持以政领财以财辅政,坚决落实党的方针政策

  传承党领导财政工作的历史经验,深刻认识党的领导是财政事业蓬勃发展的根本保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持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持以政领财、以财辅政,确保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在财政领域充分彰显,确保财政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推进。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为财政管理和改革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着力增强财政保障能力

  强化财政收支运行监测分析,完善常态化调度机制,针对财政运行关键环节实施精准调度,确保财政平稳运行。强化财政收入征管协同,依法依规积极组织财政收入,健全完善国有企业利润上缴机制,加大财政资源统筹力度。更大力度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严格控制非刚性非重点的一般性支出,集中财力保障各级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强化预算刚性约束,严格控制执行中预算调剂追加。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建立健全考核问责机制,切实提升财政支出绩效。

  (三)加快现代化财政建设,持续深化预算制度改革

  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规范预算编制和执行管理,完善支出管理体系,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提质增效,强化绩效结果应用,建立健全资金分配与绩效结果挂钩机制,全面提升预算管理水平,硬化预算刚性约束。实施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做好项目前期谋划和储备,完善项目预算分年度安排机制,推动跨年度预算平衡。持续深化非税收入收缴电子化改革。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有序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优化财政资源布局结构。

  (四)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坚决兜牢基本民生底线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提升民生保障水平。持续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力度,新增财力优先保障民生支出,确保全市一般公共预算重点民生支出占比稳步提高。集中财力办好人民群众急需急盼的民生实事,精准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更大力度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支持构建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健全更高水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提供更好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五)坚持问题导向分类施策,筑牢安全发展底线

  地方政府依法适度举债,严格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和预算管理,及时足额偿还地方政府债务本息。坚决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抓实隐性债务化解。坚持“三保”支出优先顺序,牢牢守住不发生“三保”风险的底线。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建设,完善财会监督体制机制,筑牢财政资金安全防线。

  (六)坚持预算法定依法理财,自觉接受预决算审查监督

  自觉接受预算决算审查监督,落实预算联网监督要求,积极主动听取吸纳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意见建议,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个旧市委重大决策部署,改进预决算编制,进一步提升支出预算和政策的科学性、有效性。坚决落实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关预算决议和决算决议。继续深入推进预决算公开工作。更好回应人大代表关切,切实服务好人大代表依法履职。

  各位代表,全面做好 2023 年财政预算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同时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指导监督下,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迈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奋力创造新奇迹、展现新气象,努力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以更加稳定良好的经济社会大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贡献!

  附表:个旧市2022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附表

  第二部分:财政预决算(草案)的附表

  (附件)

  表一、2022年个旧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执行情况表

  表二、2022年个旧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执行情况表

  表三、2022年个旧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执行情况表

  表四、2022年个旧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执行情况表

  表五、2022年个旧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执行情况表

  表六、2022年个旧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执行情况表

  表七、2022年个旧市社会保险基金收入执行情况表

  表八、2022年个旧市社会保险基金支出执行情况表

  表九、2022年个旧市社会保险基金结余执行情况表

  表十、2023年个旧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表

  表十一、2023年个旧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表

  表十二、2023年个旧市一般公共预算政府预算经济分类表(基本支出)

  表十三、2023年个旧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表

  表十四、2023年个旧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表

  表十五、2023年个旧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表

  表十六、2023年个旧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表

  表十七、2023年个旧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表

  表十八、2023年个旧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表

  表十九、2023年个旧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结余表

  第三部分:个旧市2023年政府预算公开表(附件)

  1-1.个旧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情况表

  1-2.个旧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情况表

  1-3.个旧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情况表

  1-4.个旧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情况表(公开到项级)

  1-5.个旧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基本支出情况表(公开到款级)

  1-6.个旧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表(州、市对下转移支付项目)

  1-7.个旧市分地区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预算表

  1-8.个旧市本级 “三公”经费预算财政拨款情况统计表

  2-1.个旧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情况表

  2-2.个旧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情况表

  2-3.个旧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情况表

  2-4.个旧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情况表(公开到项级)

  2-5.个旧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表(州、市对下转移支付)

  3-1.个旧市国有资本经营收入预算情况表

  3-2.个旧市国有资本经营支出预算情况表

  3-3.个旧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收入预算情况表

  3-4.个旧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支出预算情况表(公开到项级)

  3-5.个旧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转移支付表 (分地区)

  3-6.个旧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转移支付表(分项目)

  4-1.个旧市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算情况表

  4-2.个旧市社会保险基金支出预算情况表

  4-3.个旧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算情况表

  4-4.个旧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支出预算情况表

  5-1 .2022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及余额预算情况表

  5-2. 2022年地方政府一般债务余额情况表

  5-3.本级2022年地方政府一般债务余额情况表

  5-4.2022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务余额情况表

  5-5.本级2022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务余额情况表(本级)

  5-6.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及还本付息情况表

  5-7 .2022年个旧市本级政府专项债务限额和余额情况表

  5-8 .2022年年初新增地方政府债券资金安排表

  6-1.重大政策和重点项目绩效目标表

  6-2.重点工作情况解释说明汇总表

  第四部分:个旧市本级2023年三公经费情况公开

  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政府预算信息公开的决策部署和省人民政府的工作安排,经市财政局汇总,个旧市各部门,包括行政单位、事业单位,以及其他单位与各乡镇(街道)使用财政拨款安排“三公”经费2023年预算安排情况如下:

  2023年全市“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安排3,276万元,其中,安排因公出国(境)费5万元,公务接待费1,024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2,247万元。

  与2022年年初预算相比,全市“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减少37万元,下降1%。具体包括:因公出国(境)费减少4万元,下降44%,主要原因是因公出国(境)的次数减少,相应费用减少;公务接待费减少418万元,下降29%,主要原因是厉行节约,严格执行八项规定,减少公务接待人数、批次;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增加385万元,增加21%。其中:公务用车购置增加228万元,增加93%,主要原因是更换公务执法用车,新增购置需求228万元,公务用车运行费增加157万元,增加10%,主要原因是现有车辆磨损严重,车辆运行费用增加,故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增加10%。

  个旧市2023年“三公”经费预算财政拨款情况统计表

项目 

2022年 

预算数 

2023年 

预算数 

比上年增、减情况 

增、减金额 

增、减幅度 

合计 

3,313 

3,276 

-37 

-1% 

1.因公出国(境)费 

9 

5 

-4 

-44% 

2.公务接待费 

1,442 

1,024 

-418 

-29% 

3.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 

1,862 

2,247 

385 

21% 

其中:(1)公务用车购置费 

244 

472 

228 

93% 

(2)公务用车运行费 

1,618 

1,775 

157 

10% 

  按照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进一步完善“三公”经费管理制度,细化“三公”经费预算编制,加强预算执行管理,不折不扣地落实国务院“约法三章”要求,严格控制“三公”经费预算规模,切实压缩“三公”经费规模,做到总限额只减不增。

  附:

  一、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及部门预算管理有关规定,“三公”经费包括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和公务接待费。(1)因公出国(境)费,指单位工作人员公务出国(境)的住宿费、旅费、伙食补助费、杂费、培训费等支出。(2)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指单位公务用车购置费及租用费、燃料费、维修费、过路过桥费、保险费、安全奖励费用等支出,公务用车指用于履行公务的机动车辆,包括领导干部专车、一般公务用车和执法执勤用车。(3)公务接待费,指单位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含外宾接待)支出。

  二、“三公”经费预算数是指各部门(含下属单位)从年初预算批复中安排用于因公出国(境)费用、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用的预算数(包括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

  三、使用市级财政拨款安排“三公”经费的部门均纳入统计的单位范围。个旧市各部门“三公”经费,由各部门自行公开,如需了解具体情况,可与部门直接联系。

  第五部分:2023年对下转移支付情况说明

  2021年5月,我市财税部门根据全市财力情况和乡镇(街道)职责和事权范围合理划分乡镇(街道)财政收支范围,实行“划分收支、核定基数、激励发展、自求平衡”的财政管理体制,厘清事权和支出责任,促进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履职尽责,力求做到责、权、利相统一,对原体制进行调整完善,保证乡镇(街道)的既得利益;注重基本保障,确保乡镇(街道)财政正常运行,全市制定出台了《个旧市完善乡镇(街道)财政管理体制办法》(个政办发〔2021〕21号)。在新体制中,各乡镇(街道)按照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原则统筹安排,由市级财政全额保障工资、机构运转和民生保障,其余项目支出实行收入与支出挂钩。上级给予我市的转移支付资金已全部计入财力统筹安排全市支出,故2023年预算草案中未单独反映市对各乡镇转移支付资金安排情况。

  第六部分:个旧市举借债务、地方政府性债务限额和余额情况说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国务院、省、州关于地方政府债务实行限额管理的有关规定,2022年省财政厅下达我市地方政府债务限额46.27亿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14.43亿元,专项债务限额31.84亿元。截至2022年末,全市政府债务余额42.32亿元。其中:一般债务13.57亿元,专项债务28.75亿元,全市政府债务余额严格控制在上级核定我市法定政府债务限额以内。

  第七部分: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公开

  根据《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财农〔2021〕19号)、《云南省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管理办法》(云财农〔2021〕140号)、《红河州州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红财农发〔2021〕75号)。市财政局在个旧市政府信息公开网站公示公告财政衔接资金分配结果。也要求项目单位采取村务公开、村民大会、张榜公布等方式在项目实施村委会和自然村进行公示公告,公示公告的内容包括:项目计划安排、建设内容及规模、补助标准、资金到位、资金投入使用、筹资、集资、捐赠、投工投劳、工程质量、项目进度等。通过不同层面、不同时期、多种方式的公示公告,提高项目资金透明度,把扶贫项目安排、资金投向、使用及项目实施等情况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资金安排分配情况详见以下网页:http://www.hhgj.gov.cn/zfxxgk/fdzdgknr/czxxgk1/czxxgs/

  第八部分:预算绩效评价情况

  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手段,特别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大、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的严峻形势下,加强预算绩效管理,也是缓解收支矛盾的重要举措。我市于2006年开始探索绩效评价工作,几年来,在州级的关心、指导下,我市积极探索,不断改进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逐步将“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五有”预算绩效管理模式,贯穿于整个财政预算支出管理中,牢固树立“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绩效理念,认真落实部门预算的主体责任,切实转变只注重争取资金,而不重视绩效的现状,建立健全覆盖所有财政性资金、全过程的预算绩效管理新机制,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九部分:重大政策和重点项目等绩效目标说明

  个旧中学转公办学校办学经费绩效目标说明

  一、项目概况及立项背景

  围绕义务教育由国家统一实施,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党对义务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依法规范公有主体举办或参与举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充分考虑公平性、公益性,坚持底线思维、坚持目标导向、稳妥有序推进,聚焦专项工作重点,按照中央和省、州有关要求,完成个旧中学转设为公办学校。

  二、项目绩效目标

  结合立项的背景、目的及依据确定相应的绩效目标为下表:

绩效指标 

指标内容 

绩效指标值设定依据及数据来源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指标性质 

指标值 

度量单位 

指标属性 

产出指标 

数量指标 

民转公学校个数 

= 

1 

 

定量指标 

反映民转公学校个数 

个办通〔2022〕48号关于个旧中学转为公办学校的实施方案 

产出指标 

质量指标 

按照方案完成情况 

>= 

80 

% 

定量指标 

反映民转公学校完成质量 

个办通〔2022〕49号关于个旧中学转为公办学校的实施方案 

产出指标 

时效指标 

民转公的工作内容和完成时限 

>= 

80 

% 

定量指标 

反映民转公学校工作内容和完成时限 

个办通〔2022〕50号关于个旧中学转为公办学校的实施方案 

效益指标 

社会效益指标 

完成个旧第一中学完中变革,为个旧教育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 

90 

% 

定量指标 

反映个旧中学公办对个旧教育事业发展 

个办通〔2022〕51号关于个旧中学转为公办学校的实施方案 

效益指标 

可持续影响指标 

对个旧教育未来建设的发展具有长期性 

>= 

85 

% 

定量指标 

反映个旧中学转为公办学校的长期性发展 

个办通〔2022〕52号关于个旧中学转为公办学校的实施方案 

满意度指标 

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 

学生满意度 

>= 

85 

% 

定量指标 

反映民转公后受益对象的满意程度。 

个办通〔2022〕53号关于个旧中学转为公办学校的实施方案 

满意度指标 

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 

教师满意度 

>= 

85 

% 

定量指标 

反映民转公后受益对象的满意程度。 

个办通〔2022〕54号关于个旧中学转为公办学校的实施方案 

满意度指标 

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 

社会满意度 

>= 

85 

% 

定量指标 

反映民转公后受益对象的满意程度。 

个办通〔2022〕55号关于个旧中学转为公办学校的实施方案 

  三、绩效目标设立的相关依据

  1、关于个旧中学转为公办学校的实施方案

  2、预算资金

  2023年战时伙食经费绩效目标说明

  一、项目概况及立项背景

  准确定位、合理区分市公安局在不同社会治安形势下的等级勤务响应,提升警务部署的针对性、实效性,规范等级勤务工作,加强特殊敏感时期社会面治安防控,有效应对各类重大突发案(事)件,保障各类重大活动顺利开展,真正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二、项目绩效目标

  结合立项的背景、目的及依据确定相应的绩效目标为下表:

绩效指标 

指标内容 

绩效指标值设定依据及数据来源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指标性质 

指标值 

度量单位 

指标属性 

产出指标 

数量指标 

保障全省重大活动安保场次数量 

>= 

100 

 

定量指标 

以实际开展重大活动安保工作抽查次数 

根据考核工作分解 

产出指标 

数量指标 

疫情防控出动警力(人次) 

>= 

20000 

 

定量指标 

以实际开展疫情防控出动警力人数 

以实际开展疫情防控出动警力人数 

产出指标 

数量指标 

开展治安工作抽查次数 

>= 

150 

 

定量指标 

以实际开展治安工作抽查次数 

根据考核工作分解 

产出指标 

数量指标 

开展反恐、禁毒、扫黑除恶、打击跨境等宣传活动 

>= 

4 

 

定量指标 

以实际开展反恐活动宣传、禁毒活动宣传、扫黑除恶工作宣传、打击跨境等宣传活动次数统计 

根据考核工作分解 

产出指标 

质量指标 

社会治安混乱地区、禁毒工作重点地区整治率 

= 

100 

% 

定量指标 

考核社会治安混乱地区、禁毒工作重点地区社会治安及禁吸戒毒整治覆盖情况 

根据考核工作分解 

产出指标 

质量指标 

对各类犯罪活动的打击率 

= 

100 

% 

定量指标 

考核各类犯罪活动的打击情况 

根据考核工作分解 

效益指标 

社会效益指标 

维护全州及全市社会大局的持续稳定 

= 

有效维护 

% 

定量指标 

考核项目投入使用后的发挥的作用,立足职责开展各项公安业务工作,提升全市治安环境的净化力,有效维护全州及全市社会大局的持续稳定,考核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社会治理管理服务能力满意度85%以上 

根据公安机关职责要求及各项重点任务目标设定 

效益指标 

社会效益指标 

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 

有效保障 

% 

定量指标 

立足职责开展各项公安业务工作,提升全市治安环境的净化力,有效维护全州及全市社会大局的持续稳定,为促进我州及我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作出了新的贡献。考核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社会治理管理服务能力满意度85%以上 

根据公安机关职责要求及各项重点任务目标设定 

  三、绩效目标设立的相关依据

  1、《红河州公安机关等级勤务工作实施细则》《个旧市公安局等级勤务工作实施细则》

  2、预算资金

  自然灾害风险普查专项经费绩效目标说明

  一、项目概况及立项背景

  全面摸清我市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查明重点地区抗灾能力,客观认识我市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水平,为全市有效开展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切实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权威的灾害风险信息和科学决策依据。

  二、项目绩效目标

  结合立项的背景、目的及依据确定相应的绩效目标为下表:

绩效指标 

指标内容 

绩效指标值设定依据及数据来源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指标性质 

指标值 

度量单位 

指标属性 

产出指标 

数量指标 

普查对象调查覆盖率 

= 

100 

% 

定量指标 

反映参与检查核查的工作人数。 

普查摸清全市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查明重点区域抗灾能力,完成评估与区划,为监测预警、应急指挥、抢险救灾、物资调度等提供数据和科技支撑。 

产出指标 

数量指标 

调查任务完成率 

= 

100 

% 

定量指标 

反映检查核查形成的报告(总结)个数。 

普查摸清全市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查明重点区域抗灾能力,完成评估与区划,为监测预警、应急指挥、抢险救灾、物资调度等提供数据和科技支撑。 

产出指标 

质量指标 

普查数据质检核查通过率 

= 

100 

% 

定量指标 

反映检查工作的执行情况。检查任务完成率=实际完成检查(核查)任务数/计划完成检查(核查)任务数*100% 

普查摸清全市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查明重点区域抗灾能力,完成评估与区划,为监测预警、应急指挥、抢险救灾、物资调度等提供数据和科技支撑。 

产出指标 

时效指标 

各项任务按进度开展偏差程度 

= 

偏差1个月内 

 

定量指标 

反映是否按时完成检查核查任务。检查任务及时完成率=及时完成检查(核查)任务数/完成检查(核查)任务数*100% 

普查摸清全市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查明重点区域抗灾能力,完成评估与区划,为监测预警、应急指挥、抢险救灾、物资调度等提供数据和科技支撑。 

效益指标 

社会效益指标 

普查成果为自然灾害防治、应急管理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减轻灾害损失 

= 

效果明显 

 

定量指标 

反映相关检查核查结果依法公开情况。检查结果公开率 

普查摸清全市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查明重点区域抗灾能力,完成评估与区划,为监测预警、应急指挥、抢险救灾、物资调度等提供数据和科技支撑。 

满意度指标 

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 

普查行业满意度 

= 

100 

% 

定量指标 

反映服务对象对检查核查工作的整体满意情况。 

普查摸清全市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查明重点区域抗灾能力,完成评估与区划,为监测预警、应急指挥、抢险救灾、物资调度等提供数据和科技支撑。 

满意度指标 

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 

教师满意度 

>= 

85 

% 

定量指标 

反映民转公后受益对象的满意程度。 

普查摸清全市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查明重点区域抗灾能力,完成评估与区划,为监测预警、应急指挥、抢险救灾、物资调度等提供数据和科技支撑。 

满意度指标 

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 

社会满意度 

>= 

85 

% 

定量指标 

反映民转公后受益对象的满意程度。 

普查摸清全市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查明重点区域抗灾能力,完成评估与区划,为监测预警、应急指挥、抢险救灾、物资调度等提供数据和科技支撑。 

  三、绩效目标设立的相关依据

  1、《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的通知》(云政办函〔2020〕74号)、《红河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通知》(红政办函〔2020〕94号)、《个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的通知》(个政办函〔2021〕3号)。

  2、预算资金

  金湖商圈文化惠民工作经费绩效目标说明

  一、项目概况及立项背景

  大力开展文化娱乐活动,打造“群众大舞台”等相关巡演活动、创作及编排一系列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歌舞、小品、网络视频宣传类节目,加强线上线下相结合,极大地宣传推广我市文化旅游品牌,汇聚力量,把各群众紧密团结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思想统一到省、州、市的决策部署上来,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二、项目绩效目标

  结合立项的背景、目的及依据确定相应的绩效目标为下表:

绩效指标 

指标内容 

绩效指标值设定依据及数据来源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指标性质 

指标值 

度量单位 

指标属性 

产出指标 

成本指标 

项目实施成本控制在预算数内 

<= 

100万元 

 

定量指标 

反映该项目实施的成本控制情况 

个旧市文化和旅游局金湖商圈文化惠民工作经费项目实施方案 

效益指标 

社会效益指标 

金湖商圈文化惠民取得很好的社会效益 

= 

效果显著 

 

定性指标 

反映项目实施过程中、实施后缺德的社会效益情况 

个旧市文化和旅游局金湖商圈文化惠民工作经费项目实施方案 

满意度指标 

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 

人民群众满意度 

= 

80 

 

定量指标 

反映该项目实施后群众的满意度情况 

个旧市文化和旅游局金湖商圈文化惠民工作经费项目实施方案 

  三、绩效目标设立的相关依据

  1、《个旧市文化和旅游局金湖商圈文化惠民工作经费项目实施方案》。

  2、预算资金

  社会救助工作补助经费绩效目标说明

  一、项目概况及立项背景

  个旧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社会救助工作补助经费主要用于未成年人和孤老残人员护理人员基本工资支出和医疗陪护支出;以及个旧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开展未成年人和孤老残人员救助等业务的医务治疗接送、审批手续办理、入户核查、出入地方派出所等救助活动时车辆燃修过路停车费、差旅费、印制表册、办公用品和办公设备的购置、社会救助政策宣传、公示等工作支出。保障未成年人和孤老残人员救助工作正常开展,解决民政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项目绩效目标

  结合立项的背景、目的及依据确定相应的绩效目标为下表:

绩效指标 

指标内容 

绩效指标值设定依据及数据来源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指标性质 

指标值 

度量单位 

指标属性 

产出指标 

数量指标 

享受社会救助服务受益人数 

>= 

100 

 

定量指标 

享受社会救助服务受益人数 

个旧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全体收养城乡特困人员以及孤残儿童,问卷调查及实地走访 

产出指标 

质量指标 

救助对象纳入保障范围率 

= 

100 

% 

定性指标 

救助对象纳入保障范围率 

个旧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全体收养城乡特困人员以及孤残儿童,问卷调查及实地走访 

产出指标 

质量指标 

救助补助经费人均保障标准提升情况 

= 

稳步提升 

 

定性指标 

救助补助经费人均保障标准提升情况 

个旧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全体收养城乡特困人员以及孤残儿童,问卷调查及实地走访 

产出指标 

质量指标 

补助标准达标率 

= 

100 

% 

定量指标 

补助标准达标率 

个旧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全体收养城乡特困人员以及孤残儿童,问卷调查及实地走访 

产出指标 

质量指标 

资金使用率 

>= 

90 

% 

定量指标 

资金使用率 

个旧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全体收养城乡特困人员以及孤残儿童,问卷调查及实地走访 

产出指标 

质量指标 

救助对象合规性 

= 

100 

% 

定量指标 

救助对象合规性 

个旧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全体收养城乡特困人员以及孤残儿童,问卷调查及实地走访 

产出指标 

时效指标 

救助补助经费支付及时率 

>= 

90 

% 

定量指标 

救助补助经费支付及时率 

个旧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全体收养城乡特困人员以及孤残儿童,问卷调查及实地走访 

效益指标 

社会效益指标 

救助对象生活水平提升情况 

= 

稳步提升 

 

定性指标 

救助对象生活水平提升情况 

个旧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全体收养城乡特困人员以及孤残儿童,问卷调查及实地走访 

效益指标 

生态效益指标 

救助对象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提升 

= 

稳步提升 

 

定性指标 

救助对象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提升 

个旧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全体收养城乡特困人员以及孤残儿童,问卷调查及实地走访 

效益指标 

可持续影响指标 

进一步推进社会救助工作开展 

= 

持续推进 

 

定性指标 

进一步推进社会救助工作开展 

个旧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全体收养城乡特困人员以及孤残儿童,问卷调查及实地走访 

满意度指标 

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 

服务救助对象满意度 

>= 

90 

% 

定量指标 

服务救助对象满意度 

个旧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全体收养城乡特困人员以及孤残儿童,问卷调查及实地走访 

  三、绩效目标设立的相关依据

  1、《个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个旧市社会救助工作实施细则(暂行)的通知》

  2、预算资金

  个旧市博物馆陈列展览提升改造经费绩效目标说明

  一、项目概况及立项背景

  个旧市博物馆的提升改造,将扩大对内外宣传的力度,以个旧市锡文化及汉时期的青铜时代为展示桥梁,向全世界宣传个旧悠久渊源的文化底蕴。向参观者展示个旧历史的文化,历史的发展历程,赞颂个旧锡文化产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并结合个旧文化特色提升个旧历史的意义,也起到了文化传承的作用。

  二、项目绩效目标

  结合立项的背景、目的及依据确定相应的绩效目标为下表:

绩效指标 

指标内容 

绩效指标值设定依据及数据来源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指标性质 

指标值 

度量单位 

指标属性 

产出指标 

数量指标 

提升改造面积 

>= 

3000 

平方米 

定量指标 

提升改造面积 

云南省2020年免费开放陈列展览项目申报书(个旧市博物馆提升改造) 

产出指标 

质量指标 

博物馆提升改造工程完工率 

>= 

80 

% 

定量指标 

博物馆提升改造工程完工率 

云南省2020年免费开放陈列展览项目申报书(个旧市博物馆提升改造) 

产出指标 

质量指标 

改造工程质量达标率 

>= 

100 

% 

定量指标 

改造工程质量达标率 

云南省2020年免费开放陈列展览项目申报书(个旧市博物馆提升改造) 

产出指标 

质量指标 

改造工程验收合格率 

>= 

100 

% 

定量指标 

改造工程验收合格率 

云南省2020年免费开放陈列展览项目申报书(个旧市博物馆提升改造) 

产出指标 

质量指标 

预算资金使用率 

>= 

100 

% 

定量指标 

反映预算资金使用情况 

云南省2021年免费开放陈列展览项目申报书(个旧市博物馆提升改造) 

产出指标 

时效指标 

改造工程完工及时率 

>= 

100 

% 

定量指标 

反映工作完成及时情况。 

云南省2022年免费开放陈列展览项目申报书(个旧市博物馆提升改造) 

产出指标 

成本指标 

提升改造成本控制 

<= 

1722 

万元 

定量指标 

反映成本控制情况。 

云南省2023年免费开放陈列展览项目申报书(个旧市博物馆提升改造) 

效益指标 

社会效益指标 

对赞颂个旧锡文化产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 

效果显著 

 

定性指标 

向参观者展示个旧历史的文化,历史的发展历程,赞颂个旧锡文化产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并结合个旧文化特色提升个旧历史的意义,也起到了文化传承的作用 

云南省2024年免费开放陈列展览项目申报书(个旧市博物馆提升改造) 

效益指标 

可持续影响指标 

对文化传承的作用 

= 

效果显著 

 

定性指标 

向参观者展示个旧历史的文化,历史的发展历程,赞颂个旧锡文化产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并结合个旧文化特色提升个旧历史的意义,也起到了文化传承的作用 

云南省2025年免费开放陈列展览项目申报书(个旧市博物馆提升改造) 

满意度指标 

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 

群众满意度 

>= 

90 

% 

定量指标 

反映社会公众满意情况 

调查问卷 

  三、绩效目标设立的相关依据

  1、《云南省2022年免费开放陈列展览项目申报书(个旧市博物馆提升改造)》

  2、预算资金

  职业年金投资运营前个人账户计息补助资金绩效目标说明

  一、项目概况及立项背景

  为了职业年金归集投资运营,提高投资收益,维护机关事业单位参保职工的合法权益。职业年金记账部分的记账利率和实账积累部分的投资收益率均按5%计算。

  二、项目绩效目标

  结合立项的背景、目的及依据确定相应的绩效目标为下表:

绩效指标 

指标内容 

绩效指标值设定依据及数据来源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指标性质 

指标值 

度量单位 

指标属性 

产出指标 

数量指标 

投资收益 

= 

5 

% 

定量指标 

云人社通〔2020〕140号 

云人社通〔2020〕140号 

产出指标 

质量指标 

补助资金足额率 

= 

90 

% 

定量指标 

反映支付符合享受待遇人员待遇支付情况 

云人社通〔2020〕141号 

产出指标 

质量指标 

资金使用率 

>= 

95 

% 

定量指标 

反映补助资金的使用情况 

云人社通〔2020〕142号 

产出指标 

质量指标 

补助对象合规性 

>= 

100 

% 

定量指标 

反映补助对象符合相关文件规定 

云人社通〔2020〕143号 

产出指标 

时效指标 

补助资金的及时率 

>= 

99 

% 

定量指标 

反映资金支付的及时性 

云人社通〔2020〕144号 

效益指标 

社会效益指标 

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 

作用明显 

 

定量指标 

反映本单位履职带来的社会效益,保障待遇享受人员生活,促进社会稳定。 

云人社通〔2020〕145号 

效益指标 

可持续影响指标 

保障资金的安全 

= 

有效保障 

 

定量指标 

反映本单位履职带来的可持续性影响,认真执行财务制度,确保资金安全。 

云人社通〔2020〕146号 

满意度指标 

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 

群众满意度 

>= 

90 

% 

定量指标 

对服务对象问卷调查,反映服务对象对本单位工作满意情况 

云人社通〔2020〕147号 

  三、绩效目标设立的相关依据

  1、《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云南省财政厅关于职业年金启动投资运营前个人账户计息有关事项的通知》

  2、预算资金

  第十部分:重点领域项目文本公开

  个旧市2023年预算重点领域财政项目文本公开

  项目名称

  云计算中心和大数据服务项目经费

  立项依据

  项目合同、市政府会议纪要(个旧市云计算中心及大数据服务项目落地情况、《个旧市云计算中心及大数据服务项目合同(送审稿)》起草情况及项目费用的支付方式。)

  项目实施单位

  个旧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项目基本概况

  个旧云中心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云计算平台、政务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数据标准规范体系、云计算中心运维管理系统、云计算中心机房工程建设、城市综合运营指挥中心。中心分为1号2号机房两个机房,机房均已达到3级等保要求,并与个旧市政务外网联通。中心提供7×24小时不间断服务,主要为个旧市及红河州各县市及委办局提供安全可靠的云服务。云计算大数据中心项目已于2020年竣工并投入运营,坐落于云南省红河州个旧市大屯镇红河大道东盟义乌商贸城A27栋一层13号上架机柜54组。

  项目实施内容

  通过云计算中心与大数据中心建设为个旧市各个领域的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城市社会发展提供支撑。简化行政运作环节和程序,降低行政运作成本,规范政府部门服务与管理,提高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实现政务业务处理的网络化,管理操作的规范化,宏观决策的科学化,监管的智能化,服务的社会化,从而使政务业务资源集中规划,流程进一步优化,基础数据采集和汇总准确迅速,监测调控能力大大加强,对业务运行中发现的问题,能够迅速反映和预警,及时进行处理。最后,实现政务信息资源与其他部门的交换共享,为各级部门进行分析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帮助各级领导了解业务及数据的实时情况,利用数据分析、整合挖掘,获取可用于决策的有价值数据,为领导做出决策提供客观、真实、准确、及时的信息,解决各级政府部门数据利用率低,数据利用程度差的问题,同时利用业务整合,可以促进各级政府部门和其他相关业务部门的业务协同配合,提高政府业务管理和服务质量。

  资金安排情况

  2023年预算申报资金1069万元。

  项目实施计划

  个旧市云计算中心以提升政府数字治理能力为目标,重点开展政务服务建设,规划内容包含城市云计算中心、大数据融合平台、指挥运营中心和工业互联网平台等,面向政府、企业和公众提供城市综合信息服务。

  1.城市云计算大数据中心

  个旧市云计算中心统一为政府部门、企业和公众提供弹性部署、高可靠性、专业高效的计算、存储、网络和安全等资源云服务的综合信息平台。统筹逐步将市级各委办局的数据资源、业务系统迁入云计算中心,为城市大数据融合、各类智慧应用的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2.大数据融合平台

  大数据平台是在云计算中心基础上,优先对市级各部门的政务数据进行统一的采集、清洗、校验、分析、可视化等处理,打造四大基础数据库、工业互联网数据库等特色模块,解决因数据标准不一、归属不一导致的数据难以跨委办局融合问题。通过建立统一的政务信息资源库处理和应用服务平台,实现政府信息资源的共享交换和深入应用,搭建满足政务信息资源存储、传输、交换、应用、安全管理的运行支撑环境,促进政务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利用,满足政府决策、协同办公、行业应用、城市管理、应急指挥、公共服务等需要。

  3.城市运营指挥中心

  个旧云计算中心规划同步建设智慧城市指挥运营中心,集中展示城市管理信息化、民生服务信息化和信息产业,打造智慧城市的“客厅”和“会客室”。通过智慧应用参观展示中心、大屏幕指挥与控制中心内的实体展示、宣传布展、机房监控、云平台运维、演示系统、数据模型等,直观展示城市体征及智慧化成果。

  项目实施成效

  采用云计算来构建电子政务平台,有助于推动电子政务由传统的粗放式、分散化建设模式,向集约型、整体化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变,使政府管理服务从各自为政、相互封闭的运作方式向跨部门跨区域的协调互动和资源共享方式转变,从而降低运营成本,提高部署利用效率,促进资源整合和节能减排,实现绿色计算。

  第十一部分:2023年财政名词解释

  【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2011年以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一直强调“稳中求进”是我国经济工作的总基调。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20年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要长期坚持。“稳”和“进”是辩证统一的,要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把握好工作的节奏和力度。要统筹各项政策,加强政策协同。

  【积极的财政政策】

  是指通过财政投融资来实现产业政策的国家经济政策与宏观调控手段。通过财政对基本建设与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调整经济结构,引导、推动、扶持产业升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投资、增加就业、扩大内需,使经济平衡可持续发展。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大力提质增效,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坚决压缩一般性支出,做好重点领域保障,支持基层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

  【一般公共预算】

  指政府凭借国家政治权力,以社会管理者身份筹集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持国家行政职能正常运转、保障国家安全等方面的收支预算。由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两部分组成:地方公共财政收入预算是指由地方经济形成的,且按财政管理体制规定由地方所有,纳入地方预算的财政收入。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包括地方税收收入、地方部分非税收入两部分。一般公共财政支出预算是指在划分事权的基础上,应由地方承担的各项支出。地方公共财政支出主要包括: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外交支出、国防支出、公共安全支出、教育支出、科学技术支出、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支出、节能环保支出、城乡社区支出、农林水支出、交通运输支出、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商业服务业等支出、金融支出、援助其他地区支出、国土海洋气象等支出、住房保障支出、粮油物资储备支出、预备费、债务付息支出和其他支出。

  【政府性基金预算】

  按照我国现行政府预算分类,政府预算分为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指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政府性基金收支,分为基金收入和基金支出两个部分。根据财政部《关于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通知》(财综〔2004〕53号)的界定,政府性基金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规定,为支持某项公共事业发展,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无偿征收的具有专项用途的财政资金。基金收入有指定用途,必须保证按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规定专款专用。因此,基金预算收支科目一一对应。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是政府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用来反映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及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经营活动的特定收支计划。一般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根据社会保险制度的实施计划和任务编制。社会保险基金预算,通过对社会保险基金筹集和使用实行预算管理,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强化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和监督,保证社会保险基金安全完整,提高社会保险基金运行效益,促进社会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是政府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以所有者身份依法取得国有资本收益,并对所得收益进行分配而发生的各项收支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由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组成。收入预算是指国家按年度和规定比例向企业收取国有资本收益的收缴计划;支出预算是指国家根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计划,用于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补偿国有企业改革成本,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等方面的支出计划。

  【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是落实《预算法》的客观要求,建立跨年度财政预算平衡机制的重要手段,也是推进中期财政规划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的建立可以实现不同年度间预算平衡的“以丰补欠”,为改进预算管理和控制方式打下坚实基础。根据《预算法》和《云南省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管理办法》的要求,须将年度净结余全部用于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部门预算】

  是指与财政部门直接发生缴拨款关系的一级预算单位的预算,是政府部门依据国家有关政策及其行使职能的需要,由基层预算单位编制,逐步上报、审核、汇总,经财政部门审核,经政府同意后提交人代会审议通过的、全面反映部门所有收入和支出的预算。通俗地讲,就是“一个部门一本账”。

  【基层“三保”】

  是指“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其中,“保工资”是指保障国家及省出台的基本工资、津贴补贴、离休人员养老金、退休人员养老金,以及随工资计提的附加支出等支出。“保运转”是指保障机关事业单位公用经费、离退休公用经费、村(社区)人员和运转经费等支出。“保基本民生”是指按统一保障范围、支出标准,直接兑现到个人的民生支出,包含教育、养老保险、医疗保障、城乡低保等基本民生政策。

  【六稳六保】

  2018年7月31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六稳”,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针对的是“经济运行稳中有变,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

  2020年4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大‘六稳’工作力度,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这是中央首次提出“六保”。

  【直达资金】

  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中央新增财政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的重要举措。为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财政部关于建立特别转移支付机制决策部署,切实管好用好纳入直达机制实行特殊转移支付的财政资金简称直达资金。资金范围包括:中央财政实行特殊转移支付机制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的资金(简称中央直达资金);其他惠企利民资金(参照直达资金)。财政部通过联通各级财政的直达资金监控系统,确保预算下达和资金拨付、资金监管同步“一竿子插到底”。目前,直达机制运转有力、有序、有效,政策效果正在逐步显现,直达资金已在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基层运转以及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发挥作用。

  【调入资金和调出资金】

  是指政府为平衡预算收支、从某类资金向其他类型预算运用调入、调出方式进行资金调拨,而直接用于平衡年度预算的其他资金。一般公共预算可从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其他资金调入;基金预算可从其他资金调入。被调方作调出资金处理。调入、调出两方匹配对应。

  【现代财政制度】

  现代财政制度是指统一完整、法治规范、公开透明、运行高效,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科学的可持续的财政制度。现代财政制度的内涵表现为:体系上要统一规范,即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管理制度,公平统一、调节有力的税收制度,中央和地方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功能上要适应科学发展需要,更好地发挥财政稳定经济、提供公共服务、调节分配、保护环境、维护国家安全等方面的职能;机制上要符合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要求,包括权责对等、有效制衡、运行高效、可问责、可持续等一系列制度安排。

  【预备费】

  《预算法》第四十条规定:“各级一般公共预算应当按照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额的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三设置预备费,用于当年预算执行中的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处理增加的支出及其他难以预见的开支。”

  【重点民生支出】

  是指各级财政部门依照职能,用于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保、就业、教育、医疗等涉及群众利益方面的支出。主要包括:财政用于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粮油储备、科技文化体育等方面支出;用在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农业林业水利、公共交通运输、节能环保、城乡社区事务等方面支出;剔除并未直接投入民生的支出,即教育、农林水、社会保障和就业、文化体育与传媒、医疗卫生等大类支出中的“管理事务”款和“行政运行”项。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明确,加快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全方位”是指将各级政府收支、部门和单位预算全面纳入绩效管理,实施政府预算、部门和单位预算、政策和项目预算绩效管理。“全过程”是指将预算绩效管理的理念融入预算编制、执行、完成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实现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在预算申请环节,建立事前绩效评估机制;在预算编制环节,开展绩效目标管理;在预算执行环节,开展绩效运行监控;在预算完成环节,开展绩效评价,并开展结果应用。“全覆盖”是指推动绩效管理覆盖所有财政资金,并延伸至政府投融资活动,不留死角。统筹实施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绩效管理。

  【地方政府债务】

  指县级以上地方政府为公益性项目发展举措,需地方政府通过财政资金偿还的债务。包括:纳入政府债务管理的非政府债券形式的存量债务;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形成的债务;《预算法》实施后在国务院批准的政府债务限额内举借并以财政资金偿还的外债转贷债务。

  【政府债券】

  是指经国务院批准同意,以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政府为发行和偿还主体,由地方政府财政部门发行并办理还本付息和支付发行费的政府债券。按用途分为:新增政府债券和置换政府债券、再融资债券;按偿还资金来源分为: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

  【新增政府债券】

  按照《预算法》,经国务院批准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预算中必需的建设投资的部分资金,可以在国务院确定的限额内,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举借债务的方式筹措。债券主要用于政府公益性资本性支出, 不得用于经常性支出,不得安排偿还存量政府债务本金及利息。

  【一般债券】

  指地方政府针对没有收益的公益性事业发展举债发行的债券,筹集资金安排的支出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管理,本金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偿还。

  【专项债券】

  是指地方政府针对土地储备、收费公路等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事业发展举债发行的债券,债券的发行要对应相应的政府性基金项目,筹集资金安排的支出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本金通过对应的政府性基金或专项收入偿还。

  【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

  《预算法》第三十五条规定:经国务院批准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预算中必需的建设投资的部分资金,可以在国务院确定的限额内,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举借债务的方式筹措。举借债务的规模,由国务院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每年全国地方政府债务新增限额和总限额,由国务院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全国人大常委会审批。每年各地地方政府债务新增限额和总限额,由财政部在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批准的限额内提出方案,报国务院批准后下达各省级人民政府,并向社会公开。省级人民政府依照国务院下达的限额举借的债务,列入本级预算调整方案,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市县级政府确需举借债务的,依照省级人民政府下达的限额编制预算调整方案,报同级人大常委会批准,由省级人民政府代为举借。省级财政部门在批准的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内,合理搭配债券期限,安排债券发行兑付。

  【盘活资产】

  是指通过综合运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的手段和方法,对资产进行价值变现和价值提升的过程。通过摸清家底,分析资产的结构,查找不足和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方法,从而不断实现资产运作和资产配置的最优化。

监督索引号53250100100010111